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816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18.118.166.98
姓名 莢立剛(Li-Gang Jia)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展示一段被忽視的歷史——契丹帝國繪畫藝術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本文在研究態度上,跳脫出傳統美術史研究?在立足的「中華中心主義」立場,將以「中華中心主義」?指導的美術史知識「懸置」起來不用。換一種更?客觀,更?現代的眼光和態度,重新研究一段被現今主流學界和教育界所忽視、虛化、歪曲的契丹帝國歷史和契丹繪畫藝術。
繪畫藝術,無論其處於何種歷史時空下,貫穿其?生、發展、嬗變之整個過程的,是社會現實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具體言之,繪畫藝術從畫面表像層面(繪畫技法層面和視覺效果層面),到作品內涵層面(主題立意層面和藝術精神層面),都或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來自民族性格、生存環境、生活方式、政治氣候、文化語境、文明類型等因素的深刻影響。
因此研究特定歷史時空下的繪畫藝術,首當其衝要做的,是盡可能客觀而全貌的還原那段歷史時空本身。就本次研究而言,首先是要客觀而全貌的還原契丹民族和契丹帝國那段被現今中國學界和教育界基於主觀考量而有意忽視的歷史。
契丹是建政早於宋一百多年的龐大帝國,它與興起於黃河流域的,吞噬了多個割據政權而將中原漢地統一,代表或象徵著當時歷史上「中華」的宋,二者在澶淵之盟後,維繫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贏的國際關係。
然而就 「契丹與宋之辯」 這一議題,中國學界和教育界因?特殊的政治考量和「中華中心主義」觀念的作祟,普遍採取的態度和觀點,是儘量不去觸及契丹享國三百餘年(西元907年建政,西元1134年遷都虎思翰耳朵,西元1218年?蒙古所滅)的國家本質,將契丹帝國虛化、弱化?「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將契丹帝國與宋之間,複雜而平等的國際關係,矮化?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央王朝之間的民族矛盾與民族融合。這類態度和觀點,是不切合史實的。
這樣的態度和觀點,無助於研究契丹帝國的真實歷史,更無法以持此態度和觀點的學者的研究成果,作?契丹繪畫藝術研究的嚮導和依據。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跳脫」的眼光和「走出藩籬」的學術態度顯得格外重要。
被歷史淹沒的,亦或者說是被學界、教育界悉心掩蓋、虛化的契丹帝國歷史,其國家性質、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文化演變、國際關係等問題,遠比教材所講授的,民?所瞭解的,要複雜、多重、豐富的多。
契丹帝國,因其在建國之初,就與代表或象徵著歷史上「中華」的中原王朝有著極?複雜且密切的關聯,因而在其文明屬性和文化類型上,呈現出雙重性——彰顯契丹本體性質的「民族性」和體現出其與「中華」之複雜密切關聯的「漢化性」。
這種文明屬性和文化類型上的雙重性,影響深遠,契丹帝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治制度,以及歷代統治階層的執政方針和文化政策,無不受到這種雙重性的直接左右,而契丹帝國的繪畫藝術,更是因這種雙重性的影響,而呈現出本文以大量篇幅展開論述的雙重特性與多重面貌。
以耶律倍?代表的親近漢族文化的契丹貴族文人,創作出承襲唐繪畫?絡的畫作,雖然這些畫作已無傳世真?,但根據古籍記載,可得知:這些畫作從繪畫技法、形式語言到思想內涵、藝術精神,各個層面無不呈現出一派「中華正統」的漢化性面貌。契丹繪畫的漢化性,還體現在以宣化下八裏墓室壁畫?代表的,一系列契丹墓室壁畫中。這些壁畫廣泛分布於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的契丹墓室,其漢化性,體現在對唐繪畫技法的承繼與發展,還體現在對中原漢族生產生活方式的描繪與敘事。
契丹慶東陵的大型壁畫〈四季山水圖〉與屏風畫〈丹楓呦鹿圖〉、〈秋林群鹿圖〉、小幅絹本畫〈射騎圖〉,是契丹民族本土化繪畫作品的傑出代表,這幾件畫作,在達到古代東北亞的寫實繪畫藝術巔峰水準的同時,在題材選擇、審美取向、畫面構成、藝術精神等多重角度,彰顯出契丹帝國繪畫藝術的民族性特質,?由此體現出契丹帝國的生存環境、民族特性、生活方式等諸多社會現實。
雖然同屬於寫實的範疇,契丹帝國繪畫還是在諸多層面,與宋的繪畫有著本質的,抑或說根本性的區別。需要本文予以一一分析和闡述。
摘要(英)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f art history gets ou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potential position of "Han centralism", and abandons a series of views guided by “Han standard”, such as "Chinese ancient art history", "Chinese minority art history" and "Chinese frontier area art history", which are popular and widely used in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From a more objective and modern view, the history and the art of the Khitan Empire are restudied, which have been ignored, undervalued and distorted by the mainstream of art academia and educational filed nowadays.

