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7 、訪客IP:3.149.251.130
姓名 江柔妮(Rou-Ni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清代乾嘉時期海寧學術與藏書文化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f Haining academic and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during the Qianlong to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相關論文
★ 清代湖州藏書文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清代中期江南富庶的經濟與安定的社會環境,為各種文化活動提供充裕發展的空間,其中尤以藏書與學術最能代表乾嘉時期的文化成就。清代私人藏書的量與質向來被劃歸為藏書史的鼎盛時期,無論官府、書院、寺觀與私人藏書皆呈現空前絕後的蓬勃狀態,並在乾隆、嘉慶時期達到高峰。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宗諭令徵訪天下書籍,並開館纂修《四庫全書》,這是官方首次積極鼓勵藏書活動,此舉帶動全國性的圖書整理活動風潮,亦吸引各地學者雲集京師。同一時期,各地學者才人輩出,著手整理經史著述、前賢事蹟與詩文,編訂年譜與文集。學者也因應時代需求,將校讎、訓詁、輯佚等文獻考證方法,應用於經注考訂輯佚、天文曆算、歷史輿地等方面,延展各領域的研究範疇與深度,由是奠定清晚期的學術文化發展基礎。此時期藏書與學術文化交互作用的成果,標誌著藏書與學術發展史中的卓越成就。
在此風潮中,浙西學述文化長期被學界所忽略。其中杭州府一地綿延整個清代,出現大量的藏書家,直至今天,藏書文化仍是海寧一地的文化特色之一。乾嘉時期,海寧學者名家輩出,頗能突顯藏書與學術之間存在的正向相關性。浙江省歷來人文薈萃,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宋代時曾發展出蓬勃的印刷產業,以精良的刊本聞名全國。海寧州緊鄰省城杭州,頗受其流風薰陶,又位處錢塘江出海口,與日本長崎港相去不遠,貿易船隻多往返其間。且海寧域內,河川交錯水路密布,具有便捷的交通系統,種種條件構成利於學術交流的場域。本文整理出活耀於這時期的海寧籍學者型藏書家,包含:查岐昌、許焞、周蓮、周春、周廣業、吳霖、吳騫、陳鱣、錢馥、陳敬璋、吳壽暘、吳壽照、管庭芬、蔣光煦、周金振、吳之淳等十數人,呈現乾嘉時期海寧學術與藏書文化之特色,因限於時間及個人才學,本文特取周春、周廣業、吳騫、陳鱣與錢馥五位學者為代表,以他們的著述與交遊情況為樣本,勾勒乾嘉時期的海寧學術樣態。
根據本文的考察,藏書與學術文化間實是一相為因果的動態循環,學者為藏書蒐訪珍秘古籍與罕傳的著作,精細的校讎勘定,形成豐富的藏書資源。整理校勘大量圖書的過程,培養出學者紮實的考證工夫與敏銳的學術調識。學者孜孜矻矻完成的著述,則以鈔本或刊本的形式,成為豐富浙江學述的一個主要內涵。摘要(英)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ook collection and academic culture. Most researches stand on huge amounts of high-quality books. Some scholars were colle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available to purchase books which used in research. Meanwhile, others couldn’t afford books expense only can borrow books from their friends who were interested in a similar field of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borrowing, they communicated their opinions as well. To introduce this phenomenon, those Haining scholars living in the Qianlong to Jiaqing period(1736-1820) might be a typical pattern.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During the Qianlong to Jiaqing period, the economy became prosperous, and society was stable. Most cultures′ activities become flourishing, including books collection, textology, painting, sculpture, literature, etc. Second, Haining County belongs to Hangzhou Province, where were wealthy since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nd was famous for printing techniques. Many rivers were crossing over, so waterway transportations were vigorous in Haining. Also, Haining was located at outlets of the Qiantang River, people can easily go throw Nagasaki, which was an international port in Japan. Last but not least, a group of collectors who were born from the bookish family, like , Chá Chí-Chāng, Syǔ Chwún, Jōu Lyán, Jōu Chwūn, Jōu Gwǎng-Yè , Wú Lín, Wú Chyān, Chén Shàn, Chyán Fù, Chén Jìng-Jāng, Jōu Syūn-Màu, Jōu Syūn- Cháng, Wú Shòu-Yáng, Wú Shòu-Jàu , Gwǎn Tíng-Fēn, Jyǎng