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032206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4 、訪客IP:18.221.139.146
姓名 林楷文(LIN,KAI-W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美濃、旗山地區農業用水對地下水資源之影響
(Impact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Meinong and Qishan areas)
相關論文
★ 水資源供需指標建立之研究★ 救旱措施對水資源供需之影響分析
★ 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型態之分析研究★ 滯洪池系統最佳化之研究
★ 運用遺傳演算優化串聯水庫系統聯合運轉規線之研究★ 河川魚類棲地分佈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為例-
★ 整合型區域水庫與攔河堰聯合運轉系統模擬解析及優化之研究★ 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例
★ 大漢溪中游生態基流量推估與棲地改善之研究★ 石門水庫水質模擬與水理探討
★ 越域引水水庫聯合操作規線與打折供水最佳化之應用-以寶山與寶山第二水庫為例★ 防洪疏散門最佳啟閉時間之研究 -以基隆河臺北市河段為例-
★ 配水管網破管與供水穩定性關係之研究★ 石門水庫永續指標之建立與研究
★ 台灣地區重要水庫集水區永續指標建立與評量★ 限制開發行為對水庫集水區水質保護之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是一個相對缺水的地區,尤其在夏季和秋季,由於降雨量較少,缺水問題更加嚴重。加上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氣候異常,台灣面臨著供需失衡、水資源分布不均和水資源管理挑戰等問題。
本研究使用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發展的地下水流模擬程式MODFLOW,並透過地下水環境模擬軟體(GMS)來建立地下水流數值模式。探討農業用水對美濃、旗山地區地下水資源之影響。本研究模擬時間為2020及2021年,蒐集屏東平原水文及地文資料,包含土地利用、降雨、抽水、河川流量、水力傳導係數等資料來建立美濃、旗山地區地下水模式,模擬在有農業用水的情況下,地下水資源之變化,模式驗證結果顯示相關係數(R)除土庫為中度相關,但其值0.65接近高度相關,其餘皆大於0.7,為高度相關;均方根誤差(RMSE)則大約在1m左右,顯示模式能模擬實際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灌溉情況下,2020年,美濃、旗山灌區之補注量為16.94百萬立方公尺,里港灌區補注量為2.37百萬立方公尺;有灌溉情況下,美濃、旗山灌區之補注量為19.11百萬立方公尺,里港灌區補注量為3.6百萬立方公尺。2021年美濃、旗山灌區之補注量為13.87百萬立方公尺,里港灌區補注量為2.08百萬立方公尺;有灌溉情況下,美濃、旗山灌區之補注量為15.54百萬立方公尺,里港灌區補注量為3.26百萬立方公尺。
分析2020~2021年變化趨勢,美濃、旗山地區在有無灌溉下蓄水變化量皆為負值,判斷其原因為抽水導致;里港地區2020年在灌溉條件下,蓄水變化量有增加趨勢,但整體蓄水變化依然為負值。2021年加入灌溉水後,蓄水變化量來到正值,補注效果顯著。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灌溉用水可以一定程度有效保存於地下。因此,合理的灌溉設計和管理對與保存水資源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摘要(英) Taiwan is a relatively water-deficient region,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seasons when rainfall is scarce, exacerbating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addition,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bnormal weather patter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posing challenges such as supply-demand imbalance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for Taiwan.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groundwater flow simulation program MODFLOW, develop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and employs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software (GMS) to establish a numerical model for groundwater flow. The aim is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Meinong and Qishan areas. The simulation period for this study is 2020 and 2021. Hydrological and geographic data of the Pingtung Plain, including land use, rainfall, pumping, river flow,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re collected to establish groundwater models in the Meinong and Qishan areas, simulating exist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 and its effect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e model verifi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is moderately correlated, except for the soil bank, with a value of 0.65, which is close to highly correlated. The remaining coefficients are greater than 0.7, indicating a high correlation.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is approximately 1m.
The research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without irrigation, the recharge volume of the Meinong and Qishan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2020 will be 16.94 million cubic meters, and the recharge volume of the Ligang irrigation district will be 2.37 million cubic meters. When considering irrigation, the recharge volume for the Meinong and Qishan irrigation districts is projected to be 19.11 million cubic meters, while the Ligang irrigation district is expected to have a recharge volume of 3.6 million cubic meters. In 2021, the recharge volume for the Meinong and Qishan irrigation districts will be 13.87 m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the Ligang irrigation district having a recharge volume of 2.08 million cubic meters. Considering irrigation, the recharge volume for the Meinong and Qishan irrigation districts is estimated to be 15.54 million cubic meters, while the Ligang irrigation district is anticipated to have a recharge volume of 3.26 million cubic meters.
Analysis of the trend from 2020 to 2021 reveals that the water storage changes in the Meinong and Qishan regions were negative regardless of irrig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decline was caused by water extraction. In the Ligang area, water storage chang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2020 under irrigation conditions, yet the overall water storage change remained negative. However, in 2021, with the addi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the water storage change turned positive, demonstrating a significant replenishment effec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rrig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undergrou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proper irrig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water resource preservation.
