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075402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9 、訪客IP:18.217.57.160
姓名 楊靜怡(Ching-Yi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與司法審查之研究-– 以師生性騷擾案為例
(A Study on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Campus Gender Incident and Court Review: Focusing on Cases of Teacher-to-Student Sexual Harassment)
相關論文
★ 行政法人決策制度設計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陸生來台就學之內容分析-以自由時報、聯合報、大紀元及台灣立報四電子報為例
★ 大專院校學生司法救濟之研究★ 我國國立大學合併政策之內容分析
★ 土地徵收被徵收人之程序與實體權利保障之研究★ 環保抗爭事件之研究:以三峽瀝青廠為例
★ 兩岸地區人民身分地位之研究:以戶籍制度為中心★ 國中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及改良途徑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
★ 《從事研究人員兼職與技術作價投資事業管理辦法》制訂與應用之研究★ 我國法律明確性原則之研究─析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 環境汙染之刑事責任與難題-以日月光後勁溪案為例★ 地方政府參與式預算之法制研究:以新北市議員建議款模式為例
★ 我國土地徵收與停止執行之研究-以兩個案為例★ 網路直播購物法律管制之研究
★ 我國宗教法制之研究:以比較法出發★ 土地徵收收回權之財產權保障與正當行政程序研究——以釋字第763號解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法制化的意義是讓教師或學生等當事人的權益,都可以在
法律明文規範下獲得更明確的保障。然而,近年來隨著各級學校師對生「性騷擾」事件之申請調查和成案數攀升,被指控「性騷擾」之教師不服性平會調查報告之決議,一路申復及抗告至最高行政法院之案件也不在少數。顯示校園對師生「性騷擾」事件之處理仍存有相當大的檢討空間。為探究現行校園性別事件處理以及司法救濟過程,對性騷擾案中教師當事者之權益的影響,本文分析相關文獻和院判決書,對2023 年甫修正《性平法》之規範,以及行政法院對師生性騷擾爭議之審查密度與見解進行分析與討論,最後提出以下結論:(一)現行師生性騷擾的調查與處理程序,仍存有若干不利教師權益之因素;(二)最高行政法院對性平會調查報告之決定應採何種審查密度,見解分歧。本文建議:其一,未來可以設置專職單位,由專職、專人負責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其二,教育部可以將校園常見之性騷擾樣態予以類型化,逐年滾動式檢視與修正,讓教師可以預見且避免這些高風險行為;其三,行政法院對校園性騷擾爭議事件應採取一致的審查密度,以鞏固法治國權力分立與權利保障的精神。
摘要(英)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campus gender incidents and the judicial remedy process, along with its impact on the rights of teachers involved
in sexual harassment cases. It examines the regulations outlined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ct and the Supreme Administrative Court′s attitudes toward reviewing disputes related to teacher-to-student sexual harass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ourt judgment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procedures for teacher-to-student sexual harassment still
have several factors that are unfavorable to the rights of teacher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approach the Supreme Administrative Court should take
in scrutinizing the decisions made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committee′s investigation report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irstly, it suggests establishing specialized units with dedicated personnel responsible for investigating campus gender incidents. Second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an categorize common patterns of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es and subject them to periodic review and adjustments, allowing teachers to anticipate and avoid these high-risk behaviors. Lastly,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s
should adopt a consistent level of scrutiny for disputes related to campus sexual harassment incidents, thereby reinforc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protection of rights in a rule-of-law state.
