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20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3 、訪客IP:18.223.107.32
姓名 張雅喬(Ya-ciao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謝枋得詩歌及其詩學觀研究
相關論文
★ 太康英彥—三張詩文研究★ 錢起山水田園詩研究
★ 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 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
★ 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 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
★ 兩晉政論文研究★ 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
★ 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 李綱詩歌研究
★ 地誌與記憶:南宋地方百詠組詩之研究★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研究
★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 執志與保真:王荊公詩歌主題研究★ 六朝哀挽詩文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謝枋得為南宋著名遺民之一,以氣節聞名後世,其詩文亦流傳廣泛,乃當時文壇舉足輕重之人物。謝枋得的文章與評點前人均已有所研究,惟詩歌的研究尚少,仍有討論空間,故本文即以其詩歌和詩學觀為研究對象。先論其個人生平與時代背景,瞭解謝枋得所處之環境及其家學、師承與交遊。再利用分析、歸納法分析他現存的93首詩歌,先論其體例,瞭解他的寫作偏好以及寫作標準;其次談其命題,論其詩歌的命名特色;再來談詩歌內容,針對詩句進行討論與解構,瞭解他詩歌的內容思想以及特點,最後分析他的寫作特色,並和同期詩人比較,希望能藉此凸顯謝氏詩歌的特殊之處。詩學觀的研究則以他的詩學著作《註解選唐詩》、《詩傳注疏》和少數論詩散文為研究對象,因為謝枋得從未系統化的論述自己的詩學觀,故此部分必須從他的著作於文章中梳理而得,藉由文本分析瞭解他的詩學觀及其特出之處,並進一步和他自己的詩歌交叉比對,觀察其詩學觀的實踐。
摘要(英) Hsieh Fan-Te was a famous adherent of the South Sung Dynasty. He was known for both his integrity and his writing. Furthermore, his poems were widely recognized, resulting in much research and criticism of his work.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areas of his literature that have not been fully analyzed. Therefore, 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his poems and poetic theory.
The first part provides a background to Hsieh Fan-Te. It explores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Sung Dynasty and includes background on Hsieh Fan-Te’s family, education, friendships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research of his poetry. I use the analysis and inductive method to analyze his 93 poems, discuss the poems’ styles, to understand his preference of writing style and the writing style standards used. After that, 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suggested in his titles, I will focus on the content of the poems, and try to understand his ideologies. Also, I will compare his poems with other literature from poets of the same era, and highlight the value of Hsieh Fan-Te’s work.
The third part researches his poetic theory.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his two literature creations” Shizhuan zhushu”, “Zhu Jie Xuan Tang Shi” and some essays. Hsieh Fan-Te had never talked about his poetic theory, so his theor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must determine through his literature creations, and I will observe whether he put his poetic theory in his poems or not.
關鍵字(中) ★ 謝枋得
★ 詩歌
★ 詩學觀
關鍵字(英) ★ Hsieh Fan-Te
★ Poem
★ Poetic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 謝 iv
目 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既有研究成果與評述……………………………………………………………….2
第三節 研究取材、範圍與方法……………………………………………………………………6
一、研究取材與版本 6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9
第二章 謝枋得的時代背景概況及其家世生平 11
第一節 南宋軍、政、教概況……………………………………………………………………..…11
一、政治與軍事 11
二、科舉與文教 15
三、宗教與理學 19
第二節、謝枋得的生平與著作…………………………………………………………………..…22
一、家族與師承 22
二、仕宦與抗元 26
三、晚年與友朋 28
四、著作與流傳 33
第三章 謝枋得詩歌的體類與命題 36
第一節 謝枋得詩歌的體類……………………………………………………………………………36
一、五言古詩 38
二、七言古詩 41
三、五言律詩 44
四、七言律詩 45
五、七言絕句 48
六、六言詩 51
第二節 謝枋得詩歌命題及其特色………………………………………………………………54
一、乞、謝詩 54
二、贈答詩 55
三、唱和詩 58
四、山水詩 60
五、詠物詩 62
六、詠史詩 64
七、其他 67
第四章 謝枋得詩歌內容思想探析 69
一、關心政治時局 69
二、反映民生風氣 78
三、崇尚堅貞氣節 84
四、表白清貧生活 88
五、嚮往隱逸超俗 90
六、悅愛自然山水 96
七、傾訴真摯情思 99
第五章 謝枋得詩歌的寫作特色 112
一、遺民意識的展現 112
二、好用對比,見解獨到 113
三、融會各派的詩歌風格 116
四、世亂避禍,好用象徵 130
第六章、謝枋得的詩歌評點與詩學觀 139
第一節 南宋詩學評點及謝枋得的詩學論著…………………………………………..….139
一、南宋的詩學評點 ….139
二、註解選唐詩 139
三、詩傳註疏 141
第二節 謝枋得的詩學觀及其特色………………………………………………………………143
一、謝枋得的詩學觀 143
二、謝枋得詩論的創發與融通 158
三、謝枋得詩學觀的實踐 164
第七章 結論 166
參考文獻 176
附錄 192
附錄一:謝枋得詩歌類別……………………………………………………………………………192
附錄二:謝枋得詩歌用典統計……………………………………………………………………195
附錄三:謝枋得詩對比統計………………………………………………………………………..20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說明:
一、參考文獻共分為古籍、近人編輯、論著、學位論文、期刊資料四部分。
二、古籍按朝代先後排序,同朝代之作者以筆劃排序,近人箋注輯校亦附於此。
三、近人專著及論期刊文部分,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同一筆劃或同一作者以出版日期排序。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及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西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東漢・班固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
東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雜詩〉,《陶淵明集校箋》,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南朝宋・范曄撰,章惠康、易孟醇主編:《後漢書今注今譯》,湖南:岳麓書社,1998年。
南朝梁・任昉:《文章緣起》,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7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7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八刷。
南朝梁・鍾嶸:《詩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唐・王維:《新譯王維詩文集》,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
唐・弘法大師:《文鏡秘府論》,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唐・李白:《新譯李白詩全集》,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唐・杜甫撰,宋・郭知達集注:《九家集注杜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11,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唐・釋皎然:《詩式》,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宋・于濟、蔡正孫編,朝鮮・徐居正等增注,卞東波校正:《唐宋千家聯珠詩格校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宋・方岳:《秋崖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1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