關鍵字(中) ★ 農業用水
★ 地下水資源
★ 地下水補注
關鍵字(英) ★ agricultural water use
★ groundwater resources
★ groundwater recharge
★ MODFLOW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3 本文架構 1
1.4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2.1 土地利用及氣候變遷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 3
2.1.1 土地利用 3
2.1.2 氣候變遷 4
2.2 地下水補注 5
2.3 MODFLOW之相關研究 8
第三章 研究區域與方法 10
3.1 研究區域介紹 10
3.1.1 研究地區之土地利用 10
3.1.2 研究地區之水文資料 11
3.2 模式介紹 17
3.3 模式建立及參數設定 19
3.3.1 概念模型 19
3.3.2 含水層 19
3.3.3 邊界條件 25
3.3.4 降雨及灌溉補注 27
降雨補注 27
灌溉補注 32
第四章 結果討論 34
4.1 模擬情境 34
4.2 模式率定及驗證 35
4.2.1 初始水位 35
4.2.2 模式率定 35
4.2.3 模式驗證 38
4.3 水平衡收支 39
4.4 模式結果分析 40
4.4.1 美濃、旗山地區分析結果 44
4.4.2 里港地區分析結果 49
4.4.3 趨勢分析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5
5.1 結論 55
5.2 建議 55
參考文獻 57
附錄一 6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Freeze, R. A., & Cherry, J. A. (1979). Ground~ ater. Prentice-hall.
2.Huang, G., & Yeh, G. T. (2012). Integrated Modeling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in a Manmade Wetland.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 Oceanic Sciences, 23(5).
3.Chen, Z., Grasby, S. E., & Osadetz, K. G. J. J. o. H. (2002). Predicting average annual groundwater levels from climatic variables: an empirical model. 260(1-4), 102-117.
4.NIE, S. Y., SUN, X. Q., & BIAN, J. M. (2017).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38(7), 1060.
5.Hsiao, L. F., Yang, M. J., Lee, C. S., Kuo, H. C., Shih, D. S., Tsai, C. C., ... & Lin, G. F. (2013). Ensemble forecasting of typhoon rainfall and floods over a mountainous watershed in Taiwan. Journal of Hydrology, 506, 55-68.
6.曹以松、林俊男(1987),「集集共同引水計畫─人工補注技術及可行性實 施計畫」,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報告。
7.丁澈士(1997),「應用氯離子平衡法推估地下水補注量-屏東平原個案研究」,第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第703-714頁。
8.陳世楷(1999),「水稻田入滲試驗與數值模擬」,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
9.徐年盛、江崇榮、汪中和、劉振宇、劉宏仁、黃建霖(2011),「地下水系統水平衡分析與補注源水量推估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二十三卷第四期,第347-357頁。
10.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2),「臺灣地區地下水區水文地質調查及地下水資源評估地下水補注潛勢評估與地下水模式建置」。
11.陳豐文、劉振宇(2013),「水收支平衡應用於水田灌溉用水消耗特性之評估」,農業工程學報,59 (1),P. 77-98。
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4),「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13.林子喬(2013),「不同灌溉制度對地下水補注之影響評估」,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14.林宗聖(2014),「特定降雨事件下濁水溪沖積扇及名竹盆地地下水補注效益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
15.黃奕語(2020),「不同時空降雨型態對於地下水 補注量之探討— 以屏東平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16.陳柏穎(2020),「應用集水區耦合型模式於地下水抽水影響與敏感度之研究-以屏東平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
17.陳洛亞(2022),「農業灌溉對地區地下水資源系統之影響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18.張曜麟(2005),「都市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
19.葉震升(2016),「應用三維水文數值模式模擬土地利用及氣候變遷下地下水位變化趨勢-以新竹鳳山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20.馬楷威(2003),「氣候變遷下屏東平原地下水資源利用之預測」,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譚仲哲、童慶斌(2008),「氣候變遷對台北地下水補注之衝擊」,農業工程學報,第54卷第1期,第1-15頁。
22.吳政緯(2012),「降雨變異對水文分布及運移時間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23.陳智惠(2001),「漫灌法對屏東平原地下水補注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24.張興亞(2002),「灌溉水滲透之數值模擬」,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25.陳仁德(2007),「地表變遷對地下水補注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26.蔡清研(2007),「濁水溪沖積扇整合模式下之MODFLOW地下水模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27.黃信茗(2012),「休耕水田湛水深度對地下水補注成效評估」,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28.李心惟(2014),「結合HEC-RAS與MODFLOW於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與地層下陷模擬」,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29.丁澈士、黃信恩(2003),「屏東平原地下水人工補注水資源優化管理之可行性研究-以林邊溪流域為例」,臺灣水利,51(2) ,54-61頁。
30.丁澈士、簡明克(2004),地下水人工補注入滲動態之試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50卷4期,P.51-61。
31.李明旭(2002),「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量衝擊評估」,第九屆台灣地區地球物理研討會,中央大學,Nov. 12-13。
32.林耕百(2015),「應用集水區耦合型模式於地下水補注之研究-以屏東平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33.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2011),「臺灣地區地下水區水文地質調查及地下水資源評估|地下水補注潛勢評估與地下水模式建置(3/4)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計畫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34.張良正(2009),「臺灣地區地下水區水文地質調查及地下水資源評估-地下水補注潛勢評估與地下水模式建置 (1/4)」。
35.經濟部水利署(2012),「氣候變遷下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補注之影響評估」。
36.劉曉芸(2015),「應用網格式地理資訊系統於土地利用變遷對地下水補注量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所。
37.農田水利處灌溉管理科(2011),臺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與實例探討計畫執行成果,水利報第六期。
38.簡傳彬、方文村、蔡坤良、陳淑貞(2010),「氣候變遷對區域土壤水分及農業回歸水之影響」,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39.簡傳彬、方文村、蔡坤良、陳淑貞(2011),「氣候變遷對農業回歸水及土壤入滲量之影響」,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40.蔡忠遠(2015),「探討土地利用和氣候變遷下鳳山溪流域地下水位及流量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41.陳念軍 (1970),「滲透現象及其影響因子的探討」,水土保持學報,第03卷,pp.18-23。
42.徐美玲、黃誌川,「集水區土地利用變遷對河川水文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pp.4-17。
指導教授 吳瑞賢(Wu,Ray-Shyan) 審核日期 2023-7-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