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7 、訪客IP:18.219.63.90
姓名 侯嘉琪(HOU,CHIA-CH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明代「謀反」事件中婦女緣坐之研究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緣坐制度發展到明代,相較於早期夷三族、族誅等範圍大、量刑嚴苛的情形已有許多改善。本文以明代婦女在「謀反」事件中的緣坐情況為討論重點,並觀察其演變。在朝代演替下,《大明律》所訂定家庭成員需連坐的罪名其實不多,但婦女從坐父親、丈夫的案例卻不少,甚至處置方式也常與律法規定有所出入。
《大明律》規定謀反罪中,涉案者家屬應給付功臣為奴,然自洪武朝的胡惟庸、藍玉案,到「靖難之變」後成祖所主導的「壬午殉難」中,緣坐婦女除予功臣為奴,分配至教坊司、浣衣局,給配官兵,甚至配奴隸為妻等皆為常見之處置。這些受害的婦女雖然不是直接遭受生命的威脅,但她們日後的境遇並不輕於死亡。明代天順朝後的「謀反」事件,緣坐婦女的處置逐漸合乎法制,不過這樣的情形卻也受權力者的意願左右,身分更僅限於犯者為官、民之家屬,宗室婦女則多隨犯罪宗室一同受到禁錮,直至犯罪宗室本人故去,才有被釋放的機會。
摘要(英) Comparing to spread and harsh sentences in the early days such as the extirpation of three generations and zuzhu, the Yuanzuo System had developed and improved a lot in the Ming Dynasty. In this thesis, I put emphasi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women who were sentenced to Yuanxuo due to “rebellion”, and observe variations of the sentenced women in the Ming Dynasty. As time went by, “Da Ming Lu” stipulated rarely that the families had to lianzuo. However, the women were often involved in their fathers’ or husbands’ guiltiness. Moreover, the ways of punishment are often different from the law.
According to “Da Ming lu”, the offenses of rebellion regulated that the prisoner’s relatives should be slaves to the meritorious officers. Since Hu Weiyong and Lan Yu events in the Hongwu dynasty, after “Jingnan Incident” and “Martyrdom” were led by Chengzu, it is common disposal that guilty women were not only slaves to the meritorious officers, but also assigned to the Jiaofangsi, Huanyiju, officers, soldiers, they were obliged to be salves’ wives.
Although the sufferers’ lives were not threatened directly, their fortunes were not better than death. After the Chenghua dynasty, the felonious females were gradually legal in rebellion incidents. However, the rules were subjected to the authority′s intentions. The identifications were restricted to the criminals who were the officers’ and the civilians’ families. The noble females were in jails with the culpable royal families. The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be released until the criminal royals died.
關鍵字(中) ★ 緣坐
★ 連坐
★ 謀反
★ 宗室犯罪
★ 司法審判
關鍵字(英) ★ Yuanzuo
★ Lianzuo
★ Rebellion
★ The imperial clan’s crimes
★ Judicial trial
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謀反大逆」與婦女 9
第一節、明代婦女典範 9
第二節、判決紀錄中的婦女 13
第三節、緣坐之量刑與處分 25
第二章 明前期「謀反」罪下女性之緣坐 43
第一節、胡藍案中的緣坐 43
第二節、宗室「謀反」與「壬午殉難」 48
第三節、婦女境遇與官方之善後 58
第三章 明中葉後「謀反」事件中的婦女 73
第一節、宗室成員的處置 73
第二節、連坐之處置與制式化 80
第三節、釋放與後續安置 90
結論 101
徵引書目 105
附錄 113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官修史書
《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仁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宣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憲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孝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武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崇禎長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
[漢]鄭玄注,《儀禮》,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司馬遷撰,《史記‧秦本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元〕脫脫等撰,王雲五主編,《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明]申時行等編,《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
〔明〕朱元璋,《大誥武臣》,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朱元璋,《大誥三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朱元璋,《太祖皇帝欽錄》,收入《故宮圖書季刊》,卷1期4(1971年)。
〔明〕朱元璋,《皇明祖訓》,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6年。
〔明〕朱元璋敕錄,王天有、張何清點校,《逆臣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明〕林堯俞等纂修,俞汝楫等編撰,《禮部志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明〕劉惟謙等撰,《大明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蹇義等撰,《明仁宗寶訓》,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年。
(二)史書
〔明〕不著編人,《欽恤錄》,明藍格鈔本,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無頁碼。
〔明〕王士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王鏊,《守溪筆記》,收入《紀錄彙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年。
〔明〕朱長祚,《玉鏡新譚》,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何喬遠,《名山藏》,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宋端儀,《立齋閒錄》,收入鄧士龍,《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宋濂,《洪武聖政記》,收入鄧士龍編,《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俞本撰,張大同刪定,《明興野記》,明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俞本撰,李新峰箋證,《紀事錄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臺北:學生書局,1965年。
