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81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4 、訪客IP:3.149.238.67
姓名 郭惠珍(Kuo-Hu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微物與幽情:重讀《紅樓夢》的陰性書寫
(Micro things and Exquisite feelings:Rereading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 Feminine Writing)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以《紅樓夢》的陰性書寫為主題,通過「重讀」《紅樓夢》中的微物,探尋隱含的幽情,以樹立不同於西方的陰性書寫。此陰性書寫與西方「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不同處,所指著重在鬼怪傳統,在於漢文化傳統中的「陰」,有其陰間、幽冥等漢字引申義可循,若將文本置於傳統文學史,則可於志怪文學、文人筆記傳統脈絡之中。因此本文以「重讀」《紅樓夢》為方法,透過物、情、陰性書寫,佐志怪文學及古典文學傳統,並輔以記憶理論,觀察記憶技藝在書中如何闡發,藉以不同角度詮釋《紅樓夢》中幽微靈秀之物情,闡發書中幽隱的物件體系、孤女幽情等現象書寫。
摘要(英)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feminine writing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t sets out to create a contrast from feminine writing from the West through “rereading” and exploring micro things and exquisite feelings in the novel.

This feminine writing differs from Western feminine writing (Écriture féminine) as the Chinese character ‘yin’ means both ‘feminine’ and ‘supernatural’. Thu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the Han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the underworld and supernatural. For organisational purposes, this thesis can be placed in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of Zhiguai literature.

Therefore, this thesis employs "rereading" as a method to explor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d its depiction of things, emotions, and femininity. It is also observes how the memory technique is presented and elaborated in the book, so as to interpret the novel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explain the hidden object system, and the exquisite feelings of orphan girls and other phrnomena.
關鍵字(中) ★ 《紅樓夢》
★ 陰性書寫
★ 微物
★ 幽情
★ 重讀
★ 志怪
關鍵字(英)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Feminine Writing
★ Micro things
★ exquisite feelings
★ Rereading
★ Zhiguai
論文目次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範圍 1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5
第四節 方法與步驟 22
第五節 大綱 28
第二章 〈美杜莎〉與《紅樓夢》──陰性書寫釋義 32
第一節 法國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 32
一、西蘇的發現 34
二、東方的差異 40
第二節 重讀陰性書寫 43
一、如何重讀 43
二、微物幽情 50
第三節 陰性書寫之於曹雪芹《紅樓夢》 53
小結 59
第三章 微物寄情──身體、凝視與燒焚 62
第一節 物之感觸 64
一、觸物傷情 65
(一)黛玉獲土物 65
(二)寶玉收指甲與紅綾襖 68
二、 信物交換 71
(一)絹帕 72
(二)汗巾子 75
(三)鴛鴦劍 77
(四)佛手 78
(五)繡春囊 80
三、物之交感 82
(一)服食丹藥 83
(二)施術作法 86
第二節 圖像之凝視 89
一、鏡鑑 89
(一)風月寶鑑 91
(二)大穿衣鏡 96
二、西洋透視畫 101
第三節 嗅入之物 104
一、香物使用 104
(一)年節祭拜 107
(二)生日祭拜 110
(三)元妃省親 111
(四)日常祭拜 114
二、黛玉焚稿 116
三、幽香生情 119
小結 123
第四章 幽情倩影──女神、夜與夢 127
第一節 小姑、將軍:女性神祇崇拜 128
一、絳珠草還淚償債 134
二、金鴛鴦香魂出竅 140
三、勇晴雯枉擔虛名 146
四、尤三姐死登太虛 149
五、姽嫿將軍林四娘 152
第二節 夜行四種 155
一、嬌杏夜嫁 156
二、獃寶玉夜娶寶釵 158
三、元春夜歸大觀園 160
四、尤二姐夜別 161
第三節 不忍一別,因情託夢 164
一、託夢志怪 165
二、託夢情節 170
(一)可卿魂託鳳姐兒 171
(二)尤三姐之不忍 177
(三)晴雯翻身 181
三、全書之託夢觀 182
小結 187
第五章 別有幽情──恩報、陰司與太虛遊歷 191
第一節 顧恩思義 193
一、酬答報恩 195
(一)劉嫗報恩 197
(二)襲人忠賢 202
二、賈府報應 207
(一)弄權鐵檻 207
(二)小鰍生浪 212
第二節 陰間幻境 215
一、幻境幽冥 216
(一)柳湘蓮斬情絲 217
(二)秦鯨卿拖鬼判 219
(三)雙寶玉相會面 221
二、神遊太虛 223
第三節 重遊幻境 231
一、真如福地 232
二、福善禍淫 237
小結 240
第六章 結論 245
參考文獻 256

