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126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3.142.98.108
姓名 劉晏汝(Yan-Ru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故宮週刊》與清末民初藝術普及概念關聯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Focusing on the Concep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相關論文
★ 戴進道釋畫研究—以《達摩六祖圖》為核心★ 與春遊及七夕相關之明代仕女畫探討
★ 橋本關雪《長恨歌》研究★ 掃象圖研究
★ 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生自畫像研究--以1936年前作品為主★ 捧桃將獻誰?日本桃山、江戶時期西王母圖像研究─以狩野派、圓山應舉為例
★ 乾隆朝宮廷畫家金廷標(?-1767)歷史故實畫研究★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對宋代繪畫的看法──以Laurence Binyon著作為例
★ 鏑木清方口繪版畫研究:以「泉鏡花系列」為核心★ 手塚治虫漫畫中佛像圖繪之研究
★ 與謝蕪村雪夜景圖研究★ 古傳日本之中國涅槃圖研究
★ 化運神通──明代神通式渡水羅漢畫之析探★ 建構日本繪畫史:以Louis Gonse的《日本美術》為例
★ 江戶時代開帳圖研究:以猿猴庵作品為核心★ 端方藏畫研究──以《壬寅消夏錄》所載六朝至宋代畫作為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今日,不論是台北或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所推出的出版品項目都十分豐富多元,種類囊括各式展覽圖錄、文物複製品以及各種文創商品等等。但或許很少人知道,早在故宮博物院因複雜的歷史因素分離成兩個故宮之前──即民國初年的北平故宮博物院,也曾有過一段出版的黃金年代。

基於此,本文主要討論故宮遷台之前的歷史發展與出版品的特殊意義。研究主軸有兩方面:(一)紫禁城轉變為博物院的歷史因素和過程。(二)北平故宮博物院的早期出版品之種類和編纂情況。並以創刊於1929年的《故宮週刊》作為主要討論的例子。選擇此刊的原因為,在眾多早期故宮的出版品項目中,《故宮週刊》是一份形制、內容十分特殊的定期刊物──類似畫報的編排形式和多元的刊載內容。

進一步,經過仔細分析《故宮週刊》的各個版面安排後,本文提供一個不同於前人綜觀、概略式──僅羅列初步的內容特色觀察、並將其對美術發展的意義提得很高之研究角度。本文在此提出《故宮週刊》在編輯、選件的作業上,實際仍處於剛起步的不成熟階段,並藉由深入觀察其形式(包括發行頻率、刊期、售價)和刊載的文物內容,以更具體的例證點出其十分積極於公開、普及清宮各類物件之嘗試。此外,《故宮週刊》也具備有其他早期故宮出版品所沒有的「機關報」特性:如收費低廉、發行頻率高且刊期長、以及內容著重發布故宮博物院的種種消息以求昭示公信等等。其中部分刊載內容也反映出中國內部政治運作之情況,如:封面頁的民國人物肖像、密謀復辟人士的原書札影印,由此宣揚國民政府在統治權和文化傳承角色的正當性。

除此之外,本文也嘗試回顧中國在清末民初之際,興發的一波以登載中國古美術、文物的圖版為主要內容的出版浪潮,試圖為《故宮週刊》找到一個歷史定位。從中可以了解故宮早期出版品的出現,並非獨立的出版現象,它實際上是呼應了清末民初重視古文物保存、和弘揚國粹的社會潮流。並可觀察到此時的各種新式照相複製技術,包括石印、銅版、珂羅版等,如何被廣泛運用在美術品、文物的複製上所形成的藝術普及現象。
摘要(英) Nowadays, both the Palace Museums in Taipei and Beijing provide a variety of publications, including exhibition catalogs, reproductions, and all kinds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However, perhaps not many people know tha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 before the Palace Museum spilt into two due to complicated political reasons – the Beiping Palace Museum also developed its own golden age of publica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thesis is about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the Palace Museum before it settled in Taiwan. There are two main focuses of the research: the history of how Forbidden City turned into a museum and the historical reasons behind it, and the other is the types and compilation of the early publications of the Beiping Palace Museum.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elaboration, the periodical Palace Museum Weekly is selected a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subject. The forma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both are special and unique, which make it outstanding compared to other early publications of the Beiping Palace Museum. For example, its layout is similar to pictorial journal and the contents are diverse.

