博碩士論文 10012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0 、訪客IP:3.137.172.68
姓名 温煒瓴(Wei-Ling W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香港作家韓麗珠小說研究
(Studies on Hong kong Novelist Li-Zhu Han)
相關論文
★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張愛玲小說人物之變態心理研究
★ 自我的再現與重構——論邱妙津與陳雪的女同志小說★ 創傷記憶與敘事治療── 《桑青與桃紅》和《人寰》的離散書寫
★ 遊走〈色,戒〉的文字與聲影-從張愛玲原著到李安改編★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從文類角度看邱妙津作品的特殊性
★ 兩岸新感覺小說中的城鄉意象★ 從異質拼貼到文學改編--婁燁電影研究
★ 論九○年代崛起女作家作品中的追尋─以郝譽翔、成英姝和朱少麟為例★ 現代性的女體與城市: 海派小說的怪異建構與情慾投射(1927-1937)
★ 嚴歌苓小說改編電影研究 ──以《天浴》、《金陵十三釵》與《歸來》為例★ 董啟章小說敘事結構研究
★ 武俠電影中的江湖(2000-2015)★ 張愛玲散文與小說《雷峯塔》、《易經》、《小團圓》的文本互涉
★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女性與飢餓 ——《無風之樹》與《豐乳肥臀》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韓麗珠是出生於1978年的香港作家,她對於小說有著實驗的精神,總是嘗試去突破既有寫作的窠臼,以荒誕的形式書寫人類生存的困境。故本論文旨在對韓麗珠小說進行研究探討:第一章,撰寫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作家的寫作經歷與成長背景;第三章,探究小說主題的內涵,包含個體生存的困境、人際關係與現代人的精神生活等;第四章,分析小說的創作手法,包含小說敘事觀點、角色形象、空間場景的書寫,以及語言風格;第五章,總結論文重點,並提出研究的侷限和展望。顯然,韓麗珠的小說是關照存在的課題,她透過書寫表達出對世界的迷惘和關懷,且期望小說能促使人們重新檢視生存處境。
摘要(英) Li-Zhu Han is a writer who was born in 1978 in Hong Kong. She always tries to break the original stereotype of writing which describes the living dilemma of human being. This master’s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Li-Zhu Han’s novel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motivation, purpose of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 are includ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writing experience and upbringing of Li- Zhu Han are examined. Concept of novel, which included the individual survival, relationships and spiritual modern life are explored in chapter three. In the fourth chapter, her writing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the role in the novel, the setting in the story, as well as the writing skill. In the final chapter, the summary and the key points of this thesis are included. It also brings up the limitation and future work that extend from this thesis. Li-Zhu Han’s novels are special works that express the confusion and concern of the world. These stories can encourage people to re-examine the survival situation.
關鍵字(中) ★ 韓麗珠
★ 香港
★ 小說
★ 城市
★ 生存
關鍵字(英) ★ Li-Zhu Han
★ Hong Kong
★ novel
★ city
★ surviv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一、專書3

