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322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3 、訪客IP:18.206.12.31
姓名 洪臣麟(Chen-Lin 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地震危害度分析-以朝鮮半島為例
相關論文
★ 國際巨災保險制度之研究★ 我國推動地方層級災害防救專責單位之問題探討-以桃園縣為例
★ 公共危險物品保安監督之探討-以新竹縣為例★ 長期照顧機構消防安全設計與防火避難設施之研究
★ 考慮土壤結構互制效應並裝設減振裝置的高層建築氣動力反應之研究★ 結合模糊控制與類神經網路探討非線性結構控制的穩定性
★ 觀光產業天然災害風險評估與管理★ 天然災害風險管理決策方法建立—以地震災害為例
★ 颱洪災害風險評估推測事件資料庫之建置及應用★ 火災現場指揮幕僚運作探討-以桃園市政府消防局為例
★ 科學園區地震緊急應變計畫之研擬★ 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及地震保險之風險管理
★ 園區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 整合性多目標地震風險評估系統之建立
★ 適應性模糊滑動模態控制在結構工程上應用之研究★ 高樓結構裝設調和液柱阻尼器減振效應之風洞實驗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朝鮮半島位於歐亞大陸板塊,東南方為太平洋海板塊。因為位置離板塊交界處較遠,所以地震規模通常較小,一般房屋缺少耐震設計,就南韓而言全國只有7%的建築物有耐震設計,但近期地震頻繁,朝鮮半島的民眾已經無法忽略地震所帶來的危害。
地震危害度為模擬某一特定地震發生時對各地的影響情況,或是不同回歸期下的各地災害,通過PSHA方法(Probability Seismic Hazard Analysis)去模擬得到地震危害度。以475年回歸期而言,危害度地圖中的加速度代表50年中有10%被超越的地表加速度,因此有了這些資料便可以對該地可能發生的最大震度有了認識。危害度地圖也可以應用在設計規範上,如設計規範圍採用475年的回歸期,而475年回歸期當地為0.2g的加速度,代表此處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至少要可以抵抗0.2g的加速度,但不同的結構物設計時需要參考不同的回歸期,同地點回歸期越高則加速度應會越高,也就是會更保守,以台灣高鐵來說,其耐震規範為設計年限100年內的10%超越機率,也就是950年回歸期的設計。本研究完成了朝鮮半島的地震危害度分析。
摘要(英) Korean Peninsula locates at Eurasia Plate, near the Pacific Plate which is located at it southwest. Korea is far away from the seismic belt, so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there which magnitude was often small. So in South Korea, only seven percent of their houses has the seismic design. But, recently, earthquake hit the Korea, let the people started to concern this problem.
Probability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s to simulate when specific earthquake occurred, its influences to each place, or the acceleration unde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 We use PSHA to evaluate the earthquake hazard demand. For 475 years return period hazard map, the acceleration on the map represents that every 50 years at that location has 10% chance been exceeded. The result can be applied on many different areas. We can use this result on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it often use the 475 years period. And if the acceleration of 475 years period is 0.2g that represents buildings in that location need to resist 0.2g acceleration. For some important structure, like nuclear power plant or high-speed rail, higher years of return period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same location, higher return period has higher acceleration. It means the design is more conservative. For insurance company, combined with fragility, they can use the analysis to determine insurance premium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we adopt PSHA to do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Korean Peninsula.
關鍵字(中) ★ 朝鮮半島
★ 風險管理
★ 地震危害度分析
★ PSHA
關鍵字(英) ★ Korean Peninsula :
★ Risk Management
★ PSHA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內容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2-1 風險管理 9
2-2 地震風險評估模組 10
2-3 PSHA理論簡介 12
2-4 CPSHA 13
2-4-1 潛在震源三級劃分及地震活動性 13
2-4-2 強地動衰減式 19
2-5 地震來源比較 23
2-7 深度分布特性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37
3-1 地震危害度分布圖建置方法 37
3-1-1 確立場址位置(ArcGIS Fishnet) 37
3-1-2 強地動衰減式選定 39
3-1-3 分析場址危害程度 42
3-2 運用Matlab進行危害度計算 44
3-2-1 推測事件影響場址加速度計算 45
3-2-2 475年PGA計算 46
3-3 成果與比較 48
3-3-1 回歸期475年地震危害度分析圖 4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53
參考文獻 54
參考文獻 1. 高孟潭,「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宣貫教材(精裝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2. 洪東謀,「台灣地區天然巨災風險評估模型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3. 鄭錦桐、江憲宗、林柏伸、李錫堤,「地震危害度分析技術之發展與應用」,中興工程40 週年工程技術論文,232-248,2010。

4. Gutenberg, B., Richter, C. F.,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in California.”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34, 185-188, 1944.

