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28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3.145.106.176
姓名 謝鎧任(Kai-Jen Hs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臺灣客家流行歌詞研究:以林生祥與鍾永豐的作品為例
(The Study of Taiwanese Hakka Popular Lyrics-Taking the works of Lin Shengxiang and Zhong Yongfeng as a example)
相關論文
★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客家大河小說★ 小說《秋菊》與電影《青春無悔》、 電視劇《菸田少年》之互文性研究
★ Research on Mr. Chen Yong-Tao’s Creative Hakka Songs★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臺灣客家歌謠的現代傳承與女性形象再現
★ 鍾理和「原鄉人」研究★ 謝霜天《梅村心曲》的人物敘事分析
★ 客家藝師-賴仁政的客家音樂藝能研究★ 客家文字令的研究及教學應用
★ 客家釋教喪葬儀式「取經」科儀研究★ 南庄地區伯公信仰與傳說楹聯研究
★ 中壢傳統客家詩社以文吟社研究★ 《中大湖个風》暨創作理念:桃園地區新舊兩隻移墾地區个故事
★ 臺灣客家石哀石爺傳說研究★ 李喬《情歸大地》劇本與電影〈一八九五〉 比較研究
★ 台灣閩客諺語反映的生活態度研究: 以徐福全、黃永達之諺語典為本★ 客家戲曲中的人物塑造 -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之《大隘風雲》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內容分析法、生態批評與語法分析中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分析生祥樂隊歌詞當中所涉及的社會關懷議題。
第二章將先介紹臺灣的客家流行歌曲發展的歷程,第一節將客家流行音樂與相關名詞作定義,釐清相似名詞。第二節將以歷時性敘述客家流行歌曲的發展與流變,並列出各分期中的代表創作者以及特色。最後,第三節整理各時期的特色做比較。
第三章第一節先分別描述林生祥鍾永豐的生命歷程,從中剖析他們與社會運動的關係。第二節以反水庫運動相關作品探討林生祥與鍾永豐初期合作的作品。第三節則分析《臨暗》專輯中的勞工階級問題。第四節則以《種樹》專輯中拒領金曲獎的多元文化議題以及相關的環境議題作為探討主題。
第四章著重在生祥樂隊所發行過的作品中與客家女性性別議題相關的作品作分析,第五章則是以《我庄》、《圍庄》、《野蓮出庄》三張專輯中的現代化之下農村面臨的問題,包含全球化的浪潮、石化業汙染、環境生態保護、客家食物與鄉愁議題進行探討。
他們的作品不僅僅影響數個年齡層、跨越生態環境、情感描摹,是本土創作者當中盡心盡力、持續維護臺灣的土地、為客家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創作者。
摘要(英)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ecocriticism and parsing surface structure/deep structure to analyze Sheng-Xiang & Band’s lyrics.
In chapter two,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was to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Taiwanese Hakka pop songs.There are three sections,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writer defined Hakka pop songs and other related nouns in order to clarify similar nouns.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writer described diachronically the process of Taiwanese Hakka pop songs.At last,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writer sum up every period of the process of Taiwanese Hakka pop songs.
There are four sections in chapter three.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writer described separately the life course of Lin Sheng-xiang and Zhong Yong-feng to analy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vements and Lin Sheng-xiang and Zhong Yong-feng.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writer started with the Meinong Anti-Dam Movement works and Lin Sheng-xiang and Zhong Yong-feng’s early collaboration works.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writer analyzed the working class’ problem in the album "Getting Dark". In the fourth section,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refusing to win the Golden Melody Award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album "Planting Trees".
In chapter 4, the writer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works related to the gender issue of Hakka women among the works released by Sheng-Xiang & Band.
chapter 5 is about the problem faced by modernization process in the the rural areas of the three albums "I-Village", "Notes from Besieged Village ", and "Water Snowflake Goes to Market", including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kka food culture and homesickness issues.
Their works not only affect several age groups, cros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motional depiction and other issues, but are also important creators among local creators who are dedicated to maintaining the land of Taiwa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Hakka culture.