Furthermore, after thoroughly analyzing each layouts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this thesis present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rom previous studies which only outline rough observations and always highlight the impacts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to the art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offers an opinion that the compila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was actually in an immature stage. Through a deep observation of formation, including releasing frequencies, dates and pricing, and the contents, this thesis provides more concrete examples to elaborate the effort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s committing to popularize the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Besides, the publication also serves as official newspapers, for example, cheaper price, highly frequency and longer term of the releasing, and the contents more focusing on the news of the agencies. Some of its contents, such as Minguo figures printed on the cover, and the photos of the letters wrote by people who led Manchu Restoration, also reflect the political states at that time. Therefore, the publication was also used as an approach to defe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its right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heritage.

Besides, this thesis also attempts to locate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Palace Museum Weekly through review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There were a variety of publications which promoted Chinese art and historical relics. By this, we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early publications of the Beiping Palace Museum was not only a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but actually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social trends of advocating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ies or so called "national essence." Also, the readers are able to learn that there was the time when a variety of new types of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lithography, copperplate printing and collotype printing were widely used in the reproduction of arts and antiquities.
關鍵字(中) ★ 故宮週刊
★ 早期美術期刊
★ 故宮博物院
★ 清室收藏
★ 藝術普及
★ 清末民初
★ 機關報
關鍵字(英) ★ Palace Museum Weekly
★ art periodical
★ the Palace Museum
★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 art popularization
★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 official newspaper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v
目錄 vii
圖版目錄 viii
緒論 1
研究動機和問題意識 1
文獻回顧 3
章節架構 9
第一章 博物館概念之傳入與故宮博物院之成立 10
第一節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博物館」概念輸入中國 10
第二節 故宮博物院成立前後 16
第二章 追求公開、普及──故宮博物院早期出版品概況 23
第一節 故宮博物院出版的黃金年代 23
第二節 《故宮週刊》的編輯、出版背景 29
第三章《故宮週刊》的版面安排及頭版肖像 32
第一節 《故宮週刊》的版面安排 32
第二節 頭版之民國初年人物群像:《故宮週刊》刊載的總理遺像、故宮理事像 38
第四章 《故宮週刊》的定位 47
第一節 呼應20世紀初中國古代美術、文物類定期刊物的出版風潮 48
第二節 《故宮週刊》與早期故宮出版品編纂之關係 60
第三節 《故宮週刊》的性質:及時地昭示公信 67
結論 73
參考資料 76
圖版 81
附錄 106
【附錄一 紫禁城全圖】 106
【附錄二 故宮博物院1936年前在北平的出版物】 107
【附錄三《故宮週刊》初創一年半內共80期的繪畫選件】 123
參考文獻 一、一手文獻
1. (清)王韜,《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2004。
2. (清)林則徐,《四洲志》,北京:華夏,2002。
3. (清)郭連城,《西遊筆略》,台北:文海,1973。
4. 不著編者,《國粹學報》,台北:文海,1970。
5. 北平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編,《故宮》,北平:故宮博物院,1929-1936。
6. 北平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編,《故宮書畫集》,北平:故宮博物院,1930-1936。
7. 北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週刊》,上海:上海書店,1988。(再版本)
8. 北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週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再版本)
9. 北平故宮博物院編,《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工作報告》,北平:故宮博物院,1929-1935。
10. 狄葆賢,《平等閣筆記》,上海:有正書局,1922。
11. 狄葆賢編,《中國名畫集》,上海:有正書局,1908-。
12. 周肇祥編,《藝林旬刊》,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1928-1929。