宋・朱熹著,郭齊、伊波點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撰,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語類》,《朱子全書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朱熹編:《二程遺書》,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9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汪元量撰,孔凡禮輯校:《增訂湖山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宋・林景熙著,元・章祖程注,陳增傑補注:《林景熙集補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宋・孫復:《孫明復小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90,台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宋・徐顗:《彥周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76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陳亮著,董平選注:《陳亮文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147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陳傅良:《止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164,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陸游:《陸放翁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1975年。
宋・彭大雅撰,徐霆疏證:《黑韃事略》,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4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宋・費袞:《梁谿漫志》,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宋・楊萬里:《誠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181-182,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76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趙蕃:《章泉稿》,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6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收錄於《宋籍珍本叢刊》,冊82,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宋・劉克莊:《後村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76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後集》,收錄於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冊8,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劉辰翁:《須溪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12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謝翱:《晞髮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29,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韓淲:《澗泉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15,台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宋・嚴羽:《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
宋‧佚名:《愛日齋叢鈔》,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11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二版。
宋‧周密撰,吳企名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7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許月卿:《先天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3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項安世:《項氏家說》,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熊禾:《勿軒集》,收錄於《景印四庫全書》,集部冊230,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蔡正孫:《詩林廣記》,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宋‧謝枋得著,清‧阮元輯:《註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謝枋得著,清‧鮑廷博輯:《詩傳注疏》,收錄於《知不足齋叢書》,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
宋‧謝枋得著,清‧鮑廷博輯:《詩傳注疏》,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謝枋得著,熊飛、漆身起、黃順強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宋‧魏了翁撰,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收錄於《宋集珍本叢刊》,冊77,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宋‧嚴羽:《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冊72,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
元・王奕:《玉斗山人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43,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白珽《湛淵靜語》,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6,台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元・佚名:《昭忠錄》,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冊10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元・佚名撰,王瑞來箋證:《宋季三朝政要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元・吳澄:《吳文正公集》,收錄於《元人文集珍本叢刊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5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元・郭畀:《雲山日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55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元・陳繹曾:《文筌》,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舒頔:《貞素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1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楊載:《詩法家數》,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元・釋祥邁:《大元至正辨偽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28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明・王夫之:《薑齋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王世懋:《藝圃擷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74,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王洙:《史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王蓂:《歷代忠義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93,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明・尹直:《南宋名臣言行錄》,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93,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明・何景明:《何大復先生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宋濂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元史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