關鍵字(中) ★ 客家流行歌曲
★ 歌詞研究
★ 生態批評
★ 生祥樂隊
關鍵字(英) ★ Hakka pop songs
★ lyrics research
★ eco-criticism
★ Shengxiang band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觀點 14
第二章 臺灣客家流行歌曲的發展脈絡史 21
第一節 客家流行音樂與客家新音樂 21
第二節 客家流行歌曲分期與代表創作者的歌詞表現形式 24
第三節 小結 42
第三章 林生祥、鍾永豐及其作品中的社會關懷 47
第一節 生命歷程 47
第二節 反水庫運動相關作品探討 62
第三節 《臨暗》中的勞工階級的呼喊 70
第四節 《種樹》中的客家族群的吶喊與土地挑戰 76
第四章 生祥樂隊作品中的客家女性性別議題 85
第一節 孕育《野生》的《詩經》及女性創作初探 86
第二節 客家女性的生命週期 92
第三節 客家傳統文化的重男輕女觀念 103
第四節 承先啟後的《野生》 106
第五章 作品與土地的情仇 111
第一節 《我庄》中農村現代化與面臨的問題 112
第二節 《圍庄》中的石化汙染問題 123
第三節 《野蓮出庄》中植物、食物與社會議題 135
第四節 小結 151
第六章 結論 153
參考文獻 155
一、專書 155
二、期刊論文 157
三、專書論文 159
四、學位論文 160
五、其他 163
附錄 164
附錄一 日治時期客家唱片總目錄 164
附錄二 歷屆金曲獎客家音樂獲獎與入圍簡表 175
附錄三 原歌詞用字及教育部規範用字對照表 182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丁曉雯,2012,《我們的音樂課》。臺北市:時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臺北市:南天出版社。
王櫻芬,2008,《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江運貴,1996,《客家與臺灣》。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呂鈺秀,2003,《台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錦明、姜雲玉、謝宇威(編輯統籌),2015,《客家歌謠選集II》。新北巿:客家委員會。
巫樂華,1994,《南洋華僑史話》。臺灣:台灣商務印書館。
李坤城,2003,《「一串蓮」的故事-日治時代客家唱片漫談》。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李恩涵,2003,《東南亞華人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臺北市:武陵出版社。
房學嘉主編,2001,《客家文化導論》。廣東梅州:嘉應大學客家研究所。
林太崴,2015,《玩樂老臺灣:不插電的78轉聲音旅行,我們100歲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姜雲玉,2013,《山間聞歌聲:臺灣客家山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數位研究中心。
范揚坤(主編),2017,《流轉‧發聲:鈴鈴、美樂與遠東唱片目錄彙編》。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張釗維,200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市:滾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郭明亮、葉俊麟,2004,《一九三0年代的臺灣:臺灣的第一次黃金時代》。新北市: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麥留芳,1985,《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法則》。臺北市: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曾慧佳,2000,《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湯錦台,2010,《千年客家》。臺北市:如果出版社。
黃石等著,2007,《那個年代那首歌:臺灣歌謠》。臺北市: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
黃信彰,2009,《傳唱台灣心聲-日據時期的台語流行歌》。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黃純彬,2005,《試論客家流行歌曲》。廣東梅州:哈客風工作室。
黃菊芳,2019,《過去恁多年做毋得講个事情》。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黃裕元,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楊國鑫,2012,《詏‧山歌:台灣客家歌謠與文化》。臺北市:搖籃工作室。
楊欽堯、楊蕙嘉、楊熾明、林曉英、楊寶蓮、劉楨、莊文達、孔仁芳,2018,《客家流行音樂。不只是山歌-臺灣客家音樂的發展》。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客家委員會。
葉龍彥,2001,《臺灣唱片思想起1895-1999》。臺北市:博揚出版社。
劉兆蘭,2003,《近二十年臺灣客家流行音樂出版市場之發展與現況調查研究報告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2年度補助研究計畫,劉楨文化工作室。
劉新圓,2003,《山歌子的即興》。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楨,2012,《客來斯樂:客家音樂特展專刊》。新北巿:新北巿客家事務局。
劉禎,2012,《客來斯樂:客家音樂特展專刊》。新北市: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鄭榮興,2004,《臺灣客家音樂:客家音樂的風格展現與戲曲歌謠的演變》。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鄭榮興、蘇秀婷、陳怡君,2010,《賴碧霞客家民歌藝術》。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蕭新煌(主編),2017,《臺灣與東南亞客家認同的比較:延續、斷裂、重組與創新》。桃園巿: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薛宗明,2003,《臺灣音樂辭典》。臺北市:商務出版社。
薛雲峰,2008,《快讀臺灣客家》。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蘇慶華,2014,《客家族群"過番"南洋的共同歷史記憶—以客家《過番歌》為探討中心。閩、客、瓊、潮、粵:五大方言《過番歌研究》。吉隆坡:商務印書館(馬)有限公司。
AndyBennett著,2004,孫憶男譯《流行音樂的文化》。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BrunoNettl著,1976,沈信一譯《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臺北市:書評書目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甫昌,2015,〈導言:族群關係與客家認同〉。《全球客家研究》5:27-34。
王俐容、楊蕙嘉,2010,〈當代臺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國家與社會》8:157-199。
王美珠,1992,〈音樂社會學簡介〉。《美育雙月刊》26:20-26。