13. 金開藩編,《湖社月刊》,天津:天津古籍,2005。(影印北平湖社本)
14. 秦文錦編,《藝苑真賞集》,上海:藝苑真賞社,1915-。
15. 商務印書館編,《名人書畫》,上海:商務印書館,1916-。
16.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名畫三百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59。
17. 清室善後委員會編,《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北京:線裝書局,2004。
18. 陸養晦編,《古畫大觀》,上海:國華書局,1916-1922。
19. 煮雨山房編,《故宮圖書及內務檔案史料》五冊,揚州:廣陵書社,2008。
20.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1986。(影印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21.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國粹學報舊刊全集》,台北:臺灣商務,1974。
22. 鄧實編,《神州國光集》,上海:上海國學保存會,1908-1912。
二、專書/專文
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三輯:文化),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民國軍服圖志》,上海:上海書店,2003。
3. 中國博物館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發展百年》,北京:紫禁城,2005。
4. 王凡,《文華世家──吳祖光和他背後的五百年吳氏家族》,北京:中國青年,2015。
5. 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八十年》,北京:紫禁城,2005。
6. 石守謙,〈原?、複本與畫史研究──中國畫史研究的回顧〉,載於《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1989,頁153-158。
7. 多木浩二,《天皇?肖像》,東京:岩波書店,1988。
8. 朱賽虹,〈民國時期故宮明清檔案整理、研究與出版〉,《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紫禁城,2006。
9. 佐藤道信,《〈日本美術〉誕生:近代日本?「???」??略》,東京:講談社,1996。
10. 吳十洲,《紫禁城的黎明》,北京:文物,1998。
11. 吳瀛,《故宮五年記》,上海:上海書店,2000。
12. 吳瀛,《故宮塵夢錄》,北京:紫禁城,2005。
13. 宋兆霖,《故宮院史留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
14. 宋兆麟,《中國宮廷博物院之權輿──古物陳列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
15.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台北:稻鄉,2005。
16. 沃倫‧科恩(Warren I. Cohen)著,《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從國際關係視角研究》,段勇譯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7. 那志良,《我與故宮五十年》,安徽:黃山書社,2008。
18. 周君,《故宮活字典──朱家溍傳》,江蘇:江蘇人民,2012。
19. 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百年院慶紀念文集》,北京:文物,2005。
20. 郎?君、水天中 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1999。
21. 唐斌,《美術館與知識生產》,湖南:湖南美術,2011。
22. 徐平、徐海燕,《中國百年軍服》,北京:金城,2005。
23. 徐玲,《博物館與近代中國公共文化(1840-1949)》,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4. 殷夢霞,李莎莎選編,《民國文獻資料叢編‧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叢刊續編》,北京:國家圖書館,2008。
25. 祝勇,《辛亥年:革命與改革的對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26.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27. 袁熹,《近代北京的市民生活》,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8. 商務印書館編,《商務印書館圖書目錄(1897-1949)》,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9. 啟功,《浮光掠影看平生》,北京:北京聯合,2011。
30.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七十星霜》,台北:臺灣商務,1995。
31.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跨世紀大事錄要:肇始、播遷、復院》,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
32. 張謇研究中心編,《張謇全集(四)事業》,江蘇:江蘇古籍,1994。
33. 莊士敦(Reginald F. Johnston)著,《紫禁城的黃昏》,高伯雨譯,香港:牛津大學,2012。
34. 莊士敦(Reginald F. Johnston)著,《紫禁城的黃昏》,陳時傳譯,台北:博雅書屋,2009。
35. 莊嚴,《山堂清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
36. 莊嚴,《前生造定故宮緣》,北京:紫禁城,2006。
37. 許志浩,《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1911-1949)》,上海:上海書畫,1992。
38.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台北:聯經,2012。
39. 陳室如,〈晚清海外遊記的博物館書寫〉,「物我相契──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明清研究中心主辦,2014。
40. 傅振倫,《七十年所見所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
41. 單士元,《我在故宮七十年》,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7。
42. 黃強,《衣儀百年:近百年中國服飾風尚之變遷》,北京:文化藝術,2008。
43. 劉北汜,《故宮滄桑》,北京:紫禁城,1988。
44. 劉瑞寬,《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45. 蔡子諤,《中國服飾美學史》,河北:河北美術,2001。
46. 薛永年、王連起編,《石渠寶笈(精選配圖版):故宮博物院藏清內府抄本合編》,北京:故宮,2014。
47.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一)》,長沙:岳麓書社,2008。
48. 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5。
49. Ardenne, Paul,“The Model and the Portraitist: Reflections on the Plight of A Hostage,”in Face to Face : the Art of Portrait Photography. Paris: Flammarion, 2004, pp. 5-34.