Gwāng-Syǔ, Jōu Jīn-Jèn , Wú Jr̄-Chwún, etc.They learn how to protect books from their family and share high-quality book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s generally a strong and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book collection and academic culture. In sharing book resources, scholars also spread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research. Then they pass those achievements to their children and students. So it will become an annulus among book collection and academic activity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關鍵字(中) ★ 藏書文化
★ 乾嘉學術
★ 乾嘉時代
★ 海寧學者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引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4
第二節 本論文的研究主旨 9
第三節 既有文獻之回顧 15
第四節 本論文章節安排簡述 26
第二章 清代浙西學術述要 29
第一節 清代浙東、浙西的學風異同 33
第二節 乾嘉浙西學術之特色 38
第三節 阮元詁經精舍與浙江學術 43
第三章 乾嘉時期海寧地區學術概況 49
第一節 乾嘉時期海寧地區代表性學者述要 51
第二節 乾嘉時期海寧學者學風與研究特色 72
第四章 乾嘉時期海寧藏書文化 75
第一節 乾嘉時期海寧學術與藏書 77
第二節 乾嘉時期海寧地區藏書家與藏書文化 84
第三節 乾嘉時期海寧學者刻書考略 87
第五章 結論 91
參考文獻 95參考文獻 (一)古籍
[魏]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挍勘記》。
[梁]蕭子顯《南齊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
[唐]房玄齡等《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
[唐]姚思廉等《梁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
[唐]姚思廉等《陳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
[宋]葉夢得《石林燕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元]劉壎《隱居通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百衲本二十四史》。
[明]鄒守益《鄒守益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陽明後學文獻叢書》。
[明]蔡汝楠《自知堂集》,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清代史料筆記叢刊》。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李鄴嗣《杲堂文鈔》,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清]李鄴嗣《杲堂詩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兩浙作家文叢》。
[清]徐乾學《憺園集》,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清]嵇曾筠等監修,[清]沈翼機等編纂《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盧文弨《抱經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錢大昕《元史氏族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錢大昕《嘉定錢大昕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周春《古文尚書冤詞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周春《閱紅樓夢隨筆》,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年《清代有關曹雪芹紅樓夢資料七種》。
[清]沈起《查繼佐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清]周廣業《孟子四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周廣業《經史避名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周廣業《季漢官爵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周廣業《蓬廬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汪輝祖《元史本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吳騫《拜經樓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吳騫《愚谷文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吳騫《吳兔牀日記》,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浙江文叢》。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慶桂等《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王念孫《經義述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陳鱣《續唐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陳鱣《簡莊文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浙江文叢》。
