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0 、訪客IP:18.225.98.116
姓名 王薏茹(Yi-Ru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江淹模擬前人研究─以〈雜體詩三十首〉、賦為例
相關論文
★ 六朝志怪溯源研究★ 兩晉政論文研究
★ 漢魏六朝音樂賦研究★ 漢賦四大家大賦之成熟與衰退
★ 從「家學」和「婚姻」看東漢與魏晉的婦女形象――以《華陽國志》、《世說新語》為起點★ 六朝士人技藝之研究─以書畫、弓馬劍術為主
★ 先秦兩漢的夢象研究★ 潘岳哀傷賦作研究-兼論哀傷文類
★ 漢魏樂府表演藝術研究★ 浩虛舟律賦研究
★ 魏晉辭賦的圖像化書寫★ 《世說新語》寫作教學研究:以中學生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摘要
鍾嶸《詩品‧齊光祿江淹》:「詩體總雜,善於模擬」的評價出現後,江淹的模擬之名盛開,江淹〈雜體詩三十首〉模擬三十家的作品,常是歷代詩話討論的對象,但討論原作與擬作之間肖與不肖,卻無詳細說明擬作的「肖」如何形成。六朝以來賦有模擬之風,江淹是模擬大家,本文想要藉由江淹賦作與前人比對,探討江淹是否有文學上的偏好與主張。今以五章論述:第一章,序論:說明研究動機,探討前人研究。第二章,江淹生平與文學環境:了解江淹身處的環境。第三章,〈雜體詩三十首〉的模擬技巧與全面性:分析江淹的模擬技巧與文學主張。第四章,江淹賦對前人作品的模擬探究,從比對中,看出江淹的文學偏好與文學主張。最後,第五章:結論。

關鍵字:模擬;江淹;江淹賦;雜體詩三十首
摘要(英) ABSTRACT
Zhong Rong described Jiang Yan’s poetry have different styles and good at simulation. The reputation of Jiang Yan’s simulation was revealed. Jiang Yan’s “Thirty Poems” (〈雜體詩三十首〉)that simulate thirty poet’s style had been discussed often in poetry over the following dynasties. They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imitat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description of how the "similarity" of the simulated work is formed. Since the Six Dynasties, there has been a simulated atmosphere. Jiang Yan was the master of poem simul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pare the predecessors′ work with Jiang Yan’s fu(賦)and exploring whether Jiang Yan had literary preferences and opinions.

The article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redecessors′ resaerches.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ang Yan′s life and the literary environment.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ed Jiang Yan′s thirty poems simulat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ness, which is to analyze of Jiang Yan′s simulation skills and literary claims. The fourth chapter was the studies of simulation of predecessors′ works in Jiang Yan’s “Fu”. From the comparison, readers can find out Jiang Yan′s literary preferences and literary claims. The last chapter was the conclusion.

