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2 、訪客IP:3.15.211.19
姓名 蘇庭(Ting 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魏晉南北朝男色文化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世界各地的同性戀文化中,中國的男色文化是具有獨特色彩的一支,雖然不是主流文化,卻也未曾斷絕。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男色文化的第三個巔峰時期,卻少有研究,頗為可惜。筆者希望能建構出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文化樣貌及其特點,完善相關研究。運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與文本詮釋、性別理論、酷兒理論、文化研究,除了對中國古代「男色」進行定義,也運用西方理論凸顯中國古代男色的特色,並與現今認知的「同性戀」進行差異的區別。魏晉南北朝的男色已不再專指男同性戀,擴展到男性美的範疇。
對於主題魏晉南北朝男色文化,筆者先從背景入手,分為三點:一、宮廷文化。二、社會風氣。三、思想觀念。宮廷文化中有傳統歷史的因素,社會風氣則是展現出了時代氛圍,而思想觀念和言行舉止密不可分,從三個不同面向,觀看男色文化之所以興起的背景。接著則是做出比較,以徐陵編寫的《玉臺新詠》解析南朝男色現象,再從史書記載探析北朝男色現象,並比較南北朝的男色文獻所呈現的差異。最後則是探討女性與男色、女色之間的關係,包含歷史上鮮少紀錄的女同性戀,而男色不再僅是男性可以選擇的性傾向,女性的地位在這個年代有特別的改變,這部分較少研究著墨。透過研究列出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文化特色,筆者統整為三點:一、性權力關係的改變;二、影響傳統家庭關係;三、與道德法律相衝突。運用傅柯(Michel Foucaule)的權力說的概念,看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文化在性權力關係上的特色,以及男色文化對於傳統家庭關係與道德法律之間的衝突。
摘要(英) In queer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Chinese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is the one with the most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which remained a subculture and existed till now. The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s the third prosperous period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history but seldom studies focus on it. In this thesis, I intend to demonstrate the cultural contex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related studies. The methodologies applied in the thesis includes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exts, gender theory, queer theory and culture studies. This thesis aims not only to define ancient Chinese “male homoeroticism” but also to put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theories. I will als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ontemporary definition of “homosexuality.” Here I clarifies that the male homoerotic cultural spectrum in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not only refers to male homoeroticism but also male beauty is included.
In the thesis, I will first begin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focus on court culture, social atmosphere and ideologi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at that period can be perceived in three different dimensions: the court culture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history, the social atmosphere which presents contemporary atmosphere and the close connection of ideologies and behavior. In what follows, the theory in New Songs from the Jade Terrace, which is edited by Xu Ling, is applied to analyze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phenomenon in Southern Dynasty and the historical texts are introduced to interpret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phenomenon in Northern Dynasty. Then I w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male homoerotic literature presented in the two Dynasties. Last but not least, I will pay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male/female beau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unique in this Dynasty due to the rise in women’s status, meaning not only men but also women can choose to appreciate male beauty. This part of study is seldom mentioned in present stud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in the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 conclude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ation of power relations in sexuality, the impact on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flict with ethics, morality and laws. Finally, by applying Michel Foucault’s concept of power, I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relations in sexuality concerning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in the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conflict resulted from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with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ethics, morality and laws.
