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23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3.141.3.178
姓名 郭定(Dean K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科技產業對台灣政經之影響 —以客家地區的發展為例
(The Influences of Political Economy by the Technology Industries in Taiwan -- 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Hakka Area)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地理因素,以及東西文明的衝擊,台灣的科技產業存在久遠;尤其是,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為安置大量湧入的移民,在桃園興建石門水庫,建置軍事設施及學校,高教在新竹復校,促成客家地區具備發展科技產業的優越條件,對政治與經濟產生關鍵性的影響,關乎國家的整體發展,造成特殊的台灣社會變遷。執政當局自1953年啟動經建計畫,1960年的〈獎勵投資條例〉開啟民間興辦工廠的風潮,接續的〈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及「保稅廠」政策掀起台灣經濟發展的序幕。1960年代,為了國防的需要,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在「自立自強」政策下成立於桃園,民間供應商在其嚴格的軍用規格品質要求之下,改善製程,提升科技水準,而高階技術應用於民生用途時,台灣製品在國際市場無往不利,累積外匯存底;不僅促進經濟發展,更有助於彌補國際政治空間受限的缺憾。1970年代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成立,進而1980年代科學園區的設置,成為國際資訊科技社會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是在半導體和電子零件產業的表現。1990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頒布,民間的科技能量再次釋放,促進經濟成長之餘,政治改革也獲得階段性的成果。非政府人士在1990年代協助政府迴避國際政治空間的轄制,在國際交流平台倡議「創新產業、解決失業」,所發明的新興科技經濟系統普獲認同,為台灣在21世紀的資訊社會奠定良好基礎。爰此,本研究以質化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分析探討,予以整理,期能提供後續研究者對客家地區產業新的看法,進而對於改善台灣的政經困境有所助益。研究發現,在政府政策主導下,選擇北部客家地區如桃園、新竹作為主要軍事與民間科技發展地點,又遇到轉型升級的時機,加上政府與民間不斷為台灣發展努力,才得以度過產業陣痛期,成就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
摘要(英) For the sake of the geographical factor, and coupled with the impacts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Taiwan’s ‘Technology Industries’ existed in hundreds of years ago; especially, after the capital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moved to Taiwan, government built Shihmen Reservoir in Taoyuan to settle down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to set up military facilities and schools, and rebuilt the campu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sinchu for achieving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es around the Hakka area,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politics and economy had been generated to affect the cours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 of the social changes were very unique in Taiwan. The authority star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since 1953, the “Statute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Investment” was issued in 1960 to actuate founding the factories b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continuously, the policies of “Statu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 and ‘Bonded Factory’ opened the prelude of developing Taiwan’s economy. In the 1960s, for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fense, 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CSIST) was founded in Taoyuan under the policy of ‘Self-reliance’, those civil suppliers kept improving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upgrading the tech-levels under the strict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military specifications, as the high-end tech was applied to the consumer usages, the products that ‘made in Taiwan’ filled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global market,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creased constantly; it’s not only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ing to make up the defect of limit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Hsinchu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nd further the Science Park was formulated in the 1980s to become the pivotal role of global IT communit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semiconductor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When “Statute for Upgrading Industries” was enacted in 1990,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nergy was released again by the grass-roots, also to have the first step accomplishment of political reform in addi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1990s, non-government person assisted the government to avoid the obstacl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advocated that ‘Creating New Industry for New Jobs’, those presented inventions to be an emerging technological-economic system that received the universal acceptance, and to lay the strong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ociety of 21st century for Taiwan’s development. Unexpectedly, while ‘Progressive Era’ was continuously in Taiwan for forty years, and then,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Stagnation’ was generated in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i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collect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ality, then collating the texts, expecting to provide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ollow researchers a new view to the industries of Hakka area, and further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dilemma of Taiwan′s politics and economy.
