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728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7 、訪客IP:3.142.35.75
姓名 黃婷英(Ting-Yi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客家電視劇《台北歌手》的改編研究:以女性形象為主
(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Hakka TV Series "Taipei Singer": Mainly Female Images)
相關論文
★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客家大河小說★ 小說《秋菊》與電影《青春無悔》、 電視劇《菸田少年》之互文性研究
★ Research on Mr. Chen Yong-Tao’s Creative Hakka Songs★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臺灣客家歌謠的現代傳承與女性形象再現
★ 鍾理和「原鄉人」研究★ 謝霜天《梅村心曲》的人物敘事分析
★ 客家藝師-賴仁政的客家音樂藝能研究★ 客家文字令的研究及教學應用
★ 客家釋教喪葬儀式「取經」科儀研究★ 南庄地區伯公信仰與傳說楹聯研究
★ 中壢傳統客家詩社以文吟社研究★ 《中大湖个風》暨創作理念:桃園地區新舊兩隻移墾地區个故事
★ 臺灣客家石哀石爺傳說研究★ 李喬《情歸大地》劇本與電影〈一八九五〉 比較研究
★ 台灣閩客諺語反映的生活態度研究: 以徐福全、黃永達之諺語典為本★ 客家戲曲中的人物塑造 -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之《大隘風雲》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互文性理論為基礎,探討客家電視劇《台北歌手》改編客籍作家呂赫若的生命歷程與部分文學作品,在女性角色的刻畫與情節的鋪陳上,作改編前後的比較分析,論述客家電視劇《台北歌手》中的女性在影視意象與文字傳統的關聯及呈現的差異,並透過女性主義與性別論述的視角,解構當時臺灣女性在父權體系、殖民文化與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下的角色地位與省思。
摘要(英)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discuss the life course and some literary works of the Hakka writer Lu Heruo adapted from the Hakka TV series "Taipei Singer", in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lot, comparative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adaptation.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female in the Hakka TV series "Taipei Singer"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ry and the writing traditio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and gender discourse, deconstruct the role status and reflection of Taiwanese women at that time under the patriarchal system, colonial culture and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關鍵字(中) ★ 客家
★ 電視劇
★ 改編
★ 呂赫若
★ 台北歌手
★ 女性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ii
圖目次 vii
表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11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章 呂赫若的文學創作與電視劇《台北歌手》 29
第一節 呂赫若的文學創作 29
一、呂赫若短篇小說作品 31
二、呂赫若的女性創作動因 34
第二節 電視劇《台北歌手》的創作背景與故事主題 41
一、電視劇《台北歌手》的創作背景 41
二、電視劇《台北歌手》的故事主題 45
第三章 為生活失去貞操的女性 53
第一節 殖民與光復 53
一、殖民下的生活 54
二、光復的樣貌 55
第二節 農村客家貧戶:阿梅 57
一、阿梅角色的刻畫 57
二、關於阿梅的情節鋪陳 68
三、阿梅人物形塑呈現的性別、階級與國族壓迫 81
第三節 貧民窟的酒家女:彩鳳 87
一、彩鳳角色的刻畫 87
二、關於彩鳳的情節鋪陳 95
三、彩鳳人物形塑呈現的性別與國族壓迫 102
第四章 受傳統婚姻束縛的女性 109
第一節 傳統社會制度 109
一、封建父權 109
二、婚嫁聘金 111
三、童養媳 112
第二節 傳統客家婦女:林雪絨 113
一、林雪絨角色的刻畫 114
二、關於林雪絨的情節鋪陳 123
三、林雪絨人物形塑呈現的傳統父權批判 131
第三節 婚姻枷鎖下的蘇玉蘭(彩碧)與翠竹 134
一、蘇玉蘭(彩碧)與翠竹角色的刻畫 134
二、關於蘇玉蘭(彩碧)與翠竹的情節鋪陳 140
三、蘇玉蘭(彩碧)與翠竹突顯的父權與婚姻制度 148
第五章 有理想抱負的新女性 155
第一節 日治時代的臺灣婦女解放運動 155
第二節 馬克思女孩:妙麗、蘇玉蘭(琴琴) 158
一、馬克思女孩角色的刻畫 159
二、關於馬克思女孩的情節鋪陳 172
三、馬克思女孩所突顯的父權與女性主義 185
第三節 時代尖端的新女性:辜顏碧霞 189
一、辜顏碧霞角色的刻畫 190
二、關於辜顏碧霞的情節鋪陳 195
三、時代尖端的新女性 200
第六章 結論 205
參考文獻 211
附錄 225
附錄一 呂赫若的生平、經歷與時代背景 225
附錄二 樓一安導演「我的編導之路:以戲劇《台北歌手》為例」演講部分談話內容文字稿 237
附錄三 電視劇《台北歌手》分集部分客語對話文字稿 249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上野千鶴子著;劉靜貞、洪金珠譯,1997,《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女性學學會著、劉毓秀主編,1995,《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中國論壇編集委員會,1989,《女性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臺北市:中國論壇出版。
王任光、李弘祺合著,1977,《歷史上的封建制度》。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王雅各,1999,《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王瑞香等作、顧燕翎主編,202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卡爾科–馬賽爾、克萊爾著、劉芳譯,2005,《電影與文學改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編著,2019,《台灣客家還我母語運動30年》。新北市: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朱家慧,2000,《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臺南市:南市藝術中心。
