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2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6 、訪客IP:3.15.240.208
姓名 林依慶(YI-CHI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龍龕手鏡》與佛典經音、音義音切之比較
(“Long Kan Shou Jian” And Buddhist scripture yin, yin yi Yin cie Comparatively)
相關論文
★ 劉師培之聲韻學觀念述評★ 馬來西亞新山地區潮州方言的語音變化和語言轉移
★ 粵東閩語潮汕方言研究★ 桃園龜山閩南方言── 兼以社會語言學角度的考察
★ 埔里鎮眉溪四庄噶哈巫族閩南方言——兼以社會語言學視角的考察★ 新北市瑞芳閩南方言調查——兼以社會語言學視角考察
★ 臺中市大甲區閩南方言——兼以社會語言學視角的考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龍龕手鏡》(以下簡稱《龍鏡》)作者釋行均字廣濟,為遼代僧人,對於文字、音韻有所研究, 見傳抄至當時的佛經翻譯諸本多所訛誤,遂耗時5年,收錄26430餘字,於統和15年(997年)7月1日由燕臺憫忠寺僧人智光寫序,完成本書。
  《龍鏡》撰作目的乃研讀佛典而編撰的字書,收錄了當時許多的異體字、俗字及音譯造字,對於校讀佛典文獻、敦煌寫經之用字,堪稱為實用的工具書,是以過去學界研究《龍鏡》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文字學方面,成果豐碩。
  《龍鏡》其收音切與約同時的官修韻書《廣韻》(1008年)相較,實有歧異之處。若取佛典經音、音義進行對比,卻有不少可對應的音讀,與其為研讀佛典之目的相合,此乃本論文所欲窺探發掘之重點。
  本文期望透過與佛典經音、音義的對比,並對照《廣韻》之音切,以探究《龍鏡》較接近佛典/僧團系統或是切韻系韻書(《廣韻》之流)的漢地經典系統。
  《龍鏡》與敦煌P.2172〈大般涅槃經音〉直音相比,其音大多相同;與輯佚之《郭迻經音》相較,相同之處亦甚夥。此外,切身字為佛典經咒/真言所需,《廣韻》雖未收錄,仍為本文探討之範圍。經由本論文的尋繹探討,可得知此三部分之《龍鏡》較為接近佛典/僧團系統。
摘要(英) “Long Kan Shou Jian”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Long Jian” ) written by Shih Sing Jyun. His nickmane is Guan Gji is a monk in Liao Dynasty. He research text and rhyme. He read the copy to Buddhist translation of many errors, so he wrote a book that including more than 26430 words took five years, in the united and 15 years (997) July 1 by the Yantai Menzhong Temple monk Zhiguang scripted sequence.
  “Long Jian” is the purpose to study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by the word book, including many foreign characters, colloquial characters and transliteration words, for the correction of the study of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Dunhuang writing for the use of words, can be called a practical tool book. The focus and results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Long Jian” mainly focus on philology.
  “Long Jian” tone and about the same official rhyme book “Guang Yun”(1008) is different. If you take the Buddhist scripture yin and Buddhist scripture yin yi, there are many corresponding pronunciations. It coincides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Buddhist scripture.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o spy on the excavation.
  This paper hopes to explore the “Guang Yun” closer to the Buddhist scripture/Sangha system or the flow the Chinese Classic System of Qie Yun series rhyme ( like “Guang Yun”) by contrasting with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he Buddhist scripture yin yi, and comparing the tone of “Guang Yun”.
  “Long Jian” is compared with P.2172 ”Da Bo Nie Pan Jing Yin” straight tones are mostly the same. “Long Jian” is almost the same as “Guo Yi’s Jinyin”. In addition, mantra /incantation needs Cie shen. Although ”Guang Yun” is not included, it is still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paper, this three-part “Long Jian” is closer to the Buddhist scripture/Sangha system.
關鍵字(中) ★ 龍龕手鏡
★ 佛典音義
★ P.2172
★ 郭迻
★ 切身
關鍵字(英) ★ Long Kan Shou Jian
★ Buddhist scripture Yin yi
★ P.2172
★ Guo Yi
★ cie shen
論文目次 摘 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 3
第四節 文獻探討 4
第二章 《龍龕手鏡》的作者與體例 9
第一節 作者生平與時代 9
第二節 《龍龕手鏡》的編排體例 9
第三章 《龍龕手鏡》與敦煌P.2172〈大般涅槃經音〉直音比較 13
第一節 敦煌P.2172時代背景及特色——兼論《可洪音義》 13
第二節 《龍龕手鏡》與P.2172直音完全相同者 16
第三節 《龍龕手鏡》與P.2172直音不同者 32
第四章 《龍龕手鏡》與《郭迻經音》口部字比較 43
第一節 《郭迻經音》時代背景及其問題 43
第二節 《龍龕手鏡》與《郭迻經音》口部字音切完全相同者 44
第三節 《龍龕手鏡》與《郭迻經音》口部字音切不同者 64
第五章 《龍龕手鏡》所收「切身」 75
第一節 平聲部首 75
第二節 上聲部首 81
第三節 去聲部首 82
第四節 入聲部首 82
第六章 結 論 85
【參考引用文獻】 86
附錄 90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年代順序先後排列)
(東漢)許慎著、(宋)徐鉉音注,《說文解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四部叢刊初編》據日本岩崎氏靜嘉堂藏北宋刊本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高麗大藏經》再雕本
(唐)可洪編,《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高麗大藏經》再雕本
(五代)〈大般涅槃經音〉(P.2172),《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第七冊,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合編,1998年
(遼)釋行均編,《龍龕手鏡》,山西省文物局藏高麗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遼)釋行均編,《龍龕手鑒》,南宋高宗浙刊本,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年
(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張士俊澤存堂本,台北:黎明文化,2015年10月24刷
(宋)丁度等,《集韻》,上海圖書館藏述古堂影宋鈔本,臺北,學海書局,1986年