關鍵字(中) ★ 校園性別事件
★ 性騷擾
★ 不確定法律概念
★ 判斷餘地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 iii
目錄 ..................................................... 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一、校園性別事件處理過程之研究–調查程序部................ 6
二、校園性別事件救濟措施之研究.......................... 9
三、小結.............................................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研究架構..........................................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之制度基礎.......................... 15
第一節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之法制化歷程....................... 15
一、校園性別事件處理法制化之社會脈絡.................... 15
二、《性平法》之立法歷程與目的......................... 21
三、《性平法》與性別暴力防治相關法規之關係.............. 26
第二節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之法制框架........................ 28
一、法源依據.......................................... 28
二、規範對象.......................................... 29
三、性平會為專職調查處理單位........................... 32
四、調查權與懲處權二分法............................... 33
五、區分受處分人身分進行救濟途徑....................... 34
六、採用優勢證明主義.................................. 35
第三節 校園性別事件處理所涉之基本權衝突................... 36
一、學生受教育之權利.................................. 37
二、教師工作權之保障.................................. 42
三、基本權之衝突與解決................................. 47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三章 校園師生性騷擾事件處理程序與相關爭議................. 51
第一節 師生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程序.......................... 51
一、申請調查與學校通報................................. 51
二、調查處理階段...................................... 54
三、責任追究與處置.................................... 60
四、調查處理結果之救濟................................. 65
第二節 師生性騷擾事件處理之爭議...........................73
一、對調查小組專業能力之質疑........................... 73
二、欠缺直接或相關佐證證據之推判,是否合理.............. 74
三、性騷擾係屬不確定法律概念,易衍生認定分歧問題......... 75
四、申復制度的設計能否提供實質且合理之救濟效能........... 77
第三節 小結............................................ 78
第四章 行政法院對校園師生性騷擾爭議之審查密度................ 81
第一節 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 81
一、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司法審查........................... 81
二、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 83
三、小結............................................. 90
第二節 性平會之性騷擾行為認定與司法審查................... 90
一、肯定說:有判斷餘地,法院應尊重,採低密度審查......... 90
二、否定說:無判斷餘地,法院應全面審查................. 106
第三節 小結...........................................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討論........................................... 121
一、校園性別事件處理法制化,有利師、生權益保障......... 121
二、現行師生性騷事件之處理,對教師權益的保障,仍有改進空間122
三、行政法院對性平會調查報告應採之審查密度與見解仍有分歧..123
第二節 建議........................................... 128
一、設置專職單位,由專職、專人負責校園性別事件調查...... 128
二、將性騷擾行為類型化................................ 129
三、行政法院對校園性騷擾爭議事件之審查密度應有一致之見解. 130
參考文獻................................................ 133
一、專書............................................ 133
二、期刊論文......................................... 134
三、學位論文......................................... 137
四、研討會論文....................................... 139
五、網路文獻......................................... 139
六、教育部函釋....................................... 142
七、司法院解釋....................................... 142
八、行政法院判決..................................... 143
附錄.................................................... 147
附錄1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裁判事由:解聘、不續聘 ........ 147
附錄2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裁判事由:有關教育事務 .........152
附錄3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裁判事由:性別平等教育 ........ 155
附錄4 性別平等教育法五次修法,與教師權益有關條文........ 15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李建良(2020),《行政法基本十講》,元照。
李惠宗(2018),《法學方法論》,新學林。
李惠宗(2020),《行政法要義》,元照。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
法治斌、董保城(2021),《憲法新論》,元照。
高鳳仙(2019),《性侵害及性騷擾之理論與實務》,五南。
婦女新知基金會(2002),《玫瑰的戰爭–反性騷擾行動手冊》,財團法人婦女新知
基金會。
許育典(2019),〈從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與案例探討救濟程序爭議〉,收於:司法院(編),《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9 輯),頁349-430,司法院。
許育典(2020),《憲法》,元照。
許育典(2022),《人權、民主與法治》,元照。
曾大千(2014),〈教育基本法之發展脈絡與未來展望〉,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改20 年:回顧與前瞻》,頁129-154,學富文化。
黃異(2009),《法學方法》,元照。
楊仁壽(2010),《法學方法論》,三民。
楊智傑(2018),〈行政行為司法審查之基礎理論〉,收於:謝哲勝、林明鏘、李仁淼(主編),《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頁3-18,元照。
蕭文生(2021),〈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五南。