The art of painting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ideology,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no matter in which time and space of the history. To be specific,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e picture, including painting technique and visual effect,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k,including the theme setting and the artistic spirit,the art of painting has been influenc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the character of the race,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ways of life,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type of civiliz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o study the art of painting in specific 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treat the history as objectively and completely as possible. As far as this paper,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objectively treat the history of the race of Khitan,which has been deliberately undervalued by current art academia and educational field.

The race of Khitan was a huge empire more than 100 years earlier than the Song Dynasty established by the race of Han. The Khitan empire maintained a peaceful and friendly relationship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with Song Dynasty which represent China at that time.

However, as the art academia and the educational field regard Han as the center, they has undervalued the Khitan although it had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Such attitudes and views are unfavourable to study the painting of Khitan. Therefore, during the research, the academic attitudes of jumping out and geting out of the fence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history of the Khitan Empire which has been ignored or undervalued is far more complicated and important than the schoolbook taught or we knew.

The Khitan Empire was highly connected to the Dynasty established by the race of Han which represented China at that time,thus Khitan Empir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presented two characteristics,one showing its racial nature as Khitan and the other showing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ce of Han and being assimilated into Han.

Both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Khitan′painting,which also presented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ous features.

The painting of Khitan had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culture of Han. It was reflected in the paintings created by Khitan′ s noblemen who were proficient in the culture of Han. It was also reflected in paintings in many Khitan′s graveyards which spread in the provinces of Hebei,Nei Monggol and Liaoning. It was the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painting methods of the Dynasty of Tang,and on the other hand,it was the describing and narrating of the ways of Khitan′ producing and living which had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culture of Han.

The large mural painting "The landscape of the four seasons",the screen painting "Deer group in maples" and "Herd of deer in autumn forest",and Small painting"Man with a horse" are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showing Khitan′s racial nature. These paintings were at the peak of the realistic painting art of the Ancient Northeast Asia, meanwhile they represented Khitan Empire′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ubject selecting,the aesthetical standar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 artistic spirit,and they reflected Khitan Empire′s living environment, racial characteristics,life style and so on.

Although the painting of Khitan and the Dynasty of Song both belonged to realistic painting,they were different in nature in various aspects.
