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757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2 、訪客IP:52.15.253.149
姓名 范美嬌(mei chio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廣告看板析探客家意象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收集桃、竹、苗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廣告看板,從中分析探討客家族群所顯現的客家意象。廣告看板的功用是為了行銷、為了建立形象、以及提升來客率,促進商機。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域的城鎮裡,這些廣告看板會因為吸引顧客的青睞,而使用客家話?或是為了增加業績,迎合觀光客而把客家文化隱形了?還是顯學化?

越是地理環境封閉,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與影響也相對減弱,因此在這些地區生活的客家人,他們的生活模式、語言習慣、甚至意識形態都保留得也較為原汁原味,例如碾米廠、種子行、刀具店等等,在廣告看板所使用文字詞語也呈現客家文化的特色,例如:打嘴鼓、落來坐等等。

在觀光景點區域行銷時,廣告看板會冠上「客家」二字,或是繪上與客委會行銷的新符碼(花布、桐花),可見文化是隨著時空而變異的。由於生活環境不同,客家文化也在與時俱進中。本論文將以這些廣告看板文字的呈現為研究範圍,析探出的客家意象與客家文化的獨特性。並就廣告文字與客家話的關聯,整理出相關的修辭技巧。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蒐集、分析與探討廣告看板與客家意象相關的文獻與學術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分節說明研究架構與流程。運用田調、半結構式訪談等研究方法,並界定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對象。

第四章 看板反映的客家意象。本章研究重點在於廣告看板呈現出的客家意象,有崇文敬教的生活方式、憨直率真的性格、客家的在地品牌、細妹仔的手藝、相幫相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collects the billboards in Hakka culture hubs, including Taoyuan, Hsinchu and Mioali, examining and discussing the Hakka images displayed by Hakka community. The functions of billboards are marketing, building images, increasing more customers, and promoting business. In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s of Hakka culture, do the billboards use Hakka to attract attention? Or they make Hakka culture invisible to cater to tourists for sales performance?

The more confine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less impact outside cultures cause. Therefore, Hakka people in these regions preserve more primitive life style (like rice mill, seed store, cutting tool store, etc.), language habits and even the ideology. Also, the vocabulary used on billboard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culture, such as “daˊ-zhoiˇ-guˊ” (idle talk) and “logˋ-loi-coˋ”(warmly inviting others inside to take a rest).

In tourism regions, billboards use the word “Hakka” or new symbols (Hakka printed cloth and tung blossom) for marketing; it is obvious that culture varies with time and space. With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s, Hakka culture manages to keep abreast of time. This research chooses the content of billboards, exploring their Hakka images and the uniqueness of Hakka culture, and collating relative rhetorical skills based on their links with Hakka dialect.

This present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explains research motives in the first section and elaborates research goals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literature discussion, collects, analyzes, and explores relative literature and academic studies about billboards and Hakka images.

The third chapter, research designs and implementation, explains research structure and process, where field research and semi-structural guided interviews are conducted, and research scope and subjects are defined.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Hakka images reflected by billboards, featuring the culture-revering life style, candid character, Hakka local brands, the craftsmanship of the unmarried female, fraternal friendship among Hakka communities, and the charm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billboards and Hakka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Hakka culture, the usages of words on billboards presents close connections with chapel names, the features of Hakka vocabular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et, and life skill.

The sixth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rhetorical skills on billboards. Based on the pronunciation of Hakka, the present research sorts out rhetor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facsimile, word analysis, palindrome, words with multiple meanings, puns and malapropism, and enumerates several amusing examples with homonyms, which bring fun association to readers’ minds.

The seventh chapter concludes that other research themes about billboards chiefly discuss layouts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yet the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dimension is rare; however, the content of billboard copy implicates the Hakkaˊs diversity and cultural uniqueness. After the Hakka ethnic movement rises, the activities and events emphasizing the coherence of ethnic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ing Hakka culture take place fervently; these years, under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bringing culture into industry, plenty of Hakka festivals not only yield new Hakka cultural symbols but appear on the billboards in all walks of life—the high-hung Hakka images represent new popular Hakka doctrine.

