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22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4 、訪客IP:3.139.97.157
姓名 黃聖雅(Sheng-ya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福建省連城縣培田客家話研究
(The Study of Liancheng Peitian Hakka Dialect in Fujian province)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
★ 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 現職與支援教師客語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南桃園國小為例
★ 大埔、豐順客家話比較研究★ 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
★ 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桃園縣觀音鄉白玉村閩式客家話之研究
★ 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 臺灣海四話研究─以苗栗縣西湖鄉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培田客家話位於連城境內,而連城地處閩西東部與閩語區接壤,客、閩方言間的接觸造成彼此的滲透之外,亦產生混合方言的成分。除此之外,此地曾為畲族聚居之地,與底層語的互動也是使語音發生改變的原因之一,在這些歷史與環境的背景之下,造就培田客家話特殊的面貌。
本文以閩西連城培田客家話為研究對象,以音韻研究為主,輔以詞彙的初步探討。本論文主要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緒論,針對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進行說明,介紹連城境內方言使用行情形與培田史地概況,並對閩西、連城客家話相關研文獻進行回顧。第二章培田客家話語音系統,介紹其聲、韻、調及連讀變調。第三章培田客家話與中古韻的比較,試圖以中古音為起點觀察培田客家話從古到今的語音演變。第四章以跨聲母、跨韻攝的角度,綜合歸納培田客家話的語音特點,藉以觀察各類語音演變背後的演變機制,並透過方言或底層間的比較釐清語音演變的動因。第五章培田客家話詞彙及其特點,透過與周邊方言的詞彙比較及檢視其客家話特徵詞的比例,觀察培田客家話詞彙特殊之處,除了閩語滲透之外,亦有底層方言成分。第六章結論歸納培田客家話的音韻特點及詞彙特色,並檢討本研究不足之處,並提出檢討與建議。
摘要(英) Peitian village is located at Liancheng county which borders the area of Min dialects in the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In this area, the dialects have some phonological features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akka and Min dialects. In addition, She languages as substratum languages also had effect on phonological changes to some extent. The particular background caused the unusal appearance of Peitian Hakka dialec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hat consists of the motive and purpose, methodology, literature review. Besid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of Liancheng County are shown as well. The second chapter represents the phonetic system of Peitian Hakka dialect that i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reseach, including the initials, finals, tones and the special tone sandhi. In the third chaper,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Peitian Hakka dialect and the middle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to discuss the sound evol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eitian Hakka dialect.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ain research material. The fifth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study of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arison among other western Fujian Hakka dialects such as Wuping and Yungding Hakka dialects.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lso, examination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nd possible future advices are provided to mak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eitian hakka dialect.
關鍵字(中) ★ 閩西
★ 培田客家話
★ 連城
★ 音韻特點
★ 歷史比較
關鍵字(英) ★ Western Fujian
★ Peitian Hakka dialect
★ Liancheng
★ Phonological features
★ Historical comparison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1.3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1.4 福建省連城縣史地概況 19
1.5方言點及發音人簡介 23
第二章 培田客家話語音系統 26
2.1培田客家話語音系統 26
2.2 連讀變調 32
2.3文白異讀 33
第三章 培田客家話與中古韻的比較 35
3.1聲母 35
3.2韻母 40
3.3聲調 60
第四章 培田客家話語音特點 63
4.1聲母 63
4.2 韻母 69
4.3 聲調 82
第五章 培田客家話詞彙及其特點 84
5.1詞彙說明 84
5.2 特殊的構詞法 100
5.3 詞彙特點 103
第六章 結論 107
6.1 研究成果 107
6.2 檢討與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一 培田客家話同音字表 115
附錄二 培田客家話詞彙 15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丁邦新、張雙慶2002《閩語研究及其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王力2004《漢語史稿》,第二版,中華書局。
王福堂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毛武宗、蒙朝吉1986《畬族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朱曉農2006《音韻研究》,北京:商務出版社。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2010《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二版)台北:大安出版社。
何大安 2004《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秋香2008《閩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逢蕊主編1994《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專集》,福建:閩西客家研究會。
