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9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18.188.106.47
姓名 莊益明(Yi-Ming Z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位學程
論文名稱 信仰科學-張之江的國術「治」國運動
(Faith in Scientism - Zhang Zhijiang′s Guo-Shu Movement)
相關論文
★ 單身動物園: 強制性伴侶的代理分裂力量與親密想像★ 《家》的冷戰記憶政治:印尼1965-66大屠殺與政治流亡的歷史形構
★ The Politics of "Blank Aesthetic": Rethinking the Cultural Imaginary of the East and Techno Utopia in The Three-Body Problem★ 女性主義的冷戰隱蔽性:亞洲基金會與台灣女性主義之發展
★ 反先知:黃華成〈青石〉與〈先知〉中的美學政治介入★ 融入戰爭機器:《六月裡的玫瑰花》和《小寡婦》中的種族、性與軍事化勞動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旨在探討清末民初之政治轉變時,由張之江領導的國術「治」國運動中的科學話語建構及其延伸的權力效應,如何具體呈現在對於個人與家國、私有與公共、及身體與性╱別分化的「民族國家」現代化想像與實踐上。具體而言,本論文首先分析,張之江如何借用科學話語,將過去的武術文化描繪成個人與私利的,藉此收納鄉里間的資源,成為中央國術館與體制學校中推動國術教育,並進而打造國術成為國家統治/治理的「公共性」資源。此一國術與洋體育有關於現代性路線的衝突與競逐,展現出國術「治」國運動中科學主義的一面。另一方面,本論文則聚焦討論國術界如何透過權責相符的論述,要求女性承擔責任,並透過當時優生學的視角,呼籲女性推動家庭內國術訓練與產生康健愛國的子代,就此將女性的身體解放,置換成為國家發展的「私有」資源,並且再次將女子身體置於國家現代化的工具理性之下。藉由以新科學哲學對於知識/權力的詮釋,本論文指認在這場運動中當代國族慾望以科學與現代性的外衣包裝為大公,而歷史中的中國傳統武術與性別階序成為非科學的專制封建之私,排列出非科學/科學、封建專制/當代民族國家、 私/公等各種知識的簡化公式與權力關係。
摘要(英)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Zhang Zhijiang articulates the scientific discourses in directing Guo-Shu (national martial arts) movement against the historical backdrop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into a modern “nation-state”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my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y, I specifically explore the implicated knowledge/power effects of the scientific modernity that inform the modern divisions of the personal and the national;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body and gender/sexuality.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Zhang employs a scientific language in depicting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s merely for self-fulfillment of personal gains so as to incorporate the local resources to advanc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Guo-Shu (Central National Institution of Guo-Shu) an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Guo-Shu education at school.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Western-styl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uo-Shu as indicating the divisions of modernity shows what I argue the scientism in Guo-Shu movement, on the one hand. I also investigate how Zhang and his followers utilize the scientific discourses of eugenics to demand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Guo-Shu training at home to better the national strength. To promote the Guo-Shu practices by women in domestic domain, as I contend, displaces women’s physical liberation onto the privatization of female bod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once again instrumentalizing female sexualities for scientific rationality. Drawing on the knowledge/power theory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the contradictions of scientific modernity that conflates national desires with ultraistic public good by relegating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nd the related social hierarchies of gender and sexuality to unscientific autocratic feudalism. By interrogating the contradicti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power, my thesis challenges the dichotomies of feudalism and modernity; backwardness and science.