50. Cavanaugh, Jerome, Who′s Who in China, 1918-1950(又名《中國名人錄》). Hong Kong: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1982.
51. Chang Lin-Sheng(張臨生),“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 History of the Collection,”in 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6, pp.3-25.
52. Vinograd, Richard, “Patrimonies in Press: Art Publishing, Cultural Politics, and Canon Construction in the Career of Di Baoxian,” in Reinventing the Past: Archaism and Antiquarianism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0, pp. 245-272.
53. Wang Cheng-Hua(王正華), “New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Collotype Reproduction of Antiquities in Modern China, circa 1908-1917,” in The Role of Japan in Modern Chinese Ar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2, pp. 273-308.
54. Wang Cheng-Hua(王正華), “The Qing Imperial Collection, circa 1905-25: National Humiliation,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Exhibition Culture,” in Reinventing the Past: Archaism and Antiquarianism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0, pp. 320-341.
三、期刊
1. 小川裕充,〈『美術叢書』?刊行????──??????概念"Fine Arts"?日本??語「美術」?導入〉,《美術史論叢》第20期,2004,頁33-54。
2. 孔令偉,〈博物學與博物館在中國的源起〉,《新美術》第1期,2008,頁61-67。
3. 王凡,〈故宮博物院創建元勛吳瀛(上)〉,《人物》第9期,2011,頁64-70。
4. 王凡,〈故宮博物院創建元勛吳瀛(下)〉,《人物》第10期,2011,頁65-68。
5. 王正華,〈傳統中國繪畫與政治權力──一個研究角度的思考〉,《新史學》第8卷第3期,1997,頁161-216。
6. 石守謙,〈清室收藏的現代轉化──兼論其與中國美術史研究發展之關係〉,《故宮學術季刊》第23卷第1期,2005,頁 1-34。
7. 安來順,〈二十世紀博物館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博物館》第1期,2001,頁5-17。
8. 朱賽虹,〈故宮早期刊物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2009,頁143-157。
9. 朱賽虹,〈故宮博物院出版事業的首度輝煌──民國時期出版綜論〉,《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2011,頁124-148。
10. 佟士懋,〈延光室──最早影印內府藏本歷代名人書畫的出版社〉,《出版史料》第2期,2010,頁111-114。
11. 吳祖昌,〈先父吳瀛的故宮情緣〉,《世紀》第4期,2011,頁68-71。
12. 吳學英,〈珂羅版複製技術〉(一)~(三),《絲網印刷》第7-9期,2004,頁42-43、頁40-41、頁44-45。
13. 宋暘,〈未曾退色的光輝──易培基任上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第5期,2005,頁41-51。
14. 李守義,〈民國時期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品概述〉,《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3期,2012,頁139-158。
15. 季劍青,〈「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近代史研究》第6期,2013,頁62-81。
16. 杭春曉,〈繪畫資源:由秘藏走向開放-古物陳列所的成立與民國初期中國畫〉,《文藝研究》第12期,2005,頁118-127。
17. 林志宏,〈舊文物,新認同——《四庫全書》與民國時期的文化政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7期,2012,頁61-99。
18. 段勇,〈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2004,頁14-39。
19. 段勇,〈武英殿與古物陳列所〉,《紫禁城》第1期,2005,頁54-61。
20. 洪再新,〈古玩交易中的藝術理想──黃賓虹、吳昌碩與《中華名畫──史德匿藏品影本》始末考略〉,《美術研究》第4期,2001,頁39-48。