關鍵字(中) ★ 客家意象
★ 客家詞彙
★ 客家文化
★ 修辭
關鍵字(英) ★ Hakka images
★ Hakka culture
★ Hakka vocabulary
★ rhetoric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廣告看板相關文獻 4

第二節 客家意象相關文獻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1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7

第四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1

第四章 看板反映的客家意象 24

第一節 崇文敬教的生活方式 25

第二節 憨直率真的性格 31

第三節 客家在地的品牌 37

第四節 細妹仔的手藝 39

第五節 相幫相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力華恩 譯、Ivan R. Misner 著

1999《口碑式行銷:世上最知名的行銷秘密》。台北市: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雯君

2005〈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潤華

2010〈飯碗中雷聲¬─後殖民∕離散∕南洋河婆客家擂茶〉,《飯碗中的雷聲:客家飲食文化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文綺貞 編

1991《香港廣告策略戰術》。高雄市:讀者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片岡巖

1987《台灣風俗誌》。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尹章義 總編纂

2008《新屋鄉志》。桃園縣:新屋鄉公所。

丘昌泰

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期刊創刊號》。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丘昌泰

2009〈台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丘昌泰、蕭新煌 主編

2007《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丘昌泰

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導論〉,《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高步瀛 選住

1984《唐宋詩舉要》。台北市:民主出版社。

古少驥 撰

2012《看見北埔:鄧南光攝影》。苗栗縣銅鑼鄉:客委會客發中心。

古正宇

2011〈侯孝賢電影中的客家意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古佳惠

2010〈媒體框架與客家意象之研究: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國順

1994〈客家話的文字與符號〉,《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

1985《辭海》。台北市:中華書局。

朱陳耀

2003《客家飲食文化器具之美》。中壢市:桃園縣文物協會。

司馬遷

《史記三家注》。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丘昌泰 主編

2009《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Hakka ethnicity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

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 主編

2010《客家城市治理=City government of Hakka》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李允斐

1995〈由南北產業的差異看客家民居形式〉,《客家文化探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堅萍

2004〈屏東六堆廟宇特有客家工藝形式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紹廷 譯 Sergio Zyman著

2004《幹嘛打廣告》。台北市:商周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李新富

2000〈台中市招牌現況問題分析及其改善建議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

李崑正

2002〈招牌設計視覺資訊要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石松

2007《客諺一百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沈 謙

1995《修辭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邱彥貴、吳中杰

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邱春美

2008〈龍瑛宗小說《不為人知的幸福》女性形象研究〉,《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邱春美 等作

2007《祖堂密碼》。新竹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邱紹傑、彭宏源

2008《台灣客家民俗植物 圖鑑篇》。台北市:農委會林務局。

邱鄭森

2012《台灣客家姓氏探源》。桃園市:台灣客家書坊。

邱瓊芳、黃瑞芳

2008〈萬巒先帝廟祭祀圈與周邊神農信仰〉,《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邱順應

2013《廣告修辭新論 從創意策略到文圖實踐》。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文審

2007《新竹縣湖口鄉客家族姓開拓創業史料》。新竹縣:新竹縣湖口鄉客家文化協會。

吳聲淼

2009〈隘墾區伯公研究:以新竹縣北埔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聲淼

2013《台三線地區客家研究¬─文學、信仰與產業》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

阿不滴

2001《翻翻客家》。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李新達

1995《中國科舉制度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岳心怡

2002《注意力行銷》。台北市:商周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年進

2011〈客家文化的推廣與傳承:以高雄市四大庄頭客家社會團體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俐容

2010〈客家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祥金

1993《行銷策略》。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林逸民

2012〈街道廣告招牌文字諧音使用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周亦龍

2005《做廣告不要忽略人性》。台北市: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周紹賢

2010《商品命名36技》。台北縣。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錦宏

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南燕

1996《現代廣告事典》。台北市:朝陽堂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姜如珮

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台北市

: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

范永芳

2000〈從語言个角度來看客家聚落个地名〉,《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范佐勤

2008〈中壢客家的福佬化現象與客家認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明煥

2003〈歷史、地理與族群:竹東地區舊地名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范振乾

2002《存在才有希望.台灣族群生態客家篇》。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范振乾

2007〈文化社會運動篇〉,《台灣客家研討概論》。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洪敏麟

1979《台灣地名沿革》。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洪敏麟

1980《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

1984《台灣舊地名之言個第二冊》。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

2004《族群教育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006〈台灣傳統食材名稱由來的溯源〉,《2006台中學術研討會─飲食文化論文集》。台中市:台中市文化局。

