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5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9 、訪客IP:3.144.12.205
姓名 張日娟(Jih-Chuan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大義覺迷錄》中華夷問題之探討
(An Examination of the Issues of Han Chinese-Alien Peoples in the Reinterpret Record of Awoke Scholars)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滿漢議題之拿捏與處理,一直為清政府之大事,而曾靜案是關係到滿漢問題、華夷關係與雍正即位等重大事件,實為雍正皇帝的重大考驗。故雍正帝之處理手段十分謹慎,他史無前例的頒行《大義覺迷錄》一書,想藉此書來闡述「新的華夷關係」,宣講清朝正統性,並駁斥坊間對其立位不正的傳聞。
「華夷之辨」是用於區辨華夏與蠻夷的一種概念,原本以「華夏文化」為標準來分別華夷。南宋時開始有了變化。漢族士人擔憂夷狄入侵,遂藉由對《春秋》經義的詮釋,定義出以「地域」的界線來區分華夷。此舉為後來到明末遺民、呂留良、曾靜等人華夷觀的基礎。而雍正則以《大義覺迷錄》對此種「地域」華夷觀嚴正駁斥,認為以往的疆域為界是不符實狀的,強調應回歸以「文化」作為華夷之別的準則。而滿清既已奉行漢族文化,雍正聲稱滿清政權應「得統之正」。
雍正為解決曾靜案後的滿漢衝突,他在《大義覺迷錄》中疾呼「華夷一家」、「滿漢皆為一體」,藉此安撫民心。然而清朝的立國基礎,卻是「八旗滿洲為我朝根本」—— 確保滿族的文化與地位的優越。此兩種矛盾的滿漢政策在曾靜案後浮上檯面。故本文亦探討曾靜案後,雍正所施行的文化與政治政策,檢視湖南的觀風整俗使、曾靜案後的滿漢刑責、科舉用人等制度,以呈現雍正滿漢政策的理論與實踐。
摘要(英) The handling and evaluation of Manchu-Chinese issues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emphasis for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Case of Zeng Jing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Manchu-Chinese issu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and the Emperor Yongzheng’s ascendency to the throne, which were the major challenges before the emperor. Therefore, Emperor Yongzheng was very cautious in handling this case. His unprecedented act of publishing the book, Reinterpret Record of Awoke Scholars was his intention to elaborate on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to claim the legitimacy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o refute rumors about his unjustifiable ascendancy.
The concept of "distinction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wa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cultures. However, its meaning began to change in Southern Song. The Han Chinese people worried about the invasion of barbarians, and then by interpreting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y defined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by geographical boundary. The scholars from the late Ming dynasty, Lü Liuliang and Zeng Jing, were later influenced by this move. However, Yongzheng seriously rebuked this geographical viewpoint by the book "Reinterpret Record of Awoke Scholars." He held that past territories did not fi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suming "culture" as the criterion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Since the Manchus have adopted the Han culture, Yongzheng claimed the Qing was the legitimate ruler of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Manchu-Chinese conflicts after the case of Zeng Jing, Emperor Yongzheng appealed to the people with his slogans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belong to one family" and "Manchus-Han Chinese are one" in the Reinterpret Record of Awoke Scholars. However, the Qi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on "the foundation of Manchuria is Eight Banners.” This was originally to ensure the supremacy of Manchu culture and position. The two contradictory policies of Manchu government loomed large after the Case of Zeng Jing.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Yongzheng’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is matter, the last part of this thesis will examine several cas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issioners in observing culture and rectifying customs in Hunan province, the leg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nchus and Han Chinese,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關鍵字(中) ★ 曾靜案
★ 華夷之辨
★ 呂留良
★ 滿漢政策
★ 雍正皇帝
★ 《大義覺迷錄》
關鍵字(英) ★ Case of Zeng Jing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alien peoples
★ Lü Liuliang
★ policies on Manchus-Han Chinese relations
★ Yongzheng emperor