關鍵字(中) ★ 張之江
★ 國術
★ 科學主義
★ 公共性
★ 私有性
★ 門戶
★ 強身健種
★ 性/別
關鍵字(英) ★ Zhang Zhijiang
★ Gou-Shu
★ scientism
★ publicity
★ private
★ martial arts sects
★ to have a robust body is to make a superior race
★ gender/sexuality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
第一章 導論 1
1-1 相關文獻探討與問題意識發展 8
1-2 問題與問題意識 11
1-3 論文材料 14
1-4 章節規劃 15
第二章 國術與社會組織 17
2-1 中國傳統武術之「惡」-門戶之見 18
2-1-1 門戶文化的起源與效應 19
2-1-2 國術統一運動 25
2-2 國術與體育 27
2-3 國術館系統 36
2-4 小結 49
第三章 國術與人民 51
3-1 國術中的東亞病夫 51
3-2 國術界的女性論述 59
3-3 小結 70
第四章 結論 72
4-1 舊有的困境 72
4-2 競爭者的挑戰 74
4-3 中央國術館與政府的博弈 76
參考書目 78

圖目錄
圖 一 國術館系統組織架構圖 37

表目錄
表 一 中央國術館開設之班級 41
表 二 中央國術館歷年派出的學生服務地統計表 46
表 三 張之江與褚民誼爭論的主要觀點 48
參考文獻 〈二月十三日申報載國術統一運動〉。《國術週刊》108(1934)。
〈中央國術館師範班春季學術科配當表〉。《國術週刊》109(1934)。
〈中央國術館歷年派出之學生及姓名其服務機關一覽表〉。《國術週刊》150-151合刊(1935)。
〈中央國術館體育傳習所簡章案(一)〉(1930.12.30-1931.05.09)。《中央國術館》,國史館藏,001000006251A。
〈中央國術體育研究會昨開首次董事會:選張之江為正董事長,鈕永建李宗黃等副之〉。《國術週刊》138、139合刊(1935)。
〈中國實情〉轉引自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 「西方」視野中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增訂版。台灣,政大:2016,149-152。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令第八三號〉。《國民政府公報》。41(五)(1928)。8-9。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merge_pdf.hpg&sysid=E1211704&jid=79001163&type=g&vol=17030005&page=%E9%A0%818-9。2018.03.29瀏覽。
〈本館籌備會紀事〉。《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二。
〈全國國術統一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常務會第一次會議議案〉。《國術週刊》114(1934)。
〈全國國術統一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國術週刊》114(1934)。
〈各省市國術館調查一覽表〉。《中央國術館六週年紀念特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34。
〈南洋檳榔嶼成立中華國術館〉。《國術旬刊》6(1929)。一八。
〈國術研究館成立〉。申報。19283.03.25。
〈國術館擬參加全國教育會議〉。《申報》。1928.04.29。
〈國術館籌備傳習所〉。《申報》。1931.06.17。
〈規章〉。《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一九-三二。
〈發起人肖像〉。《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
〈蔣委員長電慰國術體育研究會〉。《國術週刊》138、139合刊(1935)。
《國民政府公報》。41(五)(1928)。8-9。
「中央國術館長張之江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籌辦中央國術館國術體育研究會擬具簡章仰祈鑒核備案」(1933.01.24),〈中央國術館體育傳習所簡章案(二)〉,《中央國術館》,國史館藏,001-095571-00004-015。
「中央國術館長張之江呈國民政府為准囑將中央國術館體育傳習所緣起簡章組織大綱暨預算書各補送一份」(1931.05.12),〈中央國術館體育傳習所簡章案(二)〉,《中央國術館》,國史館藏,001-095571-00004-001。
「國民政府秘書處函國術館有關大學院函復審核國術研究館擬改名稱案茲將該館改名國術館事屬可行奉常務委員諭函復」(1928.07.09),〈國術館籌設案〉,《中央國術館》,國史館藏,001-095571-00006-012。
于右任。〈中央國術館組織新劇社〉。《國術旬刊》10(1930)。二〇。
于右任。〈張館長對於劇本的主張〉。《國術旬刊》13(1930)。一〇。
于右任。〈聘請陳君大悲擔任導演大任〉。《國術旬刊》12(1930)。十七。
于右任。〈劍光劇社之成立〉。《國術旬刊》12(1930)。十七。
中央國術館教務處編審處。〈學校國術教程規定之研究〉。《國術旬刊》9(1930)。一二-一三。
天津大公報社評。〈今後之國民體育問題〉。《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一-五。《國術週刊》81。《天津大公報》1932.08.07。
