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1 、訪客IP:3.21.105.222
姓名 黃俊華(Huang Chun Hua)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福康安生平事功之研究
(A study on Fuk’anggan Achievements in His Lifetime)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福康安出身勳門之後,先祖來自滿洲沙濟地方富察氏,其率族人追隨清太祖打天下,崇德、順治和康熙朝時皆有功於朝廷。福康安因姑姑孝賢皇后成為椒房貴戚,又是乾隆股肱大臣傅恆之子,自幼在宮中受乾隆親自教養,故與乾隆關係緊密。
福康安自二十六歲起,歷任雲貴、四川、陝甘、兩廣、閩浙總督,又經歷乾隆朝中後期重要戰役―大小金川、石峰堡、臺灣林爽文、廓爾喀、黔湘苗民戰爭,且成功「招降」安南阮氏,生前立功受賞無數,死後所享殊榮堪比前代,也成為乾隆朝的創典。
乾隆對福康安特別的眷恩,與福康安奮勇、勤勞和本身的軍事能力,使福康安死後得以按宗室之例封為郡王,得建專祠和配饗太廟,成為清朝滿漢眾臣中少有的異數。福康安功過評價,自清代到現代褒貶不一,所受恩寵、封爵和功過是否與其相埒,恐怕見仁見智。
本文章節架構除緒論及結論外,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為福康安家世背景、福康安生平與乾隆關係。第二章和第三章依序介紹大小金川戰役、石峰堡戰役、臺灣林爽文事件、安南事件、廓爾喀戰役和黔湘苗民戰爭的背景經過,及福康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摘要(英) Fuk’anggan was born into aclan which hadmade honor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Qing empire.He descended from the lineage of the Fuca family of Shaji, Manchuria, which had led their people to follow Nurhaci in his conquest of China. The family also served in the courts during the Chongde, Shunzhi and Kangxi eras.Fuk’anggan’s aunt was Empress Xiaoxianchun,and his father was a favored official of the Qianlong Emperor.Since young, he was raised by Qianlong himself in the palace, and was very close tohim.
Since the age of 26, Fuk’angganheld various offices as the viceroy of Yunnan, Sichuan, Shanxi, Gansu, Liangguang, and Min-Zhe. 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years of Qianlong’s reign, he fought in the major battles of the Jinchuan campaigns, Shifengbao, Lin Shuangwen event, Gurkha War, and the Miao people war in Hu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He was also instrumental in the surrender of the Nyugens of Annam. He received much acclaim and rewards for his meritorious deeds in his lifetime. After his death, the honor bestowed on him was none any lesser than that of his noble ancestors, and which was unprecedented during Qianlong’s reign.
He was granted the posthumous royal title of prince, had a special ancestral shrine built for him, and his spirit tablet was allowed to be worshipped in the royal ancestral temple.Such treatment was incredibly rare among the Manchu and Han officials of the Qing dynasty.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could be attributed, that of Qianlong′s partiality and benevolence towards Fuk’anggan, as well as his courage, diligence and military capabilities.Since the Qing dynasty,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debates over the achievements of Fuk’anggan and whether they merit such commendations. The perspectives adopted differ for the individual.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a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comprises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sets out Fuk’anggan’s family background, achievements in his lifetime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Qianlong. The next two sections present a chronological introduction of the Jinchuan campaigns, Shifengbao, Lin Shuangwen event, Annam War, Gurkha War and the Miao peoole war in Hu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The role played by Fuk’anggan in these battles is also examined.
關鍵字(中) ★ 福康安
★ 乾隆
★ 十全武功
★ 封疆大吏關鍵字(英) ★ Fuk’anggan
★ Fu Kangan
★ Qianlong Emperor
★ Ten Great Campaigns
★ Chinese Viceroy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福康安家世背景 9
第一節 富察氏家族 9
第二節 福康安生平 28
第三節 福康安與乾隆 43
第二章 福康安參與重要戰役(上) 51
第一節 大小金川戰役 51
第二節 石峰堡戰役 60
第三節 林爽文事件 78
第三章 福康安參與重要戰役(下) 93
第一節 安南事件 93
第二節 廓爾喀戰役 110
第三節 黔湘苗民戰爭 124
結論 137
附錄 139
徵引書目 145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清〕中國人民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3。
〔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合編,《清代前期苗民起義檔案史料》,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清〕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洪安全主編,《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清〕托津等纂,《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收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六十四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
〔清〕托津等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收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
〔清〕李元度著,《國朝先正事略》,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二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清〕李恆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錄《清代傳記叢刊》(第127冊)臺北:明文書局,1986。
〔清〕昭槤撰,何英芳點校,《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2017。
〔清〕紀昀等纂,《欽定蘭州紀略》,收錄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六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清〕長順修,李桂林纂,李澍田等點校《吉林通志》,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清〕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處文獻科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黃應培、孫均銓、黃元復修纂,《(道光)鳳凰廳志》,長沙:岳麓書社,2010)。
〔清〕方略館編,《清乾隆十全武檔案暨方略匯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清〕梁章鉅等撰,《楹聯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撰人未詳,《衛藏通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福康安撰,《福康安奏疏》,《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49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