★ Reinterpret Record of Awoke Scholars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誌謝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雍正所作《大義覺迷錄》之背景與緣由 ……………………………………… 17
第一節、曾靜案的始末 …………………………………………………………………………… 17
第二節、曾靜「逆書」與《備忘錄》 ……………………………………………… 25
第三節、曾靜案的後續處理與影響 …………………………………………………… 32
第三章 明遺民的華夷觀 ……………………………………………………………………………………… 41
第一節、王夫之、顧炎武的華夷觀 …………………………………………………… 41
第二節、呂留良的華夷觀……………………………………………………………………………52
第三節、曾靜的華夷觀……………………………………………………………………………… 67
第四章 雍正的「新華夷觀」 ………………………………………………………………………………74
第一節、雍正《大義覺迷錄》一書對曾靜華夷觀的反駁 ………… 75
第二節、《駁呂留良四書講義》中的君臣觀 ………………………………… 88
第三節、《大義覺迷錄》中的「新華夷觀」………………………………… 91
第五章 雍正在曾靜案後的華夷政策 …………………………………………………………… 104
第一節、曾靜案發後政治制度的調整 ………………………………………………104
第二節、曾靜案後雍正的文化政策 ……………………………………………………111
第六章 結論 ……………………………………………………………………………………………………………… 121
參考史料 …………………………………………………………………………………………………………………………126
參考文獻 參考史料
一、檔案與史料
.允祿等奉敕編:《諭行旗務奏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
.巴泰監修:《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臺北:新文豐,1978
年。
.王夫之:《春秋家說》,收錄於《船山全書》第5冊,長沙:嶽麓書
社,1988年。
.王夫之:《春秋稗疏》,收錄於《船山全書》,第5冊,長沙:嶽麓
書社,1988年。
.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王夫之:《讀通鑑論》,收錄於《船山全書》第10冊,長沙:嶽麓書
社,1988年。
.王秀楚:《揚州十日記》,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王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王鴻緒:《欽定詩經傳說匯纂》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收錄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
書館,1981年。
.永瑢:《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史松年主編:《清史編年.雍正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朱子素:《嘉定縣乙酉紀事》,臺北:臺灣商務,1911年。
.朱軾:《駁呂留良四書講義》,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
.朱熹:《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出版,2000年。
.呂留良:《呂晚村詩》,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
141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呂留良:《呂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呂留良:《呂晚邨家訓真蹟》,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
.呂留良:《真臘凝寒集.何求老人詩稿》,收錄《四庫禁燬書補
編》,第8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李紱:《穆堂初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5年。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清嘉慶五年望益書屋刻本,第18卷,收錄
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第1269冊,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5年。
.庫勒納、李光地:《日講春秋解義》,海口市:海南,2013年。
.袁枚:《子不語》,收錄於《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
.馬齊等監修:《大清聖祖皇帝仁(康熙)實錄》,臺北 : 新文豐,
1978年。
.崑岡等修:《大清會典事例》,臺北縣永和市:文海,1992年。
.張廷玉:《澄懷園語》,臺北:新興,1975年。
.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第44冊A,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出版,
聯經書局,1986年。
.清世宗御製:《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1965年。
.陸隴其、侯銓:《三魚堂外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
部》,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年。
.鄂爾泰監修:《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臺北:新文豐,1978
年。
.雍正:《大義覺迷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趙爾巽編:《清史稿》,北京:中華,1977年。
.蔣良騏編撰:《東華錄》、《東華續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叢
書》,史部,編年類,第37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歸庄:《歸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顧炎武:《日知錄》,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收錄於《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1年。
.顧炎武:《亭林詩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山東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
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江蘇:江蘇古
籍出版社,1989年。
.《天聰朝臣工奏議》,收錄於潘喆等編《清入關前史料選輯》,第2
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弘光實錄鈔》,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年。
.《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會》,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年,第12輯。
.《海東逸史》,收錄於《明代野史叢書》,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滿文老檔.太祖》,東京:東洋文庫,1995年。
二、專書論著
.丁原基:《清代康雍乾三朝禁書原因之研究》,臺北:華正書局,
