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26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3.139.72.14
姓名 田伊婷(Yi-Ting Ti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俞明(1884-1935)繪畫研究
(The Study of Yu Ming′s (1884-1935) Paintings)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研究清末民初畫家俞明(1884-1935)的生平與作品。依照俞明人生各階段中主要的活動地點進行分期並安排章節,深入挖掘史料探查俞明曾參與之社會活動,並廣為蒐集圖版資料、對作品進行風格分析,以歸整出俞明人生各時期的創作風格變化與視覺素材來源,釐清他是如何形塑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人物畫風格。
全文除緒論與結論共三章,每一章分兩節,首先梳整史料以瞭解俞明所處的環境背景與參與過的活動,而後對該時期作品進行風格分析。第一章第一節藉由對俞明的叔叔俞原(1874-1922)與其所屬的上海書畫社團《海上題襟館》,進行社交活動資料的整理,來瞭解俞明在事業起步時具有的人脈條件優勢,如上海名書法家褚德彝(1871-1942)對俞明畫藝的指點,並得知俞明約在1914至1915年間受金城(1878-1926)之邀赴北京古物陳列所臨摹古畫。第二節中分析俞明早期創作的期刊封面美人圖,來理解俞明所掌握的西畫技巧和畫面風格。第二章第一節討論民初北京藝文圈的狀況,以及與俞明有關的重要人物、社團與藝文活動。第二節對該時期俞明作品進行風格分析,分成臨摹、合作與個人創作三大類別。第三章第一節透過整理史料以瞭解俞明在1926至1929年間回到上海之後的生活情況,得知此時期的俞明與上海地區舊識恢復聯繫,也與北京地區的朋友保持聯絡。第二節中按照這段時期的作品主題進行分類,透過風格分析來瞭解過去的臨仿經驗在作品中反映出哪些特點,俞明的獨創性又是如何呈現。
摘要(英)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fe and works of Yu Ming (1884-1935), a painter living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Based on in-depth historical research, it uncovers Yu Ming’s activities; it also collects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 of Yu Ming’s works for stylistic analysis, so as to delineate changes in his artistic style through his career, trace the different visual resources that Yu Ming used in his works, and figure out how he formulated his unique figure painting style.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 based on Yu Ming’s main activities: Shanghai in his youth, Beijing in his prime years, and then back to Shanghai, where he lived in seclusion. In Chapter One, by sorting through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Yu Ming’s uncle, Yu Yuan (俞原, 1874-1922), and on the artists’ guild “Haishang Tijinguan” 海上題襟館, in which Yu Ming participated, we can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that Yu Ming had when he started his career, e.g., getting advice from the famous Shanghai calligrapher Chu Deyi (褚德彝, 1871-1942), who knew Yu Ming via his uncle, being invited by Jin Cheng (or Kungpah T. King金城, 1878-1926) to see the “Antiquities Display Hall” 古物陳列所 in 1914-1915.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apter analyzes some of Yu Ming′s early works—a series of magazine covers for the literary journal Novel Daily News 小說新報—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painting techniques that Yu Ming had mastered. The first section of Chapter Two discusses Beijing art circles in the early Republic era and the important figures, association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related to Yu Ming. The second part, which analyzes Yu Ming’s works from this period, shows that they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mitations, collaborative works, and Yu Ming’s own creative works. The first part of Chapter Three sorts through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 on Yu Ming’s living situation after he returned to Shanghai. He resumed contact with his old Shanghai acquaintances while keeping in touch with his friends in Beijing. The second part categorizes Yu Ming’s works in this period by theme: beauties, historical figures, hermits, and Buddhist figures. Through stylistic analysis, we can understand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ast experience with imitations reflect on the works of this period, and how the originality of Yu Ming’s work is manifested.
