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林詩敏(Shih-Mi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 |
論文名稱 |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析形釋義研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張舜徽,二十世紀著名的國學大師。治學領域橫跨經、史、子,集各類,學術成就非凡。在治學態度上,張氏多方採納且汲取,他汲取了前輩學者治學的種種成就與優點,更加以實踐於自身的治學、著作之中。其中,張氏更傾盡四十多年之心力,著成《說文解字約注》一書。此書融合了張氏諸多的治學面向,例如:在文字的析形釋義上,張氏藉由其深厚的文獻學底蘊,梳理《說文解字》各版本的異同,提出銳利的評價。這種對於校勘、版本的一套自身思想,從而使《約注》具有諸多歷史文獻的識見。又例如:在文字的說解方面,張氏具脈絡的梳理前人各家之說,並提出自身看法。時而對他說提出質疑、反駁、贊同,又或是補充。這種「旁徵博引,自造新注」的著書風格,亦展現出他講求「博、通」的治學主張。
這些紮實的功夫底蘊,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都促使《約注》的析形釋義有諸多獨到之處。本文藉由分析此書在析形釋義上的體例、方式、特色等,從而理解張氏的觀點與字意涵。此外,張氏相當重視於文字的語原關係,本文亦對此加以分析、著墨。對語原關係的重視,既展現出他對於文字發展的理解與關懷,且呈現出他認為形聲字「聲中有義」的觀點。透過張氏對於形聲字及省聲字的看法,或許能為歷來諸家褒貶不一的省聲字,找到一個適切的位置與評價。 |
摘要(英) |
Zhang Shunhui, a famous master of Sinology of 20th Century. His academic field spans Confucian classics, history,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has made extraordina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his academic attitude, Zhang adopted and learned from many aspects. He learned from the achiev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previous scholars,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his own academic research and works. Among them, Zhang devoted more than 40 years to write Shuowen Jiezi Yue Zhu. This book integrates many aspects of Zhang′s scholarship. For example, i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Zhang colla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versions of Shuowen Jiezi and puts forward sharp evaluation through his profound philological heritage. This set of self thought for collation and edition makes Yue Zhu have the knowledge of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other exampl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Zhang collates the previous theories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s. From time to time, he questioned, refuted, agreed, or supplemented what others said. This book writing style of extensive quoting from others, and making new notes by himself also shows his academic proposition of emphasizing "erudition and proficient".
These deep-rooted culture and rigorous academic attitude promote the shap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Yue Zhu to have many origin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yl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book, so as to understand Zhang′s point of view and meaning in form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Zha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of words, which is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ymology not only shows his understanding and concer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 but also shows his view that pictophonetic have meaning in sound. Through Zhang′s views on pictophonetic and abbreviated phonetic, we may find an appropriate position and evaluation for abbreviated phonetic with different praise and criticism. |
關鍵字(中) |
★ 張舜徽 ★ 《說文解字約注》 ★ 文字學 |
關鍵字(英) |
★ Zhang Sunhui ★ Shuowen Jiezi Yue Zhu ★ Grammatology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謝誌 ………………………………………………………………………… iv
目次…………………………………………………………………………………v
凡例說明…………………………………………………………………………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9
第四節 文獻探討………………………………………………………………10
一、通論研究類………………………………………………………………10
二、文獻校勘類………………………………………………………………12
三、語原探討類………………………………………………………………14
四、音韻學理類………………………………………………………………15
第貳章 生平事蹟與行誼交遊……………………………………………………19
第一節 自學之路………………………………………………………………19
一、家庭教育…………………………………………………………………19
二、師友交遊…………………………………………………………………21
(一)小學、經學………………………………………………………………22
(二)義理、思想………………………………………………………………24
(三)文學……………………………………………………………………26
三、小結……………………………………………………………………27
第二節 治學歲月………………………………………………………………28
一、施教四方…………………………………………………………………28
二、艱難時光…………………………………………………………………29
三、肩負學術界之使命與責任………………………………………………31
第三節 治學態度………………………………………………………………32
一、推崇博通的治學觀……………………………………………………32
二、博而能約──「識」…………………………………………………34
三、恆心與毅力……………………………………………………………35
四、闡揚「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宗旨……………………………………36
五、推尊先賢………………………………………………………………37
(一)鄭玄……………………………………………………………………37
(二)司馬遷、鄭樵…………………………………………………………39
第四節 學術成就與貢獻……………………………………………………40
一、經部研究成果及學術成就……………………………………………47
(一)小學視野………………………………………………………………47
(二)梳理鄭學………………………………………………………………48
(三)主張合治《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以觀其會通………………49
二、史部研究成果及學術成就……………………………………………50
(一)自創新體……………………………………………………………50
(二)梳理清代的學術發展與興替………………………………………51
三、子部研究成果及學術成就……………………………………………51
(一)周秦諸子「無為之道」同宗於「人君南面術」……………………52
(二)肯定法家政論…………………………………………………………53
(三)肯定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54
四、集部研究成果及學術成就……………………………………………55
梳理清代的學術發展與興替,且搜採豐富……………………………55
第參章 《約注》析形釋義之原則…………………………………………………59
第一節 《約注》析形釋義之體例……………………………………………59
一、字例之版本………………………………………………………………59
二、注語之形式………………………………………………………………61
(一) 先引各家說法後按語探析……………………………………………61
1、探析某家字形之說………………………………………………61
2、探析某家字義之說………………………………………………63