Therefore,the painting of Khitan will be analyzed and narrat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關鍵字(中) ★ 契丹帝國
★ 還原史實
★ 繪畫藝術
★ 漢化性
★ 民族性
關鍵字(英) ★ The Khitan Empire
★ restored the historical
★ painting art
★ nationality
★ Sinicization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V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V
第一章 緒 論 - 1 -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1 -
(一)還原史實 - 1 -
(二)雙重閱讀 - 2 -
(三) 跨國對比 - 2 -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2 -
(一)古代文獻(附 選件說明) - 2 -
(二)專書 - 9 -
(三)期刊論文 - 13 -
(四)學位論文 - 20 -
(五)古代繪畫作品(附 選件說明) - 28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38 -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41 -
一 - 42 -
二 - 43 -
三 - 43 -
四 - 44 -
五 - 45 -
六 - 47 -
七 - 47 -
第二章 契丹的民族學、人類學考據 - 50 -
第一節 契丹的民族綜述 - 50 -
第二節 契丹的人種分類 - 52 -
第三節 契丹的生存環境、生存方式 - 56 -
(一)契丹的生存環境 - 56 -
(二)契丹的生業形態 - 59 -
第四節 契丹的衣食住行 - 63 -
(一)契丹的服裝與髮型的演化與程式 - 63 -
(二)契丹的食物構成與飲食習慣 - 67 -
(三)契丹的居住與交通 - 68 -
第五節 契丹與其它民族、政權的交往 - 72 -
第三章 展示被忽視的契丹帝國歷史 - 75 -
第一節 唐的羈縻政策,及其對契丹的影響 - 76 -
第二節 漢民族對契丹建政的意義,及契丹帝國與漢文明的關係 - 92 -
第三節 契丹帝國對唐文化的承繼 - 101 -
第四節 契丹帝國與伊斯蘭世界、宋的交往和關係 - 106 -
第五節 契丹轄域內,馬匹畜養之狀? - 115 -
(一)建政前,契丹轄域內,馬匹畜養之狀? - 116 -
(二)建政後,契丹轄域內,馬匹畜養之狀? - 119 -
第六節 馬對於契丹的貢獻與意義,及契丹民族對馬的情感 - 122 -
(一)馬在生活生?領域的貢獻與意義 - 122 -
(二)馬在軍事戰爭領域的貢獻與意義 - 123 -
(三)契丹民族對馬的情感 - 125 -
第七節 契丹與宋,兩國養馬事業的對比研究 - 129 -
第八節 史籍的漢化問題與契丹的國名問題 - 134 -
第四章 契丹墓室壁畫的駿馬形象研究——以下八里二區M1號墓壁畫的白馬形象?重點 - 138 -
第一節 下八里契丹墓葬概述 - 138 -
第二節 M1墓室壁畫白馬形象的生物學屬性 - 142 -
(一)M1白馬的肩高、體長與契丹馬情?一致 - 142 -
(二)M1白馬的身材體態與契丹馬情?基本相仿 - 143 -
(三)M1白馬的耳朵,具有古代畫論記載的契丹馬「裂耳」之特徵 - 143 -
第三節 下八里二區M1墓室壁畫的藝術流派——唐.吳道子繪畫脈絡 - 151 -
第四節 二區M1墓室壁畫的繪畫方法——以其白馬形象?論述重點 - 157 -
(一)體積、空間的表現方式 - 157 -
(二)骨胳、肌肉之結構關係的表現 - 170 -
(三)細節的高超把控 - 178 -
第五章 對〈射騎圖〉駿馬形象的研究,及對其作者身份的質疑 - 190 -
第一節 從藝術學角度,對〈射騎圖〉駿馬形象的研究 - 190 -
第二節 解讀〈射騎圖〉駿馬形象的生物學屬性 - 200 -
第三節 對《射騎圖》作者身份的質疑 - 215 -
(一)耶律倍概述 - 216 -
(二)〈射騎圖〉與耶律倍繪畫理念,在繪畫技法和藝術屬性層面的矛盾之處 - 222 -
(三)畫家身份與作品屬性的矛盾之處 - 225 -
第六章 對 壁畫〈四季山水圖〉的研究和探討 - 230 -
第一節 對契丹慶陵考古的回顧與介紹 - 230 -
第二節 壁畫〈四季山水圖〉的基本情況 - 233 -
第三節 對前人關於〈四季山水圖〉之種種觀點的分析 - 237 -
第四節 本研究對〈四季山水圖〉內涵的解讀 - 246 -
第七章 對絹本卷軸畫〈深山會棋圖〉的研究和探討 - 253 -
第一節 葉茂台契丹墓葬簡述 - 253 -
第二節 絹本卷軸畫〈深山會棋圖〉的基本情? - 259 -
第三節 關於〈深山會棋圖〉與「三遠」之「高遠」對應關係的探討 - 264 -
第四節 對〈深山會棋圖〉繪畫語言和藝術?絡的梳理 - 267 -
第五節 對〈深山會棋圖〉精神內涵的探討 - 271-
第八章 關於〈丹楓呦鹿圖〉作者身份、主題意涵等問題的考證,及與宋‧〈楓鷹雉?圖〉的比較研究 - 276 -
第一節 對〈丹楓呦鹿圖〉的作者和創作時間的推斷 - 276 -
第二節〈千角鹿圖〉的意蘊 - 283 -
第三節 〈丹楓呦鹿圖〉與〈楓鷹雉?圖〉的比較研究 - 302 -
第九章 結論 - 313 -
參考文獻 - 331 -
一、古代文獻 - 331 -
二、專書 - 331 -
三、期刊論文 - 332 -
四、學位論文 - 334-
五、報刊文獻 - 335 -
六、網路資源 - 335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獻
【商】老聃:《道德經‧第12章》,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北魏】魏收:《魏書‧卷八十八‧契丹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6月,第一版。