參考文獻 紅樓夢文本

[清]曹雪芹、高鶚著,徐少知注,《紅樓夢新注》(臺北:里仁,2018年9月初版一刷)。
[清]曹雪芹、高鶚著,[清]護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閒人評:《紅樓夢》(三家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法]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10月)。

專書

[周]《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1991年)。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出版,1991年10月)。
[西漢]劉向,《說苑》,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四庫叢刊景明鈔本。
[東漢]許慎著,[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附檢字)據清陳昌治刻本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
[東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金陵書局底本。)。
[東漢]劉歆撰,[晉]葛洪錄:《西京雜記》《四部叢刊初編》本。
[東漢]郭憲撰:《漢武洞冥記》《明顧氏文房小説本》,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據明顧氏文房小說本。
[東晉]干寶:《搜神記》:(臺北:古今文化出版社,1963年百子全書,光緒紀元崇文書局本)。
[東晉]陶潛:《搜神後記》:(臺北:古今文化出版社,1963年百子全書,光緒紀元崇文書局本)。
[東晉]張華:《博物志》:(臺北:古今文化出版社,1963年百子全書,光緒紀元崇文書局本)。
[東晉]李石:《續博物志》:(臺北:古今文化出版社,1963年百子全書,光緒紀元崇文書局本)。
[晉]葛洪:《抱朴子內外篇》,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據四部叢刊景明本。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據宋紹興本。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臺北:古今文化出版社,1963年百子全書,光緒紀元崇文書局本)。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欽定四庫全書。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1986年11月)。
[南朝梁]鍾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
[南朝梁]蕭統:《文選》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2006年)據胡刻本。
[五代]杜光庭《錄異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重刊道藏輯要》本。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北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據元大德本。
[唐]韓愈:《昌黎先生文集》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宋蜀本。
[唐]溫庭筠:《溫庭筠詩集》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四部叢刊景清述古堂刻本。
[宋]歐陽修,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據北宋嘉祐十四行本。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1967年1月)據上海涵芬樓影印
[宋]洪邁,何卓點校:《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0月)。
﹝宋﹞陳敬,《陳氏香譜》,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正統道藏》本。
[宋]李昉等編:談愷本《太平廣記》(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6月)。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四部叢刊景明正統道藏本。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六府文藏》明崇禎尚友堂刻本。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六府文藏》明葉敬池刻本。
[明]馮夢龍:《三遂平妖傳》(臺北:桂冠出版,1983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15年9月)。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王漸逵撰:《讀易記》《明刻本》。
[明]焦竑撰:《易筌》《明萬曆四十年刻本》。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明崇禎尚友堂刻本。
[明]臧懋循:《元曲選》,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明萬曆刻本。
[明]吳承恩:《西遊記》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明書林楊閩齋刊本。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臺北:聯經,1986年)。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78年)。
[清]紀昀:《繪圖閱微草堂筆記》(臺北縣:廣文書局,1991年7月)。
[清]朱亦棟:《羣書札記》《六府文藏》清光緒四年武林竹簡齋刻本。
[清]朱彬撰:《禮記訓纂》《六府文藏》清咸豐刻本。
[清]李玉:《一捧雪傳奇》《六府文藏》。
[清]董說:《非煙香法》(臺北:新文豐,1989年)。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2008年)。
[清]王端淑輯:《名媛詩稿初編》,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音堂刻本,「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明清婦女著作資料庫」。
[清]谷應泰撰:《博物要覽》《續修四庫全書》。
[清]武念祖修[清]陳昌齊纂:《廣東通志》《續修四庫全書》據清道光二年刻本。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欽定四庫全書》本。
[清]袁枚:《袁枚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唐彪輯著:《家塾教學法》《光緒二十一年浙江書局刻本》。
[清]福格撰,汪北平點校:《聽雨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8月)。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周禮注疏》據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據《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3月)。
﹝清]改琦繪:《紅樓夢圖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本,清末扁玉版。
[清]王墀:《增刻紅樓夢圖詠》(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3月)。
[清]墨浪子:《西湖佳話.靈隱詩跡》(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清]王琦:《李太白詩集注》,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清嘉慶八年新鐫卧閑草堂本。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收入《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據民國刻筆記小説二十種本。
[清]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説考》,《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刻左海續集本。
不著撰人:《養生方》收入《續修四庫全書》藏外道書。
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1989年10月)。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1983年)。
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桂冠圖書,1994年4月)。
王先霈、王又平主編:《西方現代文學批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1999年2月)。
王昆侖(太愚、松青):《紅樓夢人物論》,(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10月)。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10月)。
王國良:《冥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王國良:《神異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1985年)。
王國良:《續齊諧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1987年)。
田曉菲:《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