關鍵字(中) ★ 俞明
★ 俞原
★ 徐宗浩
★ 金城
★ 海上題襟館
★ 古物陳列所
★ 中國畫學研究會
★ 湖社畫會
★ 人物畫
關鍵字(英) ★ Yu Ming
★ Yu Yuan
★ Xu Zonghao
★ Jin Cheng
★ Haishang Tijinguan
★ Antiquities Display Hall
★ Chinese Painting Studies Association
★ Hushe Painting Society
★ figure painting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版目錄 v
附表目錄 xv
緒論 1
文獻回顧 1
章節架構與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早年師友與作品 7
第一節 早期的社交圈 7
第二節 初期風格的形成 15
第二章 北京遊歷 18
第一節 北京時期的社交活動 18
第二節 北京時期的作品 30
第三章 歸隱上海 46
第一節 上海時期的生活與社交 46
第二節 上海時期的作品 49
結論 60
參考書目 63
圖版 70
附表 130
參考文獻 一手資料
(一)古籍
1. (清)葛元煦,《滬游雜記》,上海:上海書店,2009。
2. (清)王韜,《瀛壖雜志》,台北:廣文,1969。
3. (民國)王扆昌,《中華民國三十六年美術年鑑》,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8。
4. (民國)北平古物陳列所編,《古物陳列所二十周年紀念專刊》,北京:榮華齋,1934。
5. (民國)吳馨修、姚文栴纂,《上海縣志》,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6. (民國)李樸園、李樹化、梁得所、楊邨人、鄭君里著,《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海:良友圖書,1936。
7. (民國)胡駿,《補齋日記》第三冊,《中國近代史料叢刊三編第八輯》,台北:文海,1986。
8. (民國)鄭振鐸,《鄭振鐸全集14》,石家莊:花山文藝,1998。
9. (民國)魯迅,《魯迅全集12》,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0. (民國)魯迅、鄭振鐸,《北平箋譜》,北京:中國書店,2014。
(二)期刊文章
1. 余鑄雲,〈中央公園湖社開會記〉,《湖社月刊》第1-10期(1927),頁133-134。
2. 金開藩,〈畢業演說詞〉,《湖社月刊》第31-40期(1931),頁171。
3. 胡佩衡,〈湖社成績序〉,《湖社月刊》第41-50期(1932),頁130、132。
4. 俞靜嵐,〈小說新報評論〉,《小說新報》第5卷第6期(1919),頁1-5。
5. 〈俞滌煩為金北樓先生畫仕女扇面〉,《湖社月刊》第75期(1934),第10頁。
6. 〈俞滌煩臨古人物〉,《湖社月刊》第1-10期(1927),頁128。
7. 徐宗浩,〈題俞滌煩(明)蓮塘晚泊圖〉,《湖社月刊》第89期(1935),頁19。
8. 徐宗浩,〈題俞滌煩畫紈扇士女〉,《湖社月刊》第90期(1935),頁16。
9. 徐宗浩,〈題滌煩臨錢玉潭嬰戲圖〉,《湖社月刊》第90期(1935),頁18。
10. 徐宗浩,〈滌煩為寫清溪漁隱圖便面漫題三絕仍用漁洋韻〉,《湖社月刊》第91期(1935),頁13。
11. 徐宗浩,〈題俞滌煩畫女士四首〉,《湖社月刊》第93期(1935),頁18。
12. 徐宗浩,〈題滌煩畫士女〉,《湖社月刊》第94期(1935),頁3。
13. 徐宗浩,〈題滌煩梅花士女〉,《湖社月刊》第94期(1935),頁4。
14. 徐宗浩,〈題滌煩畫玩桂圖〉,《湖社月刊》第98期(1936),頁13。
15. 陳寶琛,〈金拱北先生事略〉,《美展》第7期(1929),頁6-7。
16. 賀天健,〈女牀山民之死〉,《蜜蜂》第1卷第2期(1930),頁14。
17. 愧生,〈俞語霜先生之自戕〉,《湖社月刊》第1-10期(1927),頁135。
18. 〈孔子見老子像,漢武梁祠畫像之一〉,《非非畫報》第4期(1928),頁6。
19. 〈古刻畫像以武梁祠為最著……〉,《明星畫報》第6期(1925),頁1。
20. 〈命令:訓令:令古物陳列所會同金紹城辦理陳列所工程事宜文(二月二十七日)〉,《內務公報》第6期(1914),頁42。
21. 〈俞原畫水〉,《藝林月刊》第17期(1931年5月),頁10。
22. 〈春水草堂俞語霜畫例〉,《繪學雜誌》第3期(1921),頁1。
23. 〈部令:內務部部令第七十二號(中華民國二年十二月):古物陳列所章程〉,《政府公報》第595期(1913),頁9-12。
(三)報紙新聞
1. 〈女兒俞寶華與錢家解除婚約〉,《申報》1940年2月15日,第2頁。
2. 〈上海書畫研究會簡章〉,《申報》,1910年4月10日,頁26。
3. 〈中國文藝學院招男女生〉,《申報》,1930年2月11日,頁6。
4. 〈中日畫展會 定十月在滬舉行〉,《大公報天津版》,1929年8月9日。
5. 〈支慈盦刻竹精妙〉,《申報》1931年8月21日,頁15。
6. 〈北京電〉,《申報》,1913年1月13日,頁2。
7. 〈北京中日繪畫聯合展覽續聞〉,《申報》1924年5月9日,頁7。
8. 〈北京中日繪畫聯合展覽續聞〉,《申報》,1924年5月9日,頁7。