〔清〕趙爾巽等撰,淸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1986。
〔清〕馮明珠主編,《廓爾喀檔》,臺北:沉香亭企業社,2006。
〔清〕馮明珠主編,《欽定廓爾喀紀略》,臺北:沉香亭企業社,2007。
〔清〕鄂爾泰等纂,《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鄂輝等撰,《欽定平苗紀略》,《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鄂爾泰等纂修《八旗通志初集》,臺北:學生書局,1968。
〔清〕劉鳳誥,《存悔齋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蔣超伯,《南漘楛語》,臺北:廣文書局,1970。
〔清〕慶桂等撰,《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清〕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
〔清〕嚴如熤,《苗防備覽》,《中華文化叢書》,臺北:臺灣華文書局,1969。
〔清〕魏源《聖武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清〕釋中恂修,羅用霖纂,《重修昭覺寺志》,《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
〔清〕鐵保輯《熙朝雅頌集》,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越〕黎崱著,武尚清點校,《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2000。
〔越〕陳重金,《越南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越〕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臺北:中研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0。
二、專書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編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王宏緯、魯正華編,《尼泊爾民族志》,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89。
王文景,《明清時期中越關係之研究》,臺中: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王戎笙主編,《清代全史》,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
林長寛編,《中國回教之發展及其運動》,臺北:中華民國阿拉伯文化經濟協會,1996。
林長寛主編,《伊斯蘭在地化—中國伊斯蘭發展之探討》,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2015。
李興華等著,《中國伊斯蘭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余振貴,《中國歷代政權與伊斯蘭教》,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中越關係之一》,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
邵式柏,《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唐昌晉,《清代政事軍功評述(二)》,臺北:里仁書局,1996。
吳鈞,《越南歷史》,臺北:自由僑聲雜誌社,1992。
屈春海,《清宮檔案解讀》,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凌純聲、芮逸夫,《湘西苗族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
耿慧玲主編,《越南史論-金石資料之歷史文化比較》,臺北:新文豐出版,2004。
張明富,《康乾豪門福康安世家》,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秦寶崎,《中國地下社會》,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孫宏年,《清代中越關係研究(1644-1885)》,哈爾濱市:黑龍江出版社,2014。
莊吉發,《清史論叢》第三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莊吉發,《清史論集》第七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莊吉發,《清史論集》第十六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
莊吉發,《清史論集》第十九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
莊吉發,《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臺北:南天書局,1999。
莊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
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姜勝利,《清史記事本末》,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馬通,《中國伊斯蘭教派與門宦制度史略》,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
葛壯,《伊斯蘭與中國社會》,臺北:東大圖書,2002。
馮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與川藏邊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馮明珠,《清宮檔案叢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曾五岳,《天地會起源新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謝貴安,《清實錄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廖敏淑,《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17。
張明富,《康乾豪門福康安世家》,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陳捷先,《清史雜筆(七)》,高雄:學海出版社,2016。
鄭天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赫治清,《天地會起源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蕭一山,《清史通史(中)》,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地圖出版社,1987。
戴玄之,《中國秘密宗與秘密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三、期刊論文
王彩雲,〈「滿漢名臣傳」〉的版本及其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期,1993,頁48-49。
呂士朋,〈元代之中越關係〉,《東海學報》,第8卷第1期,1967,頁11-49。
呂士朋,〈清代康雍乾三朝之中越關係〉,《東海學報》,第十四卷,1993,頁1-48。
汪桂平〈北京天后宮考述〉,《世界宗教史研究》,第3期,2010,頁125-137。
易孟醇,〈「國朝先正事略」述評〉,《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0,頁82-87。
許毓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乾隆朝中林爽文事件臨陣人數的討論〉,《兩岸發展史研究》,創刊號,2006,頁21-66。
崔軍偉,〈清代官修紀傳體國史史料值探微〉,《史學史研究》,第3期,2012,頁44-48。
張明富〈福康安生年及身世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期,1998,頁107-110。
張明富,〈福康安整頓廣西中越邊貿述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0卷6期,2004,頁114-119。
張明富,〈關於福康安生年的幾種文獻記載考辨〉,《民族研究》,第4期,2012,頁102-104。
張明富,〈福康安與乾隆末中安宗藩關係的修復〉,《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卷4期,2010,頁46-53。
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關係揭祕〉,《漢學研究》,31卷1期,2013,頁123-160。
劉麗麗、李豐,〈英國使團訪華期間中英交流的重要人物-福康安〉,《劍南文學(經典教苑)》,第10期,2013,頁310。
蔡承豪,〈臺南功臣祠與御碑-貫時性的變遷回顧〉,《臺灣風物》,68卷1期,2018,頁22-81。
劉福鑄〈福康安征臺與媽祖信仰傳播〉,《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5期,2008,頁15-20。
四、學位論文
胡欣,〈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尼泊爾關係探究(1757-1858)〉,蘇州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歷史學碩士論文,2015。
吳正龍,〈清代臺灣的民變械鬥與分類意識的演變-以林爽文事件為中心所作的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馬安怡〈清初的皇權與侍衛家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3。
張振興,《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2013。
張駿逸,〈乾隆末年廓爾喀與西藏軍事衝突之始末與影響〉,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楊雅竣,〈後黎朝末期(1735-1789)安南使節在中國的外交活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趙榮耀,〈乾嘉時期清朝與廓爾喀封貢關係研究〉,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士,2009。
指導教授 賴澤涵 審核日期 2020-5-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