2006《第六屆客家文化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委會。

2009《語言、符號、敘事與故事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台中技術學院。

柳 婷

1999《廣告與行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姚漢秋

1999《台灣喪葬古今談》。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俞龍通

2012《亮點客家:台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路:創新、整合、國際化三部曲》。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木桂藏

1991《日本人筆下的客家人》。台北市:闢屋牧出版社。

劉 安

1968《淮南子》。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孫文旺

2006《活化行銷》。台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

徐正光

2002《徘迴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徐正光

2002《台灣客家族群「社會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徐正光、鄭力軒

2002〈當代台灣客家社會生活〉,《台灣客家族群「社會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高宗熹

1997《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高惠瓊

2004〈商店招牌設計「行業意象」傳達之研究─以台中市三民路商圈婚紗攝影為例〉。台北市:七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陸傳傑

2014《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 板

1999〈客家飲食文化地圖〉,《客家風味美食》。台北市。邦聯文化出版社。

陳 板

2000〈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文姬

2003〈台灣客家意象之實證研究:族群之組間與組內的差異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4〈鹹菜與客家〉,《客家飲食文化輯錄》。台北市:客家委員會。

陳尚永、蕭富峰 譯 William Wells & Sandra Moriarty & John Burnett著

2006《廣告學》。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美岑

2001《致命的說服力》。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陳美伶

2003〈豐原市中正路商圈夜景的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陳思仁 譯 Eric Hobsbawm 著

2002《被發明的傳統》。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陳柏州

2004《台灣地名沿革》。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高唐

1983《廣告原理與實務》。台北市: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陳銀崑

2014《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市。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陳運棟

1987《客家人》。台北市。聯亞出版社。

陳運棟

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陳靜宜

2011《臺味─從番薯到紅蟳米糕》。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涂春景

2002《聽算無窮漢:有韻的客家俚諺1500則》。台北市:涂春景。

張子文

2006《台灣歷史人物小傳》。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張世輝

2006《催眠式銷售》。台北市: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張祖基 等著

1986《客家舊禮俗》。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榮

2009《實用修辭寫作學》。台北市:萬卷樓。

張維安

2004《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台北市:客委會。

莊永明

1987〈鄧雨賢〉《台灣近代名人誌》。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莊淑芬 譯 Kenneth Roman、Jane Mass 著

2001《如何做廣告》。台北市:滾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莊錦華

2011《桐花藍海:一朵桐花創造百億財富的傳奇》。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媒體庫 譯 Mark Austin、Jim Aitchison 著

2004《還有人在看廣告嗎?:21世紀行銷傳播的新藍圖》。台北市:臉譜出版社。

黃子堯

2006《台灣客家運動: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新北市: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永達

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市:全威創意媒體。

黃克武

2009《食巧毋食飽:地方飲食文化》。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黃芷婷

2008〈台中市廣告招牌形式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究所。

黃怡雯

2012〈三義客家飲食文化真實性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黃秋芳

1993《台灣客家生活紀事》。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黃俊英

2007《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菊枝

2002《山城客家味》。臺北市: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鉯玲

2012 〈客家飲食傳承與族群認同〉。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榮洛

2002《台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

黃紹恆

2000 〈客家族群與台灣的樟腦業史〉,《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史》。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毅志

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黃慶萱

1997《修辭學》。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黃靜儀

2005《小看板,大鑽錢》。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曾松齡

1985《怎樣經營商店》。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曾彩金 總編纂

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宗教與禮俗》。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

曾喜城

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市: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台灣分館。

曾逸昌

2010《客家總論》。苗栗縣:曾逸昌。

彭欽清

2002〈台灣客家社團之發展〉。在於徐正光等,《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湯昌文

2003〈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 桐

2010 《飯碗中的雷聲:客家飲食文化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中芳

1989《廣告的心理原理》。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楊師昇

2007《新竹縣常見植物海陸客家語名稱(1)(2)》。新竹縣: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

楊國鑫

1993《台灣客家》。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楊雅苓

2013《神佑香火繞平鎮:祭祀文化祈平安》。台北市:客家委員會。

楊梅鎮志編纂小組

1990《楊梅鎮志》。桃園縣:楊梅鎮公所。

楊鏡汀

1994《新竹縣舊地名探源》。新竹縣: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楊家駱

1985《尚書注疏及補正第二冊》。台北市:世界書局。

溫仲和

2009《光緒嘉慶州志》。桃園市:台灣客家書坊出版社。

溫麗榮

2010〈客家意象融入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建功國小三年級舞蹈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董季棠