侍建國2011《歷史語言學:方音比較與層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仁芳主編2000﹝2009﹞《客家研究─閩西近代客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周振鶴、游汝杰1990《方言與中國文化》,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秋谷裕幸2008《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邱錫鳳2012《上杭客家話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耿振生 2004《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1996《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唐作藩2002《音韻學教程》(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羅土卿主編2008《連城客家方言文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
曹志耘主編2008《漢語方言地圖集‧語音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秀琪 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陳忠敏2013《漢語方言語音史研究與歷史層次分析法》,北京:中華書局。
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游汝杰1992《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項夢冰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項夢冰2004《閩西方言調查研究》(第一輯),韓國漢城:新星出版社。
溫昌衍2012《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溫美姬,2009,《梅縣方言古語詞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項夢冰2005《漢語方言地理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葛本儀2004《現代漢語詞彙學(修訂本)》,第二版,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董同龢1945《上古音韻表稿》,歷史語言所研究所集刊第18本。
董同龢2003《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詹伯慧1991﹝2001﹞《現代漢語方言》,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語言學名詞 2011》,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佐泉1991﹝2005﹞《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劉綸鑫主編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甘肅民族出版社。
戴黎剛2012《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的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重光2005《福建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謝重光2002:《閩西客家》,北京:三聯書店。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羅美珍、鄧曉華1995《客家方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香林1933〔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
嚴修鴻、侯小英、黃純彬2004《梅州方言民俗圖典》,北京:語文出版社。

二、 單篇文章
江敏華2004〈閩西客語音韻的保守與創新〉,《聲韻論叢》13:251-270。
何純惠、江敏華2012〈客家話顎化現象探討〉,《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2:49-90。
何純惠2013〈連城縣蓮峰鎮客家話-a、-ua的新生與音韻演變〉,《臺灣客家語文研究輯刊》2:1-35。(桃園縣:臺灣客家語文學會出版)
李玉2006〈四堡話語音研究〉,《玉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7.6:39-47
李如龍1986〈長汀縣內方言的同異〉,《龍巖師專學報》4.2:43-49。
李如龍1998〈閩西七縣客家方言語音的異同〉,《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99-117。
李榮1982〈語音演變規律的例外〉,《音韻存稿》:107-118。
李榮1989〈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4:241-259。
李藍2002〈方言比較、區域方言史與方言分區-以晉語分音詞和福州切腳詞為例〉,《方言》1:41-59。
吳吉煌2014〈從《方言》合璧詞看漢語詞彙的雙音化〉,《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314。
林寶卿1991〈閩西客話區語音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2:55-70。
林寶卿1993〈閩西客語區詞彙、語法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2:98-113。
邱湘雲2006〈海陸客家話帶「嫲」詞語析論〉,《客家研究》,創刊號:1-36。
孫海英2011〈鼻音韻尾消失的動因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6:128。
孫中運2004〈「篩酒」就是斟酒〉,《咬文嚼字》5:15-16。
張光宇1999〈東南方言關係綜論〉,《方言》1:33-44。
張光宇2001b〈論客家原義〉,《客家文化研究通訊》4:6-16。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4:346-358,384。
張光宇2009 〈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138-153
張振興1984〈福建省龍巖市境內閩南話與客家話的分界〉,《方言》3:165-178。
張燕芬2010〈現代方言中讀鼻音韻尾的陰聲韻〉,《方言》3:255-258。
梅祖麟2001〈現代吳語和“支脂魚虞,共為不韻”〉,《中國語文》1:3-15,94。
郭啟熹2008〈福建省客家話的分佈與特點〉,《龍巖學院學報》26.1:97-102。
程俊源2008〈論客家的“新婦”-“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漢學研究》26.4:281-310。
項夢冰2002〈連城(文亨鄉文保村)方言同音字匯〉,《中國語學研究『開篇』》21:75-90。
項夢冰2003〈客家話非組字的今讀〉,《語言學論叢》28(北京:商務印書館):215-263。
項夢冰2006〈客家話古日母字的今讀─兼論切韻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變歷程〉,《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1:83-91。
項夢冰2006〈客家話的界定及客贛方言的分合〉,《語言暨語言學》第7卷第2期:297-338。
項夢冰2009〈連城(羅坊)方言詞匯記略〉,《中國語學研究『開篇』》28:75-90。
黃雪貞1987a〈客家話的分佈與內部異同〉,《方言》2:81-96。
黃雪貞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4:241-246。
楊秀芳1989〈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第7卷第2期:41-73。
練春招2000〈從詞彙看客家方言與粵方言的關係〉,《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5-96。
練春招2001〈客家話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共同詞與考略〉,《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8.1:19-24。
鄭張尚芳2002〈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層及滯古層次分析〉,《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97-128。
鄭曉峯2005〈客贛方言的古濁上字歸陰平〉,U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1-16.