蕭昭君(2015),〈性別權力與校園性騷擾〉,收於: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160-186,巨流。
鍾宛蓉(2013),《學校,請你這樣保護我–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制暨應對指南》,五南
蘇滿麗(2012),《校園性別事件–救濟理論與爭議實例概述》,元照。
蘇滿麗(2012),《校園性別事件–理論概說與處理實務》,元照。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揚智。

二、期刊論文
月旦法學教室編輯部(2021),〈談判斷餘地理論之最新實務發展:對不同「委員會」是否構成判斷餘地做出類型化區分〉,《月旦法學教室》,222 期,頁116-118。
王秀雲(2006),〈一個小紅帽的追憶〉,《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3 期,頁47-52。
王曉丹(2014),〈性暴力法制的歷史交織:一個性別批判的觀點〉,《軍法專刊》,60 卷2 期,頁21-40。
吳志光(2010),〈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及處理之正當法律程序及實務困境-上〉《環球法學論壇》,8 期,頁1-31。
吳志光(2014),〈法入校園,《性別平等教育法》處理校園性別事件之回顧與展望〉,《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7 期,頁41-46。
吳志光(2019),〈教師法中不適任教師之認定與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解釋與適用〉,《教育法學評論》,4 期,91-110。
李玉君(2021),〈專家說了算?行政機關的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從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7 年度簡字第20 號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316 期,頁187-195。
李惠宗(2003),〈憲法工作權保障系譜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憲政時代》,29 卷1 期,頁121-158。
林芳玫(1995),〈師大強暴「疑案」報紙報導之分析: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新聞學研究》,51 期,頁35-55。
周志宏(2001),〈接受大學教育是人民憲法上的權利?〉,《月旦法學雜誌》,78期,頁8-9。
洪文玲(2007),〈行政證據法則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7 期,頁111-128。
洪家殷(2011),〈論行政調查之證據及調查方法–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5 期,頁1-52。
胡延薇(2011),〈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調查人員的壓力與心理調適〉,《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4 期,頁113-117。
高鳳仙(2001),〈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 卷4 期,頁24-44。
婦女新知工作室(2000),〈北科大性騷擾案調查結果記者會〉,《婦女新知》,211期,頁1-3。
婦女新知編輯室(1994),〈向豬狼下戰書–反性騷擾運動文宣〉,《婦女新知–婦女連線反性騷擾專刊》,145 期,頁11-16。
張志偉(2019),〈專家知識作為行政決定的關鍵因素—以委員會組織之判斷餘地類型為檢視對象〉,《東吳法律學報》,31 卷1 期,頁1-52。
許育典、林維毅(2020),〈不適任教師條款適用於中小學之法律分析〉,《高大法學論叢》,15 卷2 期,頁179-226。
許育典、凌赫(2015),〈古蹟審議與判斷餘地〉,《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6 期,頁115-150。
陳惠馨(2005),〈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 卷第1 期,頁21-32。
陳慧女(2018),〈性侵害案件之事實認定應審酌校園性別平等事件調查報告:從案例檢視《性別平等教育法》第35 條之規定〉,《全國律師》,22 卷4 期,頁62-80。
傅玲靜(2019),〈源自立法者授權之行政機關判斷餘地──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57 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81 期,頁5-14。
焦興鎧(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防治機制之建構-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條文之剖析〉,《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2 期,頁41-90。
黃源銘(2018),〈教師「行為違反相關法令情節重大」案例暨相關問題探討:兼論教師申請再聘之審議運作〉,《清華教育學報》,35 卷1 期,頁1-28。
黃源銘(2022),〈教師涉及校園霸凌事件之法制與案例探討:兼論調查過程之資訊公開〉,《教育政策論壇》,25 卷1 期,頁93-121。
黃源銘(2023),〈教師涉及性別事件之法制變革與案例探討:以教師懲戒行使時效為中心〉,《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9 卷1 期,頁1-30。
黃銘源(2012),〈對「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所為決定之司法審查」—以委員會之運作與資訊審查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129 期,頁167-243。
楊昌裕(2019),〈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四次修正內容及歷次修正的觀察〉,《學生事務與輔導》,57 卷4 期,頁76-83。
趙登美(1988),〈校門內的男尊女卑–兩性平等教育座談會〉,《婦女新知》,71 期,頁1-2。
劉建宏(2003),〈工作權〉,《法學講座》,23 期,頁4-7。
蔡茂寅(1997),〈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律師雜誌》,219期,頁22-30。
蔡鎮榮(1996),〈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探討〉,《東海法學研究》,10 期,頁43-68。
蕭文生(2017),〈專業(家)委員會與判斷餘地—最高行政法院105 年度判字第40號判決評析〉,《法令月刊》,68 卷5 期,頁23-63。
羅燦煐(2002),〈他的性騷擾?她的性騷擾?:性騷擾的性別化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6 期,頁193-249。
蘇芊玲(2001),〈臺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 期,頁13-18。
蘇芊玲(2005),〈打造性別平等校園於法有據〉,《師友月刊》,452 期,頁34-37。

三、學位論文
何政龍(2017),〈論我國判斷餘地理論與司法審查密度–以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事件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慧卿(2007),《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的校園性騷擾暨性侵害調查之程序正義:受害人保護及行為人權益之兼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惠玲(2016),《判斷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偉敬(2016),〈臺灣性別平權制度規範之分析: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金尉(2008),〈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大專院校實施現況之研究–以校園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為範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倪思萍,(2016),《性別、道德與權力:從調戲、吃豆腐到性騷擾的近代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徐嘉鴻(2019),《校園性平事件的調查程序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威軒(2021),《公立中小學不適任教師之法制研究-以新教師法為中心》,國立暨南與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楊君雯(2022),《公立中小學教師工作權的探討:以教師拒絕兼任行政職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淙富(2020),《教師性騷擾責任追究體制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廖英瑾(2013),《論正當法律程序之理論與實踐﹣以大專校院性平事件之調查程序為範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宛蓉(2007),《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核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魏伶安(2016),《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司法審查密度–以教師法第14 