【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
【南朝‧宋】宗炳:《畫山水序》,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
【南朝‧梁】沈約:《宋書》,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後?】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
【宋】路振:《乘軺錄》,上海:大東書局,1939年,第一版。
【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卷十三‧和富穀館書事》,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第一版。
【宋】王曾:《上契丹事》,上海:大東書局,1939年,第一版。
【宋】沈括:《熙寧使虜圖抄》,臺北:學海出版社,1976年12月,第一版。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2014年1月,第一版。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
【宋】歐陽修:《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5月,第一版。
【宋】郭熙:《林泉高致》,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
【宋】蘇頌:《蘇魏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1日,第一版。
【宋】王應麟:《玉海》,揚州:廣陵書社出版社,2016年06月,第一版。
【宋】董逌:《廣川畫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宋-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1月,第一版。
【元】脫脫:《遼史》,北京:中華書局, 1974年10月,第一版。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
【清】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清】林佶:《全遼備考》,奉天:遼海書社,1934年第一版,(複印本)。
二、專書
【日】田村實造:《慶陵調查紀行》,東京:平凡社,1994年第一版。
【日】杉山正明著,烏蘭、烏日娜譯:《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 西夏 金 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
【日】小島 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
【日】岡田兼一撰,李思齊譯:《遼慶陵東陵壁畫攝影旅行日志》。
楊東勝:《東方畫譜‧宋代山水篇‧江山萬裏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楊建峰:《中國山水畫全集》,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乙莊:《東方名畫視點》,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羅春政:《遼代繪畫與壁畫》,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徐光冀:《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楊憲金,全顯德:《中國傳世名畫》,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餘輝:《故宮繪畫圖典》,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
楊東勝:《東方畫譜‧宋代山水篇‧江山萬裏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9月18日,第一版。
呂正理:《東亞大歷史——從遠古到1945年的中日韓多角互動歷史》,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
石守謙、?娟英:《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第一版。
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二版。
袁騰飛:《塞北三朝‧遼》,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08月,第一版。
鄭丕留:《中國馬驢品種志》,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
三、期刊論文
遼寧省博物館、遼寧鐵嶺地區文物組發掘小組:〈法庫葉茂台遼墓記略〉,《文物》1975年12期,頁 26-33。
劉謙:〈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調查〉,《文物通訊》1956年03期,頁62。
溫麗和:〈遼寧法庫縣葉茂台遼蕭義〉,《考古》1989年第04期。
遼寧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遼寧法庫縣葉茂台8、9號遼墓〉,《考古》1996年06期,頁41-45。
許志國、魏春光:〈法庫葉茂台第22號遼墓清理簡報〉,《北方文物》2000年第01期。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法庫縣葉茂台23號遼墓發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01期,頁49-67。
李建緯:〈從考古材料試析遼代金銀細金工藝之特點〉,《輔仁歷史學報》,2013年,第30期。
