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424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3.129.247.196
姓名 李宜軒(I-Hsuan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之計算-從消息受領人認定問題角度出發
相關論文
★ 論企業重整運作機制---兼論公司重整治理及新資金取得★ 評析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以美國立法例為借鏡
★ 不動產投資信託之研究- 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 婚姻制度之過去、現在及未來-以兩岸為研討對象
★ 論我國公司治理規範-兼論公司內部稽核制度完善★ 從電子商務演進-探討銀行電子金融服務創新
★ 論銀行保證制度之研究★ 非常規交易稅制問題之研究
★ 中國銀行產業分析—兼論台資銀行西進策略★ 財富管理業務之探討─以花旗銀行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為例
★ 網路購物標價錯誤法律效果之研究★ 數位相機產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
★ 企業危機處理策略之探討─以台灣非酒精飲料業為例★ 台灣航空市場產業分析與營運績效研究
★ LED照明產業市場分析★ 以軟硬整合思維重新探討智慧型手機商業模式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我國證券交易法中,有關內線交易行為人之認定上,主要係規範於證券交易法§157-1第一項。惟其中同項第五款,關於消息受領人之規定,其適用範圍一直以來都被學者所討論,而於實務上適用後之結果,往往因為範圍過於寬廣,或是其他種種可能而造成之不合理情形而被學者所詬病;再者,關於證券交易法§171第二項之關於犯罪所得金額達一億元之客觀加重處罰條件規定部分,學說及實務上,也有許多因此衍伸出來之爭辯存在,而使得法律在適用結果上有所出入並產生疑慮與爭議,也使一般民眾無所適從,對於此法律規範容易失去信心
又由於,內線交易行為人之認定乃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計算之前一階段的認定行為,而與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之計算具有密切關連性,加上我國實務及學說對於內線交易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金額應否合併計算之問題,亦未有定論。是故,本文試圖從從內線交易行為人認定之內線交易認定第一階段之部分切入,再將之帶入共同正犯之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應否合併計算問題,而提供此兩個學界爭論已久之問題一個新的綜合觀察角度。
摘要(英) The definition of perpetrator and tippee in insider trading is described respectively in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157-1 paragraph 1 and § 157-1 paragraph 1 subparagraph 5 in Taiwan. Since the definition of tippee is indistinct,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ippee has long been discussed; and the application result of that rule often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practice. Besides, in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171 paragraph 2, the part concerning the calculation of proceeds of crime, has the same problem as tippee. As a result, people get confused easily when confronting cases involving these kind of rules. What’s even worse,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rul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makes it hard for people to believe in legal system.
In practice, there is a sequential order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of perpetrator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proceeds of crime. In addition, whether the amount of proceeds of crime should take that of accomplice into account or not still remain undecided. In view of tha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problem of perpetrators, next determine the proceeds of crime issue, hoping to provide this longstanding law debate with a brand new perspective.
關鍵字(中) ★ 證券交易法
★ 內線交易
★ 消息受領人
★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計算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1、研究動機與目的.1
2、研究範圍.2
3、研究架構.3

第二章 內線交易相關介紹5
1、內線交易之定義.5
2、內線交易之建立前提5
2.1效率市場假說5
2.2小結8
3、內線交易應否禁止之討論9
3.1反對建立內線交易規範者之理由.9
3.2贊成對內線交易為規範者之見解.11
3.3小結.12
4、內線交易之規範目的.12

第三章 美國關於內線交易之理論基礎與相關規範介紹13
1、美國現行法中有關內線交易之規定13
1.1美國聯邦證券交易法Section 10(b)及Rule 10b-514
1.2美國聯邦證券交易法Section 14(e)及Rule 14e-315
2、美國法關於內線交易所要保護之法益.20
3、美國關於內線交易之相關理論演變與案例說明.20
3.1資訊平等理論21
3.2信賴關係理論25
3.3私取理論27
3.4消息傳遞理論31

第四章 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39
1、我國法內線交易規範之立法沿革39
1.1 民國77年1月12日增訂證券交易法 §157-1.40
1.2民國91年1月15日修正.41
1.3民國94年12月20日 修正43
1.4民國99年5月4日 修正.44
1.5修法歷程簡圖47
2、我國對於內線交易規範所欲保護之法益.48
2.1法益.48
2.2我國內線交易規範所要保護之法益48
3、我國法對於內線交易之構成要件50
3.1主觀條件51
3.2行為主體54
3.3買賣客體62
3.4消息之沈澱時間.63
3.5重大消息63

第五章 我國證券交易法§157-1第一項第五款規定之爭議72
1、本款乃消息受領人之責任規範.72
2、消息受領人之種類73
2.1直接消息受領人.73
2.2間接消息受領人.76
2.3偶然獲悉內線消息之人82
3、我國法規定和美國法規定之比較82
3.1從洩漏訊息者之角度以觀83
3.2從消息受領者之範圍觀之84
3.3從最初之消息傳遞人之個人利益討論.84
4、小結85