條為核心》,頁,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文妗(2020),〈性別平等教育法中訴訟程序的爭議與檢討: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 年訴字第567 號判決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羅育秀(2018),《我國性別平等教育法規範與實踐》,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于菁(2022),《校園性別法制之研究–以行政法院重要判決為例》,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四、研討會論文
王如玄(2023),〈網路性別暴力防治與相關法規〉,教育部(指導),《112 年度大專校院教師性別平等教育研討會-活動手冊》,頁6-41。
吳志光(2022),〈校園性別事件處理結果經行政訴訟撤銷案例評析〉,教育部(主辦),《111 年度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會議手冊》,頁7-103。
吳志光(2023),〈校園性性別事件處理結果經行政訴訟撤銷案例評析–程序部分〉,教育部(委託),《112 年度校園姓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會議手冊》,頁56-74。

五、網路文獻
中央通訊社(2023),《台南退休男師性侵猥褻女學生26 罪成立判刑13 年》,載於: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309130381.aspx。
中央通訊社(2023),《金門狼師要女學生拍清涼照性騷成立終身不聘任》,載於: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7170173.aspx。
中央通訊社(2023),《控國中老師10 多年前性侵彰化女:聽聞他要開補習班決定報案》,載於: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307110121.aspx。
司法院(2009),《最高行政法院98 年7 月第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載於:
https://legal.judicial.gov.tw/FINT/data.aspx?ty=D&id=C%2c20090714%2c001。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2015 )《法規資源引介- 性別平等教育法》, 載於:https://npl.ly.gov.tw/do/www/FileViewer?id=7789。
朱啟良(2020),《判斷餘地於判決之運用及相關學理討論–以專家委員會為中心》,載於:https://talk.superbox.com.tw/Text.aspx?id=2565&chksum=Super418Talk。
自由時報(2021),《大學教授上課開腿坐桌被學生檢舉性騷擾3 年不得升等》,載於: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757992。
自由時報(2021),《教授遭控性侵女碩生私密錄音還清白再獲判賠20 萬》,載於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427179。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23 ),《性平三法相關條文及修法重點》,載於:
https://www.dgpa.gov.tw/information?uid=83&pid=11492。
李惠宗(2008),《行政法院裁判系列研究(十)–行政法院有關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之審查研究成果報告( 精簡版)》, 載於:
http://law.nchu.edu.tw/uploads/download/%E6%9D%8E%E6%83%A0%E5%AE%97%E8%80%81%E5%B8%AB-2007-08-%E8%A1%8C%E6%94%BF%E6%B3%95%E9%99%A2%E8%A3%81%E5%8
8%A4%E7%B3%BB%E5%88%97%E7%A0%94%E7%A9%B6(%E5%8D%81)
--%20%E8%A1%8C%E6%94%BF%E6%B3%95%E9%99%A2%E6%9C%89%E
9%97%9C%E4%B8%8D%E7%A2%BA%E5%AE%9A%E6%B3%95%E5%BE
%8B%E6%A6%82%E5%BF%B5%E5%88%A4%E6%96%B7%E4%B9%8B%
E5%AF%A9%E6%9F%A5.pdf。
洪琴宣(2023),《#MeToo 催生新版性平三法:5 大修訂重點更有助被害人嗎?是否有漏洞?》,載於: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metoo-amendment。
教育部(2023),《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載於:https://depart.moe.edu.tw/ed2800/News_Content.aspx?n=9C2F51A0AD31862F&s=D71495741C3D7B2A。
教育部(2023),《大專校院校園性別事件防治與處理線上課程教材–2.申復的審查範圍及提起的時間點及說明》, 載於:
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7/m7_10_01_01?csid=3&sid=49。
教育部統計處性別統計處(2022),《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統計》,載於: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A95D1021CCA80AE。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2022),〈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區域基地介紹〉,載於:https://tpr.moe.edu.tw/news/5c9d9b03-7b7d-4d11-973f-41f4ca31a879。
莊國榮(2020),《新教師法及相關法規及相關法規命令主要內容分析》,載於:
https://chps.kl.edu.tw/news/file/425/%E8%8E%8A%E5%9C%8B%E6%A6%A
E%E6%95%9910908%E6%96%B0%E6%95%99%E5%B8%AB%E6%B3%95
%E5%8F%8A%E7%9B%B8%E9%97%9C%E6%B3%95%E8%A6%8F%E5%9
1%BD%E4%BB%A4%E4%B8%BB%E8%A6%81%E5%85%A7%E5%AE%B
9%E5%88%86%E6%9E%90--%E8%8E%8A%E5%9C%8B%E6%A6%AE%E6%95%99%E6%8E%88.pdf(最
後瀏覽日:08/16/2023)。
陳金燕(2020),《CEDAW 關於女童和婦女受教育權第36 號一般性建議(CEDAW/C/GC/362017 ) 及法規檢視》, 載於:https://gec.ey.gov.tw/File/9B75A72014B8D33?A=C。
陳德倫、許詩愷、張子午(2023),《我想盡我所能去嘗試改變–#MeToo 浪潮下,大學性平會的正義極限與調查難題》,載於:https://www.twreporter.org/a/sexualharassment-gender-equality-committee-of-universities。
最高行政法院( 2023 ),《112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 載於:https://tpa.judicial.gov.tw/tw/cp-1676-2201832-97e0b-021.html。
Yahoo 新聞(2023),《最佳利益2 重現真實冤案學生誣告老師性侵》,載於:https://tw.news.yahoo.com/%E6%9C%80%E4%BD%B3%E5%88%A9%E7%9