(二) 未先引各家說法僅作按語……………………………………………68
(三)未作注…………………………………………………………………70
第二節 《約注》析形釋義之依據………………………………………………71
一、徵引各家之說……………………………………………………………71
二、徵引群書或文章…………………………………………………………72
三、徵引古文字……………………………………………………………73
第三節 《約注》析形釋義之方式………………………………………………81
一、釋形……………………………………………………………………81
二、釋義……………………………………………………………………86
三、兼釋形義……………………………………………………………90
第肆章 《約注》析形釋義之特色………………………………………………93
第一節 歷史文獻觀………………………………………………………………93
一、以文字證古史…………………………………………………………93
二、文獻學觀點……………………………………………………………101
第二節 湖湘方言俗語釋義…………………………………………………107
一、以湖湘方言俗語補充說明本義………………………………………107
二、以湖湘方言俗語貫串古今用語………………………………………109
三、以湖湘方言俗語解釋語音流變………………………………………114
第三節 「義兼正反」的反訓現象…………………………………………117
一、唯物辯證法思想………………………………………………………117
二、反訓現象可見於造字構形中…………………………………………127
三、反訓現象與文字孳乳之關聯…………………………………………139
第四節 探究語原關係…………………………………………………………142
一、聲符義涵………………………………………………………………142
二、語音轉變………………………………………………………………148
第伍章 《約注》析形釋義之價值與檢討……………………………………155
第一節 《約注》析形釋義之價值……………………………………………155
第二節 《約注》析形釋義之檢討……………………………………………158
一、拘泥於音轉…………………………………………………………158
二、省聲字聲符判斷立場不一……………………………………………161
第陸章 結論……………………………………………………………………167
參考文獻…………………………………………………………………………171
一、 古籍、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由少至多排序) ……………………………171
二、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由少至多排序) ………………………………175
三、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由少至多排序) ……………………………… 177
四、網路資料………………………………………………………………………178
附錄一:人名年代表………………………………………………………………179
附錄二:徵引各家之說分析表……………………………………………………181
附錄三:徵引群書或文章分析表…………………………………………………187 |
參考文獻 |
一、古籍、專書
万里主編:《湖湘文化大辭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孔安國注;孔穎達疏:《尚書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2月)。
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2年2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王筠:《說文釋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王念孫〈說文解字注序〉,參見於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2016年10月)。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史游撰;顏師古注:《急救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呂不韋:《呂氏春秋》(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杜預注;孔穎達疏:《左傳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2
月)。
李漁:《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李永明:《衡陽方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李永明:《臨武方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宋均芬:《說文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國原始社會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
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何晏注;邢昺疏:《論語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2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年)。
何寧撰:《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3月)。
吳啟主主編:《湖南方言研究叢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吳澤順:《華容方言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林慶動、竺家寧:《古音學入門》(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10月)。
胡奇光:《中國小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范曄撰;李賢注:《後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徐鍇:《說文解字繫傳》(清代道光十九年祁嶲藻刻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徐灝:《說文段注箋》(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徐時儀:《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孫詒讓:《名原》(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5月)。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
郝懿行:《爾雅義疏》(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9月)。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錢坫:《說文解字斠詮》(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8年2月)。
莊子:《莊子》(臺北:中華書局,1967年5月)。
許慎撰;徐鉉校訂:《說文解字》(清代同治十二年陳昌治刻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10月)。
郭璞注;邢昺疏:《爾雅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2月)。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9月)。
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5月)。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1月)。
曹雪芹:《紅樓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
商承祚、許錟輝主編;蔡信發副主編:《民國時期語言文字學叢書》(第一編7)(臺中:
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書目答問補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1月)。
張揖撰;王念孫疏證:《廣雅疏證》(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1月)。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3月)。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年
12月)。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舉要》,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
張舜徽:《史學三書平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月)。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史學三書平議》,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
版社,2005年12月)。
張舜徽:《清人筆記條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張舜徽:《清人筆記條辨》,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3月)。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
月)。
張舜徽:《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物志》(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4年11月)。
張舜徽:《鄭學叢著》(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6月)。
張舜徽:《訒庵學術講論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5月)。