二、學位論文4

三、期刊論文5

四、文獻評述8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一、韓麗珠小說裡的「異化」10

二、傅柯「全景敞視」模式的空間與權力11

三、德勒茲「逃逸路線」12

四、榮格心理學說13

第四節 章節安排15

第二章 生平及創作基礎探析17

第一節 時代與文學環境的影響17

一、「九七」前的文學思潮與失城文學17

二、「九七」後的文學思潮與青年作家寫作20

第二節 韓麗珠的生平與創作經歷26

一、童年閱讀的想像與啟發26

二、中學時期創作萌芽27

三、二十歲出版處女作28

四、工作與寫作的抉擇29

五、專職作家的寫作路30

第三章 主題內容32

第一節 個體生命的困境與生存狀態33

一、個體的分裂與出走33

二、成長的體會35

三、對於九七「回歸」的感受37

四、躲藏的意念39

五、被窺視的感覺40

六、非人化以脫離現實42

第二節 都市人際之間的情感與關係44

一、家庭關係45

二、情人關係49

三、人與陌生人的關係53

第三節 「疾病」的隱喻:當代人的精神地圖 59

一、〈風箏家族〉——沿「氫氣球-風箏」逃逸60

二、《灰花》——沿「夢-灰-花」逃逸66

三、《離心帶》——沿「飄蕩路線」逃逸70

第四章 敘事風格77

第一節 小說結構與敘事觀點77

一、多形式拼貼與穿插敘事——《輸水管森林》等77

二、以女性關懷視角出發的家庭書寫——《風箏家族》79

三、生存寓言:「何處不是異地」的敘事觀點——《灰花》80

四、縫合的雙線敘事——《縫身》81

五、一本眾聲喧嘩的城市旅遊指南——《雙城辭典》82

六、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離心帶》83

第二節 空間場景的書寫85

一、異化之都市空間86

二、監控的空間場景91

第三節 角色的塑造與形象94

一、典型化的人物組合94

二、城市裡的「邊緣人」形象101

第四節 語言特點102

一、符號的重新定義104

二、語言風格106

第五章 結論108

第一節 論文探究之回顧108

一、韓麗珠的創作背景108

二、寫作主題108

三、寫作手法110

第二節 研究侷限與展望111

參考書目113



參考文獻 一、韓麗珠小說作品(依照出版年代編排順序)

韓麗珠:《輸水管森林》,香港:普普叢書,1998年。

韓麗珠;劉芷韻;葉愛蓮:《Hard Copies》,香港:三人獨立出版,1999年。

韓麗珠:《寧靜的獸》,香港:青文書屋,2004年10月。

韓麗珠:《風箏家族》,臺北市:聯合文學,2008年3月。

韓麗珠:《灰花》,臺北市:聯合文學,2009年7月。

韓麗珠:《縫身》,臺北市:聯合文學,2010年10月。

韓麗珠,謝曉虹:《雙城辭典》,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2年8月。

韓麗珠:《離心帶》,台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13年6月。



二、專書

James A. Hall,M.D.著;廖婉如譯:《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Murray Stain著;朱侃如譯:《榮格的心靈地圖》,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也斯;葉輝;鄭政恆主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2011年11月。

卡爾‧榮格(Carl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伍家偉主編:《寫作好年華 :香港新生代作家訪談與導賞》,香港九龍:匯智出版社,2009年。

佛德芬(Frieda Fordham)著;陳大中譯:《榮格心理學》,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李欣倫:《戰後台灣疾病書寫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李智良;李維怡;亞文諾:《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香港: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2011年6月30日。

李超宗:《新馬克斯主義思潮》,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889年9月。

姜新立:《解讀馬克思》,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

張健主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梁秉鈞策劃:《書寫香港@文學故事》,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8年。

許子東:《香港短篇小說初探》,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許子東主編:《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8月。

許子東主編:《香港短篇小說選,1996-1997》,香港: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2000年1月。

陳昕:《香港全記錄》,香港:中華書局,1997年7月。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年。

傅柯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出版,1992年。

傅偉勳/韋政通主編;劉耀中著:《榮格》,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須文蔚:《台灣文學傳播論—以作家、評論者與文學社群為核心》,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黃子平主編:《香港短篇小說選2002-2003》,香港:三聯書店,2006年4月。

雷諾‧博格(Ronald Bogue)著,李育霖譯:《德勒茲論文學》,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榮格C.G.Jung原著;劉國彬、楊德友合譯:《榮格自傳》,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劉北成;楊遠嬰:《瘋癲與文明》,臺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麥田,1995年。

劉紹銘:《一爐煙火:劉紹銘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2005年。

劉登翰主編:《香港文學史》,香港:作家出版社,1997年。

閻連科:《發現小說》,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0月。

戴維‧洛奇(David Lodge);盧麗安譯:《小說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10月。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三、學位論文