[清]陳鱣《簡莊文鈔續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浙江文叢》。
[清]陳鱣《簡莊詩文拾補》,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浙江文叢》。
[清]孫星衍《五松園文稿》,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清]錢馥《小學盫遺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清代學術筆記叢刊》。
[清]洪頤煊《筠軒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胡敬《崇雅堂詩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吳壽暘《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清]阮元《揅經室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阮元編《詁經精舍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國歷代書院志》。
[清]張鑑《雷塘庵主弟子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羅文俊編《詁經精舍文續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國歷代書院志》。
[清]黃廷建《第六弦溪文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清]方東樹《儀衛軒集》,臺中:文听閣,2011年《晚清四部叢刊》。
[清]徐鼒《小腆紀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俞樾《春在堂雜文》,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春在堂全書》。
[清]俞樾編《詁經精舍三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國歷代書院志》。
[清]章學誠著,倉修良編注《文史通義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民國]許傅霈等《海寧州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二)今人專著
[美]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撰,趙剛譯《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年。
[法]涂爾幹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2年。
[日]丸井憲《唐詩韻律論:拗體律詩の系譜》,東京:研文社,2013年。
王桂平《清代江南藏書家刻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王標《城市知識分子的社會型態──袁枚及其交遊網絡的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三民書局,2018年。
吳光《黃宗羲著作彙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李致忠等《中國典籍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來新夏《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林繼中輯《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胡適《胡適紅學研究資料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徐雁平《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張建崙主編《海寧藏書文化研究》,杭州:西泠印社,2004年《海寧圖書館百年誕辰叢書》。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中華書局,2018年。
陳力《中國圖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陳垣《史諱舉例》,上海:上海書店,1997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傅璇琮《中國藏書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年。
黃炳垕《黃梨州先生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楊念群《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型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
鄭吉雄《浙東學術研究:近代中國思想史中的知識、道德與現世關懷》,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鄭偉章《文獻家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錢茂偉《浙東學術史話》,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年。
(三)學位論文
丁煜《陳鱣藏書考》,廣州:暨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10年。
伍佩琦《陳鱣《禮記集說參訂》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哲學碩士論文,2015年。
吳珮瑜《清乾嘉時期藏書家與學者關係之一考察──以黃丕烈及其學術知交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年。
呂延林《吳騫年譜》,哈爾濱: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年。