張舜徽:《訒庵學術講論集》,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12月)。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0月)。
張舜徽:《清儒學記》(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11月)。
張舜徽:《清儒學記》,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張舜徽:《愛晚廬隨筆》,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5
月)。
張舜徽:《張舜徽壯議軒日記》(北京:國家圖書館,2010年)。
張舜徽:《廣校讎略》(長沙:壯議軒自印本,1945年)。
張舜徽:《鄭學叢著》(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6月)。
張舜徽:《鄭學叢著》,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張舜徽:《中國人民通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
張舜徽:《舊學輯存》(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10月)。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收錄於《張舜徽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3月)。
張舜徽著;張君和選編:《張舜徽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2
月)。
張標:《20 世紀說文學流別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
揚雄撰;郭璞注:《方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揚雄:《太玄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
程樹德:《說文稽古篇》(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9月)。
喬吉:《全元曲‧雜劇‧喬吉作品集》(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3月)。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台北:大通書局,1971年2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裘錫圭著;許錟輝校訂:《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5
月)。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2
月)。
管仲撰;房玄齡注:《管子》(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2月)。
墨翟:《墨子》(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劉向:《新序》(臺北:藝文印書館,1939年)。
劉安著;高誘註:《淮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蔣紹愚:《古代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蕭統編;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4年7月)。
鮑厚星、崔振華、沈若云、伍云姬:《長沙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12月)。
戴震:《戴東原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12月)。
謝啓昆:《小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2月)。
顧炎武:《日知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6月)。
顧炎武:《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二、期刊論文
于昕:〈從《說文解字約注》中的同源字窺測上古複輔音聲母〉,《先秦兩漢學術》第12
期(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 年9月)。
牛尚鵬:〈《說文解字約注》「雙聲」說的具體所指〉,《華中人文論叢》第1卷第2期(天
津:南開大學文學院,2010年 12 月)。
朱生玉:〈《說文》「省形」新論〉,《理論月刊》2016年第05期(武漢:《理論月刊》編
輯部,2016年)。
李淑萍:〈清儒古今字觀念之傳承與嬗變──以段玉裁、王筠、徐灝為探討對象〉,《文與
哲》第十一期(高雄市:中山大學中文系,2007年12月)。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復旦學報》1956年第1期(上海:復
旦大學,1956年)。
侯立睿:〈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的編輯思想〉,《編輯之友》6期(太原:編輯之友編
輯部,2009年)。
陶生魁〈《說文解字約注》成就述略〉,《殷都學刊》31卷2期(安陽:安陽師範學院,
2010年6月)。
高山、劉韶軍:〈《說文解字約注》的歷史文獻學視野〉,《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14卷第5期(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2年10月)。
許剛:〈張舜徽先生《說文解字約注》學術成就析論〉,《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
11期(內江:內江師範學院,2009年)。
張易:〈對父親的懷念不因歲月而逝〉,見於周國林主編:《張舜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張屏:〈若駑馬之耐勞,如貞松之後凋〉,見於周國林主編:《張舜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
術研討會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崔曙庭:〈張舜徽先生對創建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的重大貢獻〉,見於周國林主編:《張舜
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馮浩菲:《張舜徽先生在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諸領域的研究和貢獻》,參見於《華中
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張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專輯》(武漢:華
中師範大學,1997年)。
雷愛華、張伯申:〈秋的思念──回憶父親張舜徽先生〉,見於周國林主編:《張舜徽百
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趙飛鵬:〈張舜徽之學術著述在臺灣的傳播及其影響〉,《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五期(臺
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12月)。
蔣人杰:〈評《說文解字約注》〉,《辭書研究》1988卷1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年1月)。
劉韶軍:〈《說文解字約注》學術價值初探〉,《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議論文集》(大連: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2005年1月)。
鄭繼娥:〈甲骨文中的「帝」——中國原始宗教的古文字考察之一〉,《宗教學研究》2004
年第1期(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4年)。
鍾哲宇:〈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引用甲骨金文〉,《第二十九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字學會,2018年5月)。
三、學位論文
于昕:〈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研究〉,香港大學碩士論文(香港:香港大學,1997年
10月)。
王波:〈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綜論〉,寧夏大學碩士論文(銀川:寧夏大學,2014年
4月)。
牛尚鵬:〈《說文解字約注》同源詞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濟南:山東大學,2009年
4月)。
李超穎:〈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詞源學思想研究——以陽部為依託〉,蘭州大學碩士
論文(蘭州:蘭州大學,2017年4月)。
高山:〈《說文解字約注》同族詞注釋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武漢:華中師範大
學,2012年5月)。
張云:〈《說文解字約注》釋例〉,山東大學碩士論文(濟南:山東大學,2012年4月)。
葉嘉冠:〈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2014
年8月)。
劉琴華:〈《說文解字約注》的校勘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南昌:江西師範大學,
2013年6月)。
劉偉:〈《說文解字約注》排印本與影印本校勘研究〉,深圳大學碩士論文(深圳:深圳大
學,2017年)。
四、網路資料
中研院小學堂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
指導教授 |
李淑萍(Shu-Ping Li)
|
審核日期 |
2022-1-22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