朱淡文:《紅樓夢論源》(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牟鍾鑒:《中國宗教與文化》(臺北:唐山出版社,1995年4月)。
何敬堯:《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1月)。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1978年1月)。
吳盈靜:《清代臺灣紅學初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7月)。
李豐楙:《仙境與游歷─神仙世界的想像》,(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0月)。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5月)。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臺北:東大出版:三民總經銷,1989年8月)。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
胡 適:《紅樓夢考證》(臺北:遠東圖書,1960年3月)。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2月)。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小說》(臺北:釀出版,2016年2月)。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張梅雅:《佛教香品與香器全書》(臺北:商周出版,2010年5月)。
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文化,2010年8月)。
梅新林:《紅樓夢的哲學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大安出版,1994年3月)。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年10月)。
郭玉雯:《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8月)。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揚之水:《香識》(香港:香港中和印刷,2014年1月)。
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黃一農:《二重奏:紅樓夢與清史的對話》(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
黃一農:《曹雪芹的家族印記》(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年5月)。
黃應貴主編:《物與物質生活》(臺北:中研院民族所,2004年5月)。
楊玉成、劉苑如主編:《古今一相接──中國文學的記憶與競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9年9月)。
萬愛珍:《通讀紅樓》(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12月)。
葉嘉瑩:《性別與文化:女性詞作美感特質之演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6月)。
詹 丹:《紅樓夢的物質與非物質》(重慶:重慶出版,2006年6月)。
廖咸浩:《〈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臺北:聯經出版社,2017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9月)。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的地位》(臺北:食貨出版社,1977年7月)。
圓 香:《紅樓夢與禪》(新北:佛光文化,1998年12月)。
劉 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6月)。
劉廣定:《化外談紅》(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3月)。
魯 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
魯 迅:《魯迅全集》冊2(臺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9月)。
蔡相煇:《台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臺原出版社,1989年)。
盧興基、高鳴鸞:《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北京:新華書店,1985年8月)。
羅菀翎:《物體系的豔/異敘事─《燈草和尚傳》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10年12月)。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3月)。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1997年3月)。
Tim Dant著,龔永慧譯:《物質文化》(臺北:書林出版,2009年9月)。
[美]康豹(Paul R. Katz):《台灣的王爺信仰》(臺北:商鼎文化出版,1997年6月)。
[美]余國藩(Anthony C. Yu)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臺北:麥田,2004年)。
﹝美﹞夏志清著(C.T. Hsia),何欣、莊信正、林耀福譯:《中國古典小說》(臺北:聯合文學,2016年10月)。
﹝美﹞夏志清著(C.T. Hsia),胡益民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美]高彥頤(Dorothy Ko),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女性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頁125。
[美]黛安‧艾克曼著(Diane Ackerman),莊安祺譯:《感官之旅》(臺北:時報文化,2018年4月)。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夏薇譯:《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北京:三聯書店,2018年10月)。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編釋:《紅樓夢批語偏全》(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10月)。
[美]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美]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2006年)
[美]帕特里沙‧渥厄(Patricia Waugh)著,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板橋:駱駝出版社,1995年12月)。
[美]巫鴻著:《物、畫、影:穿衣鏡全球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
[美]羅思瑪莉‧佟恩(Rosemarie Tong)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文化,1996年)。
[英]弗雷澤(J. G. 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桂冠書局,1991年2月)。
[英]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曹寅與康熙》,(臺北:時報文化,2012年5月)。
[英]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陳恒、梅義征譯:《利瑪竇的記憶宮殿》(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10月)。
[德]阿斯特莉特‧埃爾主編,余傳玲等譯:《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德]艾瑞旭‧諾伊曼(Erich Neumann)著,呂健忠譯:《丘比德與賽姬:女性心靈的發展》(新北:左岸文化,2004年7月)。
[法]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麥田出版,2018年9月)。
[法]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著,納瓦蘿(M.-C. Navarro)訪談,吳錫德譯:《思考之危境:克莉斯蒂娃談錄》(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
[法]茱莉亞‧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著,張穎、王小姣譯:《詩性語言的革命》(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法]珠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著,彭仁郁譯:《恐怖的力量》(新北:桂冠圖書,2003年5月)。
[法]傅科(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1992年12月)。
[法]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彭仁郁、王紹中譯:《臨床的誕生》(臺北:時報文化,2019年8月)。
[加]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縣:左岸文化,2005年11月)。
[加]康斯坦絲‧克拉森(Constance Classen)著,王佳鵬、田林楠譯:《最深切的感覺:觸覺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
[奧]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名之譯:《夢的解析》(臺北縣:左岸文化出版,2010年6月)。