李玉玲《皇侃《論語義疏》堂本、齋本比較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3年。
沙莎《《拜經樓藏書題跋記》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8年。
肖云《清代《爾雅》補注四種研究》,武漢:湖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7年。
卓品呈《周廣業、崔應榴《關帝事蹟徵信編》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張煥敏《晚清浙江學術轉型研究──以1821-1911年間刊行的浙籍學者著(譯)述為考察對象》,杭州: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7年。
楊紅平《清代浙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重慶:西南大學歷史地理學碩士論文,2007年。
劉敏《吳騫文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簡雪玲《南宋浙東諸子之歷史思想》,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闕曉雲《吳騫及其拜經樓藏書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7年。
譚娟《周春《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研究》,杭州:浙江財經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4年。
龐柱琴《《論印絕句》整理與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3年。
(四)單篇論文
[日]丸井憲〈清・周春著『杜詩双声畳韻譜括略』の構成と諸術語の定義について〉,《専修人文論集》第99號,2016年11月,頁69-99。
[日]丸井憲〈清・周春による杜詩疊韻語の判定基準について : 慧琳音を參考に〉,《中國文學研究》第43期,2017年12月,頁21-37。
[日]丸井憲〈清・周春著『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成書考 : あわせてその特長と問題點とを論ず〉,《中國文學研究》第46期,2020年12月,頁44-61。
[日]早坂俊廣〈關於《宋元學案》的「浙學」概念──作為話語表象的「永嘉」、「金華」和「四明」〉,《浙江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10-115。
[日]早坂俊廣〈黄震の「浙学」現実と表象のはざまて〉,《人文科學論集》第37號,2003年3月,頁1-21。
丁延峰〈《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辯誤一則〉,《古籍研究》2006年第2期,頁103-107。
卞仁海〈試論中國避諱學史的歷史分期〉,《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頁59-63。
方盛良〈揚州徽商與清代樸學述略〉,《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頁63-67。
王天海〈《意林》研究初探〉,《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第3期,頁71-75。
王文章〈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及其特點──以敷文、崇文、紫陽和詁經精舍四大書院為例〉,《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頁92-98。
王火青〈藏書家吳騫的小說〉,《圖書情報論壇》2005年第2期,頁143-150。
王建江〈完善地方名人文化研究體系初探--以清代著名藏書家、文學家吳騫為例〉,《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4年第2期,頁78-79。
王現婧〈家事說與歷史觀──淺論清人周春的《閱紅樓夢隨筆》〉,《齊魯學刊》2005年第6輯,頁82-86。
王韌、王天海〈《意林》版本源流考索〉,《雲夢學刊》第33卷第2期(2012年3月),頁117-121。
王鳳嬌、顔春峰〈錢大昕《恒言錄》及阮長生按語、張鑑補注、陳鱣廣證簡論〉,《漢語史學研究集刊》2019年第2期,頁280-285。
田君〈明清政書著述鈎沉十種〉,《儒藏論壇》2020年第14輯,頁198-208。
朱則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嚴正矩等八位作家為中心〉,《明清文學與文獻》第6輯,2017年12月,頁23-35。
朱則杰〈清代海寧詩人生卒年叢考──以周春《耄餘詩話》為中心〉,《嘉興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頁80-85。
朱琪〈西泠八家偽印考明清流派印章辨偽探賾〉,《收藏家》2009年第12期,頁37-43。
朱琪〈西泠八家的篆刻藝術成因及其影響〉,《收藏家》2012年第12期,頁99-104。
朱曉鵬〈浙學芻議〉,《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1期,頁98-102。
艾珺〈人生不用覓封侯,百城高擁拜經樓--清代藏書家吳騫閑章「拜經樓藏書之雅則」〉,《文化學刊》2010年第1期,頁25。
何佑森〈黃梨洲與浙東學術〉,《書目季刊》第7卷第4期,1974年3月,頁9-16。
何薇、吳曉雲〈清代海寧藏書界的「雙子星座」--吳騫、陳鱣比較〉,《蘭台世界》2012年第27期,頁95-96。
吳光〈試論「浙學」的基本精神──兼談「浙學」與「浙東學派」的研究現狀〉,《浙江學刊》1994年第1期,頁50-56。
吳光〈簡論「浙學」的內涵及其基本精神〉,《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頁146-150。
李青青、莫曉燕〈拜經樓藏書考略〉,《大舞台》2011年第12期,頁189-190。
李虹〈周春與《紅樓夢》研究〉,《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1輯,頁230-250。
李虹〈索隱派淺析──從周春看索隱派之閱讀心理〉,《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4輯,頁58-68。