王櫻芬,2008,〈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上的意義〉。《民俗曲藝》160:169-196。
石計生,2011,〈臺灣歌謠作為一種「時代盛行曲」:音樂台北的上海及諸混血魅影(1930-1960)〉。《臺灣社會學刊》47:91-141。
石計生、黃映翎,2017,〈流行歌社會學:年鑑學派重估與東亞「洄流迴路」論〉。《社會理論學報》20(1):1-39。
何東洪,2007,〈ArtofTelling:論林生祥與鍾永豐的客家性與現實性〉。《客家研究》2(1):173-179。
何東洪、張釗維,2000,〈戰後「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台灣產業研究》3:149-224。
吳榮順,1999,〈臺灣南部的客家音樂〉。《民俗曲藝》120:191-215。
吳榮順,2000,〈從現有客家音樂現象來談「客家歌」的現況與未來蛻變〉。《新竹文獻》2(6):66-71。
吳翠松,2014,〈客家流行音樂獨立廠牌經營策略之研究〉。《廣播與電視》37:1-34。
呂訴上,1955,〈臺語流行歌的發祥地〉。《台北文物》4(2),93-97。
呂錦明,1999,〈臺灣北部的客家音樂〉。《民俗曲藝》120:167-189。
林子晴,2016,〈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藝術學研究》18:185-227。
林太崴,2009,〈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的商業操作—以古倫美亞及勝利唱片公司為例〉。《臺灣音樂研究》8:83-104。
施又文,2008,〈三○年代臺語愛情流行歌曲的修辭藝術〉。《明道通識論叢》5:97-119。
胡愈寧、林錫霞,2018,〈苗栗客家流行音樂之初探-以硬頸暢流客家樂團為例〉。《休閒研究》8-1:66-90。
徐文爽,2017,〈當代客家流行歌曲新發展——以李秋林專輯《大嶺腳下》為例〉《影劇新作》3:104-109。
徐蘭君,2015,〈唱自己的歌:聲音的跨界旅行和文化的青春互動-淺談新謠與臺灣現代民歌運動之間的關係〉。《東華漢學》21:201-229。
許馨文,2011,〈戰後臺灣客家音樂的建制化歷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62-1981)的再現爲例〉。《民俗曲藝》171:121-179。
陳玉箴,2008,〈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3),139-186。
陳君玉,1955,〈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概略〉。《台北文物季刊》4(2),22-30。
陳培豐,2017,〈重新省思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以民謠觀的建立和音樂近代化作為觀點〉。《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5:9-58。
黃文車,2011,〈從電影主題曲到台語流行歌詞的實踐意義-以李臨秋戰前作品為探討對象〉。《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7:74-93。
黃秀政、李昭容、郭佳玲,2017,〈羅香林與客家研究〉。《興大歷史學報》18:291-314。
黃俊銘,2019,〈音樂如何社會?從阿多諾(Adorno)到德諾拉(DeNora):閱讀《音樂社會學導論》、《日常生活中的音樂》〉。《中華傳播學刊》36:275-288。
楊國鑫,2003,〈吳盛智對客家流行音樂的影響與啟示〉。《客家》162:18。
楊國鑫,2007,〈唱我們的歌—客家創作歌曲〉。《傳藝》73:49-53。
劉兆書,2013,〈傳統與創新夾縫中的可能—談客家創作團體打幫你樂圑〉。《新竹文獻》54:102-14。
劉劭希、楊鎮宇,2003,〈唱自己的歌—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得主劉劭希的音樂路〉。《人本教育扎記》172:104-107。
劉楨,1998,〈客家新音樂的興起、發展與未來〉。《客家》91(1):15-19。
劉鎮發,1995,〈為什麼我還要講客家話—一個不甘被「淘汰」者的自白〉。《客家雜誌》60:43-45。
謝宇威,2007,〈無緣—客家歌曲〉。《新活水》15:81-83。
謝俊逢,1990,〈客家山歌研究書目〉。《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3:207-229。
魏緗慈,2011,〈日治時期「翻唱」歌曲現象研究-以李臨秋及其他作品為例〉。《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7:22-51。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語言暨語言學》7(2):545-568。
譚石,1991,〈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方案〉。《聯合文學》7(10):72-80。
蘇稚蘋,2011,〈七零年代校園民歌對現今流行音樂與社會的影響〉。《實踐博雅學報》16:83-95。
蘇稚蘋,2015,〈從音樂創作的觀點論吳盛智之《無緣》專輯〉。《遠東學報》32(1):23-42。
三、專書論文
周添旺,1988,〈台灣民俗歌謠的老園丁〉。收錄於簡上仁著《台灣音樂之旅》。臺北市:自立晚報。
洪馨蘭,2008,〈批判、詮釋,與再現:客家研究與美濃社會運動的對話〉。收錄於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新竹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臺北市:南天書局。
謝俊逢,2007,〈音樂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音樂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顏志文,2005,〈客家新音樂的十年回顧與展望〉《台灣客家音樂文化研討會論文彙編》。臺北市:臺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四、學位論文
丁寶山,1998,《台灣流行音樂的全球化歷程與本土性轉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漵溱,2000,《日據時代台語創作歌曲之研究:一九三二~一九三九》。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珮華,1999,《環境與組織因素對產品多樣性的影響:以台灣地區國語流行音樂市場為例》。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珮瑛,1997,《台灣唱片業競爭策略之研究》。桃園市: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夢慈,2000,《台北創作樂團之音樂實踐與美學-以「閃靈」樂團為例》。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祥蓁,1993,《台灣唱片事業國際化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岱穎,2012,《客家流行歌曲的產製與宣傳方式之初探》。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璘,2014,《客家流行音樂與青年的客家認同》。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琴,2010,《客家流行樂團之研究—以「山狗大」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官宛筠,2013,《客家流行音樂對客家青年文化認同之影響》。