關鍵字(中) ★ 台灣科技產業
★ 政治經濟
★ 客家地區
★ 社會變遷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I
表目次………………………………………………………………………………………...II
圖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5
第五節 相關文獻檢閱……………………………………………………………………6
第二章 歷史轉向的關鍵時刻………………………………………………13
第一節 變革的關鍵時刻………………………………………………………………13
第二節 「自主政策」之衍生性效應…………………………………….16
第三節 公私部門合作開創新局……………………………………………….35
第四節 大中華主義到客家政策……………………………………………….44
第五節 綜合討論…………………………………………………………………………….55
第三章 台灣政經發展與國際社會………………………………………57
第一節 台灣政經發展及其框限………………………………………………57
第二節 科技產業對台灣的影響及省思…………………………………65
第三節 台灣與國際接軌產生的優勢………………………………………77
第四節 綜合討論…………………………………………………………………………………93
第四章 科技產業在客庄的發展………………………………………………95
第一節 客庄產業與高等教育…………………………………………………………95
第二節 科技產業在客庄奠基的因緣…………………………………………101
第三節 新竹科學園區的影響………………………………………………………107
第四節 綜合討論………………………………………………………………………………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9
參考文獻……………………………………………………………………………………………133
附錄〈訪談精要輯錄〉………………………………………………………………141
參考文獻

丁玲虹(2001)。國防雇員的女兒。台中:磐虹。
于曉、陳維綱(譯)(2006)。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arx Weber原著)。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光雄(譯)(1997)。美國製造—成獲生產優勢(Michael L. Dertouzos, Richard K. Lester & Robert M. Solow原著)。台北:茂昌圖書。
王作榮(1978)。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王尚義(2004),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台北:水牛出版。
王治河(譯)(2004)。自覺資本主義時代的企業模式(David A. Schwerin原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王俊秀(2011)。黑蝙蝠之鏈。台北:聯經。
王景弘(2000)。採訪歷史一從華府檔案看臺灣。台北:遠流。
王逸舟(譯)(1992)。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Charles E. Lindblom原著)。上海:三聯書店。
王嘉源、王柏鴻、羅耀宗(譯)(2003)。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王福重(2016)。如何用牛仔褲換噴射機。台北:大是文化。
王澄霞、陳朝棟、洪志明(1996)。普通化學。台北:三民。
尹萍(譯)(1990)。2000年大趨勢(John Naisbitt & Patricia Aburdene原著)。台北:天下文化。
尹萍(譯)(1999)。高科技‧高思維(John Naisbitt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井上信奉、芳野隆治(2006)。核融合能源。台北:世茂。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2004)。戰爭論(Carl von Clausewitz原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松根、陳添枝、黃朝熙(2001)。經濟學(3版)。台北:華泰。
丘昌泰(2006)。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台灣政治學刊編輯委員會(編)(1996/7)。台灣族群政治專題。台北:台灣政治學刊。
台灣省政府(編)(1992/12)。如何加強工業區編定開發與管理 省政業務研討會實錄(十)。南投:台灣省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清聖祖實錄選輯。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包亞明(譯)(1997)。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Pierre Bourdieu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江南(1985)。蔣經國傳(5版)。美國論壇報社。
江豐富(2001a)。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對策。當前失業問題研討會論文集,48-88。中央研究院社會問題研究推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台北。
江豐富(2001b)。中高齡基層勞工之失業問題與因應對策。自由中國之工業月刊,91(7),41-82。
艾思明(1983)。中華民國的權力核心—兼評領導結構的轉換類型。風雲論壇1,台北:1983,34-53。
行政院(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2002-2007)。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2011)。中華民國101年國家建設計畫(核定本)。台北:行政院。
朱柔若(譯)(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Thomas Herzog原著)。台北,揚智。