吳瀛濤,1980,《臺灣民俗》。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呂秀蓮著,1990,《新女性主義》。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呂赫若作、張恒豪編,1990,《呂赫若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2006,《呂赫若小說全集(上)》。臺北縣: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2006,《呂赫若小說全集(下)》。臺北縣: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赫若著、鍾瑞芳譯,2004,《呂赫若日記,昭和十七-十九年》。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
李喬、許素蘭、劉慧真主編,2004,《客家文學精選集:小說卷》。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筱峰著,1998,《解讀二二八》。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臺芳著,1997,《女性電影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銀河,2003,《女性主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歐梵,2010,《文學改編電影》。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李曉東,1989,《中國封建家禮》。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阮昌銳,1982,《中外婚姻禮俗之比較研究》。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房學嘉、宋德劍、鐘晉蘭等著,2012,《客家婦女社會與文化》。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金田主編,1997,《台灣童謠選編專輯》。南投市中興新村:省文獻會。
林麗珊著,2013,《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易容、趙毅衡編著,2014,《符號學:傳媒學辭典》。臺北市:新銳文創出版社。
唐荷著,2003,《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達觀,1970,《家族社會演變》。臺北市:東方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崔燦、劉合生主編,2003,《客家與中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宗偉,2002,《中外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張翰壁主編,2019,《客家婦女與性別》。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許金用編著,1992,《台灣民俗文化彙編.上冊》。桃園縣:內海國民小學鄉土文化研究會。
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許俊雅,2004,《台灣文學散論》。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許俊雅著,1997,《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許俊雅編選,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呂赫若》。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郭興文,2002,《中國傳統婚姻風俗》。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
陳映真等著,1997,《呂赫若作品研究:臺灣第一才子》。臺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儒修,1994,《女性與影像》。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彭文正,2009,《客家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曾秋美,1998,《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游惠貞編,黑白屋電影工作室策畫,1994,《女性與影像—女性電影的多角度閱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辜顏碧霞著、邱振瑞譯,1999,《流》。台北市: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馮天瑜,2010,《封建考論修訂版》。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馮際罡編譯,1988,《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台北市:書林書店。
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黃子堯,2003,《客家民間文學》。台北縣: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子堯主編,2018,《臺灣客家文學發展年表》。臺南市:臺灣文學館。
黃子堯著,2006,《台灣客家運動: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臺北縣: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玉晴著,2016,《客家文學在臺灣的出現與發展(1945-2010)》。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1989,《台灣總督府》。台北市:自由時代出版社。
黃華昌著、蔡焜霖等譯,2004,《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黃儀冠,2012,《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臺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黃儀冠,2013,《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楊淇竹,2010,《跨領域改編:《寒夜三部曲》及其電視劇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照,2013,《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照,2020,《不一樣的中國史2:從文字到思想,文明躍進的時代—周》。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照作,2020,《不一樣的中國史3:從征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春秋戰國、秦》。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翠,1993,《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溫明麗等作,2003,《性別議題導論》。