專書論文

方 豪:〈從紅樓夢所記西洋物品考故事的背景〉,《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臺灣學生,1969年),頁413-496。
余英時:〈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1月),頁14-33。
宋 淇:〈新紅學的發展方向〉,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
宋 淇:〈論大觀園〉,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
李豐楙:〈巡狩:一種禮儀實踐的宣示儀式〉,收於《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與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所、花蓮勝安宮管委會,2008年7月),頁5-36。
李豐楙:〈王船、船畫、九皇船──代巡三型的儀式性跨境〉,《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臺北:國家圖書館,2009年10月),頁245-298。
周策縱:〈《紅樓夢》與《西遊補》〉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1月),頁92-99。
胡萬川:〈由智通寺一段裡的用典看紅樓夢〉,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1月),頁443-451。
孫 遜:〈曹雪芹審度人生的三個視點〉,收入《紅樓夢探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11月),頁31-56。
孫 遜:〈論《紅樓夢》的三重主題〉,收入《紅樓夢探究》,頁1-30。
孫 遜:〈關於《紅樓夢》的「色」「情」「空」觀念〉收入《紅樓夢探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11月),頁57-76。
陳萬益:〈說賈寶玉的「意淫」與「情不情」─脂評探微之一〉,收於《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205-248。
楊玉成:〈夢囈、嘔吐與醫療──晚明董說文學與心理傳記〉,收於李豐楙、廖肇亨主編《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3年),頁557-678。
[美]夏志清著,何欣譯:〈紅樓夢裏的愛與憐憫〉,收錄於《紅樓夢藝術論》(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頁303-313。

