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黃佳瑩(Chia-Yi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中共土地改革政策之研究(1950-1953) (The study of Land reform policy in Chinese Republic(1950-1953))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中共土地改革政策之研究(1950-1953)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土地改革著重於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毛澤東在評估新區進行土地改革具備的條件已經成熟後,為了控制穩定地方秩序進行反惡霸和減租運動,準備足夠土地改革工作的幹部後各地便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規定推動土地改革,中央組織土地改革委員會負責指導土地改革,地方由農民協會,負責發動群眾執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完成後,再由人民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那些土地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約,一律作廢。土改的實際推動需要依靠群眾組織,因此中共需先分派土改工作隊到各地,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政策,以發動貧雇農為目標,訪苦問貧,協助組織農民協會,再由貧雇農占取主要領導地位,不過在土改過程中最常出現「和平分田」與「夾生飯」的問題,前者是因為群眾階級覺悟沒有足夠提高,無法展開激烈的階級鬥爭,出現假分田的情況,中共認為未能成功打擊地主階級是不夠成熟的鬥爭。後者是因為大部分地區的群眾運動中很多是新幹部沒有經驗,出現包辦代替的作法,因此中共對土改宣傳十分慎重,認為群眾要成功發動首要方式是教育群眾土地政策與階級觀念,透過農代會、群眾大會等,與群眾解釋與討論政策,再由幹部引導,提高其階級覺悟。但由於土改執行速度過快,容易發生偏差或不夠深入群眾的問題,因此中共指示這些地方必須在分田後再進行複查,而且必須注意解決遺漏和分配不公的問題,以滿足貧雇群眾要求,而且整個鬥爭政治層面應重於經濟層面,並且利用公審大會與人民法庭相結合的辦法,再次展開鬥爭,中共最終達到將勢力深入農村的成果。 |
摘要(英) |
The study of Land reform policy in Chinese Republic(1950-1953)
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Chinese Republic focus on developing rural social productiv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sessing the conditions for land reform in the new district has matured, controlling stable order and carrying out anti-hegemony and rent reduction campaigns, as well as cadres who are preparing enough land reform work. All localities will promote land refor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nd Reform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Agrarian Reform Commission is responsible for guiding the land reform, and the local farmers’ associ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mobilizing the masses to implement land refor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land reform, the people′s government will issue all the land certificates, and the land contracts before the land reform will be nullified. The actual promotion of land reform needs to rely on mass organizations. Therefore, the CCP needs to first assign the land reform work team to various places, convene the mass conference publicity policy, aim at launching poor farmers, visit poverty, help organize farmers′ associations, and take the lead of poor farmers. Status, but in the process of land reform, the problem of "peaceful splitting" and "sanding rice" is the most common. The former is because the mass class consciousness has not improved, it is impossible to carry out a fierce class struggle, the situation of false divisions has occurred, and the landlord class has not been successfully attacked. The latter is because many of the mass movements in most areas have no experience of new cadres and there is a substitute for the practice. Therefore, the CCP emphasizes correcting the peaceful land reform and is very cautious about the land reform. The primary way for the masses to succeed is to educate the people’s land policy. Through the Agricultural Congress, the mass meeting, etc., explain and discuss policies with the masses, and then guide them by cadres to improve their class consciousness. Becau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reform is too fast, it is prone to deviations or insufficiently deep into the masses. Therefore, the CCP has indicated that these places must be reviewed after the field is divided.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omission and unfair distribu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or and the masse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ublic Review Conference and the People’s Court, we will once again