Keyword: simulation;Jiang Yan;Jiang Yan’s fu;Jiang Yan’s thirty poems
關鍵字(中) ★ 模擬
★ 江淹
★ 江淹賦
★ 雜體詩三十首
關鍵字(英) ★ simulation
★ Jiang Yan
★ Jiang Yan’s fu
★ Jiang Yan’s thirty poems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學界對於模擬概念的討論 3
二、作品相關問題 6
三、作者相關問題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 江淹生平與文學環境 14
第一節 江淹生平 14
一、江淹的政治生涯 14
二、江淹的性格 21
三、從文風轉變釋江郎才盡之因 24
第二節 模擬風氣下的文學表現 34
一、模擬風氣對奇之風格的追求 34
二、模擬中批評之功用 37
三、批評者的心態:自比孔丘、備其全才 39
四、文學為愉悅的審美感受 41
第三章 〈雜體詩三十首〉的模擬技巧與全面性 44
第一節 〈雜體詩三十首〉的性質 44
第二節 〈雜體詩三十首〉詩歌模擬技巧 45
一、模擬字句方面 45
二、結構方面 47
三、意象方面 67
四、江淹以原作口吻詮釋原作心願 84
第三節 〈雜體詩三十首〉 的全面性 84
一、〈雜體詩三十首〉反映當時五言詩史的敘述 84
二、〈雜體詩三十首〉序的性質 91
第四章 江淹賦對前人作品的模擬 94
第一節 江淹賦對先秦與漢代賦的模擬 94
一、江淹對屈、宋的模仿 94
二、對漢賦的模仿 105
第二節 江淹賦對魏晉賦的模擬 113
第三節 江淹賦對南朝宋賦的模擬 128
第五章 結論 134
參考書目 14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1. 〔先秦〕孔子與再傳弟子編著;楊伯峻:《論語譯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
3. 〔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證:《廣雅》,臺北:廣文書局,1992年。
4.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5.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6. 〔唐〕孔穎達撰:《南宋刊單疏本毛詩正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7.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8.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9.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10. 〔晉﹞陳壽撰;〔宋〕斐松之注;陳乃乾校點:《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11.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12.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13.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14. 〔唐〕房玄齡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15.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16. 〔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17.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18. 〔漢〕劉安等著;何寧撰《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19.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
20. 〔東晉〕郭璞著;袁珂注:《山海經》,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21. 〔東晉〕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22. 〔東晉〕葛洪著;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23. 〔東晉〕葛洪作;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臺北縣中和市:黎光總經銷,1997年
24. 〔南朝宋﹞劉義慶著;〔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5.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26. 〔魏〕曹植著;趙幼文:《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27. 〔魏〕阮籍撰:《阮嗣宗集》,臺北:華正書局,1979年),頁13。
28. 〔魏〕阮籍撰;陳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9. 〔南朝宋〕鮑照著;錢仲聯:《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0. 〔南朝〕江淹著;俞紹初、張亞新:《江淹集校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31. 〔南朝〕江淹著;〔明〕胡之驥註;李長路、趙威點校:《江文通集彙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32.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香港:商務印書館,1960年
33.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註:《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
34.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35. 〔南朝梁〕鍾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36. 〔南朝梁〕蕭繹撰;陳志平、熊清元疏證校注:《金樓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7. 〔北齊〕顏之推注;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8.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9. 〔宋〕胡仔撰:《苕溪漁隱叢話》,臺北:世界書局,1976年。
40. 〔宋〕李昉等奉敕編纂:《文苑英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
41. 〔宋〕魏慶之撰:《詩人玉屑》,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42.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43.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44.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45. ﹝明﹞王世貞著;羅仲鼎:《藝苑卮言校注》,山東:齊魯書社,1992年。
46.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47. 〔明〕張溥著;殷孟倫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48. 〔明〕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49.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50. 〔清〕余光華編:《評注昭明文選》,臺北:學海出版社,1981年。
51. 〔清〕紀昀等著:《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2. 〔清〕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二、 近人著作
(一)專書 (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列)
1.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續編》,臺北:帛書出版社,1985年。
3. 洪順興:《詠物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4.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5. 曹道衡:《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6.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7. 廖國棟:《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8. 錢鐘書:《管錐篇》,臺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
9. 何文匯著:《雜體詩釋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1年。
10. 吳小如等編:《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11. 曹道衡:《中古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12. 曹道衡:《中古文學論文集續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13. 簡宗梧:《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4.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5.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主辦:《中國古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16.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
17. 洪順隆:《辭賦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18. 鄭毓瑜:《性別與家國》,臺北:里仁出版社,2000年。
19.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2年。
20. 朱曉海:《漢賦史略新證》,西安:峽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校注:《全漢賦校注》,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22. 郭建勛:《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3. 胡大雷《玄言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4. 韓格平等校注:《全魏晉賦校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25. 田曉菲:《烽火與流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26.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十二講》,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27. 趙逵夫主編:《歷代賦評注》,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28. 陳恩維:《模擬與漢魏六朝文學嬗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29. 王謹:《魏晉南北朝州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30. 曹明綱:《賦學論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31. 康達維著(David R. Knechtges);蘇瑞隆譯:《漢代宮廷文學與文化之探微:康達維自選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
32.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3. 饒宗頤主編:《華學》第十一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
34. 祈立峰:《遊戲與遊戲之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臺北:政大學出版社,2015年。