21. 徐玲,〈艱難的探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建始末〉,《博物館研究》第4期,2008,頁24-27。
22. 徐婉玲,〈清末民初中國博物館規劃及其實踐──以紫禁城為視域的考察〉,《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2015,頁126-161。
23. 桑兵,〈晚清民國時期的國學研究與西學〉,《歷史研究》第5期,1996,頁30-45。
24. 張臨生,〈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源流史略〉,《故宮學術季刊》第13卷第3期,1996,頁1-82。
25. 張露,〈《故宮週刊》的創辦與價值〉,《故宮學刊》第1期,2012,頁323-340。
26. 陳志科,〈蔡元培與中國博物館事業〉,《中國博物館》第4期,1988,頁92-94。
27. 陳為,〈新文化運動與博物館的關係——兼述新文化運動影響下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初步發展〉,《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2011,頁86-89。
28. 陳夏生,〈老裝老運好──重回莊尚嚴先生隨文物遷徙西南的歷史現場〉,《故宮文物月刊》第271期,2005,頁8-21。
29. 嵇若昕,〈呼朋引伴話「出組」〉,《故宮文物月刊》第31 期,1985,頁154-158。
30. 嵇若昕,〈故宮文物的ID〉,《故宮文物月刊》第272 期,2005,頁80-91。
31. 黃翔瑜,〈民國以來古物保存法制之誕生背景試析(1911-1930)〉,《國史館館刊》第34期,2012年12月,頁1-44。
32. 黃?媛,〈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救亡運動的四重奏:保國、保種、保教與國粹保存運動的齊鳴(1842-1912)〉,《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2年10月,頁317-378。
33. 董懷良,〈李石曾和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頁93-95。
34. 劉宇珍,〈照相複製年代裡的中國美術:《神州國光集》的複製態度與文化表述〉,《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5期,2013,頁185-254。
35. 蔣復璁,〈李石曾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代中國》第17卷,1980,頁39-40。
36. 鄭又嘉,〈「玩古‧賞新──明清的賞玩文化」學術研討會紀實(二)〉,《典藏古美術》第139期,2004,頁83-85。
37. 盧培釗,〈故宮早期期刊與中國古代書畫的大眾傳播〉,《出版廣角》第3期,2010,頁64-65。
38. 賴毓芝,〈文化遺產的再造:乾隆皇帝對於南薰殿圖像的整理〉,《故宮學術季刊》第26卷第4期,2009,頁75-110。
39. 賴鈺勻,〈晚清展示文化相關文獻評介〉,《新國學》第9期,2012,頁46-59。
40. 戴麗娟,〈從徐家匯博物院到震旦博物院──法國耶穌會士在近代中國的自然史研究活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期,2013,頁329-385。
41. Claypool, Lisa,“Ways of Seeing the Nation: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National Essence Journal (1905 -1911) and Exhibition Culture,” Positions 19, no.1 (2011): 55-82.
四、碩博士論文
1. 周密,〈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建制與沿革〉,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85。
2. 金海蓮,〈張謇?日本──南通博物苑?創設?????〉,碩士論文,京都??????女子大?人間文化研究科,2006。
3. 張娟娟,〈近代中國博物館源起探析〉,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2006。
4. 鄭利權,〈民國繪畫期刊研究〉,碩士論文,浙江大學美術學,2007。
5. 謝先良,〈晚清域外遊記中的博物館〉,碩士論文,中國美術學院,2009。
6. Liu Yu-Jen (劉宇珍), Publishing Chinese Art: Issues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in China, 1905-1918, University of Oxford D. Phil, 2010.
五、網路資料和資料庫
1. 故宮博物院歷任領導人:
2. 「大成故紙堆資料庫」
3. 「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1830-1930)」
4. 「中國基本古籍庫」
5. 「民國近代史料資料庫」
6.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1-9輯」
指導教授 巫佩蓉 審核日期 2017-1-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