關鍵字(中) ★ 魏晉南北朝
★ 男色文化
★ 男性美
★ 性權力關係
關鍵字(英) ★ Wei, Ch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Male Homoerotic Culture
★ Male beauty
★ Relations in sexuality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提要 i
英文提要 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13
第二章 中國古代「男色」之定義與起源
第一節 中國古代「男色」之定義 16
第二節 中國男色文化之起源──先秦兩漢男色文化 21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男色文化之背景
第一節 宮廷文化 28
第二節 社會風氣 31
第三節 思想觀念 38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男色文化之內涵
第一節 從《玉臺新詠》看南朝男色現象 42
第二節 從史書記載看北朝男色現象 49
第三節 女性與男色、女色之關係 55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男色文化之特色
第一節 性權力關係的改變 60
第二節 影響傳統家庭關係 66
第三節 與道德法律相衝突 70
第六章 結論 74
參考文獻 81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 春秋 左丘明撰、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2005年。
﹝2﹞ 戰國 莊周撰、郭慶藩集釋、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2004年。
﹝3﹞ 戰國 韓非撰、張覺校疏,《韓非子校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 西漢 司馬遷撰、宋 裴駰集解、唐 司馬貞索隱、唐 張守節正義、趙生群修訂,《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5﹞ 西漢 劉向集錄、清 朱彬訓纂、沈文倬和水渭松校點,《禮記訓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6﹞ 西漢 劉向集錄、王更生註譯,《晏子春秋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87年。
﹝7﹞ 西漢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8﹞ 西漢 劉向編著、趙善詒疏證,《說苑疏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9﹞ 東漢 王充撰、王雲五主編,《論衡》,上海:商務出版社,1939年。
﹝10﹞ 東漢 班固撰、清 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1﹞ 東漢 班固撰,《漢武故事》,摘自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委員會編《中國野史集成──續編》第一卷,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12﹞ 東晉 王嘉撰、梁 蕭綺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13﹞ 劉宋 劉義慶編著、蕭梁 劉孝標注、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正文書局,1992年。
﹝14﹞ 劉宋 劉義慶編著、蕭梁 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5﹞ 劉宋 劉義慶編著,《幽明錄》,臺北:廣文書局,1989年。
﹝16﹞ 蕭梁 沈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17﹞ 蕭梁 徐陵編著,吳冠文、談蓓芳、章培恒彙校,《玉臺新詠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18﹞ 蕭梁 蕭子顯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齊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19﹞ 蕭梁 蕭統編著,唐 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0﹞ 北齊 顏之推撰、周法高輯撰,《顏氏家訓彙注》,臺北:商務印書館,1993年。
﹝21﹞ 北齊 魏收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2﹞ 唐 李百藥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齊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3﹞ 唐 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4﹞ 唐 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史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5﹞ 唐 房玄齡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6﹞ 唐 姚思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陳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27﹞ 唐 歐陽詢等編撰,《(宋本)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8﹞ 北宋 李昉等編撰,《太平廣記五百卷》,臺北:新興書局,1968年。
﹝29﹞ 清 李漁撰,《肉蒲團》,臺北:微風草堂文化,2001年。
﹝30﹞ 清 紀昀撰,《閱微草堂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1﹞ 清 袁枚撰,《隨園隨筆》,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32﹞ 清 嚴可均輯,《全梁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線裝本。
﹝33﹞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二、專書
﹝1﹞ 小明雄,《中國同性愛史錄》,香港:粉紅三角出版社,1997年。
﹝2﹞ 王書奴,《娼妓史》,臺北:旭昇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3﹞ 矛鋒,《同性戀美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4﹞ 矛鋒,《人類情感的一面鏡子──同性戀文學》,臺北:旭昇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5﹞ 史楠,《中國男娼秘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4年。
﹝6﹞ 吉川忠夫撰、王啟發譯,《六朝精神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7﹞ 吳先寧,《北朝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8﹞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9﹞ 李澤厚,《美的歷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10﹞ 施曄,《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同性戀書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 侯旭東,《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12﹞ 孫琴安,《中國性文學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13﹞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14﹞ 張在舟,《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15﹞ 許輝、邱敏、胡阿祥主編,《六朝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16﹞ 梁啟超,《飲冰室專集》,上海:中華書局,1989年。
﹝17﹞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18﹞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
﹝19﹞ 聞一多撰、鄭臨川編,《聞一多論古典文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年。
﹝20﹞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
﹝21﹞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臺北:新雨出版社,1995年。
﹝22﹞ 劉師培撰、程千帆導讀,《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3﹞ 劉達臨,《縱橫華夏性史──古代性文明搜奇》,臺北:性林文化出版社,1995年。
﹝24﹞ 劉達臨、魯龍光,《同性戀性史》,臺北:柏室科技藝術出版,2005年。
﹝25﹞ 劉毓慶、楊文娟,《詩經講讀》,臺北:龍視界出版社,2014年。
﹝26﹞ 克理斯‧巴克(Chris Barker)著,羅世宏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0年。
﹝27﹞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謝石譯,《性史》,臺北:結構群出版社,1990年。
﹝28﹞ Alexander Doty. Flaming Classics: Queering the Film Can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29﹞ Eve Kosofsky Sedgwick. 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30﹞ Judith Butler.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31﹞ Michel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1: An Introduction. Trans. Robert Hurley.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8.
﹝32﹞ Robert van Gulik. 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Chinese Sex and Society from Ca. 1500 B.C. Till 1644 A.D. Leiden: Brill, 1961.
﹝33﹞ Stuart Hall. ed.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 Sa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1997.