wage a struggle and finally reach the outcome of the CCP’s efforts to penetrate the ountryside. |
關鍵字(中) |
★ 毛澤東 ★ 土地改革法 ★ 土改工作隊 ★ 農民協會 ★ 人民法庭 ★ 劃分階級成分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目錄 iv
緒論 1
第一章 土地改革法的形成 14
第一節 中共的土地政策的發展 14
第二節 土地改革法的制定過程 34
第三節 土地改革前的清匪反霸 54
第二章 土地改革的組織與推動 70
第一節 土地改革法與工作隊 70
第二節 農民協會與階級劃分 88
第三節 土改宣傳與人民法庭 109
第三章 土地改革的結束 125
第一節 群眾運動的發動 125
第二節 群眾運動的問題 138
第三節 土改複查的推動 154
結論 172
徵引書目 178
附錄一 185
附錄二 191
附錄三 194 |
參考文獻 |
一、史料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冊1-16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1,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卷1-6,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選集》,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選集》,卷4,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選集》,卷5,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冊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共中央檔案館編,《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文件選編(1945-1949)》,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
中共中央檔案館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文獻選編(1927-1937)》,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
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年。
二、專書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冊1,臺北:頂淵文化,2003年。
王官德、劉承宗、李化成合著,《中國共產黨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成漢昌,《中國土地制度和土地改革:二十世紀上半期》,北京 : 中國檔案出版社,1994年。
杜潤生,《中國的土地改革》,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年。
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吳奔星,《從「土改」到「反右」吳奔星一九五○年代日記》,臺北:獨立作家出版社,2014年。
胡穗,《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的演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張一平所,《地權變動與社會重構-蘇南土地改革研究(194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陳耀煌,《共產黨地方菁英農民-鄂豫皖蘇的共產革命(1922-193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2年。
郭德宏,《中國近現代農民土地問題研究》,青島:青島出版社,1993年。
張永泉、趙泉鈞《中國土地改革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年。
黃道炫,《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智效民,《劉少奇與晉綏土改》,臺北:威秀資訊,2008年。
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楊奎松,《談往閱今:中共黨史訪談錄》,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冊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趙效民,《中國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董志凱,《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羅平漢,《土地改革運動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三、學位論文
尹進,〈建國初期土地改革與鄉村社會——以桂林地區為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王健,〈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獲取新解放區農民政治認同的方法(1949-1952)--以滬郊土地改革為視角的觀察〉,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1年。
朱偉光,〈建國初期河南省土地改革運動研究〉,新鄉:河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江代維,〈權力的衝動:土地改革中農民協會的運行--基於湖北省河口鎮1949--1953年土地改革的口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7年。
李儀坤,〈中共土地改革之研究--一個經濟面的剖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1年。
李雷,〈解放初期新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研究——以廣東省曲江縣為例〉,蘭州:西北師範大學,2013年。
車瑜欣,〈從“鍋臺”到“前臺”:婦女角色與行為的變遷--基於土地改革時期黎城縣婦女運動的口述史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7年。
陳義達,〈暴風驟雨-中共東北土地改革1945~1948〉,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高惠娟,〈毛澤東土地政策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翠玉,〈西南地區實施《土地改革法》研究〉,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張國仁,〈建國初期甘肅土地改革中農民不願“訴苦”的矛盾心態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2012年。
劉玉冰,〈“過火”:土地改革中過激化行為研究——基於山東省B鎮土地改革口述史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7年。
謝丹琳,〈建國初期的龍岩縣華僑與土地改革〉,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四、期刊
王瑞芳,〈土改後的中國富農:從保存、限制到消滅〉,《河南社會科學》,期5 (2004年) ,頁10-13