期刊論文

于 洋〈以《紅樓夢》為例看明清家庭教育中的父子簒弒衝突〉,《文學教育》2016年5月,頁58-59。
尤麗雯:〈小姑女神的放逐與招魂-從杜麗娘到林黛玉談家國想像的傳承與演變〉,《清華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14年12月,頁201-263。
王學玲:〈從鼎革際遇重探清初遣戍東北文士的出處認同〉,《淡江中文學報》(18)2008年,頁185-223。
王學玲:〈歷史敘述與自我詮辯―「貳臣」張縉彥鼎革出處的辨析與意涵〉,《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2期,2017年6月,頁87-124。
王馥慶,〈「三言」中定情信物價值論〉,《榆林學院學報》第17 卷第5 期(2007 年9 月),頁76-82。
朱歧祥:〈花東婦好傳〉,《東海中文學報》19期2007年7月,頁1-11。
朱崇儀:〈性別與書寫的關連─談陰性書寫〉,《文史學報》,30卷2000年,頁33-51。
朱嘉雯:〈歷史意識與地景書寫-《紅樓夢》與《牡丹亭》、《桃花扇》交叉論述研究〉,《華人文化研究》第9卷2期2021年12月,頁177-197。
朱嘉雯:〈糖蒸酥酪‧玫瑰清露-《紅樓夢》的感官意象與西方古今文學比較〉,《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0卷2007年,頁103-119。
李幸錦:〈論夏宇詩中的「陰性書寫」〉,《問學集》第八期,1998年9月1-19。
李豐楙:〈六朝精怪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收於《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臺北:聯經,1981年6月),頁1-36。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上)〉,《大陸雜誌》卷期104:1,2002年1月,頁1-14。
周靜佳:〈情與悟-《紅樓夢》「水」意象探討〉,《漢學研究集刊》(1)2005年,頁89-109。
林素玟:〈《紅樓夢》的病/罪書寫與療癒〉,《華梵人文學報》第16期2011年7月,頁31-77。
林素玟:〈《紅樓夢》的病/罪書寫與療癒〉,《華梵人文學報》第16期2011年7月,頁31-77。
胡 玲:〈《明史‧列女傳》的貞節觀〉,《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03期,頁207-208。
商偉撰,駱耀軍譯:〈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與清代宮廷的視覺文化〉,《文學研究》2018年第4卷1期,頁108-153。
張一民:〈談《紅樓夢》中定情信物的設計〉,《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8年30卷5期,頁660-674。
張世宏:〈「鴛鴦之死」發微〉,《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3輯,頁44-60。
許暉林:〈物、感官與故國:論明遺民董說《非煙香法》〉,《考古人類學刊》第88期,2018年6月,83-108。
郭孔生:〈《紅樓夢》手帕意象的解讀〉,《語文建設》29期2014年,頁31。
陳福智:〈論《金瓶梅》的巾帕敘事〉,《東華漢學》第28期2018年12月,頁101-144。
陳麗如:〈論古典小說「鏡像書寫」的兩度裂變──《古鏡記》與《紅樓夢》〉,《興大人文學報》四十九期,2012年9月,頁77-108。
游佳霖:〈歐陽修筆下的白兔-〈白兔詩〉及其唱和詩〉,《有鳳初鳴年刊》11期2015年11月,頁509 – 525。
黃一農:〈《紅樓夢》中「借省親事寫南巡」新考〉,《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4期,頁20-29。
黃一農〈《紅樓夢》中的戥子與計量單位「星」,《自然科學史研究》2017年2月期(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017年),頁231-243。
黃逸民:〈法國女性主義的貢獻與盲點〉,《中外文學》第21卷第9期,1993年2月,頁4-21。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叙寫及其影響(上)〉,《中外文學》20(8),1992年,頁4-31。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叙寫及其影響(下)〉,《中外文學》20(9),1992年,頁4-30。
董雪迎:〈陝北地區漢畫像石中的博山爐圖像初探〉,《文物世界》2014年第3期,頁15-18。
劉 恒:〈關於「木筏」與「木居士」〉,《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二輯,頁344-346。
劉 藝、許孟青:〈神奇寶鏡的背後——「風月寶鑑」的宗教思想文化蘊含〉,《道教研究》,頁40-45。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集刊》第二十九期,2006年9月,頁1-45。
劉惠萍:〈太陽與神鳥:「日中三足烏」神話探析〉,《民間文學年刊》2期增刊,2009年2月,頁309 – 332。
劉惠萍:〈月中有兔神話探源〉,《民間文學年刊》2期,2008 年 7月,頁55 - 76。
劉曉艷:〈麻姑文化與道教文學其觀《麻姑集》〉,《道教研究》2014年4月,頁22-25。
劉曉艷:〈道教麻姑信仰與中華壽文化〉,《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13年6月,頁396-400。
歐麗娟:〈晴雯新論:《紅樓夢》人物形象與意涵的重省〉,《淡江中文學報》第35期2016年12月,頁133-172。
盧世達:〈汪端《元明逸史》的寫作焦慮及其焚燬之相關意義〉,《漢學研究》第38卷第1期2020年3月,頁201-232。
蕭嫣嫣:〈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中外文學》24卷11期(1996年4月1日),頁56-68
蕭遠平:〈民族民間童話中的「善惡報應」觀念簡論〉,《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頁84-88。
賴芳伶:〈《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與實現〉,《東華漢學》第19期2014年,頁243-280。
賴芳伶:〈海外學人專訪──陳慶浩博士的紅學研究〉,《東華漢學》第8期2008年,頁255-277。
薛 冰:〈論明清小說的焚稿現象〉,《文史論苑‧青年時代》2018年8月,頁22-24。
謝明勳:〈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收入《東華漢學》第 5期2007年6月,頁39-62。
蘇友瑞、余佩芳:〈走出劫難的世界──《紅樓夢》的逍遙觀〉《國立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4期2019年8月,頁89-112。
[美]商偉:〈逼真的幻象:西洋鏡、透視法與大觀園的夢幻魅影(上)〉,《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1期,頁95-117。
[美]商偉:〈逼真的幻象:西洋鏡、透視法與大觀園的夢幻魅影(中)〉,《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2期,頁103-123。
[美]商偉:〈逼真的幻象:西洋鏡、透視法與大觀園的夢幻魅影(下)〉,《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3期,頁38-63。
[法]Hélène Cixous著,李家沂譯:〈從潛意識這一幕到歷史的那一景〉,《中外文學》24期1996年,頁75-89。
[韓]金芝鮮:〈論《紅樓夢》中的鏡子意象及其象徵意涵〉,《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6輯,頁293-310。