李軍〈《種松山莊藏書目》負字號書目標注--周廣業父子著述考略〉,《天一閣文叢》2012年第10輯,頁48-57。
李淑燕〈《皖人書錄》和《安徽省館藏皖人書目》關於吳騫著錄的疏失〉,《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頁32-33、53。
李蔚〈周春《西夏書》評介〉,《寧夏大學學報》1982年第6期,頁71-76。
李寶山〈《社會日報》連載之周春《閱紅樓夢隨筆》考略〉,《曹雪芹研究》2021年第4期,頁115-126。
宋清秀〈吳騫輯稿本《朱靜庵自怡集》探微〉,《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頁34-38。
汪林茂〈從傳統到近代──晚清浙江學術的變遷〉,《浙江大學學報》第34卷第5期,2004年9月,頁44-53。
汪林茂〈定量描述下的學術史──以浙江學術史為例〉,《史學月刊》2011年第6期,頁5-16。
汪林茂〈浙東與浙西:浙江學術的區域分布及特點〉,《浙江學刊》2011年第1期,頁57-64。
沈文倬〈周廣業《季漢官爵考》--讀書未刊記〉,《社會學戰線》1980年第4期,頁220。
沈文倬〈周廣業《客皖紀行》《客皖錄》〉,《文獻》1981年第2期,頁202-204。
沈赤〈張宗祥與海寧地域文化〉,《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5年第3期,頁14-16。
沈松勤〈從梅里走向浙西──浙西詞派的形成與詞談轉型〉,《北京大學學報》第53卷第4期,2016年7月,頁76-88。
胡玉冰〈《西夏書》考略〉,《文獻》2001年第2期,頁278-287。
胡玉冰〈清代學者編修之西夏史籍述要〉,《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頁39-54。
岳冠林、唐迪〈《子夏易傳》吳騫輯本評述〉,《華節學院學報》2014年第10期,頁125-128。
夏勇〈《清人別集總目》指瑕六則〉,《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頁67-71。
徐望駕〈皇侃《論語義疏‧敘》版本異文彙校〉,《賀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2015年12月),頁27-32。
徐雁平〈《管庭芬日記》與道咸兩朝江南書籍社會〉,《文獻》2014年第6期,頁74-88。
袁敏〈《諸葛子》考辨〉,《宜賓學院學報》第10卷第1期(2010年1月),頁46-48。
馬仁杰、黃偉〈吳騫拜經樓善本流散考略〉,《圖書館理論實踐》2014年第8期,頁104-109。
崔壯〈再議周春《西夏書》的著者、義例與卷次──兼與胡玉冰教授商榷〉,《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年第4期,頁117-121。
崔壯〈陳鱣《續唐書》編纂述議〉,《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40輯(2019年11月),頁239-254。
張娟〈清代私家藏書對學術發展的影響〉,《呂梁學院學報》第5卷第2期,2015年4月,頁50-53。
張家榮〈乾嘉學術氤氳下的藏書活動與出版事業〉,《書目季刊》第39卷第4期,2006年3月,頁73-85。
張崟〈詁經精舍志初稿〉,《文瀾學報》第2卷第1期,1936年3月,頁487-533。
張學謙〈跋周廣業未刊稿《讀相臺五經隨筆》〉,《版本目錄學研究》第12輯(2020年11月),頁298-303。
戚學民〈「國史儒林」與「浙東學術」──阮元《儒林傳稿》敘學成就管窺〉,《中山大學學報》第50卷第6期,2010年11月,頁90-103。
曹江紅〈黃宗羲與《明史‧道學傳》的廢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第1期,頁100-102。
梁曉虹〈周春的《佛爾雅》〉,《辭書研究》1991年第1期,頁37、97-106。
許總〈審音歸母,謹嚴細密──周春《杜詩雙聲迭韻譜括略》初探〉,《蘇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頁99-102、139。
陳少川〈「拜經樓」與它的主人吳騫〉,《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9年第2期,頁61-64。
陳少川〈吳騫與拜經樓〉,《圖書館雜誌》2000年第5期,頁56。
陳水根〈《蠡塘漁乃》論述〉,《撫州師專學報》第22卷第1期(2003年3月),頁57-61。
陳志平、熊清元〈鮑本《金樓子》勘誤札記〉,《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2期(2011年4月),頁34-39。
陳志平〈《金樓子》版本三題〉,《圖書館雜誌》2011年第4期,頁89-94。
陳志平〈論鮑廷博、吳騫對《金樓子》的整理〉,《蘭台世界》2012年第12期,頁5-6。
陳東輝〈阮元與詁經精舍〉,《浙江學刊》1991年第4期,頁107-109。
陳東輝〈阮元創設詁經精舍考略〉,《中國文化研究》第18期,1997年11月,頁49-52。
陳東輝〈詁經精舍對19世紀浙江學術發展之重要影響〉,《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頁36-41。
陳東輝〈清代私家藏書與學術發展之互動關係〉,《文獻季刊》2003年第4期,頁189-199。
陳東輝〈清代學者學術信息獲取方式初探──以乾嘉時期為中心〉,《浙江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頁1-15。
陳芳明〈宋代正統論的形成背景及其內容──從史學史的觀點試探宋代史學之一〉,《食貨月刊》第1卷第8期,1971年11月,頁418-430。
陳建忠〈乾嘉學者與清代江南私家藏書〉,《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年第3期,頁56-58。
陳師鴻森〈陳鱣簡莊遺文輯存〉,《大陸雜誌》第76卷第3期,1988年3月,頁11-20。
陳師鴻森〈清儒陳鱣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1分,1993年3月,頁149-224。
陳師鴻森〈陳鱣事蹟辨正〉,《傳統中國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年12月,頁324-333。
陳師鴻森〈陳鱣簡莊遺文續輯〉,《書目季刊》第35卷第4期,2002年3月,頁41-57。