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葛晨虹,2001,《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1989,《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女性學學會、張盈堃、吳嘉麗主編,2012,《陽剛氣質:國外論述與臺灣經驗》。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趙鳳翔、房莉,1999,《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遠流臺灣館編著,2001,《臺灣歷史年表》。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紀蕙,1994,《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劉慧英著,1995,《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鄭明娳主編,1993,《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賴澤涵,2005,〈台灣光復接收與光復初期的台灣社會與政治變遷〉。頁289-306,收錄於賴澤涵主編,《台灣四百年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閻廣芬,1996,《中國女子與女子教育》。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
鮑家麟主編,1979,《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戴月芳,2014,《台灣的姐姐妹妹:台灣婦女運動進行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重光,2005,《客家文化與婦女生活:12-20世紀客家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鍾肇政主編,1994,《客家台灣文學選》。臺北市:新地文學出版社。
鍾慧玲主編,1997,《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
瞿同祖,1984,《中國封建社會》。臺北市:里仁書局。
簡上仁,1983,《臺灣民謠》。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羅香林,1928,《粵東之風》。中國:東方文化供應社。
羅肇錦,1992,《國語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譚達先著,1991,《中國婚嫁儀式歌謠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顧燕翎,1989,《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Edgar-Hunt, Robert、Steven Rawle、John Marland著、徐芷婷譯,2014,《透視掌鏡者的心理–解讀世界經典電影語言與符號》。臺北市:佳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Fiske, J. & J.Hartley著、鄭明椿譯,1993,《解讀電視》。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ske, J.著、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ske, J.著、王曉珏、宋偉杰譯,2001,《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Linda McDowell著,國立編譯館主譯、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著、林志忠譯,2005,《當代文學理論導讀(第四版)》。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2013,《第二性》。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二、 期刊論文
戈華,1987,〈羅蘭.巴特的文本裡論〉。《文學評論》5:163-168。
王甫昌、彭佳玲,2018,〈當代臺灣客家人客語流失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全球客家研究》11:32-36。
王峰,2010,〈論語言在族群認同中的地位和表現形式〉。《雲南師範大學學報》42(4):72-78。
王燕子,2012,〈互文關係與文本意義的建構〉。《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0(10):120-124。
石偉,1990,〈台灣新電影中女性形象之爭論〉。《當代電影》34:92-95。
何萬順,2009,〈語言與族群認同: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語言暨語言學》10(2):375-419。
吳聰敏,1997,〈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台灣的經濟政策〉。《經濟論文叢刊》4(25):521-554。
吳聰敏,2006,〈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10:129-159。
李玉平,2012,〈互文性定義探析〉。《文學與文化》4:16-22。
李西勳,1995,〈臺灣光復初期推行國語運動情形〉。《臺灣文獻》46(3):173-208。
李鵬,2012,〈論文本間性思想與約翰費斯克電視文本接受觀〉。《國際新聞界》12:46-52。
汪振城,2007,〈電視文本的特性—約翰.菲斯克電視文本理論解讀〉。《文藝爭鳴》5:40-43。
沈乃慧,1995,〈日據時代臺灣小說的女性議題探析(上)〉。《文學臺灣》15:284-304。
沈乃慧,1995,〈日據時代臺灣小說的女性議題探析(下)〉。《文學臺灣》16:167-195。
沈曉茵,1999,〈電影中的女性書寫:檢視張艾嘉《少女小漁》及《今天不回家》中的(少)女性書寫〉,《中外文學》28(5):32-44。
林美琴,1997,〈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臺灣文藝》159:122-129。
林海音,1950,〈台灣的媳婦仔—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中央日報,第七版,3月12日。
邱雅芳,2002,〈以母親之名—皇民化時期台灣男性作家作品的女性呈現(1937-1945)〉。《台灣文學學報》3:229-269。
邵長超,2015,〈互文性理論的發展階段、現狀與問題分析〉。《理論界》11:124-130。
洪珊慧,2002,〈女人與婚姻的糾葛噩夢—論呂赫若的女性主題小說〉。《南亞學報》22:161-174。
洪濤,2007,〈試論熱奈特對互文性理論的貢獻〉。《湖北社會科學》10:120-122。
范博淳,2002,〈論呂赫若的女性小說〉。《臺南師院學生學刊》23:43-60。
徐佳青,1997,〈婦解運動,國家資源和政策參與〉。《騷動》3:88-92。
秦海鷹,2006,〈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意及具體應用〉。《法國研究》4:16-27。
翁聖峰,2010,〈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台灣學誌》創刊號:1-31。
張秀君,1991,〈呂赫若及其筆下的台灣女性初探〉。《史學》16/17:165-183。
張達雅,1999,〈呂赫若小說中的家庭及主要角色的心理糾葛〉。《樹德學報》23:177-197。
梁晶,2012,〈從互文的角度看改編問題〉。《文學界(理論版)》7:209-210。