(一)香港

碩士學位論文

陳偉儀:《香港小說中的空間》,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06年。

曾佩婷:《香港短篇小說的精神疾病書寫(1990-2010)》,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鍾夢婷:《韓麗珠「家」的書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課程哲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大學畢業論文

李凱琳:《房間中的都市體驗——淺論陳寶珍、西西、韓麗珠小說中的都市空間》,香港: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6年。

殷煒樺:《學生‧動物‧空間——試從意象分析韓麗珠筆下的異化都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5年。

鍾夢婷:《「異化」倫理:論韓麗珠《寧靜的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生畢業論文,2008年。

(二)臺灣

張貽婷:《當代香港的九七焦慮與都市性格的共振(1982-2007)》,臺北: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四、單篇論文

(一)《輸水管森林》、《寧靜的獸》相關評論

施約:〈韓麗珠《寧靜的獸》——文字的百老匯〉,《文學評論》第9期,2010年8月。

鍾夢婷:〈「異化」的大都會與精神生活——以韓麗珠〈寧靜的獸〉為例〉,《字花》第12期,2008年2月。

鍾夢婷:〈以異化對抗異化——論韓麗珠《寧靜的獸》對倫理的省思〉,《現代文學學刊》,第17期,2012年。

(二)《風箏家族》相關評論

李卓賢:〈韓麗珠——放一隻風箏,剖一個如果〉,《文匯報》第C1版,2008年6月9日。

林怡伶:〈轉變是希望的開始?-論韓麗珠〈風箏家族〉身體與空間的變異意涵〉,《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11期,2012年,頁199 -216。

鍾夢婷:〈沿「變胖—變輕」解域化的「風箏家族」〉,《字花》,第43期,2013年6月,頁106-109。

(三)《灰花》相關評論

李瑞騰:〈化作春泥更護花?——我看韓麗珠的《灰花》〉,臺北:《聯合文學》,第298期,2009年8年。

洪碩鴻:〈秩序與脫序:論韓麗珠《灰花》中的都市圖像〉,《字花》,第25期,2010年5-6月,頁99-106。

黃幗坤:〈從南洋到香江生命灰飛花開〉,《亞洲週刊》,第23卷44期,2009年11月)。

(四)《縫身》相關評論

何翹楚:〈一點點縫起的小說——訪《縫身》作者韓麗珠〉,《明報》今日副刊,2011年1月16日。

陳椎:〈進入世界直至成傷——從《縫身》談起〉,《字花》,第30期,2011年3月,頁42-43。

(五)《離心帶》相關評論

鄧小樺:〈過渡時期的辯證——韓麗珠談《離心帶》〉,《自由時報‧自由副刊》,第D11版,2013年8月。

韓麗珠;孫梓評:〈詩小說對話錄——孫梓評vs.韓麗珠〉,《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15期,2013年3月,頁44。

(六)其他

吳俊雄:〈尋找香港本土意識〉,香港:《明報月刊》,1998年3月,頁24。

林欣誼:〈韓麗珠:寫作既孤獨又幸福〉,《中國時報》,星期人物版,2009年1月24日。

侯桂新:〈簡論香港的青少年寫作〉,《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期,2011年,頁118-121。

孫德喜:〈病入膏肓世界的夢囈-殘雪小說語言論〉,《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1期,2005年2月,頁97。

神小風:〈韓麗珠:詩意魔幻的城市寓言〉,《聯合文學》第331期,2012年5月,頁70-71。

袁良駿:〈論香港新生代小說創作〉,《平頂山學院報》,第22卷第1期,2007年,頁56-59。

區仲桃〈魔幻香港:試比較也斯及韓麗珠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的母題〉於2014 年 5 月臺灣東華大學第六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