朱雲鵬、林師模、李育民、葉欣誠(2001)。變遷中的福爾摩莎2002。台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協會。
任立、孟慶時(譯)(2004)。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Arthur Schopenhauer原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培齊(編)(2010)。日治時期的海運。台北:國家圖書館。
汪芸(譯)(2006)。志工企業家—提昇人類社會的力量(David Bornstein原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阮銘、張怡菁(2006)。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台北:玉山社。
李功勤(2009)。艱困與榮光—台灣政治發展史論。台北:幼獅文化。
李再長(譯)(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Richard L. Daft原著)。台北:華泰。
李筱峰、林呈蓉(2008)。台灣史。台北:華立圖書。
李登輝(1994)。經營大台灣。台北:遠流。
李登輝(1999)。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
李登輝(2013)。二十一世紀 台灣要到哪裡去。台北:遠流。
李登輝(2015)。新 台灣的主張。新北:遠足文化。
李國鼎(1992)。經驗與信仰。台北:天下文化。
李誠(編)(2003)。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台北:天下文化。
李樸良(譯)(1995)。Microsoft成功之路(Steph Manes & Paul Andrews原著)。台北:唐漢出版社。
林大椿(輯)(1980)。經國先生知勉錄。台北:黎明文化。
林建國(譯)(1992)。意志與表象的世界(Arthur Schopenhauer原著)。台北:遠流。
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台北;東大圖書。
林桶法(2009)。1949大撤退。台北:聯經出版。
林添貴(譯)(2009)。蔣經國傳--台灣現代化的推手(Jay Taylor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周文祥、慕心(譯)(1998)。巨變時代的管理(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中天出版社。
周玉蔻(1992)。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台北:麥田出版。
吳乃德(1994)。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台灣政治學會第一屆年會,台北:1994,12,17-18。
吳念真(2015)。台灣念真情。台北:麥田出版。
吳密察(1998)。唐山過海的故事—臺灣通史。台北:時報文化。
吳濁流(1988)。無花果。台北:前衛。
胡海國(譯)(1978)。發展心理學(Elizabeth B. Hurlock原著)。台北:桂冠圖書。
洪鯤(譯)(1981)。石油危機後的經濟生活(今靜行 原著)。台北:經濟日報社。
柯雷(譯)(2001)。開放社會:全球資本主義大革新(George Soros原著)。台北:聯經
苗豐強、齊若蘭(1997)。雙贏策略。台北:天下文化。
海明(譯)(1998:422)。浮士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原著)。台北:書華出版。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5)。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4年計畫(103年至106年)(核定本)。台北:行政院。
馬遠榮(2003)。奈米商機。台北:商周。
施正峰(編)(2012)。國家政策展望。新北: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
施正鋒(編)(2013)。探討中國。新北: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
施正鋒、紀舜傑(編)(2012)。經濟倚賴與國家安全。新北: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
孫文(1987)。三民主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徐杰、陳光林、陳乃聖(1985)。馬克思與《資本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徐宗林(譯)(1982)。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獻精華(Robert Ulich原著)。台北:幼獅文化。
翁元、王丰(2001)。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台北:圓神出版社。
翁寧娜 (編)(1997)。論語(朱熹 集注)。台北:金楓出版。
秦孝儀(編)(1987)。先知先導: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唐安(譯)(2004)。重返理性(Kelly J. Clark原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安華、粟進英(譯)(2013)。改變世界的發現(Pete Moore 原著)。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康樂、吳乃德、簡惠美、張炎憲、胡昌智(譯)(2004)。經濟與歷史‧支配的類型(Max Weber原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康樂、簡惠美(譯)(2004)。經濟行動與社會關係(Max Weber原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陶百川(1980)。台灣怎樣能更好?。台北:遠景。
梅可望(1997)。不老的秘訣。台北:天恩出版社。
梅可望(1998)。從憂患中走來—梅可望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
