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黃琢筠(Cho-Yu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客家動畫文本與閱聽人之研究 —以「客客客棧」系列為例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隨著科技技術進步,網際網路之新媒體時代來臨。「客客客棧」系列動畫節目由成立於2014年底的新媒體公司臺灣吧(Taiwan Bar)團隊與客家電視台,共同策劃及合作,節目內容以客家文化相關議題為主,此節目截至2019年共播出兩季,第一季為「客客客棧」,第二季名稱為「客客客棧之啤俠客傳」,其觀看平台管道包含臺灣吧Facebook、Youtube頻道、客家電視台及其官網之影音和節目直播專區。
本文目的在於探討複雜多元的客家文化歷史,如何運用科技發展出的新媒介,進行客家文化知識的傳播與分享,經由臺灣吧Facebook、Youtube頻道和客家電視台三種不同的媒介播映,並整合比較前兩者媒介播映的影片觀看數、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次數,其中留言內容則更進一步分析。本研究方法採用文本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分析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節目內容,以文本主題、敘事方式、符號呈現作為主軸,以及透過節目製作人員的訪談,深入解析節目的符號意義和產製過程的思維。
研究發現Youtube網路平台每集影片點閱率,遠高於Facebook粉絲專頁中的每一集影片觀看率,留言數亦同。影片主題敘述採用動畫式的圖卡、與時俱進的時事詞語和穿插符合此節目屬性的臺灣吧五小福動畫IP,並以客家精神、美食、音樂及節慶為主軸,而節目語言呈現主要以華語為敘說語言,客語為輔。針對影片結尾部分,第一季搭配和當集內容相關的客語教學,第二季則是以具有搞笑風格的實拍或實作短片。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人們選擇變得多樣化,且能依循自我的需求,找尋相關影片,而節目的成敗往往取決於閱聽眾的收視行為和回饋。透過上述的結果,能更加清楚瞭解節目的宣傳或相關執行政策之成效是否彰顯,且對於閱聽眾的收視習慣能更進一步地掌握,做出適當的調整,並能提供未來客家電視台或是其他新媒體執行團隊,製作節目的概念啟發與企劃策略和方向之相關建議。
|
摘要(英) |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era of the Internet is coming. The ”HaHa Hakka Inn” animation series is co-planned and collaborated with The Taiwan Bar team, a new media company founded in late 2014.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focuses on the topics related to Hakka culture. The program will air for two seasons as of 2019, with the first season being ” HaHa Hakka Inn” and the second season being called ” HaHa Hakka Inn and Beeru Chivalry”, and its viewing platform pipeline includes Taiwan Bar Facebook, Youtube Channel, Hakka TV and its official website, Video and Program Live Zon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omplex and diverse history of Hakka culture, how to use the new medium develop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pread and share Hakka cultural knowledge. Through Taiwan Bar Facebook, Youtube channel and Hakka TV three different media broadcast, and integrate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vious two media broadcast the number of film swatches, by number of likes, number of messages, sharing times, in which the message content is further analyzed. This research method uses text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gram conten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easons, taking the text theme, narrative mode, symbol presentation as the main axis, and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program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depth through the interview of the program producer.