崑南:〈大富翁.迷路.迷宮——從韓麗珠的《迴旋遊戲》談起〉,《文學世紀》第12期(2000年3月),頁63-66。

陳志華:〈書寫的人:韓麗珠——把黑洞內的東西寫出來〉,《字花》,第12期,2008年2月。

陶然主編:《香港文學文論選——面對都市叢林》,顏純鈞:〈香港女性寫作的一種景觀〉,香港:香港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7月,頁27。

麥永雄:〈德勒茲:生成論的魅力〉,《文藝研究》,2004年第3期,頁158。

黃塏然:〈讀韓麗珠的〈裂縫〉——看香港的裂縫〉,《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第3期,2011年4月,頁40-41。

趙叢娜:〈在香港,有一種堅持——「香港文學選集系列」第三輯總評〉,《香港文學》第299期,2009年11月,頁77-81。

賴昭華;賴岳山:《惠州學院學報》,2007年8月,第27卷第4期,頁34。

謝曉虹,〈城巿空間癖及意義的旅程——讀韓麗珠的小說〉,《香港文學》,第242期,2005年,頁60-65。

闌珊:〈讀韓麗珠的〈裂縫〉——孤獨、執拗與迷茫〉,《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第5期,2011年6月,頁84-85。

韓麗珠:〈人皮居所〉,《聯合文學》第332期,2012年6月,頁12。

韓麗珠:〈生命中不能缺失的寫作〉,《讀書好》,第42期,2011年,第9-11

韓麗珠:〈白色聖誕夜〉,《星島日報‧文藝氣象》,1992年12月。

韓麗珠:〈把身體放下〉,《聯合文學》,329期,2012年3月,頁12。

韓麗珠:〈沉默的幸運〉,《聯合文學》,第327期,2011年12月,頁12-19。

韓麗珠:〈所謂選擇〉,《聯合文學》第331期,2012年5月,頁12。

韓麗珠:〈消失〉,《聯合文學》,第315期,2011年1月,頁194。

韓麗珠:〈逃離安居的處所〉,《字花》第43期,2013年6月,頁38-39。

韓麗珠:〈惡之粒子〉,《聯合文學》第333期,2012年7月,頁12。

韓麗珠:〈瘀塞時期〉,《聯合文學》,328期,2012年2月,頁12。

韓麗珠:〈關於發呆〉,《聯合文學》第279期,2008年1月,頁143。

韓麗珠:〈露宿的人〉,《聯合文學》,330期,2012年4月,頁12。



五、網路資料

〈追溯逃亡路線——讀韓麗珠《灰花》〉,《信報》(要聞),2009年11月14日。瀏覽日期:2013年9月25日。資料出處: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1075&cat_id=1&title_id=142474

Gina:〈韓麗珠:那些通往全世界的個人意念〉,《書香兩岸》第3期,2001年。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日。資料出處: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296335/

ZT:〈韓麗珠:香港「卡夫卡」〉,《時代週報》,2009年11月12日。下載日期:2013年10月2日。資料出處: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299626/

天成:〈關於《縫身》〉,《晨報週刊》。瀏覽日期:2013年9月26日。資料出處: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28846/discussion/47702366/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瀏覽日期:2015年3月30日。資料出處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C2%F7%A4%DF&pieceLen=50&fld=1&cat=&ukey=-1307393325&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C4%C6%BF%BA&pieceLen=50&fld=1%2C4%2C5%2C6&cat=&ukey=-97713741&serial=1&recNo=5&op=f&imgFont=1

鄧小樺:〈失重者的本土——小評韓麗珠《離心帶》〉,刊於《現場》。瀏覽日期:2013年9月28日。資料出處:http://networkedblogs.com/NxhJi

韓麗珠著;黃靜編輯:〈所有的力氣〉,《明報》,2010年5月17日。瀏覽日期:2013年9月25日。資料出處: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431031/ 

 

六、錄像資料

李慶華編導;鄭惠芳監製:《輸水管森林(錄像資料)》,香港:香港電台電視部,2000年。改編自韓麗珠〈輸水管森林〉



指導教授 莊宜文 審核日期 2015-8-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