二、專書:(依年代順序先後排列)
陳飛龍撰,《龍龕手鑑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10月
潘重規主編,《龍龕手鑑新編》,台北:石門圖書公司,1980年10月
鄭賢章著,《龍龕手鏡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鄭賢章,《《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林光明編,《房山明呪集》五冊,台北:嘉豐出版社,2008年3月
韓小荊,《《可洪音義》研究-以文字為中心》,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10月
鄭賢章著,《《郭迻經音》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徐時儀,《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中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
余迺永校註,《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台北:里仁書局,2010年9月
李正芬著,《兩晉南北朝方言現象與韻部變遷探析》,台北:五南圖書,2012年2月

三、學位論文:
林家妃,《慈賢音譯梵咒所反映的漢語音系:以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隨求陀羅尼》、《佛說如意輪蓮花心如來修行觀門儀》和《妙吉祥平等觀門大教王經略出護摩儀》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依次排序)
王邦維,〈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中華佛學學報》第6期,頁103-127,1993年7月
呂文瑞,〈《龍龕手鏡》研究綜述〉,《漢字文化》雙月刊,第2期,頁43-48,2007年4月
宋德金,〈讀《龍龕手鏡》札記〉,《文史知識》第1期,頁151-159,2008年1月
李正芬,〈試論《經典釋文》止攝韻字的類型變化〉,《文與哲》第18期,頁173-200,2011年6月
李淑萍,〈論《龍龕手鑑》之部首及其影響〉,《東華人文學報》第12期,頁57-84,2008年1月
姚永銘,〈孜孜以求_后出轉精──評鄭賢章《龍龕手鏡研究》〉,《古漢語研究》第67期,頁94-96,2005年6月
馬乾、周艷紅,〈《龍龕手鏡》所收切身字對譯梵音考〉,《勵耘語言學刊》2016年第1期,頁321-332,2016年8月
張立娟,〈試論《龍龕手鏡》的雜部字〉,《漢字文化》2005年第4期,頁46-48,2005年11月
楊素姿,〈論《龍龕手鑑》與唐五代西北方音〉,「2017第十五屆國際暨第三十五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2017年5月,頁229-256
萬金川,〈《可洪音義》與佛典校勘〉《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宜蘭: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2015年4月,頁93-114
萬獻初,〈可洪音義音切的內容、性質及其作用〉,「第五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年10 月。又收錄於《圓融內外綜貫梵唐-第五屆漢文佛典語言國際學研討會論文集》,程邦雄、尉遲治平主編,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9月,頁15-31
廖湘美,〈行琳對音之聲母系統初探〉,「第五屆漢文佛典語言國際學研討會」論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年10月。又收錄於《圓融內外綜貫梵唐-第五屆漢文佛典語言國際學研討會論文集》,程邦雄、尉遲治平主編,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9月,頁33-46
廖湘美,〈《可洪音義》直音之釋例〉修定稿,「中國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2年10月25-26日,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
廖湘美,〈《大般涅槃經》音切的比較研究 以敦煌P.2172 與《可洪音義》為中心〉,「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會議」論文,宜蘭: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2015年4月
廖湘美,〈敦煌P.2172〈大般涅槃經音〉反映的語音現象〉,《中正漢學研究》2015年2期,頁241-302,2015年12月
劉尚慈,〈閱讀敦煌寫卷的工具書──龍龕手鏡〉,《辭書研究》第3期,頁102-110,1987年5月
潘重規,〈《龍龕手鑑》與寫本刻本之關係〉,《敦煌學》第6輯,頁87-98,1983年6月
蔡忠霖,〈《龍龕手鑑》「通」字類探析──兼談術語「通」〉,《敦煌學》第27輯,頁311-330,2008年2月。
蔣德平,〈從楚簡新出字看《龍龕手鏡》增收字的構成〉,《天中學刊》第26卷第1期,2011年2月
鄭賢章,〈《龍龕手鏡》所引《經音義》、《音義》考〉,《漢語史學報》第4輯,頁113-126,2004年。
韓小荊,〈《可洪音義》解讀《龍龕手鏡》俗字釋例〉,《語言科學》第30期,頁89-94,2007年9月

五、線上資料: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CBETA 2018 電子佛典集成
指導教授 廖湘美(Hsiang-Mei Liao) 審核日期 2019-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