The study found that youtube platforms have a much higher rate of video viewing per episode than facebook fans, and the number of messages is the same. The theme of the film is the use of animated Cards, current affairs words with the times and interspersed with the nature of this program in line with the Taiwan Bar five small Fu animation IP, and Hakka spirit, food, music and festivals as the main axis, and the program language presentation is mainly in Chinese as the language, Hakka language as a supplement. For the end of the film, the first season is paired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episode related to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second season is a funny style of real-life or live short film. In an age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people choose to diversify and follow their own needs to find relevant films,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rogram often depends on the audience′s viewing behavior and feedback. Through the above result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s publicity or related implementation policies is evident, and for the audience′s viewing habits can be further mastere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and can provide the future Hakka TV station or other new media executive team, the production of the program′s conceptual inspiration and planning strategy and direction of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
關鍵字(中) |
★ 客家電視台 ★ 知識傳播 ★ 敘事與符號學 ★ 線上回饋行為 |
關鍵字(英) |
★ Hakka TV ★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 narrative and semiotics ★ online feedback behavior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族群媒體及其現況 9
第二節 族群媒體對文化再現之影響 12
第三節 網路與閱聽人研究 14
第四節 符號與敘事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0
第四章 文本內容的特質與分析 36
第一節 節目風格的呈現 36
第二節 結合其他敘事型態和術語 39
第三節 詼諧的敘事 44
第四節 多種語言的抽換 52
第五節 符號的拼貼 56
小結 65
第五章 線上閱聽人之回饋行為 66
第一節 節目於網路的播映成效 66
第二節 留言內容歸類與分析 82
小結 94
第六章 客家動畫節目的產製過程 95
第一節 製作團隊與閱聽人之互動模式 95
第二節 製作團隊經營模式 97
小結 109
第七章 結論 11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9
參考書目 121
附錄一 情節與主題敘說 126
附錄二 編號A訪談記錄 137
附錄三 編號A、B、C採訪記錄 146
附錄四 編號D採訪記錄 155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牛隆光(2010)。《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新聞傳播面向的探討》。臺北:唐山。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幼獅。
王嵩音(2000)。〈少數族群媒介之觀眾分析—以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節目為例〉,國際華語廣播電視文化節目觀摩與研討會論文集。
李美華(2013)。《台灣客家族群媒體與文化傳播:再現.效果.語藝傳播》。臺北:時英。
李雄揮(2004)。〈台灣歷史各時期語言政策之分析比較〉。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吳佩芳(2016)。〈年輕創作者眼中的客家意象:以發現客家─2014客家微電影得獎作品為例〉。苗栗: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華等(2005)。《網路公關—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邵玉銘(2015)。《2014客家電視台年度報告》。臺北:客家電視台。
胡易容、趙毅衡著(2014)。《符號學—傳媒學辭典》。臺北:新銳文創。
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若瑜(2016)。〈客家後生的客家意象與族群認同〉。苗栗: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2004)。〈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視〉。《客家紮根、多元成長:2004 客家電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臺北:韋伯。
孫榮光(2010)。《客家.媒體.再現》。臺北:韋伯。
孫秀蕙、陳儀芬(2011)。《結構符號學與傳播文本:理論與研究實例》。新北:正中書局。
郭明旭(2002)。〈一個雙重的弔軌:媒體再現和同志污名〉。《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22期。
陳文貞(2015)。〈客家產業節目的族群意象分析—以客家安可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克仁(2010)。《視覺傳播槪論》。臺北:五南。
莊克仁(2016)。《新媒體理論與實證研究:科技與藝術的對話》。臺北:五南。
莊克仁(2007)。〈數位廣播與網路廣播之比較研究〉。《傳播管理學刊》,8(2),129-147。
程予誠(2003)。《網路傳播:對網路、人、組織未來的影養》。臺北:五南。
黃葳威(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臺北:揚智文化。
彭文正(2009)。《客家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楊志弘(2000)。〈寬頻時代網路媒體發展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八十九年度專案委託計畫研究報告〉。銘傳大學傳播學院。