天津大公報社評。〈再論體育問題〉。《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一五-一九。《天津大公報》1932.08.23。
天津大公報社評。〈與全國體育會議商榷〉。《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七-一〇。《天津大公報》1932.08.17。
王曉晨、吉燦忠。〈「大武術觀」下門派之爭的當代文化張力及其調適〉。《河北體育學院學報》6(2013):90-93。
吳圖南。〈統一國術之我見〉。《國術週刊》114(1934)。
吳蘊瑞。〈大公報論「今後國民體育問題」書後〉。《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一〇-一五。
吳蘊瑞。〈對於張之江先生以國術為各學校體育主課案之意見〉。《申報》。1928.05.19。
吴志青編。《科學化的國術》。上海:大東,1931。見識永信(編)。《中國武術大典》,第45冊。北京:中國,2012。
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第三版。北京:三聯,2005。
阮蔚村。〈國術略史與派別〉。《國術週刊》161-169合刊(1936)。
周春燕。《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194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0。
季培剛。〈近代中國「武術」詞義轉變考論〉。《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9.1(2015),21-26。
武備志。〈破百年迷思——唐豪《少林武當考》〉。香港01網站,2018.01.04。www.hk01.com/武備志/146393/破百年迷思-唐豪-少林武當考。2018.06.11瀏覽。
金一明。〈女演太極拳緣起〉。《國術週刊》161-169合刊(1936)。
姜容樵。〈寫在全國國術統一之前〉。《國術週刊》114(1934)。
胡異軍。〈武術宗派平議〉。《國術旬刊》9(1930)。二-四。
唐范生。〈本館編教兩處的責任在第一次研究審議會中的演說〉。《國術旬刊》13(1930)。一-二。
唐豪。〈清代壓迫下的武士及其著作〉。《國術週刊》161-169合刊(1936)。
徐珂。《清稗類鈔》。網路。維基文庫。zh.wikisource.org/wiki/%E6%B8%85%E7%A8%97%E9%A1%9E%E9%88%94/104。2018.05.03瀏覽。
張之江。〈十九年五卅紀念勘中央國術館同志〉。《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五二-六四。原名〈中央國術館紀念週館長報告〉。《國術旬刊》2(1929)。一五-二十。
張之江。〈女同胞速練國術備紓國難書〉。《國術與國難》。南京:中央國術館,1934。五-九。
張之江。〈中央國術館成立大會宣言〉。《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四-一一。(原文為:〈本館宣言〉。《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五-八。)
張之江。〈中央國術館緣起〉。《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一-四。
張之江。〈江蘇省國術館國術師範講習所同學錄序〉。《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一一二-一一五。
張之江。〈為訓練民眾共負國難限期成立各省市縣區國術館社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藏。《會議記錄》。館藏號:會4.1/19.83。
張之江。〈為請定國術為國操事呈國府文〉。《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一〇三-一〇七。
張之江。〈致天津大公報社函〉。《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五-七。
張之江。〈國術統一的促進與前途之展望〉。《國術週刊》114(1934)。
張之江。〈國術與體育(異同之辯證)〉。《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一-九。《國術週刊》82。
張之江。〈張館長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演講〉。《國術週刊》156、157合刊(1934)。
張之江。〈張館長館務報告〉。《國術旬刊》6(1929)。一四-一五。
張之江。〈第二次講演 練習國術貴精不貴多〉。《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九-一〇。
張之江。〈第三次講演 國術源流及內外交練〉。《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一〇-一三。
張之江。〈復浙江省國術館函〉。《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八九-九三。
張之江。〈敬勸女同胞速練國術備紓國難書〉。《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七八-八三。《國術週刊》80。
張之江。〈敬勸男女同胞速練國術共紓國難書〉。《國術週刊》108(1934),110(1934)。