桃園市: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良哲,2009,《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詞之研究》。臺中市: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怡瑄,2003,《台灣獨立唱片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林欣宜,1999,《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桃園市: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承,2019,《台語流行歌曲中勞動意象描寫之研究》。臺中市: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曉珮,2012,《湯華英客家創作歌曲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珮華,2016,《客家流行音樂發展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碧美,2013,《陳永淘創作歌謠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釗維,1992,《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理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桂萍,2017,《李臨秋台語歌詩作品整理、考訂與探析》。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梁心俞,2007,《印尼西加地區海陸客語接觸研究》。新北巿: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姵茹,2015,《謝宇威客家流行音樂之創作》。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好,2011,《林子淵客家創作歌謠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堅銘,2011,《熟悉的異國之聲-「日本流行歌」在臺灣的傳唱(1928-1948)》。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陳齊家,2008,《1980年代以後客家創作歌曲之發展、反思與覺醒》。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傅世杰,2011,《客家流行音樂之研究—以陳永淘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馮祥瑀,2019,《客家山歌的堅持與遞變:以山狗大後生樂團的「客家藍調」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2000,《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2011,《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年代流行文化與社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穎超,2016,《舊皮箱的流浪兒:呂金守的歌謠創作歷程與特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清雅,2016,《1980年代前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與流通—以呂金守為例》。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蕙嘉,2009,《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桃園市: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賜光,1989,《香港西貢及其鄰近地區歌謠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詹蕥夙,2019,《客家流行音樂之跨國行銷策略研究-以客家歌手東東(湯運煥)為例》。臺北市: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映暄,2011,《臺灣現代客家流行音樂女性創作者生命史之研究—以羅思容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榮昌,2011,《戰後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形構》。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興偉,2010,《客家流行音樂的創作與實踐:解析金曲獎入圍客語專輯》。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玉綢,2008,《陳達儒台語歌詞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蘇宜馨,2007,《涂敏恆客家創作歌謠研究(1981-2000)》。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五、其他
何東洪,2004,《從陽光合唱團到《無緣》的吳盛智:一個當代客家流行音樂「先驅者」的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研究計劃報告。
蔡育振,2012,〈臺灣戰後客家唱片出版研究—以美樂唱片與玲玲唱片為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01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程。
蕭蘋、蘇振昇,1999,〈流行音樂與社會文化的價值:五種理論觀點的詮釋〉。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199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comment/160#comment-160
2007年6月16日報導。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2條。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4日。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60008
財團法人土地改革紀念館網站:http://www.landreform.org.tw/Library/library-Subject.aspx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4日。
附錄一日治時期客家唱片總目錄,資料參自https://reurl.cc/x0rnGz網站,由筆者自行整理。瀏覽日期:2020年11月30日
附錄二歷屆金曲獎客家音樂獲獎與入圍簡表,資料參自楊欽堯、楊蕙嘉、楊熾明、林曉英、楊寶蓮、劉禎、莊文達、孔仁芳所註專書《不只是山歌:臺灣客家音樂的發展》,臺北市:客家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並由筆者整理。
附錄三原歌詞用字及教育部規範用字對照表,為筆者以教育部主要公布用字修正歌詞,然因筆者無法分辨部分用字,少數字維持原歌曲歌詞之用字。
指導教授 黃菊芳(Chu-Fang Huang) 審核日期 2021-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