鄭同僚(2010)。《2009客家電視台年度報告》。臺北:客家電視台。
趙毅衡(2012)。《符號學》。臺北:新銳文創。
臧國仁、蔡琰(2013)。〈大眾傳播研究之敘事取向—另一後設理論思路之提議〉。《中華傳播學刊》23: 159-193。
劉慧雯(2013)。《客家電視台節目型態得結構轉型:十年的現象回顧與成因探
討》。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蔡念中等(2017)。《變遷中的傳播媒介:從類比到數位匯流》。臺北:五南。
蔡念中、江亦瑄、劉敦瑞等(2010)。《數位媒體匯流》。臺北:五南。
蔡清嵐、文德蘭、周宣光(2003)。〈從資訊科技與大眾傳播理論典範移轉探討網絡傳播對傳統傳播之衝擊〉。《中華管理資訊系統》1: 78-86。
蔡璧如、吳穎帆、莊苑仙(2016)。〈網路互動性對網路口碑之影響─Facebook與YouTube的比較〉。《商管科技季刊》17: 81-111。
盧玉玲(1999)。〈網際網路與基督教傳播機構的跨媒體結合─從整合行銷傳播的角度探討〉。臺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賴以婷(2003)。〈閱聽眾網路回饋與訊息製造-以流星花園II的網路討論為例〉。論文發表於「中華傳播研究新視野」2003年年會,臺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9月5–6 日。
蕭新煌(2005)。〈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中華傳播學刊》,7: 3-8。
謝晨馨(2013)。〈族群旅遊節目的再現分析—以客家電視台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然(2015)。〈新媒體研究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傳播與社會學刊》,31: 221-240。
羅世宏(200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臺北:五南。
Arthur Asa Berger 著,黃玉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風雲。
David Crow 著,羅亞琪譯(2016)。《看得見的符號—154個設計藝術案例 理解符號學基本知識》。臺北:麥浩斯。
Jane Stokes 著,趙偉妏譯(2008)。《教您如何做文化暨媒介研究》。臺北:韋伯。
Michael Gurevitch等編,唐維敏等譯(1994)。《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臺北:遠流。
Stanley J. Baran.Dennis K. Davis 著、施琮仁譯(2012)。《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臺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二、英文部分
Charles Sanders Peirce, Collected Paper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 Press ,1931-1958, Vol 2, p 299
Charles Sanders Peirce, Collected Paper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 Press ,1931-1958, Vol 3, p 362
Gamble,T.K.&Gamble,M.(1993).Communication works.New York:McGrawHill.
Hall,S (1974).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 Studies, Stencilled Occasional Paper No.7.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Hall, Stuart (1997). The Work of Represention. In 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Stuart Hall(ed.) London:Sage. pp13-74.
Newhagen, J. E., & Rafaeli, S. (1996). Wh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hould study the internet:A dialogue. Journalof Communication, 46(1), 4-13.
Palmer, J. W. (1997). Electronic commerce in retailing:Differences across retail format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3(1), 75-91.
Rogers, E. M. (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New Media in Society. New York:The Free Press.
Steven Levy, (1986) “How the Propeller Heads Stole the Electronic Futur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Sept.24:58-59.
三、網路資料
DIGITIMES企劃(2009)。〈人機介面概念及定義分析與基本原則〉。《DIGITIMES科技網》,12月22日。取用日期:2019年6月23日。https://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id=0000162965_ofplo3mv57qi7j61w9qe0&packageid=3112。
客家電視台(2016)〈2016年度報告〉。取用日期:2019年6月24日。http://www.hakkatv.org.tw/operation-report
客家電視台(2016)〈2017年度報告〉。取用日期:2019年6月24日。http://www.hakkatv.org.tw/operation-report
客家電視台(2016)〈2018年度報告〉。取用日期:2019年6月24日。http://www.hakkatv.org.tw/operation-report
黃郁欣(2019)。〈2019年03月台灣網路活動分析報告〉。《創市際》。。取用日期:2019年5月23日
https://www.ixresearch.com/comscore%E8%88%87%E5%89%B5%E5%B8%82%E9%9A%9B%E4%BE%9D%E6%93%9Acomscore-mmx%E6%95%B8%E6%93%9A%E5%85%AC%E4%BD%882019%E5%B9%B403%E6%9C%88%E5%8F%B0%E7%81%A3%E7%B6%B2%E8%B7%AF%E6%B4%BB%E5%8B%95。
黃郁欣(2019)。〈2019年02月台灣網路活動分析報告〉。《創市際》。取用日期:2019年5月23日。
https://www.ixresearch.com/comscore%E8%88%87%E5%89%B5%E5%B8%82%E9%9A%9B%E4%BE%9D%E6%93%9Acomscore-mmx%E6%95%B8%E6%93%9A%E5%85%AC%E4%BD%882019%E5%B9%B402%E6%9C%88%E5%8F%B0%E7%81%A3%E7%B6%B2%E8%B7%AF%E6%B4%BB%E5%8B%95。
|
指導教授 |
王俐容
|
審核日期 |
2020-1-15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