梅可望(2012)。晚霞滿天--十樂老人80後的回憶。台中:台灣發展研究院。
許大成、董昭輝、邱煥堂、李雲珍(譯)(1996)。西洋哲學史話(Will Durnat原著)。台北:協志工業叢書。
許玉雯(譯)(2003)。當企業購併國家: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Noreena Hertz原著)。台北:經濟新潮社。
許倬雲(2014)。現代文明的批判:剖析人類未來的困境。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許雪姬、吳密察(1991)。先民的足跡—古地圖話台灣滄桑史。台北:南天。
許雅淑、李宗義(譯)(2016)。窮人經濟學(Abhijit V. Banerjee & Esther Duflo原著)。新北:群學出版。
許綬南(譯)(1999)。從埃及到耶路撒冷—蓋里的中東和平之路(Boutros Boutros-Ghali原著)。台北:麥田。
梁志學(譯)(2002)。邏輯學—哲學全書‧第一部分(George Hegel原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莊文瑞、李英明(譯)(1992)。開放社會及其敵人(Karl R. Popper原著)。台北:桂冠。
莊勝雄(譯)(2013)。我們沒有權利樂觀:後石油危機的真相(James H. Kunstler原著)。台北:商周。
莊蓮平、王立中(譯)(2012)。教育的目的(Alfred N. Whitehead原著)。上海:愛尚圖書文化。
陳一新、鄧毓浩、陳景堯(譯)(2003)。最新現代政治與政府(Alan R. Ball & B. Guy Peters原著)。台北:韋伯。
陳水扁(1999)。台灣之子。台中:晨星。
陳振貴(編)(1995)。家庭變遷與問題對策。台北:實踐學院。
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榮、任雲楠(譯)(2009)。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革新修正版)。台北:韋伯文化。
陳榮成(譯)(2007)。被出賣的台灣(George Kerr原著)。台北:前衛。
陳鳴(譯)(1985)。M型社會的時代(The M-Form Society)(William Ouchi原著)。台北:志文。
陳濤、周輝榮(譯)(2005)。歷史的用途與濫用(Friedrich Nietzsche原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錦昌(2005)。蔣中正遷台記。台北:向陽文化。
郭文襄、盧蜀萍、陳山(譯)(2011)。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Frank Dikötter原著)。台北:印刻文學。
郭立昌(2005:66)。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8)。社會責任。台中:磐虹。
郭立昌(2010)。公義的經濟社會。台中:磐虹。
郭念祖(編)(2010)。臺灣外志(清‧江日清 著)。台中:磐虹。
郭進隆(譯)(1996)。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Peter M. Senge原著)。台北:天下文化。
鄒景雯(2001)。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刻印出版。
張山、蕭偉中(1996)。遏制台獨:不承諾放棄武力。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永輝(譯)(1997)。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繪圖(Darryl Lindsey原著)。台北:徐氏基金會。
張忠棟(1985)。政治批判與知識份子。台北:自立晚報社。
張忠謀(2000)。張忠謀自傳(上冊)。台北:天下文化。
張炎憲、李福鐘、陳世宏、許志雄、薛化元(編)(2004)。李登輝先生與台灣民主化。台北:玉山出版社。
張炎憲(編)(2008a)。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一)-早年生活。台北:允晨。
張炎憲(編)(2008b)。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二)-政壇新星。台北:允晨。
張治中(1985:824)。張治中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張建軍(編)(2008)。道德情操論(Adam Smith原著)。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張瑞慶(譯)(1995:272)。非傳統加工(E. J. Weller原著)。台北:高立圖書。
張維斌(2015)。空襲福爾摩沙。台北:前衛。
張潤書(2010)。行政學(4版)。台北:三民。
黃天麟(1989)。金融市場。台北:三民。
黃天麟(2000)。經濟百問。台北:三民。
黃玉峰(整理)(1998)。媒體筆下的 謝東閔先生。台中:黃玉峰。
黃光國(2003)。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台北:INK印刻出版。
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社會資本(David Halpern原著)。台北:巨流。
黃宏森、林承彬(整理)(2012)。林將財先生口述歷史。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2010)。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2版)。台北:華泰。
黃錦鋐(註譯)(1974)。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
溫錫增(譯)(1997)。神學政治論(Baruch de Spinoza原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賀立維(2015)。核彈MIT。新北:我們出版。
賀德芬(1991)。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文化。