白純,〈蘇南土改中的劃分階級成分和反封建問題〉,《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3(2004年),頁24-29。
江光亮,〈抗美援朝運動對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影響初探-以江西省為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期3(2015年),頁94-97。
邢樂勤,〈論土改後中國農村社會階層的分化〉,《浙江學刊》,期3(2003年),頁222-224。
李巧寧,〈建國初期山區土改中的群眾運動〉,《當代中國史研究》,期4(2007年),頁61-66。
李小平,〈土地改革與閩西蘇區社會結構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期4(2002年),頁16。
李飛龍,〈土改後的農民經濟(1951-1954)〉,《華南農業大學學報》,期2(2015年),頁148-155。
李飛龍,〈土改後鄉村新菁英的思想重塑-以黔南「批判富農思想」運動為例〉,《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總期118 (2013年),頁33-41。
何志明,〈1950年代前期川北土地改革運動述論〉,《四川文理學院學報》,期6(2012年)11月,頁39-43。
何志明、鄭超,〈制法‧執法‧違法:1950年代初川西減租退押中的社會動員〉,《史林》,期五(2015年),頁163-174。
李良玉,〈蘇南土改與現代化傳統問題〉《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3(2006年),頁1-32。
李裡峰,〈中國革命中的鄉村動員:一項政治史的考察〉,《江蘇社會科學》,期3 (2015年),頁193-204。
李裡峰,〈土改結束後的鄉村社會變動〉《江海學刊》,期2(2009年),頁159-166。
李裡峰,〈“運動”中的理性人—華北土改期間各階層的形勢判斷和行為選擇〉,《近代史研究》,期1(2008年),頁4-20。
李裡峰,〈“翻身”:華北土改中的資源再分配〉,《南京社會科學》,期6(2015年),頁150-155。
李裡峰,〈階級劃分的政治功能—一項關於“土改”的政治社會學分析〉,《政治學研究》,期1 (2008年),頁65-71。
李春宜,〈建國初期平江縣土改的群眾運動〉,《雲夢學刊》,期4(2006年) ,頁58-60。
吳毅、吳帆,〈傳統的翻轉與再翻轉-新區土改中農民土地心態的建構與歷史邏輯〉,《開放時代》,期3(2010年),頁49-72。
何朝銀,〈一致或偏離:階級理論與基層土改中的階級劃分-以江西石城為例〉,《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總期175(2012年),頁140-149。
高王淩、劉洋,〈土改的極端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期111(2009年),頁36-47。
陳耀煌,〈社會主義進山村:閩西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革及其困境,1949-196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81(2013年),頁133-185。
孫平,〈論黨的土改政策的成熟和完善-兼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期4(2003年),頁55-57。
張一平,〈中國土地改革研究的理論和反思〉,《上海財經大學學報》,期6 (2009年),頁18-25。
張一平,〈三十年來中國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顧與思考〉,《中共黨史研究》,期1 (2009年),頁110-119。
張一平,〈秩序與生產:新區土改中的政策表達〉,《當代中國史研究》,期2 (2009年),頁53-60。
張一平,〈蘇南“土改”中一田兩主地權結構的變動〉,《中國農史》,期3(2011年),頁82-92。
莫宏偉,〈毛澤東與民主人士過土地改革“關”〉,《毛澤東思想研究》,期3(2008年),頁34-39。
莫宏偉,〈饒漱石與華東新區土地改革〉,《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3(2006年),頁20-27。
莫宏偉,〈蘇南土地改革前農村雇傭關係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期2(2006年),頁97-103。
莫宏偉,〈蘇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鬥爭〉,《當代中國研究》,總期95 (2006年),頁36-46。
曹樹基、李婉琨,〈“大戶加徵”:江津縣1950年的徵糧運動〉,《近代史研究》,期4(2013年),頁94-109。
常明明,〈20世紀50年代前期農戶收入研究〉,《中國農史》,期3(2014年),頁75-85。
崔曉麟,〈土地改革與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廣西民族學院學報》,期4(2005年),頁102-106。
張宏卿,〈鄉土意識與國家建構-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江西瑞金土改為中心的考察〉,《開放時代》,期4(2013年),頁26-48。
張靜,〈建國初期中共有關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政策演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總期170 (2008年),頁130-135。
曾耀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解決鄉村民生問題的路徑選擇〉,《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期1(2014年),頁36-43。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 年),頁137-147。
楊奎松,〈關於戰後中共和平土改的嘗試與可能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期5(2007年),頁70-81。
黃波鄰,朱子劼,〈近30年來土地改革若干問題研究述評〉,《上海黨史與黨建》,期4(2017年),頁12-15。
趙正橋,〈新世紀以來關於中共土地改革研究的新進展〉,《史林》,期1 (2015年),頁195-201。
劉詩古,〈國家、農民與“工商業兼地主”:南昌縣土改中的“清算”鬥爭〉,《近代史研究》,期4(2013年),頁78-93。
劉握宇,〈農村權力關係的重構:以蘇北土改為例1950-1952〉《江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版)》,期2(2012年)第,頁217-223。
劉富春,〈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土地所有權思想探析〉,《安徽農業科學》,期15(2009年),頁96-97。
劉慧,〈土地革命對蘇區鄉村政治秩序的變革〉,《黨史研究與教學》,期6(2007年) ,頁20。
劉慧,〈土地革命對蘇區鄉村政治秩序的變革〉,《黨史研究與教學》,期6(2007年) ,頁20。
譚志雲,〈蘇南土改中的知識份子問題〉,《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5(2004年),頁37-42。
羅平漢,〈土改與中共執政地位的確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期111(2009年),頁48-54。
鐘霞,〈蘇南土改中的農村公地問題〉《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5(2004年),頁44-49。 |
指導教授 |
齊茂吉
|
審核日期 |
2018-8-24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