第六章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計算86
1、犯罪所得86
2、我國法之規定.87
2.1立法沿革及理由.88
2.2證券交易法§171第二項中關於犯罪所得定性之爭議90
3、證券交易法§171第二項所稱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計算之爭議.94
3.1犯罪所得是否應扣除成本95
3.2犯罪所得之計算方法.97
3.3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應否合併計算99

第七章 消息受領人之認定與犯罪所得金額計算之問題105
1、消息受領人之認定與犯罪所得計算之關聯性.105
2、問題討論與修法方向建議106
2.1限縮證券交易法§157-1第一項第五款之消息受領人之範圍106
2.2明訂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金額計算之態樣.107
2.3刪除客觀加重處罰要件中關於一億元之金額規定.107
3、相關問題之建議與討論108

第八章 結論112

參考文獻.116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按姓氏排列) 專書
1.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社,2012 年修訂版。
2. Jonathan Berk、Peter DeMarzo 原著,實踐大學 方國榮博士 審定,淡江大學 李清芬
博士等 編譯,《財務管理》,培生教育出版集團。
3.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演習》,元照出版社,2013 年九月增訂十一版。
4. ---,《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出版社,(2011.07)。
5. ---,《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出版社,2012 年 9 月修訂二版。
6.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2006.02)。
7. 李開遠,《證券管理法規新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03)。
8.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書局,(2011.01)。
9. 林山田,《犯罪通論(上)》,自版,增訂十版,(2008.01)。
10. 林鈺雄,《新刑法總論》,元照出版社,初版 1 刷,(2006.09)。
期刊文章
1.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
圍〉,台大法學論叢 第 37 卷第 3 期(2008.09)。
2. ---,〈內線交易消息之民事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74 期(2010.06)。
3. 蘇秀玲,〈美國內線交易案例與理論發展研析〉,證券櫃檯(2008.10)。
4. 郭大維,〈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由英美兩國 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規範談起〉,軍
法專刊第 56 卷第 4 期。
5.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台大
法學論叢 第 38 卷第一期(2009.03)。
6. ---,〈內線交易之行為主體〉,臺灣本土法學第 98 期(2007.09)。
7. 莊永丞,〈從美國內線交易被告持有內線消息與使用內線消息之論爭,論我國證券
交易法應有之立場與態度〉,東吳法律學報第 23 卷第一期(2011.01.14)。
8. 耿一馨,〈美國公法上公開收購內線交易問題之探討〉,證券暨期貨管理 第 15 卷第
12 期(1997.12)。
9.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United States v. O′Hagan 判決對於內線交易規範之衝擊〉,
《證券暨期貨管理》,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社出版,1999.10 (17:10 期)。
10. 陳錦旋、陳鴻基,〈從美國法之觀點檢視我國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第一項第
五款之規定〉,證交資料第 565 期(2009.05)。
11. 鄭逸哲,〈「法益刑法」概念下的「構成要件」和「構成要件適用」〉,軍法專刊,卷
期:54:6(2008.12)。
12. 姚志明,〈內線交易責任主體之研究〉,月旦民商法第 30 期(2010.12)。
13. 立法院公報,第 76 卷 96 期。
14. 羅怡德,〈證券交易法-禁止內部人交易〉,中華法學(2002.04)。
15.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員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
論第 45 期(1992.06)。
16. 林孟皇,〈金融犯罪犯罪所得之認定與計算〉,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犯罪所得學術研
討會,法務部主辦(2010.04.27)。
17. ---,〈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之計算〉,萬國法律,第 185 期(2012.10)。
18. 於知慶,〈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計算方式-一個數學問題或法律問題〉,萬國法律,
第 185 期(2012.10)。
19. 黃超邦、黃仲豪,〈淺談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第 1 項第 2 款犯罪所得之計算─相關
判決之觀察〉,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九卷第七期(2011.07.16)。
20. 顧立雄、陳一銘,〈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相關問題〉,萬國法律,第161期(2008.10)。
21. 陳彥良,〈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爭議研析-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 第 4800 號判
決〉,月旦法學雜誌,第 188 期(2011.01)。
22. 賴英照,〈內線交易的所得計算〉,中原財經法學第 31 期(2013.12)。
學位論文
1. 林欣笛,《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0.06)。
2. 蔡易學,《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以台開案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4.06)。
3. 林芳瑜,《內線交易罰則立法之妥適性暨其犯罪所得之認定-以台開案為例》,國立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01)。
4. 王上仁,《探討內線交易罪保護之法益與構成要件明確化-以歐盟、美國、中國大
陸為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06)。
5. 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6. 黃佳盈,《自日本法制論我國內線交易之規制與資訊公開之控管》,私立輔仁大學法
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7. 張明煌,〈我國證券市場法制之研究-以內線交易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
所碩士學位論文(2012.09)。
8. 吳奐廷,《內線交易的灰色外延──財務經濟觀點下的知情交易》,國立交通大學科
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08)。