9. 〈古物陳列所開幕佈告〉,《市政通告(臨時增刊)》1914年10月8日,頁1-2。
10. 〈古物陳列所售春節票減價廣告〉,《大公報天津版》,1915年02月09日。
11. 〈古物陳列所燈節減價售票廣告〉,《大公報天津版》,1915年02月19日。
12. 〈市美術館籌備處主辦 近百年畫展開幕 精品三百餘件分兩期陳列〉,《大公報》1947年9月15日。
13. 任堇叔、錢瘦鐵,〈語霜遺墨展覽會弁言〉,《申報》,1927年12月11日,頁8。
14. 〈余仲嘉鐵筆篆書鬻例〉,《申報》1928年9月28日,頁21。
15. 〈近百年繪畫展覽會出品之一斑〉,《世界月刊》第2卷第7期(1948),第23頁。
16. 胡延齡,〈中國圖畫史述略〉,《申報》1923年7月8日。
17. 胡延齡,〈中國雕刻史述略〉,《申報》1923年10月14日。
18. 〈俞宅報喪〉,《申報》1941年2月11日,第2頁。
19. 〈《俞語霜遺墨》廣告〉,《申報》,1924年5月2日,頁18。
20. 〈俞語霜遺墨展覽會〉,《申報》,1930年11月5日,頁5。
21. 孫文蔚,〈禮堂觀光錄〉,《申報》1930年12月13日,第17頁。
22. 〈記停雲書畫社組織之緣起〉,《申報》,1923年8月21日,頁8。
23. 〈海上題襟館書畫會廣告〉,《申報》,1911年9月23日,頁1。
24. 〈海上題襟館遷移〉,《申報》,1924年3月26日,頁22。
25. 〈書畫研究會簡章〉,《時事新報》,1912年5月5日。
26. 〈書畫籌賑股啓事〉,《申報》,1931年9月6日,頁9。
27. 〈書畫慈善會今日開幕〉,《大公報天津版》,1926年9月1日。
28. 〈陳列所與社稷壇游覽紀〉,《申報》,1914年10月16日,頁6。
29. 〈野語雜誌社宴客記〉,《申報》,1925年5月4日,頁18。
30. 〈鄂賑書畫籌賑會議紀〉,《申報》,1931年9月12日,頁15。
31. 〈開新社來函〉,《申報》1915年9月23日,第10頁。
32. 〈畫學研究會開會〉,《晨報》,1920年5月30日。
33. 〈畫家携畫東渡參與展覽會〉,《申報》,1922年5月6日,頁15。
34. 〈湖社月刊又出版了〉,《大公報天津版》,1928年12月30日。
35. 褚德彝,〈刻竹考略〉,《申報》,1926年10月10日,頁75。
36. 〈當代名人畫海〉,《申報》1931年11月4日。
37. 〈《語霜遺墨》出版廣告〉,《申報》,1931年9月28日,頁4。
38. 〈廣倉學會古物陳列大會啓事〉,《申報》1918年5月4日,頁1。
39. 〈題襟館書畫助賑〉,《時報》,1911年8月9日。
40. 〈題襟館發起書畫助賑會〉,《申報》,1920年10月29日,頁18。
41. 〈藝壇璅錄〉,《晨報星期畫報》第2卷第95期(1927),頁2。
專書
1.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任伯年》,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2.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中華文史資料文庫‧文化教育編》,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6。
3. 阮榮春、胡光華,《近現代中國美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4. 李蒼彥編,《費曉樓仕女畫譜》,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6。
5. 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晚清之部》,台北:石頭出版社,2003。
6. 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民初之部》,台北:石頭出版社,2003。
7. 林姝,《大梅山館詩意圖研究》,北京:故宮出版社,2013。
8. 邱敏芳,《領略古法生新奇──金城繪畫藝術研究》,台北:史博館,2007。
9. 巫鴻,《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
10. 宋兆麟,《中國宮廷博物院之權輿──古物陳列所》,台北:故宮,2009。
11. 周汛、高春明,《中國服飾五千年》,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5。
12. 金城著,譚苦盫整理,《十八國遊歷日記 十五國審判監獄調查記 藕廬詩草》,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
13. 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14. 徐伯陽、金山合編,《徐悲鴻藝術文集》,台北:藝術家,1987。
15. 張偉、張曉依,《遙望土山灣──追尋消失的文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2012。
16. 莊士敦著、陳時傳譯,《紫禁城的黃昏》,台北:博雅書屋,2009。
17. 許禮平,《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第31期》,香港:翰墨軒:1999。