梁秋虹,2017,〈女性史的三種讀法:從洪郁如《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讀起〉。《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1:147-169。
陳姿妃,2004,〈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受害因素析論〉。《台灣文學評論》4(4):47-78。
陳貞吟,2003,〈呂赫若筆下的婦女樣貌及其對婚姻的積極思維〉。《高雄師大學報》2(15):353-367。
陸道夫,2004,〈互文性的電視和主體性的觀眾〉。《經濟與社會發展》2(2):98-101。
陸道夫,2008,〈試論約翰.菲斯克的媒介文本理論〉。《南京社會科學》12:79-87。
焦亞東、李春華,2006,〈互文性:語言與歷史維度中的文學批評〉。《重慶社會科學》6:42-46。
程錫麟,1996,〈互文性理論概述〉。《外國文學》1:72-78。
黃宗慧,1996,〈看誰再看誰?從拉岡之觀視理論省視女性主義電影批評〉。《中外文學》25(4):41-63。
黃儀冠,1998,〈日據時代呂赫若小說中之性別權力結構〉。《中華學苑》51:167-186。
溫文龍,1996,〈受難女性的代言人—論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台灣文藝》154:85-94。
廖安惠、唐淑嫻、張秀滿、吳麗珠、吳心馨,1991,〈台灣養女制度初探〉。《史學》16/17:191-213。
熊英,2015,〈互文性綜述〉。《課程教育研究》10:11。
趙小青,2002,〈左翼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當代電影》5:40-44。
劉桂蘭,2003,〈「寒夜續曲」凝視堅韌的生命,詠嘆長流的史詩〉。《公視之友》66:4。
劉慧雯,2015,〈客家電視臺戲劇製作的困境與出路:外製的角度〉。《廣播與電視》38:77-113。
蕭玉貞,2015,〈從羅蘭.巴特的符碼論試解〈韓憑夫婦〉的敘事結構及其題旨〉。《國立中興大學中興湖文學獎》第23屆,第36頁。
蘇姚崇,2007,〈「終戰」到「光復」期間臺灣政治與社會變化〉。《國史館學術集刊》13:45-87。

三、 會議論文
王保健,2018,〈論全國客家日政策取向:紀念日或節日〉。發表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與客家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邱湘雲,2017,〈台灣當代客家文學音檔建置與風格研究—客語詩篇〉。發表於「客家委員會106年度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17年12月8日-12月9日。
徐振興,2018,〈客家人族群認同感與其族群電視收視行為之研究:以客家電視台為例〉。發表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與客家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浦忠成,2003,〈客家電視對臺灣族群互動的影響〉。發表於「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台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3年10月19日。
張學謙,2003,〈客家電視對語言保存之影響〉。發表於「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台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3年10月19日。
陳清河,2003,〈媒體主流價值與弱勢傳播接近權的對話—客家電視台成立後的反思〉。發表於「關懷與期許:客家電視對社會之影響」座談會,台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3年10月19日。
黃菊芳,2018,〈臺灣客家運動與客語新文學的發展〉。發表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與客家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18年6月9日。
劉慧雯,2018,〈誰是典型客家人:客家電視台新聞與戲劇節目的論述形構概要分析〉。發表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與客家發展」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四、 學位論文
王建國,1998,《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欣怡,2009,《敘史傳統與家國圖像:以呂赫若、鍾肇政、李喬為中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梵瑄,2020,《民初上海婦女報刊的「自由戀愛」觀念》。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沈丹莉,2010,《呂赫若小說的民俗書寫》。台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致妤,2006,《現代小說與戲劇跨媒體互文性研究:以《橘子紅了》及其改編連續劇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侞妏,2007,《韓國與臺灣農民小說之比較研究—李無影與呂赫若為中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莉萍,2011,《客家文化影視教學研究-以電視劇《寒夜》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凌正峯,2008,《呂赫若農民小說的左翼立場》。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徐巧昀,2009,《民眾觀賞客家電視台節目觀感之實證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伊珊,2013,《小說《秋菊》與電影《青春無悔》、電視劇《菸田少年》之互文性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嘉,2011,《呂赫若戰爭期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般碩士論文。
張嘉元,2002,《呂赫若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張譯文,2002,《呂赫若小說之社會思想與女性意識探討》。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芷若,2012,《呂赫若書寫女性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姿妃,2004,《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宿命觀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素蕙,2005,《知識分子文學批判的休閒意涵—以日治後期的呂赫若為例》。彰化: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黎珍,1992,《呂赫若的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燕春,2011,《客家話詈罵語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温佳琦,2015,《析探族群頻道媒體近用權之落實—以客家電視台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游鑑明,1986,《日據時代台灣的女子教育》。