張之江。〈過去武術失敗的原因及影響民族衰弱的結果〉。《中央國術館匯刊》。南京:中央國術館,1928。《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增訂再版。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四四-五二。
張之江。〈請寬列經費積極提倡國術體育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藏。《國防檔案》。館藏號:防003/3839。
張之江。〈勸勉女同胞應注重體育國術〉。《國術與國難》。南京:中央國術館,1931,五-九。
張鳴。〈男人的不纏足運動1895-1898〉。《二十一世紀》46(1998),60-69。
張鷙。〈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下午二時特請國體專校訓育主任張鷙先生講演防空演習〉。《國術週刊》148、149合刊(1935)。
教育部。〈詞條名稱:注入式教學法〉。教育百科網站。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B3%A8%E5%85%A5%E5%BC%8F%E6%95%99%E5%AD%B8%E6%B3%95。2018.06.11瀏覽。
畢博。〈論「土體育」-國術-質大公報記者並吳蘊瑞君〉。《國術與體育》。南京:中央國術館,1932:一九-三〇。《天津文津月刊》。
許德發。《近代中國之文化國家化與國家意識的形成(1890-1928)》。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博士論文,2006。
郭玉成、許杰。〈精武體育會與中央國術館的武術傳播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2005)。76-79。
郭希汾。《中國體育史》。台一版影印本。臺北:商務,1967。
郭應哲等。〈請以「武藝」代「國術」之名略說〉。《國術研究》6.2(1995),26-29。
陳天一。〈陳泮嶺先生與河南國術發展〉。《中國武術史料集刊》,第二集。台灣:教育部體育司,1975。
陳家軫。〈中央國術館消息 變更辦法〉。《國術旬刊》3(1929)。一九。
陳家軫。〈我對於提倡國術再一貢獻〉。《國術旬刊》9(1930),一-二,10(1930),一-二。
陳家軫〈南洋同胞熱心國術〉《國術旬刊》2(1929)。二一。
陳鐵生。〈駁新青年五卷五號隨感錄第三十七條〉。《新青年》6.2(1919),129-130。
程大力。〈武術門派流派形成直接與宗法社會結構有關〉。《搏擊·武術科學》4(2007):1-5。
黃畹香。〈女子與國術之關係〉。《國術旬刊》13(1930)。一三-一四。
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 「西方」視野中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增訂版。台灣,政大:2016。
萬樂剛。《張之江將軍傳》。北京:團結,2015。
熊姍姍、余水青。〈民國時期武術書籍作者分析〉11(2015)。192-201。
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請以「武藝」代「國術」之名略說〉。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網站,2011.08.23。twwyorg.blogspot.tw/2011/08/blog-post_9428.html。2018.03.29瀏覽。
蒲芳節。〈女子今後應有的覺悟〉。《國術週刊》96。
蒲芳節。〈關於總理紀念週館長訓話的檢討〉。《國術週刊》94。
蒲芳節。〈勸女同胞練國術書〉。《國術週刊》92。
劉惠英。《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國女性》。北京:中央編譯,2004。
劉慎旃。〈統一國術之意義與希望〉。《國術週刊》114(1934)。
蔡鍔。〈軍國民篇〉。《蔡鍔集(一)》。曾業英編。中國,湖南人民:2008,163-182。
蔡寶忠。〈對近代中國武術史研究中幾個問題的重新認識〉。《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5.6(2013)。494-500。
蔣百里。〈軍國民之教育〉。《新民叢報》彙編(1904):592-600。
魯迅。〈拳術與拳匪〉。《新青年》6.2(1919),130-132。
魯迅。〈隨感錄第三十七條〉。《新青年》5.5(1918),78-79。
魯迅。〈隨感錄第三十五條〉。《新青年》5.5(1918),78-79。
諶旭彬。〈1928年,少林掌門大戰武當掌門〉。網路。https://new.qq.com/omn/20171122/20171122A0O6SO.html。2018.04.07瀏覽。
薛欣。〈中國傳統武術門派演變的內在理路〉。《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7(2004):329-332。
闕永偉、程維。〈由武術門派之爭引發的思考〉。《體育大視野》24(2016),149-152。
嚴復。〈原強〉。網路。zh.wikisource.org/zh-hant/%E5%8E%9F%E5%BC%B7。2018.04.04瀏覽。
鐘月岑。〈科學、生物政治與社會網脈:近代中國優生學與比較研究取徑之反省〉。《古今論衡》22(2011):61-96。
指導教授 林建廷(Chien-Ting Lin) 審核日期 2019-1-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