(二)單篇論文

1. 陳慶元:〈江淹「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眺」辯〉,《文學遺產》,1985年第4期,頁146-147。
2. 許文學〈江淹「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眺」釋〉《文史知識》1985年第8期,頁98-113。
3. 丁福林:〈江淹詩文系年考辨〉,《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第3期,頁41-47。
4. 周鋒〈江淹才盡與永明文風的關係〉,《學術研究》第三期,1990年,頁98-93。
5. 倪其心〈江郎才盡與才士悲劇〉,《文史知識》第八期,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頁10-15。
6. 母美春:〈江淹詩文系年考辨〉,《南京師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3期,頁68-72。
7. 趙乃增:〈總制眾善,博眾雜變─略論江淹辭賦藝術〉,《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六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3年),頁98-103。
8. 張淑香:〈邂逅神女—解《老殘遊二編》逸雲說法〉,《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6年4月,頁5。
9. 高秋鳳:〈從宋玉《神女賦》到江淹《水上神女賦》—先秦至六朝「神女賦」之發展〉,《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會論文集》,1996年12月,頁845-868。
10. 莫礪鋒:〈江郎才盡新解─讀江淹〈恨賦〉、〈別賦〉〉,《辭賦文學論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368-382。
11. 劉則明:〈詩體總雜 善于摹擬──關于江淹的擬詩與其文學觀念〉,《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第5期,頁76-80。
12. 王微元〈大明泰始詩論〉,《文學遺產》,2003年第1期,頁11-21。
13. 何寄彭、許銘全:〈模擬與經典之形成與詮釋──以陸機〈擬古詩〉為對象之探討〉,《成大中文學報》,2003年第11期,頁1-36。
14. 朱曉海:〈魏晉時期文學自覺說的省思〉,《淡江大學中文學報》,2003年第9期,頁33-42。
15. 朱曉海:〈論陸機擬古詩十二首〉《台大中文學報》,2003年12月,第19期,頁118-122。
16. 孫津華:〈試論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及其序對鐘嶸的影響〉,《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頁54-56。
17. 鄭虹霓:〈從江淹擬古詩看其文學觀〉,《阜陽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頁43-46。
18. 王豐先〈江淹雜體詩三十首的文學史學價值〉,《蘭州學刊》,2007年第6期,頁138-140。
19. 李錫鎮:〈江淹的仕宦及其創作觀考辯──「才盡」說探義〉,《文與哲》,2007年第十期,頁173-266。
20. 郭師永吉〈王粲〈登樓賦〉結構分析與創作技巧探索〉,《淡江中文學報》,2009年第21期,頁57-88。
21. 程章燦:〈三十個角色與一個演員─從〈雜體詩三十首〉看江淹的藝術「本色」〉,《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1-10。
22. 葛曉音〈從江鮑與沈謝看宋齊五言詩的沿革〉,《學術研究》,2010年第3期,頁128-138。
23. 葛曉音〈江淹雜體詩的變體觀念和詩史意義──兼論兩晉南朝五言詩中的擬古和古意〉,《晉陽學刊》,2010年第4期,頁87-95。
24. 韋暉:〈論江淹在賦體文學的創新與繼承〉,《重慶科技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頁105-107。
25. 蔡英俊:〈再現與變奏:再論擬古與擬作〉《文學經典的傳播與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頁19-38。
26. 郭永吉《《文選》與中國文學傳統─第九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頁169-183。
27. 時國強:〈江淹對《楚辭》的學習與運用〉,《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21期,頁56-57。
28. 穆克宏:〈「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眺」眾說評議〉,《文學遺產》,2014年第1期,頁36-37。
29. 郭晨光〈從江淹雜體詩三十首看玄言詩發展〉,《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四期,2014年7月,頁78。

(三) 學位論文
1. 段錚:《江淹生平及其賦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1年)。
2. 蕭合姿:《江淹及其作品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3. 范玉君《江淹詩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4. 曾柏勛《〈雜體三十首〉與江淹後集、才盡問題關係探察》,嘉義:私立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5. 申前程:《論江淹賦的復與變》(遼寧: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6. 段一方:《江淹〈雜體詩三十首〉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指導教授 郭永吉 審核日期 2018-7-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