9. 蔡耀毅,《內線交易特殊案例之研究—以犯罪所得認定基準之判斷為中心》,世新大 學 法學院碩士論文(2006.08)。
法院判決書
1. 最高法院 91 年度臺上第 3037 號刑事判決。
2. 最高法院 99 年度臺上第 922 號刑事判決。
3.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97 年度矚訴 第 2 號刑事判決。
4. 臺灣高等法院 81 年度上易 第 3051 號刑事判決。
5. 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重訴 第 66 號刑事判決。
6. 臺灣高等法院 86 年度上易 第 2017 號判決。
7.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103 金訴 41。
8.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9 年度金 第五號民事判決(裁判日期:2011.06.10)。
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4 年度矚訴 第 1 號判決。
10.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矚上重更(二)第 8 號判決理由。
11.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矚上重更(二)第 8 號判決。
12.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 第 1857 號判決。
13.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 第 4800 號判決。
14.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 第 4706 號刑事判決。
15. 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金上訴 第 40 號判決。
16. 最高法院 96 年度台上 第 7644 號判決。
17.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金訴 第 59 號刑事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金上重訴 第 59 號刑事判決。
19. 臺灣高等法院 99 年度重金上更(一) 第 2 號刑事判決。
20.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 第 1875 號刑事判決。
21. 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金上更(二) 第 4 號刑事判決。
22.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矚上重訴 第 61 號刑事判決。
23. 最高法院 18 年上 第 673 號判例。
24. 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 第 3721 號判決。
25.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 第 6895 號判決。
26.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矚重訴 第 1 號判決。
27. 臺灣高等法院 96 年度矚上重訴 第 16 號判決。
28. 臺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囑重訴 第 1 號判決。
29. 臺灣高等法院 96 年度囑上重訴 第 17 號判決。
30.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金上重更(三) 第 8 號判決。
法律條文(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1. 證券交易法 §1 本文。
2.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 §2 本文。
3.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 §4 本文。
4. 行政程序法 §11II 本文。
5. 民法 §553 第一項本文。
6. 公司法 §8 第二項本文。
7. 證券交易法第22條之2第3項。
8. 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第7項。
9. 公司法§369-1 本文。
10. 刑法§31 第一項本文。
11. 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2。
12. 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11 第一項。
13. 刑法§12 第二項本文。
14. 刑法§28 本文。
15. 銀行法第125條之2第1項及第2項本文。
立法沿革及修正理由(取自立法院法律系統) 1. 證券交易法 §3 之立法沿革及修正理由。
2. 證券交易法之法條沿革。
3. 證券交易法§171 之立法沿革及修法理由。
4. 民國 93 年,增訂第 171 條第 2 項行政院版草案之立法理由。
行政函示
1. 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78)臺財證(二)第 14860 號,1989 年 10 月 30 日。
2. 金管證交 第 0990070860 號令,民國 99 年 12 月 22 日。
起訴書
1. 臺北地檢署 95 年度偵 第 10909 號起訴書。
外文資料(按照文中出現順序排列)
1. 15 U.S.C.A. § 78j(b) (1994)。
2. 17 C.F.R. § 240.10b-5 (1998)。
3. 15 U.S.C.A. § 78n(e) (1994)。
4. 17 C.F.R. § 240.14e-3 (1998)。
5. 40 SEC 907 (1961)。
6. 401 F. 2d 833 (2nd Cir. 1968), cert. denied sub nom. Coastes v. SEC, 394。
7. 401 F. 2d 833 (2nd Cir. 1968)。
8. 445 U.S. 222(1980)。
9. Cox Hillman Langevoort,《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 and Materials》,Aspen,fifth edition。
10. 521U.S 642(1997)。
11. 117 S. Ct. at 2223-24 (Thomas, J., concurring in part and dissenting in part)。
12. 117 S. Ct. at 2220 (Scalia, J., concurring in part and dissenting in part)。
13. 463 U.S. 646 (1983)。
14. 947F.2d 551, 563(2nd Cir. 1991)。
15. 590 F. Supp. 756 (W.D. Okla. 1984)。
網路資源(按照文中出現順序排列)
1. 維基百科,效率市場假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5%88%E7%8E%87%E5%B8%82%E5%A0%B4%E5%
81%87%E8%AA%AA#cite_ref-1
2. 維基百科,尤金・法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A4%E9%87%91%C2%B7%E6%B3%95%E9%A9%
AC
3. MBAlib 智庫百科,有效市場假說。
http://wiki.mbalib.com/zh-tw/%E6%9C%89%E6%95%88%E5%B8%82%E5%9C%BA%E5 %81%87%E8%AF%B4
4. 吳榮修,〈淺論貪污不法所得〉,清流月刊,2004.12,網頁資料最後瀏覽日期 2016.05.10。
http://www.bsmi.gov.tw/bsmiGIP/wSite/public/Data/f1294387955167.pdf
指導教授 鄭有為、張明宗 審核日期 2016-6-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