1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19. 惲如莘,《民國書畫家彙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20. 萬青力,《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2005。
21. 蘇雪林,《屈原與九歌》,台北:文津,1992。
22. Maggie Bickford著、陸敏珍譯,《墨梅》,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王中秀,〈時間深處的回響──邑廟豫園書畫善會與海上題襟館書畫會會史合編〉,《榮寶齋》第4期(2014),頁250-259;第6期(2014),頁276-287;第8期(2014),頁246-259;第11期(2014),頁278-291;第12期(2014),頁274-285。
2. 石守謙,〈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鍾馗與大眾文化〉,《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16期(2004),頁307-339、342。
3. 朱紹良,〈《唐后行從圖》考析〉,《收藏家》第1期(2017),頁18-28。
4. 李光生,〈唐五代紅葉題詩小說研究〉,《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頁44-47。
5. 李思潔,〈清淨如鐵線‧濃淡設色總相宜──俞明經歷與畫作賞析〉,《大觀》第107期(2018),頁6-20。
6. 李波,〈「紅葉題詩」故事演變及其文化意蘊解析〉,《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頁18-23。
7. 李超,〈土山灣畫館──中國早期油畫研究之一〉,《美術研究》第3期(2005),頁68-77。
8. 呂鵬,〈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榮寶齋》第1期(2012),頁256-269。
9. 呂鵬,〈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榮寶齋》第1期(2012),頁256-269。
10. 呂鵬,〈站在歷史的轉角處──從中國畫學研究會到湖社畫會〉,《中國美術》第3期(2017),頁8-21。
11. 周刃,〈俞明生平及其繪畫〉,《收藏家》第9期(2005),頁46-52。
12. 周刃,〈浙人與民初北方畫壇〉,《東方博物》第4期(2006年)頁53-61。
13. 周牧,〈民初北方傳統派畫家匯聚北京地區的原因及構成分析〉,《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37卷第4期(2017年11月),頁57-65。
14. 洪霞,〈上海土山灣畫館的美術教學初探〉,《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9),頁120,頁138-142。
15. 段勇,〈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故宫博物院院刊》第5期(2004),頁14-40。
16. 徐國昱,〈兩封信札演繹民國書畫大師一段軼事——俞明、徐石雪與“俞畫徐題”〉,《中國民族博覽》第2期(2015),頁132-137。
17. 倪葭,〈關於俞明卒年問題的探討〉,《藝術品》第13期(2014),頁88-89。
18. 張弘星,〈中國最早的西洋美術搖籃──上海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藝術事業〉,《東南文化》第5期(1997),頁124-130。
19. 雲雪梅,〈金城和中國畫學研究會〉,《美術觀察》第1期(1999),頁59-62。
20. 萬青力,〈南風北漸:民國初年南方畫家主導的北京畫壇(上)〉,《美術研究》第4期(2000),頁44-52。
21. 萬青力,〈對民國初年北方畫壇的歷史思考〉,《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頁5-6。
22. 閻福玲,〈紅葉題詩故事源流探析〉,《河北師院學報》第1期(1995),頁49-52、62。
23. 薛永年,〈民國初期北京畫壇傳統派的再認識〉,《美術學》第4期(2004),頁46-52。
24. 薛永年,〈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劉凌滄先生的為人與治藝〉,《中國書畫》第11期(2009),頁24-28。
25. 薛永年,〈豪情彩筆話霜紅──徐燕孫及其藝術〉,《中國書畫》第11期(2003),頁48-61。
26. 龐志英,〈任熊《姚大梅詩意圖冊》初探〉,《中國書畫》第7期(2005),頁4-21。
27. 鶴田武良,〈日華(中日)繪畫展覽について──近百年來中國繪畫史研究七〉,《美術研究》第383期(2004),頁1-33。
28. Fung, On-tsun Andrew. “Steering between Trandition and Modernity: Yu Ming and his Figure Paintings,” Orientation Vol.49 (2018), pp. 86-93.
