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225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3.139.103.74
姓名 劉奕酉(Yi-Yu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統計研究所
論文名稱 PB設計的投影性質研究
相關論文
★ 診斷多變量管製圖之研究★ 複合設計的研究
★ 超飽和設計的研究★ 股價預測之統計模型
★ 實驗的特殊設計及動態數據的分析★ 半反摺追蹤設計之探討
★ 三水準因子實驗離散效應的研究★ 分徑指標在建立決策樹的比較
★ 不同製程模式下比例積分回饋控制器之研究★ 特定交互之部分因子設計
★ 偵測設限資料之EWMA管制方法★ 偵測變異的多變量管制圖之研究
★ 實驗徑大小為32之最小偏誤集區分割設計★ 集區大小為二的兩水準因子集區設計
★ 選取多變量特性值最理想條件的方法之比較★ 利用六標準差管理提昇中小企業之產品品質—以塑膠產業霧度改善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工業實驗中,若因子只有主效用的影響,使用Plackett-Burman設計來指定因子進行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當有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響存在時,所產生的假象結構是非常複雜的,單純地使用PB設計可能是不夠的。
為了改善效用混淆不清的問題,有些學者提出利用幾何投影性質,在第一次實驗進行後,找出可能顯著的重要因子,再增加一些實驗徑,以改善原本的實驗成為較高解析度的部分因子設計。
另一些學者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只有少數幾個二因子交互作用需要探討時,可以不增加額外的實驗徑,而由原先的設計仍然可以將所有效用估計出來。但他們都只作3至5個重要因子,本文延續其理論方法,推廣至 設計中有6個重要因子的情況,提出處理的方法。
關鍵字(中) ★ 投影設計
★ 投影性質
關鍵字(英) ★ PB
★ Plackett-Burma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背景設計及文獻回顧 ………………………………………… 3
2.1 Plackett-Burman 設計 ………………………………………… 3
2.2 PB設計的幾何投影設計 …………………………………… 6
2.2.1 幾何投影性質 ……………………………………………… 7
2.2.2 設計投影至三至五個因子 …………………………… 10
2.3 PB設計的隱藏投影設計 …………………………………… 19
2.3.1 隱藏投影性質 ……………………………………………… 20
2.3.2 「效用全面估計效率」和「效用個別估計效率」 ………… 22
2.3.3 設計的隱藏投影 ……………………………………… 24
第三章 投影到六個因子的投影設計 ………………………………… 37
3.1 設計投影到六個因子的設計類型 ……………………… 37
3.2 投影到六個因子的幾何投影設計 …………………………… 39
3.2.1 增加額外實驗徑以改善設計6.1與設計6.2 ……………… 41
3.3 投影到六個因子的隱藏投影性質 …………………………… 48
3.3.1 包含3至5個二因子交互作用的異構模型分類 ………… 49
3.3.2 「效用全面估計效率」和「效用個別估計效率」 ………… 53
3.3.3 設計6. 2包含3個二因子交互作用的模型估計效率之改善 … 60
第四章 結論 …………………………………………………………… 67
參考文獻 ………………………………………………………………… 71
參考文獻 Box, G. E. P. and Hunter, J. S. (1961). “The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 Technometrics 3, 311-351, 449-458.
Cheng, C. S. (1995). “Some projection properties of orthogonal arrays.” 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23, 1223-1233.
Deng, L. Y. and Tang, B (1999). ”Generalized Resolution and Minimum Aberration criteria for Plackett-Burman and other nonregular factorial designs”. Statistica Sinica 9, 1071-1082.
Draper, N. R. (1985). “Small Composite Designs”. Technometrics 27, 173-180.
Lin, D. K. J., and Draper, N. R. (1992). “Projection Properties of Plackett and Burman Designs”. Technometrics 34, 423-428.
Lin, D. K. J., and Draper, N. R. (1993). “Generating Alias Relationships for two-level Plackett and Burman Design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15, 147-157.
Montgomery, D. C. (1991).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3rd ed.,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Plackett, R. L., and Burman, J. P. (1946). “The Design of Optimum Multifactorial Experiments”. Biometrika 33, 305-325.
Wang, J. C. (1989). “Orthogonal arrays and nearly orthogonal arrays with mixed level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s”. Unpublished Ph. D. thesis.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Wang, J. C. and Wu, C. F. Jeff (1995). “A Hidden Projection Property of Plackett-Burman and Related Designs”. Statistica Sinica 5, 235-250.
Wu, C. F. J. and Chen, Y. (1992). “A graph-aided method for planning two-level experiments when certain interactions are important”. Technometrics 34, 162-175.
Wu, C. F. J. and Hamada, M. (2000). “Experiments : Planning, Analysis, and Parameter Design Optimizatio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指導教授 王丕承(P. C. Wang) 審核日期 2002-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