〔明〕陳子龍等修,《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屠叔方,《建文朝野彙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6年。
〔明〕鄭曉,《吾學編》,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明〕劉辰,《國初事蹟》,收入〔清〕張海鵬編,《借月山房彙鈔‧四》,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明〕劉若愚,《酌中志》,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明〕謝蕡,《後鑒錄》,收入鄧士龍,《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校證》,臺北:仁愛書局,1984年。
(三)文集
〔宋〕朱熹,《近思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宋〕朱熹,《晦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何喬新,《椒邱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林時對,《留補堂文集選》,收入《四明叢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明〕姚夔,《姚文敏公遺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7年。
[明]唐順之,《荊川稗編》,收入《景印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張居正,《張太岳先生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翁萬達,《翁萬達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湯顯祖,《玉茗堂全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7年。
〔清〕董沛,《六一山房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解縉,《文毅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清〕蔣士銓,《忠雅堂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四)地方志
〔明〕莫旦纂,《弘治吳江志》,收入周德明、黃顯功主編,《上海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
〔清〕倪師孟等纂,陳纕纕等修,《江蘇省吳江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二、專書
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艾永明,《保守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臺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李春艷,〈試探影響清代家庭自然結構的社會因素〉,收入《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
吳德義,《政局變遷與歷史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南炳文、湯綱,《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武舟,《中國妓女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6年。
馬小紅,《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北京:大象出版社,1997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梁庚堯,《中國社會史》,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雷炳炎,《明代宗藩犯罪問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楊雪峰,《明代的審判制度》,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魏道明,《始於兵而終於禮──中國古代族刑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鄭秦,《中國法制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書局,1966年。
三、論文
(一)學位論文
丁明範,〈明代的樂戶生活──樂籍制度的管理與青樓文化的蔚興〉,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2013年。
汪紅亮,〈明成化時期犯罪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林伃芹,〈明代的妖言惑眾──帝制時代異端現象的歷史考察與剖析〉,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柯香君,《明代戲曲發展之群體現象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洪薏筑,〈明初胡藍黨獄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年。
徐惠廷,〈明代婦女殉死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2009年。
許倪菁,〈明代溺女問題初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0年。
莊興亮,〈陳建(1497-1567)《皇明通紀》有關明初史事之探討〉,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許淑媛,〈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1年。
簡碩成,〈鄭曉《吾學編》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二)期刊與專書論文
王劍,〈「奸臣」與「奸帝」:陳瑛與明成祖關係論〉,《求是學刊》,期6(2009年),頁128-135。
朱鴻,〈赤裸裸的武力奪國──明代君位繼承制度與「靖難」事件?〉,《國文天地》,卷11期12(1986年),頁48-53。
杜一鳴,〈明代《大明律》中懲治邪教的法律制度考證〉,《蘭臺世界》,期17(2014年),頁141-142。
邱仲麟,〈陰氣鬱積──明代宮人的採選與放出〉,《臺大歷史學報》,期50(2012年),頁33-107。
李井銘,〈淺析明代家族連坐〉,《人間》,期35(2015年),頁62。
李金堂,〈壬午殉難略論〉,《東南文化》,期5(2003年),頁42-48。
李舜華、陳惠卿,〈明初教坊制度考略〉,《文化遺產》,期4(2014年),頁57。
李淑媛,〈唐代的緣坐──以反逆緣坐下的婦女為核心之考察〉,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二)──唐律諸問題》,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頁285-332。
吳艷紅,〈明代宗藩司法管理中的分別議處──從《魯府招》說起〉,《中國史研究》,期2(2014年),頁149-173。
周致元,〈明代的宗室犯罪〉,《安徽大學學報》,期5(1997年),頁97。
胡偉,〈中國古代族刑的嬗變及存在根由分析〉,《行政與法》,期7(2007年),頁116-118。
段曉彥,〈傳承與變革中的法制與法意──「毋丘儉謀反案」探微〉,《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期12(2010年),頁138-140。
馬以謹,〈魏晉南北朝的婦女緣坐〉,收入《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三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冊7,頁1-112。
劉昌元,〈論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批評與辯護〉,《二十一世紀雙月刊》,期62(2000年12月),頁125-133。
賴澤涵、陳寬政,〈我國家庭制度的變遷: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期26(1979年),頁1-24。
顧錦春,〈明朝的宗室困局與北疆危機——以嘉靖朝朱充灼叛亂為例〉,《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期2(2016年),頁99-170。
指導教授 吳振漢 審核日期 2017-10-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