明・周清原:《西湖二集》,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周瑛:《翠渠摘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4,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柯維騏:《宋史新編》,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徐詩曾:《文體明辨序說》,收錄於王水照編:《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明・高棅:《唐詩品彙》,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568,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高棅編:《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明・許學夷:《詩源辯體》,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69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明・陳師:《禪寄筆談》,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03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明・陳霆:《兩山墨談》,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1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明・陳獻章:《陳白沙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6,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陳繼儒:《陳眉公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3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陸心源輯,《宋史翼》,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1年。
明・黄道周:《博物典彙》,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24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明・單宇:《菊坡叢話》,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6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明・彭澤、汪舜民纂修:《〔弘治〕徽州府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18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明・程敏政編:《明文衡》,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573,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黃宗羲撰,清‧全祖望續修,清‧王梓材校補:《宋元學案》,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明・楊慎:《丹鉛總錄》,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55,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葉子奇:《草木子》,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明・董其昌:《容臺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32,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明・解縉:《古今列女傳》,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錢士升撰,清‧席世臣輯:《南宋書》,《叢書集成三編》,冊97,台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明・謝天瑞:《詩法》,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6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瞿佑:《剪燈新話》,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瞿佑:《詠物詩》,收錄於清・丁丙輯:《武林往哲遺著》,輯11,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明・顧炎武《音學五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王士禛著,張宗柟輯:《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清・王夫之:《宋論》,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清・王先謙:《虛受堂詩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5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清・永瑢、紀昀等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297,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全祖望撰,詹海雲校注:《全祖望《鮚埼亭集》校注》,台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清・吳喬:《圍爐詩話》,台北:廣文書局,1978年。
清・吳喬:《答萬季埜詩問》,收錄於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李叔同:《李叔同談禪論佛》,台北:德威國際文化,2013年。
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收錄於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香港:中華書局,1977年。
清・阮元:《四庫未收書提要》,收錄於《中國漢語工具書書庫》,冊88,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清・阮元校刊:《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清・阮元校刻:《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清・阿麟修;清・王龍勛等纂:《光緒新修潼川府志》,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清・俞致中等修,汪炳熊等纂:《〔同治〕弋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清・俞樾:《春在堂詩編》,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55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收錄於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徐英:《詩法通微》,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再版。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台北:漢京文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清・高宗敕傳:《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出版社,1965年。
清・張豫章:《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冊689,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陳弘緒:《江城名蹟》,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冊346,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陳僅:《詩誦》。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清・陸世儀:《思辨錄輯要》,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24,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游子六輯:《詩法入門》,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清・黃子雲:《野鴻詩的》,收錄於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萬斯同,民‧張壽鏞撰:《宋季忠義錄》,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冊253,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1年。
清・葉燮:《原詩》,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6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清・葉燮:《原詩》,收錄於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15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趙翼撰,曹光甫校點:《甌北詩話》,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清・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6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70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蔡鈞:《詩法指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70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蔣士銓:《冬青樹》,《紅雪樓九種曲》,台北:藝文出版社,1971年。
清・蕭穆:《敬孚類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56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註,周法高校箋:《牧齋詩註校箋》,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
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三刷。

二、近人編輯、論著(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丁崑健:《蒙元的歷史與文化——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二版。