1983年。
.上海書店出版社編:《清代文字獄檔》,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年。
.內藤湖南:《清朝史通論》,收錄於氏著《中國史通論》,下冊,北
京:社會科學文化出版社,2004年。
.卞僧慧:《呂留良年譜長編》,臺北:中華書局,2003年。
.王戎笙:《清代簡史》,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出版社,
2001年。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
聯經出版,2013年。
.包賚:《呂留良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史景遷:《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臺北:時報文化,2002年。
.永瑢:《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華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年。
.艾永明、李晟:《臣綱:清代文化的遊戲規則》,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8年。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經聯出版社,1997
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俞國林:《天蓋遺民──呂留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孫文良:《乾隆皇帝》,北京:知書房出版社,2001年。
.徐宇宏:《大家精要.呂留良》,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徐定寶:《黃宗羲評析》,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梅爾清:《清初揚洲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捷先:《明清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馮爾康:《雍正傳》,臺北:臺灣商務,2014年。
.黃裳:《筆禍史談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2年。
.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
異》,北京市:三聯書局,2011年。
.劉禾:《帝國的話語政治:從近代中西衝突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
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9年。
.稻葉君山:《清朝全史》,第4冊,上海:中華書局,1914年。
三、期刊論文
.王力堅:〈清初漢文人心態的轉變及其對詩詞風氣的影響──以康熙十
八年(1679) 博學鴻儒科為考察中心〉,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
刊》,2016年,第49期。
.王俊義:〈雍正對曾静、呂留良案的「出奇料理」與吕留良研究兼──
論文字獄對清代思想文化發展之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報》,2001年,第2期。
.王俊義:〈雍正對曾静、呂留良案的「出奇料理」與呂留良研究—兼
論文字獄對清代思想文化發展之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报》,2001年,第2期。
.史曜菖:〈抗清者的「天下」:試析呂留良的天下觀〉,收錄於《暨
南史學》,2011年,第14號。
.史曜菖:〈選家、逆賊到英雄:從文化事業看呂留良的清代形象遞嬗
與意義〉,收錄於《中極學刊》,2014年,第8輯。
.余英時:〈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
野與匯留〉,收入氏著《歷史與思想》,台北:經聯書局,1983年。
.吳志鏗:〈清代前期滿洲本位政策的擬定與調整〉,收錄於《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1994年,
.李文勝:〈論明遺民易代之際生存的怪異現象〉,收錄於《第十一屆
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
.邵東方:〈清世宗《大義覺迷錄》重要觀念之探討〉,收錄於《漢學
研究》,1999年,第17卷,第2期。
.胡楚生:〈呂晚邨「四書講義」闡微〉,收於氏著:《清代學術史研
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孫邦金:〈明清儒學對君臣關係與忠君理論的多元省思〉,《武漢大
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年,第53期。
.徐益藩:〈黃梨洲與呂晚村爭澹書堂書平議〉,收錄於《國立中央圖
書館刊》,第1卷,第3期。
.張杰:〈清代八旗滿蒙科舉世家論述〉,收錄於《漢學研究》,2002
年,第2期。
.章太炎:〈書呂用晦事〉,收錄於《華國月刊》,1924年,第1卷,
第10期。
.陳居淵:〈清初的黃、呂之爭與浙東學術〉,收錄於《中共寧波市委
黨校學報》,2004年,第6期。
.陳祖武:〈呂留良散論〉,收錄於《清史叢刊》,1984年,第7輯。
.馮爾康:〈曾靜投書案與呂留良文字獄論述〉,收錄於《南開學
報》,1982
年,第5期。
.鄒建達、熊軍:〈清代觀風整俗使設置研究〉,收錄於《清史研
究》,2008年,8月,第3期。
.楊向奎:〈論呂留良〉,收錄於《史學月刊》,1984年,第4期。
.葉高樹:〈深維根本之重:雍正皇帝整飭旗務初探〉,收錄於《臺灣
師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4年。
.葉高樹:〈清雍乾時期的旗務問題:以雍正十三年滿、漢文「條陳奏
摺」為中心〉,收錄於《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8期,2007年。
.葉高樹:〈習染既深,風俗難移:清初旗人「漸染漢習」之風〉,收
錄《近世中國的社會與文化(960-1800)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
.蕭敏如:〈清初遺民《春秋》學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顧炎武為
主的考察〉,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08年。
.Thomas Stephen Fisher:〈清初遺民的選擇〉,收錄於《氣節與變
節:明末清初士人的處境與抉擇》,臺北:黎民文化,2012年。
四、學位論文
.史曜菖:〈棺蓋,論未定:清代呂留良(1629-1683)思想、形象的抗
拒與接受〉,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吳冠倫:〈《大義覺迷錄》的種族觀與社會記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黃意:〈一部殘稿有「遺」恨─論呂留良的遺民情懷和其詩歌創
作〉,東華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張其賢:〈「中國」概念與「華夷」之辨的歷史探討〉,國立臺灣大
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劉欣韋:〈治道合一的危機:呂留良《四書講義》對清初儒學的衝
擊〉,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蕭敏如:〈從「滿漢」到「中西」:1644~1861清代《春秋》學華夷
觀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工具書
.李國強編:《文化人類學辭典》,臺北:恩楷,2002年。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8-1-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