學位論文

方兆平:《賈寶玉兩游太虛幻境的比較》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江佩珍:《儒家文化與《紅樓夢》性別意識》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江慧玲:《《聊齋誌異》與《紅樓夢》女性觀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1年。
吳麗卿:《《紅樓夢》的女性認同》,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宋孟貞:《紅樓夢》與《鏡花緣》的才女意義析論,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論文,1999年。
李 寬:《陰性書寫與摹擬敘事的反邏輯中心關係:銜接與身體隱喻及轉喻》臺南: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汪順平:《女遊記──論《紅樓夢》的閨閣、海上、詩社》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林佩洵:《清筆記小說的鬼書寫》,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邱詩華:《《夷堅志》所呈現的士人神祕經驗》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張瓊分:《乾嘉士人鬼神觀試探---以紀昀、袁枚為中心》,新竹: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許玫芳:《紅樓夢》夢、幻、夢幻情緣之主題學發微:兼從精神醫學、心理學、超心理學、夢學及美學面面觀:臺北年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許彙敏:《六朝志怪小說「報」觀念研究》花蓮:東華大學年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
許瑞麗:《《夷堅志》中之女鬼及其意志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陳世昀:《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命運敘述》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陳淑敏:《《太平廣記》中神異故事之時間觀》,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0年。
陳麗宇:《清中葉志怪類筆記小說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黃東陽:《唐五代志怪傳奇之記異題材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黃郁庭:《日用與物用:論《紅樓夢》中的《玉匣記》》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黃逸民:《論陰性:西蘇、依莉伽蕊、克莉絲蒂娃與巴赫汀的連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黃詣庭:《《紅樓夢》中的禁忌敘事結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楊平平:《父權社會下的女兒國-《紅樓夢》女性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廖秀倩:《《博物志》博物書寫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劉冠伶:《煉石、水域、迷宮:《紅樓夢》的逆成結構之神話詮釋》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劉惠華:《木石為盟:花∕園、情∕書、紅樓夢》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潘玉薇:《人物•情•花園: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
鄭靜芸:《紅樓夢人物死亡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穆皓洲:《明清文人焚稿現象初探》江蘇: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5月。
賴怡君:《魏晉志怪之感應故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謝佳穎:《夢、甜、香:《紅樓夢》的香事書寫》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蘇美如:《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非常女故事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蘇嘉駿:《名與目:《紅樓夢》的視覺書寫》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網路資料

羅鳳珠:《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檢索時間:2022年5月21日 http://cls.lib.ntu.edu.tw/HLM/home.htm
國教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檢索時間:2022年5月21日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國教院:《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檢索時間:2022年5月21日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query_by_standard_tiles.rbt?command=clear 
雕龍中日古籍全文檢索資料庫檢索時間:2022年5月21日http://hunteq.com.ezproxy.lib.ncu.edu.tw/ancientc/ancientkm?@@0.8532328085250891#kmtop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國基本古籍庫:https://nc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dbfulldisplay?docid=alma991010884379406773&context=L&vid=886UST_NCU:886UST_NCU&lang=zh-tw&adaptor=Local%20Search%20Engine&tab=jsearch_slot&query=any,contains,%E4%B8%AD%E5%9C%8B%E5%8F%A4%E7%B1%8D&offset=0&databases=any,%E4%B8%AD%E5%9C%8B%E5%8F%A4%E7%B1%8D 
退菴:《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版次6,1914年5月8日,檢索時間:2022年1月19日 https://cd3a.lib.ncu.edu.tw/LiboPub.dll?Search1?searchString=request~LRC_NEWS_IMAGE@start~0@number~1@user~pcfgcifjnfdclneddifndbfhihfibdffmccecdodgihgkhfncjfmgmhhapenmlohpfddkkhcaekfecpb@doi~688092@client_type~web_client@server_port~12015@timeStamp~1642584592241@

朱嘉雯:〈【隨花集.紅樓夢】 華麗大冒險──劉姥姥怎樣逛大觀園?〉檢索時間:2022年5月11日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03315 
指導教授 康來新 王力堅 審核日期 2023-1-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