三、期刊論文(按年份排列)
﹝1﹞ 何志宏,〈明清男同性戀現象初探──以筆記小說為主要建構〉,《史苑》58期,1998年。
﹝2﹞ 張瀛太,〈照花前後鏡,情色交相映──《品花寶鑑》中的男色世界〉,《中國文學研究》13期,1999年。
﹝3﹞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期,2000年。
﹝4﹞ 陸永峰,〈佛教與豔詩〉,《中華佛學研究》6期,2002年。
﹝5﹞ 王力堅,〈道德距離與審美距離——從蕭綱詩看南朝宮體詩的美學意趣〉,《名作欣賞:鑒賞版》4期,2004年。
﹝6﹞ 何大衛,〈明末清初的「男色」風氣與笠翁之文學作品〉,《中國文學研究》19期,2004年。
﹝7﹞ 崔榮華,〈明清社會「男風」盛行的歷史透視〉,《河北學刊》24卷3期,2004年。
﹝8﹞ 王一芝、戴忠,〈《世說新語》中男女角色的審美錯位〉,《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7卷4期,2006年。
﹝9﹞ 秦起秀,〈明末男色靡行的表現和成因〉,《文教資料》18期,2007年。
﹝10﹞ 劉小菠,〈論中國文學作品對同性戀的表現〉,《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3卷4期,2007年。
﹝11﹞ 小謝,〈二百年道行,毀於男色──從《閱微草堂筆記》看清代同性戀〉,《書城》10期,2008年。
﹝12﹞ 王玫、趙鵬雲〈試論魏晉六朝文學中的同性之愛〉,《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期,2008年。
﹝13﹞ 何水英,〈從《玉臺新詠》看中國古代詩歌對同性戀的表現〉,《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0卷4期,2008年。
﹝14﹞ 李志英,〈太平天國男風現象初探〉,《華商》20期,2008年。
﹝15﹞ 許璇,〈淺析魏晉南北朝「男風」的盛行〉,《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0期,2008年。
﹝16﹞ 黃勇生,〈男性情愛的想像與期待──論《品花寶鑑》〉,《宜春學院學報》30卷1期,2008年。
﹝17﹞ 王麒越,〈「魏晉風度」下的男性美容現象探討〉,《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期,2009年。
﹝18﹞ 朱麗霞,〈明清同性戀文化的詮釋與思考:以明清之際男性同性戀為例〉,《江淮論壇》4期,2009年。
﹝19﹞ 馮藝超,〈《聊齋志異》中的男同性戀書寫〉,《淡江中文學報》21期,2009年。
﹝20﹞ 石艷梅、吳敢,〈明代劇曲中的「男風」文化考釋〉,《昆明學院學報》5期,2012年。
﹝21﹞ 施文斐,〈男風世界中的「欲色」與「至情」──略論《宜春香質》、《弁而釵》中的衝突、調和與規範〉,《名作欣賞》2期,2013年。
﹝22﹞ 劉姣,〈從《弁而釵》、《宜春香質》看明清男風小說的另類美〉,《懷化學院學報》6期,2013年。
﹝23﹞ 程豆豆、雷勇,〈「欲望」與「至情」──《金瓶梅》與《紅樓夢》中的同性戀書寫〉,《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2卷4期,2014年。
﹝24﹞ 陳俊川、鄭茜方,〈從《宋書‧恩幸列傳》看沈約對士人精神的塑造〉,《唐山師範學院學報》39卷6期,2017年。
﹝25﹞ The editorial Collective. “Why Gender and History?” Gender and History 1.1(1989)
﹝26﹞ Paul F Rouzer. “Watching the Voyeurs: Palace Poetry and the Yuefu of Wen Tingyun.”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11 (1989)

四、碩博士學位論文(按年份排列)
﹝1﹞ 徐淑卿,《漢代皇帝的感情生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2﹞ 周淑屏,《清代男同性戀文學作品研究》,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3﹞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 林慧芳,《《弁而釵》、《宜春香質》與《龍陽逸史》中的男色形象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 蕭涵珍,《晚明的男色小說:《宜春香質》與《弁而釵》》,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何大衛,《中國古代男色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7﹞ 林雨潔,《晚明男色小說研究──以《龍陽逸史》《弁而釵》《宜春香質》為本》,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8﹞ 賴淑娟,《《龍陽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劉德明,《清代男色風氣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0﹞ 范育菁,《風俗與法律:十七世紀中國的男風與男風論述》,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1﹞ 陳偉達,《晚明男色小說情慾書寫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2﹞ 陳菀馨,《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3﹞ 陳香年,《由《品花寶鑑》看清代優伶男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2年。
﹝14﹞ 魏墨青,《中國古代男色文學研究》,山東: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碩士論文,2012年。
﹝15﹞ 戴億青,《明末清初話本小說之男色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 審核日期 2018-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