李建緯:〈北亞草原民族金銀器藝術,以契丹民族?主〉,《故宮文物月刊》,2010年,第324期。
肖永平、郭明磊:〈論國籍觀念的演進與國籍法的變革〉,《法學評論》,2007年06期,頁66。
楊建新:〈「中國」一詞和中國疆域形成再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16卷第2期,頁1。
陳連開:〈怎樣闡明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國家〉,《歷史教學》第二期(1979年)。
杜榮坤、白翠琴:〈試論古代少數民族政權與祖國的關係〉,《民族研究》第一期(1979年)。
朱泓:〈人種學上的匈奴、鮮卑與契丹〉,《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總第38期,頁7-13。
景愛:〈新世紀達斡爾族起源研究評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4卷,第6期,頁561-566。
馮爾康:〈清初的剃發與易衣冠——兼論民族關係史研究內容〉,《史學集刊》,1985年02期,頁23-42。
谷文雙:〈遼代捺?制度研究〉,《黑龍江民族叢刊(季刊)》,2002年,第3期(總期第70期),頁93-98。
孫彩紅:〈唐、五代時期中原與契丹、奚的互市貿易〉,《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10月,第21卷第4期,頁126-132。
楊樹森:〈《遼史‧地理志》所記遼朝北界辨誤〉,《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頁37-41。
柏松,朱尖:〈藩屬體制框架內唐朝對渤海政策研究〉,《社會科學論壇》,2015年08期,頁29-41。
任愛君:〈唐代契丹羈縻制度與「幽州契丹」的形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3月第18卷,第1期,頁8-17。
王德忠:〈遼朝世選制度的貴族政治特色及其影響〉,《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頁91-98。
郭康松:〈論遼文化對唐文化的繼承〉,《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5月,第13卷第3期,頁225-230。
勞淩玲:〈阿拔斯王朝的文藝繁榮〉,《東方論壇》,2013年第5期,頁126-129。
許序雅:〈薩曼王朝的稅收和貨幣述論〉,《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5期,頁30-34。
艾力江:〈喀喇汗王朝王陵研究〉,《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09-716。
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讀書通訊》,1943年3月。
徐黎麗:〈蒙古帝國和元朝與金帳汗國的政治關係〉,《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頁26-33。
戴磊:〈論馮家升的《遼史》校勘〉,《史學史研究》,2016年第4期,頁116-123。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委宣傳部:〈巴林左旗‧富河文化故鄉‧遼文化發祥地〉,《時事報告》,2015年第06期,頁23-25。
肖愛民:〈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尊號與謚號辨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01期,頁46-51。
舒焚:〈遼朝中期的改革〉,《武漢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05期,頁66-71。
王利民:〈論耶律洪基在中國北方民族意識形態轉化中的作用〉,《文物世界》2008年第05期,頁12-18。
毛宣國:〈「《詩》無達詁」解〉,《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01期,頁97-101。
段玉明:〈略論五代時期的西蜀畫派〉,《四川文物》,1986年第04期,頁71-75。
葉勝男〈《唐朝名畫錄》校勘與研究〉,《榮寶齋》,2012年第11期,頁81-87。
張鵬:〈遼代慶東陵壁畫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03期,頁127-167。
劉建敏:〈遼寧省博物館陳列設計十年(2004-2014)回眸〉,《遼寧省博物館》,2014年第01期,頁11-17。
楊珺:〈中國書畫裝裱藝術探析〉,《文物天地》,2015年第11期,頁52-57。
薛永年:〈卷軸畫史概說〉,《新美術》1993年03期,頁43-46。
楊仁愷:〈葉茂台遼墓出土古畫的時代及其它〉,《文物》,1975年第12期,頁37-39。遼寧省 博物館、遼寧鐵嶺地區文物組發掘小組:〈法庫葉茂台遼墓記略〉,《文物》,1975年第12期,頁26-36。
劉樂樂:〈葉茂台遼墓中《深山會棋圖》的風格、意義及功能探析——以景中人?中心〉,《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6年第01期,頁40-46。
李清泉:〈葉茂台遼墓出土《深山會棋圖》再認識〉,《美術研究》,2004年第01期,頁62-68。
王鳳梅:〈西遼契丹人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制度〉,《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頁48-52。
管成學、王興文:〈蘇頌與蘇軾交誼考述〉,《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頁85-89。