1992《修辭析論》。台北市:文史哲出版。

詹益雲

2003《海陸客語字典》。新竹縣:詹益雲。

鄭安鳳、彭書翰 譯 Chris Hackley 著

2006《廣告與促銷:品牌傳播的秘訣》。台北市:風雲論壇。

翟治平、樊志育

2002《戶外廣告》。台北市:揚志文化。

廖丑

1992《雲林縣廖氏大族譜》。雲林縣: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

鄭浩

1990〈西螺─詔安張廖姓與西螺七嵌〉。《漢聲雜誌24期》。台北市:漢聲雜誌社。

鄭益豐

2007〈廣告招牌行程之都市視覺景觀的結構分析:以台北市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滿淑

2003《質性研究》。台北市:心理。

潘朝陽、邱榮裕

2004《客家風情:移墾‧產業‧文化》。台北市:北市客委會。

黎坤明 譯 Lorrie R﹒Gay,Geo Hrey E﹒Mills ,Peter W﹒Airasian

2011《教育研究法-分析與應用》。台北市:華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樊志育、樊震

2005《廣告設計學》。台北市:揚志文化。

劉興武 譯 楊朝陽 著

1981《廣告的科學》。台北市:台灣新生報社。

劉慧玉 譯 Jack Trout、Steve Rivkin著

2001《服務行銷新視野:跳脫迷思與謬論》。台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劉慧清 譯 Jack Trout、Steve Rivkin著

2002《新差異化行銷:殺手競爭紀元的生存之道》。台北市:臉譜出版有限公司。

劉還月

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常民文化有限公司。

歐林蓁

2014〈漢字音韻表現形式在廣告文案中聲情效果之探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論文。

賴守誠

2006〈「客家菜」在台灣消費文化中的崛起與發展(1980-2004):以大眾文化產品的報導與推薦為中心的探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賴志威

1992《廣告商法:古今中外集趣》。台北市:先見出版公司。

賴郁如

2008〈客家社會中的女性角色期待:從客家諺語觀之〉,《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賴惠鈴 譯 高橋 朗 著

2008《五感行銷》。台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

盧佳宜

2013〈桐花圖像作為客家意象最具代表性圖像之適切性研究〉。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富峰 譯 賴茲與屈特 著

1993《行銷大師法則:永遠不變22誡》。台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鍾永豐

1995〈客家人的家族與婚姻〉,《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鍾國允

2004〈中壢客家社團之研究─族群網絡與客家意識〉。行政客家委員會獎助學術研究計畫。

鍾萬梅

2011《福氣菜香滿客庄:第一屆全國家福菜節》。台北市:客委會。

鍾福山

1995《禮儀民俗論述專輯(第五輯)─婚禮禮儀篇》。台北市:內政部。

謝耀龍

1993《基本行銷學:觀念與實務》。台北市:華泰書局。

戴德泉

2006《南庄植物誌》。桃園市:華夏書坊。

羅烈師

2005《新竹市客家地圖》。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羅烈師

2007〈宗教信仰篇〉,《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羅香林

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羅肇錦

2002 <客家的語言-台灣客家話的本質和變異>。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臺北市:正中書局。

2007《台灣客家運動2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2《第二屆客家研究研究生論文研討會──族群建構與論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006《第六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9《語言、符號、敘事與故事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台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

2004《族群教育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網路資料

客委會網站。客家桐花祭主題網

http://www.hakka.gov.tw/mp1.html。20141112。

客家委員會。2010年―2011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3944&ctNode=518&mp=298&ps=20151122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http://www.ncl.edu.tw/mp.asp?mp= 20141024。

李 喬 客家飲食文化 哈客網路學院

http://elearning.hakka.gov.tw/。2015112。

呂嵩雁 台灣客與特徵辭初探 哈客網路學院

http://elearning.hakka.gov.tw/。20141122。

羅肇錦 客家語言與文化 哈客網路學院

http://elearning.hakka.gov.tw/。20141122



英文文獻

Boulding Kenneth Ewart (1961)《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指導教授 羅肇錦 審核日期 2015-8-3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