鄭曉峯2010〈客家話的語言地理學研究:海陸話「韶早」的來源〉,《清華學報》新40卷第4期,713-733 。
鄭曉峰2013〈連城四堡方言的幾個特點〉,《第九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6-194。(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錢曾怡2000〈從漢語方言看漢語聲調發展〉,《漢語教學與研究》2:1-8。
賴玉英、邱一帆2008〈苗栗四縣客語「上」和「下」的構詞方式〉,《第四屆苗栗學學術研討會「產業、生態與民俗文化」論文集》。
藍小玲1992〈長汀客話幾個基本詞的考釋〉,《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4:113-116。
羅滔1994〈試探連城方言內部的複雜性〉,《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專集》:54-60。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語言暨語言學》7.2:545-568。
嚴修鴻1998〈連城方言中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四種類型〉,《語言研究》2:117-123。
嚴修鴻2000〈連城方言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兼論福建內陸閩語“濁上歸入”的現象〉,《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39-51。
嚴修鴻2001〈客家方言與周邊方言的關係詞〉,《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7.4:99-106。
嚴修鴻2002〈連城方言韻母與閩語相同的層次特徵〉,《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187-212。(丁邦新、張雙慶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嚴修鴻2013〈客家話覃談有別的存古層次〉,《語言科學》12.3:277-290。
嚴學宭、李玉1986〈客家話的原始形式論述〉,《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4-39。
饒長溶1986〈福建長汀(客家)語音記略,《龍巖師專學報》4.2:30-42。
謝留文、黃雪貞2007〈客家方言的分區(稿)〉,《方言》3:238-249。
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語言研究》1:75-97。
鄧曉華1998〈客家話與贛語及閩語的比較〉,《語文研究》3(總68):47-51。
鄧曉華1999〈客家話與苗瑤壯侗語的關係問題〉,《民族語文》3:42-49。
鄧曉華2006〈論客家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關係〉,《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4:143-146。
鄧曉華2006〈閩客方言一些核心詞的「本字」的來源-兼論漢語方言的考「本字」問題〉,《語言研究》1.26:85-89。
鄧享璋2006〈閩中閩北的分音詞〉,《三明學院學報》3.3:280-286。

三、 學位論文
江敏華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嵩雁1999《閩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李泉祿2010《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庭慧2014《四川成都東山客家話研究─以三聖鄉、黃土鎮、木蘭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純惠2013《閩西中片客家話與混合方言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徐汎平2010《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2《臺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筱琪2013《閩南西片方言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玉華2013《四川簡陽客家話研究-以踏水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來源
中國福建八閩旅遊網http://218.85.73.162:82/gate/big5/www.fjgov.cn/ztzl/lyfj/
教育部異體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
指導教授 陳秀琪(Xiu-qi Chen) 審核日期 2016-1-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