29. Wue, Roberta. “The Shanghai Artist in Advertising and Mass Media,” Art Worlds: Artists, Images, and Audiences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014), pp. 71-107.
(二)學位論文
1. 安靜,《小說新報研究》,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 邱敏芳,《金城繪畫研究》,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3。
電子資料
1. 〈上海題襟館金石書畫會〉,《上海地方志辦公室》,<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73815&tableName=userobject1a&id=86774>(2018/10/25查閱)。
2. 《中國方志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線上版。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4. 庄月江,〈余紹宋與宣南畫社〉,《雅昌新聞》<https://news.artron.net/20180730/n1014213.html>(2018/10/25查閱)。
5. 〈任熊繪《姚大梅詩意圖冊》及倪田摹本〉,《新浪收藏》,<http://collection.sina.com.cn/zgsh/20111020/165442324.shtml>(2018/10/25查閱)。
6. 《宋史》(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資料來源:< https://opac.lib.ncu.edu.tw/search~S0*cht?/Y{u5B8B}{u53F2}&SORT=D/Y{u5B8B}{u53F2}&SORT=D&SUBKEY=%E5%AE%8B%E5%8F%B2/1%2C3199%2C3199%2CB/frameset&FF=Y{u5B8B}{u53F2}&SORT=D&17%2C17%2C >(2019/10/15查閱)。
7. 《林和靖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資料來源:< https://opac.lib.ncu.edu.tw/search~S0*cht?/Y{u6797}{u548C}{u9756}{u96C6}&SORT=DZ/Y{u6797}{u548C}{u9756}{u96C6}&SORT=DZ&extended=0&SUBKEY=%E6%9E%97%E5%92%8C%E9%9D%96%E9%9B%86/1%2C39%2C39%2CB/frameset&FF=Y{u6797}{u548C}{u9756}{u96C6}&SORT=DZ&1%2C1%2C >(2019/10/15查閱)。
8. 《故宮名畫記》< https://minghuaji.dpm.org.cn/paint/detail?id=ef102b2938b24f64b75679d35cf3e67a>(2019/10/14查閱)。
9. 〈香道與貝殼──甲香〉,《沉香人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d34fa0100v73g.html>(2019/8/25查閱)。
10. 《展覧会関係雑件 第一卷》資料來源:《國立公文書館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2019/1/25查閱)。
11. 《桐陰論畫三編》下卷,《續修四庫全書(雕龍)》,<https://opac.lib.ncu.edu.tw/search~S0*cht?/t{u6850}{u9670}{u8AD6}{u756B}/t{21444d}{215f2a}{215924}{214c36}/1%2C8%2C13%2CB/frameset&FF=t{21444d}{215f2a}{215924}{214c36}&1%2C%2C4>(2018/12/25查閱)。
12. (唐)韓鄂《四時纂要》卷二,《續修四庫全書(雕龍)》<https://opac.lib.ncu.edu.tw/search~S0*cht?/t{u56DB}{u6642}{u7E82}{u8981}/t{213765}{21432d}{21517c}{215825}/1%2C2%2C3%2CB/frameset&FF=t{213765}{21432d}{21517c}{215825}&1%2C1%2C/indexsort=->(2019/8/25查閱)。
13. 〈淳菁閣張研農與商務印書館往來信札〉<https://news.artron.net/20150914/n778142.html>(2019年9月15日查閱)。
14. 雅昌藝術網:<http://www.artron.net/>。
15. 趙盼超,〈余紹宋與宣南畫社之藝術活動探析〉<http://www.ems86.com/touzi/html/?28985.html>(2019/1/20查閱)。
16. 〈藝文舊談-南紙店〉<https://rememberwwb.wordpress.com/2016/01/14/%E8%97%9D%E6%96%87%E8%88%8A%E8%AB%87-%E5%8D%97%E7%B4%99%E5%BA%97/>(2019年9月15日查閱)。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20-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