郭元朝、郭堯:〈蒙古馬在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社會生態中的重要作用〉,《草原與草業》2015年,第一期,第27卷,頁7-12。
花志紅:〈論高適的任俠之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年11期,頁185-189。
劉剛:〈宋遼時期足球與馬球運動之比較〉,《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8月,第27卷,第8期,頁151-153。
蘇小露:〈董逌《廣川藏書志》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年06期,頁7-11。
張赤:〈從吳道子「?菜條」談中國畫用?的生命體驗與創造〉,《新美術》,2017年09期,頁87-91。
李直:〈漫談中國傳統人物畫的?描〉,《新美術》,1980年02期),頁78-84。
岳毅剛、李佩英、秦小雲:〈鼻唇溝任意型皮瓣血供的解剖學基礎〉,《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2年,第7期,頁89-93。
胡秀良、畢大衛、祖罡:〈尺骨莖突骨折的治療進展〉,《中醫正骨》,2017年,第1期,頁23-28。
張婧:〈東丹王耶律倍研究〉,《民族歷史》,2007年第1期(總期96期),頁95-100。
李宇明:〈遼代皇權之爭與耶律倍家族勢力發展〉,《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月,第19卷第3期,頁230-242。
李忠虎、劉占林、王瑪麗、錢增?、趙鵬、祝娟、楊一欣、閻曉昊、李銀軍、趙桂仿、新疆生?建設兵團塔里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部資源生物與現代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基因流存在條件下的物種形成研述評:生殖隔離機制進化〉,《生物多樣性》,2014年,第1期,頁88-96。
李清泉:〈遼代宮廷繪畫機構的兩種體制〉,《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第18卷(總第39期),頁13-15。
梁濟海:〈談崔白的花鳥畫藝術〉,《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4期),頁45-49。
石炯:〈構圖與透視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論〉,《新美術》,2005年,第3期)頁32-37。
李廣元:〈最鮮明的繪畫色彩結構——補色對比〉,《齊魯藝苑》,1993年,第4期,頁33-37。
四、學位論文
烏力吉:〈遼代墓葬藝術中的捺?文化研究——以內蒙古地區遼代墓室壁畫?中心〉,中央美術學院2003級美術學博士學位論文。
彭萊:〈《圖畫見聞志》研究〉,上海師範大學2016級博士學位論文。
薛亮:〈古代大青綠山水畫設色技法演變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級美術學博士學位論文。
張白露:〈郭熙研究〉,東南大學2006級博士學位論文。
魏昆:〈山水畫皴法的程式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碩士學位論文。
雷子人:〈人?於山——明代山水畫境中人物、結構與旨趣〉,中央美術學院2007?博士學位論文。
曹繼凱:〈李迪《楓鷹雉?圖》考〉,中國美術學院,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
五、報刊文獻
白壽彝:〈論歷史上祖國國土問題的處理〉,《光明日報》(1951年5月5日)。
何茲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光明日報》(1959年7月5日)。
孫祚民:〈中國古代史中有關祖國疆域和少數民族的問題〉,《文匯報》(1961年9月4日)。
薄松年:〈宋畫都在臺北?這個觀念是大大的錯誤〉,《南方都市報》,2015年06月09日)。
六、網路資源
http://www.guanfumuseum.org.cn/2304.html
http://map.ps123.net/
https://read.qidian.com/chapter/bCJ5uClqSvZqqtWmhQLkJA2/FeiMREmKDGFp4rPq4Fd4KQ2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1/24/content_16814222.htm
http://www.iltaw.com/animal/4
http://www.aiyuke.com/news/2016/04/nedfcba34e60.html
https://www.vcg.com/creative/1001167437
http://www.cq67.com/yszt/kxys/184753.html
http://www.cafa.edu.cn/info/?c=902&N=6637
http://www.zsbeike.com/tp/6287686.html
http://www.dawoer.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283
http://www.iltaw.com/animal/678
http://bib.ge/horse/open.php?id=335
http://bbs.iqil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72023&ordertype=1
http://artistsh.artxun.com/,
https://www.vcg.com/creative/809754237
http://www.luexiao.com/questions/78533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18-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