陳師鴻森、潘妍艷合撰〈周春遺文小集〉,《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4期,2012年12月,頁127-174。
陳師鴻森〈陳鱣簡莊詩文鈔拾補〉,《書目季刊》第46卷第4期,2013年3月,頁77-109。
陳師鴻森〈清代海寧學術豐碑──陳鱣其人其學述要〉,《中國文化》第38期,2013年11月,頁137-148。
陳師鴻森、潘妍艷合撰〈周春遺文續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2期,2015年6月,頁167-184。
陳師鴻森〈《文獻家通考》舉正〉,《正學》第4輯,2016年12月,頁177-178。
陳師鴻森〈陳鱣年譜新編(上)〉,《中國經學》第22輯,2018年6月,頁71-132。
陳師鴻森〈陳鱣年譜新編(下)〉,《中國經學》第24輯,2019年8月,頁1-78。
陳清文〈吳騫拜經樓藏書研究〉,《嘉興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14年3月),頁34-37。
陳寧〈一部清代中期的紫砂專論力作--《陽羨名陶錄》內容價值評析〉,《中國陶瓷》第51卷第10期(2015年10月),頁91-96。
陳銳〈浙東學派與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頁56-60。
陳學文〈明清時期硤石、長安二市鎮的社會經濟結構──兼論江南米市發展的意義〉,《浙江學刊》1992年第5期,頁48-54。
陸冰〈乾嘉時期地方書院山長課試日常蠡探——以周廣業《廣德書院試題考生錄》手稿為中心〉,《歷史檔案》2022年第1期,頁81-92。
陸蓓容〈關於拜經樓《論印絕句》的幾個問題〉,《美苑》2013年第4期,頁73-79。
單國強〈二十世紀對明代「浙派」的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頁30-37。
智永〈《拜經樓藏書題跋記》述評〉,《湖北煤炭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1期 (2010年2月),頁29-31。
游志誠〈明刊批校本《劉子》跋析論〉,《魯東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10年1月),頁13-16、45。
黃偉〈吳騫與《臨安志》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第15卷第4期(2014年7月),頁40-45。
黃偉〈清代旅浙徽州藏書家鮑廷博與吳騫的交往考察〉,《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2018年3月),頁114-120。
楊建忠〈陳鱣稿本《聲系》辨正〉,《漢語史學報》2015年第1期,頁128-134。
葉建華〈論清代浙江的經學成就〉,《浙江學刊》1991年第6期,頁115-120。
葛恒剛〈浙西稱派與「擬補題唱和」〉,《南京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頁96-103。
董志新〈曹雪芹擁有《紅樓夢》著作權的又一新證——周春致吳騫一封書信的解讀〉,《紅樓夢學刊》2014年第2輯,頁17-33。
虞萬里〈上海圖書館藏稿本解題四篇〉,《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09年1期,頁308-321。
詹頌〈周春眼中的史太君原型與歷史上的高景芳〉,《曹雪芹研究》2019年第3期,頁118-129。
趙永磊〈《讀書雜志》稱引王引之學說探源──《經義述問》作者疑案考實〉,《漢學研究》第34卷第2期,2016年6月,頁207-244。
劉世德〈周春乾隆甲寅中元日記事辨證〉,《曹雪芹研究》2018年第3期,頁69-78。
劉清萍〈海寧吳騫拜經樓〉,《江西圖書館學刊》第37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26-127。
蔣祖怡〈清代周春的手稿兩卷本《遼詩話》〉,《學術月刊》1983年第11期,頁59-61。
鄧慶佑〈周春和他的《閱紅樓夢隨筆》〉,《紅樓文苑》2015年第1期,頁3-10、35。
鄭志良〈《紅樓夢傳奇序并題詞》考述〉,《紅樓夢學刊》2012年第3輯,頁209-224。
鄭炳純〈記周廣業的《經史避名彙考》〉,《文獻》1983年第2期,頁126-138。
鄭蕊〈郝懿行《爾雅》批注本研究〉,《經學文獻研究集刊》第22輯(2019年12月),頁159-167。
鄭蕊〈周春《爾雅補注》《爾雅廣疏》考辨〉,《圖書館學刊》2022年第2輯,頁87-91。
穆益勤〈戴進與浙派〉,《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4期,頁3-16。
錢明〈「浙學」的東西異同及其互動關係〉,《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頁61-67。
錢明〈近世「浙學」的東西分及其走向〉,《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1期,頁87-90。
錢明〈「浙學」涵義的歷史衍變〉,《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頁157-162。
錢茂偉〈論浙學、浙東學術、浙東史學、浙東學派的概念嬗變〉,《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頁87-101。
謝明勳〈避諱與禁忌──評周廣業《經史避名彙考》「物類避忌」目〉,《書目季刊》第32卷第2期(1998年9月),頁46-50。
韓章訓〈《元一統志》研究〉,《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2期,頁84-96。
瞿艷丹〈乾隆中後期《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的傳鈔與閱讀〉,《文獻》2021年第3期,頁34-56。
聶濤〈論周廣業《四部寓眼錄》的內容特色及其學術文獻價值〉,《書目季刊》第51卷第3期(2017年12月),頁13-34。
羅卓文〈清代徽商與乾嘉學者互動論〉,《鵝湖月刊》第34卷第8期,2009年2月,頁55-62。
羅炳綿〈清代考據學之淵源和發展之社會史的考察〉,《新亞學術集刊》1979年第2期,頁75-93。
羅檢秋〈士人交遊與文獻傳播〉,《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頁9-13。指導教授 陳鴻森 賀廣如 審核日期 2022-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