5.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信息服務網站,http://www.gb18306.cn/。

6. 潘華、鄢家全,「潛在震源區概念的界定」,國際地震動態,第9 期,第1-5頁,1995。

7. 高戰武、陳國星、周本剛、周慶、雷清清,「新地震區劃圖地震構造區劃分的原則和方法——以中國東部中強地震活動區為例」,震災防禦技術,第9卷,第1 期,第1-11 頁,2014。

8. 潘華、高孟潭、謝富仁,「新版地震區劃圖地震活動性模型與參數確定」,震災防禦技術,第8 卷,第1 期,第11-23 頁,2013。

9. 鄧起東、張裕明、環文林、張鴻生、許桂林、劉一鳴、鄧瑞生、李群、范福田、楊天錫,「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編制的原則和方法」,地震學報,第2 卷,第1 期,90-110,1980。

10. U.S. Geological Survey,https://www.usgs.gov/。

11. 譚明、李帥、孫靜、王偉、唐麗華、吳傳勇,「新疆地震烈度衰減關係模型參數擬合」,內陸地震,第25 卷,第1 期,第29-35 頁,2011。

12. 肖亮、俞言祥,「中國西部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震災防禦技術,第6卷,第4 期,第358-371 頁,2011。

13. 韓錫勤、李恒、蔡永建,「湖北及鄰區地震峰值速度衰減關係研究」,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第30 卷增刊(I),第89-90 頁,2010。

14. 張維佳、姜立新、李東平,「浙江及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研究」,震災防禦技術,第10 卷,第4 期,第902-912 頁,2015。

15. 呂堅、俞言祥、湯蘭榮、高建華、盧福水,「江西省及鄰區地震動參數衰減關係」,地震地質,第31 卷,第1 期,第122-132 頁,2009。

16. 蔡輝騰、蔡宗文、危福泉、張穎,「福建及鄰區水準基岩加速度反應譜衰減關係」,中國地震,第25 卷,第4 期,第414-423 頁,2009。

17. 俞言祥、汪素雲,「青藏高原東北地區水準向基岩加速度峰值與反應譜衰減關係」,地震學報,第26 期,第6 卷,第591-600 頁,2004。

18. 石樹中、沈建文,「上海及鄰近地區地震動衰減關係研究」,中國地震,第19 卷,第4 期,第315-323 頁,2003。

19. 雷建成、高孟潭、俞言祥,「四川及鄰區地震動衰減關係」,地震學報,第20 卷,第5 期,第500-511 頁,2007。

21. 林金瑛、蔡華昌、趙軍,「河北及鄰近地區地震動衰減關係的分析與確定」,華北地震科學,第11 卷,第3 期,第19-29 頁,1993。

22. 溫春生,「山西地震動衰減關係的分析與確定」,華北地震科學,第9 卷,第1 期,第74-81 頁,1991。

23. 苗慶杰、許萍,「山東及近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探討」,西北地震學報,第30 卷,第3 期,第282-287 頁,2008。

24. 翟洪濤、劉欣、劉慶忠、張毅,「江淮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的研究」,華北地震科學,第21 卷,第4 卷,第30-34 頁,2003。

25. 李光、童遠林、鄭穎平,「安徽及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研究」,華南地震,第28 卷,第3 期,第49-55 頁,2008。

26. 徐祥、王尚彥,「貴州地震烈度特徵及地震烈度衰減關係適用性分析」,貴州科學,第31 卷,第2 期,第75-77 頁,2013。

27. 谷國梁、邱虎、王曉蕾、李雅靜、趙穎、張暉,「天津市及鄰區地震烈度衰88減關係研究」,震災防禦技術,第11 卷,第1 期,第35-43 頁,2016。

28. 范文、杜文和、王曉軍、邵輝成、文毅,「陝西地區地震動衰減關係研究」,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第31 卷,第2 期,第47-54 頁,2011。

29. 李英民、蔡輝騰、韓軍、黃金國,「重慶及鄰近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研究」,防災減災工程學報,第27 卷,第1 期,第17-22 頁,2007。

30. 鄭桐,「東北地震區水準向基岩加速度反應譜衰減關係」,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31. 林金瑛、王善雄、林錦華,「華南沿海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海峽地震,第3 卷,第1 期,第1-9 頁,2005。

32. 崔鑫,「華南地區地震烈度衰減模型的建立」,華南地震,第30 卷,第2期,第61-66 頁,2010。

33. 崔鑫、苗慶杰、王金萍,「華北地區地震烈度衰減模型的建立」,華北地震科學,第28 卷,第2 期,第18-21 頁,2010。

34. 胥廣銀,「潛在震源三維空間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中的應用研究」,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3。

35. 汪素雲、俞言祥,「震級轉換關係及其對地震活動性參數的影響研究」,震災防禦技術,第4 卷,第2 期,第141-149 頁,2009。

36. 劉瑞豐、陳運泰、任梟、徐志國、孫麗、楊輝、梁建宏、任克新,「中國地震台網震級的對比」,地震學報,第29 卷,第5 期,第467-476 頁,2007。

37. 中國地震信息網,http://www.csi.ac.cn。

38. 石建梁、閆慶民、葛秋瑩,「用橢圓衰減關係模型計算任意場點烈度及地震動參數的數值方法」,內陸地震,第25 卷,第1 期,第21-28 頁,2011。

39. 羅廣群,「中國大陸地震危害度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40. List of earthquakes in South Korea. (2017, November 20) .In Wikipedia,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arthquakes_in_South_Korea

41. World tectonic plates and boundaries(2014, October 6). In Github, from https://github.com/fraxen/tectonicplates#world-tectonic-plates-and-boundaries

42. Palacios, P., Molina, I., Segovia, M., “The Gutenberg-Richer Law: assumptions,
limit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In Mader, H. M., Cloes, S. G., Connor, C. B.,Conner, L. J. (Eds.), Statistics in Volcanology, 115-127, London: The eologicalSociety.,2006.

43. . 劉瑞豐、陳運泰、任梟、徐志國、孫麗、楊輝、梁建宏、任克新,「中國地震台網震級的對比」,地震學報,第 29 卷,第 5 期,第 467-476 頁,2007。
指導教授 蔣偉寧(Wei-Ning Jiang) 審核日期 2018-8-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