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卞東坡:《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證》,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二版。
王力:《古體詩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力:《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再版。
王令樾:《文選詩部探析》,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
王次澄、齊茂吉主編:《融通與新變——世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文化》,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
王次澄:《宋元逸民詩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王次澄:《宋遺民詩與詩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王育民:〈宋、遼、金時期人口的發展〉《中國歷史地理概論》,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王見川、李世偉等主編:《台灣宗教資料彙編》,輯2冊9,台北:博揚文化,2010年。
王建生:《簡明中國詩歌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王連生、薛安勤註釋,左秀靈校定:《國語譯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
古清遠:《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書局,1991年。
史衛民:《元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二刷。
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余英石:《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
季明華:《南宋詠史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2000年13刷。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托物言志」析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6年。
俞兆鵬:《謝枋得年譜》,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胡大雷:《文選詩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胡雲翼:《宋詩研究》,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據》,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馬芳:《元代吏治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崔驥:〈謝枋得年譜〉,《宋人年譜叢刊》,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二刷。
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兼論圖書傳播與詩分唐宋》,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梁石:《中國詩歌發展史》,台北:經氏出版社,1976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許總:《宋詩史》,四川:重慶出版社,1992年。
陳文采:《兩宋《詩經》著述考》,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5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曉芬,《傳統與個性-唐宋六家與儒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陶晉生、黃寬重、劉靜貞編:《宋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4年。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黃重寬:《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黃寬重,《史事、文獻與人物——宋史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2003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7年。
賈志揚:《宋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鄒巔:《詠物流變文化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衛紹生:《六言詩體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蕭啟慶:《蒙元的歷史與文化——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蕭麗華:《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錢鍾書:《錢鍾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年。
魏小虎編撰:《四庫全書總目彙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學位論文
卞威:《謝疊山詩文論談》,南昌: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彧:《元代文化政策研究》,青島:青島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3年。
李慧芳:《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許文君:《疊山詩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黃智群:《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玲娜:《論謝枋得》,重慶:西南大學邏輯學碩士論文,2008年。
羅美秀:《宋代陶學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三)期刊論文
卞威:〈謝枋得詩歌中的道家與儒家思想〉,《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期4,2006年,頁83-85。
王友勝:〈《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的詩學主張與詩學史意義〉,《長江學術》,2011年4月,頁22-27、48。
史宗義:〈謝枋得絕食:不畏生死為報國〉,《文史天地》,2011年8月,頁46-49。
左漢林:〈論南宋後期詩歌從宗唐到學杜的轉變〉,《楚雄師範師院學報》,卷27期10,2012年10月,頁26-32。
任崇岳:〈論宋代民族英雄謝枋得〉,《商丘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1月,頁51-53+6。
吳吟世:〈大宋忠節謝疊山〉,《中國國學》,1979年9月,頁227-233。
沈杰:〈謝枋得《文章軌範》簡論〉,《四川師範學院學報》,期6,1998年11月,頁117-121。
肖振宇:〈謝枋得詩歌鑑賞特點略說〉,《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卷7期4,2009年,頁47-49。
周新穎:〈簡論《文章軌範》〉,《甘肅農業》,期6,2006年,頁36。
俞兆鵬、俞暉:〈謝枋得的愛國思想和他的《注解選唐詩》〉,《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27期1,1996年3月,頁73-77。
俞兆鵬:〈論「疊山精神」〉,《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1月,頁85-89。
俞兆鵬:〈謝枋得的愛國思想及其淵源與局限性〉,《江西社會科學》,1984年6月,頁67-71。
查屏球:〈和刻本胡次焱《贅箋唐詩絕句選》之淵源與文獻價值〉,《中國典籍與文化》期3,2007年,頁41-49。
孫琴安:〈論謝枋得的詩文評點〉,《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7期2,1998年,頁46-47。
康凱淋:〈板蕩之朝與黍離之痛:謝枋得《詩傳注疏》析論〉,《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9年6月,頁165-192。
張秋娥:〈謝枋得評點中的「章法」觀〉,《國文天地》,卷19期1,2003年6月,頁80-84。
張秋娥:〈謝枋德評點中的修辭思想〉,《國文學報》,期33,2003年6月,頁125-163。
張倩:〈謝枋得《注解唐詩絕句》版本源流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33期4,2009年7月,頁84-87。
張曼莉:〈一曲悲歌泣鬼神──論愛國詩人謝枋得〉,《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期2,1996年,頁10-14。
張麗:〈評謝枋得《注解選唐詩》〉,《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1月,頁47-51。
張麗:〈謝枋得《文章軌範》初探〉,《揚州師專學報》,卷21期1,2002年3月,頁51-53。
莫道才:〈〈疊山公祠堂記〉——新發現的一篇研究謝枋得的重要資料〉,《古籍整理研究學刊》,期2,2001年,頁9-10。
許文君:〈試論疊山詩表現手法的獨特性〉,《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8月,頁125-127。
許文君:〈謝枋得北行詩作探析〉,《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月,頁56-59。
陳雅玲:〈南宋遺民謝枋得詩文初探〉,《思辨集》,集13,2010年3月,頁115-139。
黃忠慎:〈謝枋得《詩傳注疏》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期41,2012年9月,頁109-143。
劉曉惠:〈謝枋得《疊山集》版本源流考〉,《上饒師範學院學報》,卷30期4,2010年8月,頁11-14。
鞏本棟:〈關於唱和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江海學刊》,2006年,頁161-170。
諶春燕、卞威:〈澹泊飄逸,歸隱守節——謝疊山的山水詩解析〉,《山東文學》,期10,2006年,頁51-53。
指導教授 王次澄 審核日期 2016-1-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