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袖瑜,2009,《生命的奮鬥:呂赫若小說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愛玲,2013,《李碧華小說《霸王別姬》與影視戲劇的互文性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淇竹,2008,《《寒夜三部曲》電視劇研究-文本書寫到影像傳播之跨媒體比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楊嘉玲,2001,《台灣客籍作家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恩慈,2010,《台灣日本語作家的日本經驗—以呂赫若與楊逵為中心》。台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靜,2011,《從女性主義觀點詮釋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練昱廷,2013,《電視連續劇產製與經營技術報告-以魯冰花個案為例》。台北市: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伶琴,2006,《呂赫若文學の研究—家族關係を中心として—》。台北:東吳大學日本語問學系碩士論文。
蔡念純,2010,《日本統治期的臺灣文學—呂赫若和坂口零子的比較研究》。台南: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伊婷,2012,《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的女性意識—以龍瑛宗和呂赫若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謝文華,2002,《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1987-2001)》。新北市: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 影視資料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DVD(2018.12.05,樓一安導演經驗分享講座—「我的編導之路:以《台北歌手》為例」)。
吳敏惠(製作人)、李行(總導演)(2000)。冷峻的人道關懷者:呂赫若。臺北市:春暉。
樓一安執導,《台北歌手》(台北:客家電視台,2018),內容物數位電影製作有限公司製作。

六、 網路資料
《告密者》(電視劇)–文化部臺灣文化工具箱,網址:https://toolkit.culture.tw/extendinfo_151_141.html?themeId=26。檢索日期:2020/07/09。
youtube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網址: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m.youtube.com/watch%3Fv%3D32V0td70qdA&ved=2ahUKEwiv-eab78jxAhUmGaYKHXEBDbAQjjh6BAgZEAI&usg=AOvVaw18xncjOAtrkidY5OdWnYSr。檢索日期:2021/07/04。
文壇才子呂赫若與辜顏碧霞間浪漫過往,聯合報2020/08/25,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808406。檢索日期:2021/04/19。
王玉燕,2009,導演樓一安、製片陳芯宜專訪(人生的執著與反叛—一席之地),放映週報226期。網址: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265檢索日期:2020/08/11。
古佳惠,2009,〈客家電視台八點檔戲劇節目收視行為調查(上)〉。《客家學院電子報》第88期(2009.05.05)網址: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88/05_22.html檢索日期:2021/03/09。
古佳惠,2009,〈客家電視台八點檔戲劇節目收視行為調查(下)〉。《客家學院電子報》第90期(2009.07.05)網址: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90/paper.html檢索日期:2021/03/09。
呂讀臺灣—最狂斜槓才子呂赫若,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kr0rvU8d8。檢索日期:2021/04/19。
客家風情,網址:http://www.hakkaonline.com/thread-37245-1-1.html。檢索日期:2020/07/09。
客家電視(戲劇、戲曲)網頁,網址:http://www.hakkatv.org.tw/program-category/1。檢索日期:2020/07/09。
客家網,《神祕列車》故事概況,網址:https://www.hakka.com/article-7409-1.html。檢索日期:2020/07/15。
風傳媒「馬克思200年誕辰…一文看懂馬克思主義的5個核心思想」,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34130?page=1。檢索日期:2021/07/04。
第53屆金鐘獎官方網頁,網址:http://gba.tavis.tw/53rd/list_tv_107.html。檢索日期:2020/03/03。
彭文正,2004,《客家電視收視群與經營策略分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研究學術計畫研究報告。網址: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4&PageID=36750。檢索日期:2021/03/10。
辜顏碧霞─1940年代臺灣文藝界的一抹雲彩,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1940s-of-taiwan-03/。檢索日期:2021/04/19。
須文蔚,2002,〈多向小說的跨媒體互文性現象—以台灣平面小說及數位多向小說為例〉。《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110期(2002/12/20)。網址: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C0004/32832/web/檢索日期:2020/10/07。
試閱篇章〈謎樣的遺憾拼圖—呂赫若〉,臺中文學館,網址:https://www.tlm.taichung.gov.tw/df_ufiles/f/%E8%A9%A6%E9%96%B1%E7%AF%87%E7%AB%A0%E3%80%88%E8%AC%8E%E6%A8%A3%E7%9A%84%E9%81%BA%E6%86%BE%E6%8B%BC%E5%9C%96-%E5%91%82%E8%B5%AB%E8%8B%A5%E3%80%89.pdf檢索日期:2021/03/30。
趙雅麗,2011,《客家傳播發展計畫效益評估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網址: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Mjg4LzQxM2Q3ZDFlLTRlOGEtNGEwOS1iOGM4LWVlZTg2YmY0ZTcwMi5wZGY%3D&n=MTAwX%2BWuouWutuWCs%2BaSreeZvOWxleioiOeVq%2BaViOebiuipleS8sOWgseWRii5wZGY%3D&icon=..pdf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審核日期 2021-7-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