B%8A2%E9%87%8D%E7%8F%BE%E7%9C%9F%E5%AF%A6%E5%86%A4%E6%A1%88-
%E5%AD%B8%E7%94%9F%E8%AA%A3%E5%91%8A%E8%80%81%E5%B8%AB%E6%80%A7%E4%BE%B5-060849505.html。
General recommendation No. 36 (2017) on the right of girls and women to education, in https://www.ohchr.org/en/treaty-bodies/cedaw/general-recommendations.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https://www.un.org/zh/aboutus/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

六、教育部函釋
教育部95 年9 月15 日臺訓(三)字第0950132320 號函。
教育部95 年9 月19 日臺訓(三)字第0950135475 號函。
教育部96 年1 月24 日臺訓(三)字第0960009237 號函。
教育部96 年5 月7 日臺訓(三)字第0960057668B 號函。
教育部101 年4 月9 日臺訓(三)字第1010039771 號函。
教育部102 年7 月11 日臺教人(三)字第1020084747 號函。
教育部102 年7 月16 日臺教學(三)字第1020080238 號函。
教育部105 年8 月4 日臺教學(三)字第1050095339 號函。
教育部106 年7 月26 日臺教學(三)字第1060092113 號函。
教育部106 年7 月28 日臺教學(三)字第1060103361 號函。
教育部111 年4 月6 日臺教人(三)字第1110028590 號函。
教育部112 年8 月21 日臺教學(三)字第1120057724 號函。
教育部112 年9 月26 日臺教學(三)字第1122803970A 號函。

七、司法院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319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382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553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702 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司法院釋字第382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404 號解釋,吳庚大法官之不同意見書。
司法院釋字第404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432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443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491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510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569 號解釋,林子儀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司法院釋字第584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626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636 號解釋,林子儀、許宗力共同提出之部份協同意見書。
司法院釋字第682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684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702 號解釋。
司法院釋字第724 號,陳大法官新民提出協同意見書。
憲法法庭111 年憲判第2 號判決。

八、行政法院判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7 年度訴字第272 號判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8 年度訴字第87 號判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9 年度訴字第25 號判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95 年度訴更一字第23 號判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08 年度訴字第335 號判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0 年度訴字第125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 年度簡上字第199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7 年度訴字第799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8 年度訴字第370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8 年度訴字第1599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8 年度訴字第1740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 年度訴字第765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 年度訴字第825 號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 年度訴字第1553 號判決。
【最高等行政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95 年度判字第1239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9 年度判字第639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0 年度判字第204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1 年度判字第67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2 年度判字第79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3 年度判字第66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4 年度判字第99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5 年度判字第46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6 年度判字第522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 年度判字第46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 年度判字第10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 年度判字第131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7 年度判字第615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8 年度判字第22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8 年度判字第88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8 年度判字第204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8 年度裁字第300 號裁定。
最高行政法院109 年度上字第24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9 年度判字第312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9 年度判字第349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9 年度判字第582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10 年度上字第263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10 年度上字第708 號裁定。
指導教授 鍾國允 審核日期 2024-1-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