馮韵文、黃育馥(譯)(2001)。新資本主義(William E. Halal原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游恆山(編譯)(1999)。心理學導論(Philip G. Zimbardo原著)。台北:五南。
曾士榮、陳進盛(譯)(2006)。李登輝與台灣的國家認同(蔡石山 原著)。台北:前衛。
虞有澄、程文燕(1996)。我看英代爾。台北:天下文化。
葉榮鐘(1995)。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出版。
趙耀東(1992)。平凡的勇者。台北:天下文化。
經濟部工業局(編)(2007/10)。工業區設置有關法規彙編。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2013)。2013中小企業白皮書。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2000)。2000年國內外高科技人才及技術媒合商談會手冊。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經濟部國貿局、外貿協會(編)(1989)。海外市場經貿年報1989。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經濟部國貿局、外貿協會(編)(1990)。海外市場經貿年報1990-1991。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經濟部國貿局、外貿協會(編)(1999)。海外市場經貿年報1999-2000。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編)(2000)。87年度至89年度國營事業協助中小企業推動研究發展計畫成果彙編 台電篇。台北:經濟部。
楊丁元、陳慧玲(1997)。業競天擇—高科技產業生態。台北:工商時報出版。
楊艾莉(1989)。孫運璿傳。台北:天下雜誌。
楊艾莉(1999)。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台北:天下雜誌。
楊國政(譯)(2004)。社會契約論(J.J. Rousseau原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閻克文(譯)(1998)。君主論(Niccolò Machiavelli原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齊若蘭(譯)(2016)。未來產業(Alec Ross原著)。台北:天下文化。
潘克寬(1983)。中華民國決策階層探析。風雲論壇1,台北:1983,23-33。
潘漢典(譯)(2005)。君主論(Niccolò Machiavelli原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鄭陸霖、吳泉源(譯)(2006)。後工業的機會(Fred Block原著)。台北:群學。
劉軍寧(譯)(2008)。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Samuel P. Huntington原著)。台北:五南。
劉海揚(編)(2000)。航空研究所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台中: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
劉涇山、時學軍、張偉(1993)。周恩來的管理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
劉毓玲(譯)(2005)。典範移轉—杜拉克看未來管理(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劉錦秀、江裕真(譯)(2006)。M型社會(大前研一 原著)。台北:商周。
劉鳳翰、張聰明、曾金蘭(1995)。夏功權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蔣經國(1984)。勝利之路。台北:黎明文化。
蔡英文。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台北:圓神出版。
錢永祥、林振賢、羅久蓉、簡惠美、梁其姿、顧忠華(譯)(2004:50-51)。學術與政治(Max Weber原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錢復(2005)。錢復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
霍德明、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2000)。經濟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
薛雲峰(2008)。快讀台灣客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謝宗林、李華夏(譯)(2000)。國富論(Adam Smith原著)。台北:先覺。
聯合報編譯組(譯)(1998)。全球資本主義危機(George Soros原著)。台北:聯經出版。
蕭志強 (譯)(2009)。最高領導者的條件(李登輝 原著)。台北:允晨文化。
蕭志強 (譯)(2010)。李登輝的實踐哲學(井尻秀憲 原著)。台北:允晨文化。
蕭美惠、譚淑珍(編)。女人當家。台北:商訊。
蕭寶森(譯)(2008)。台灣政治家-李登輝(Richard C. Kagan原著)。台北:前衛。頁155~156。
魏啟林(編)(2000)。致台灣的頭家。台北:智達。
韓巍(譯)(2008)。道德情操論(Adam Smith原著)。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羅浩(1983)。台灣政治團體總觀察。風雲論壇1,台北:1983,34-53。
鐘聲實(1996/11)。從國際組織法觀點分析聯大第2758號決議。問題與研究,11(35),2。
蘭徵(譯)(2005)。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Imre Lakatos原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顧力仁(1998)。歷史法及其在圖書館學研究上的應用。書府,18/19,48-62。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17-5-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