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729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1 、訪客IP:18.218.94.236
姓名 林炘誼(Xin-Y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
論文名稱 客語能力及族群認同之變化:2016年及2021年客家人口調查資料比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1998年還我母語運動之後,如何挽救客語一直是客家族群關注的議題,政府相關部門也頻頻推出客語相關政策試圖改善客語的流失,但效果非常有限。2018年《客家基本法》修正,改善過去2010年《客家基本法》不足之處,並推出新策略營造客語友善環境,試圖將客語重新融入社會。由2021年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調查得知,客語流失狀況得到舒緩,但是否為2018年《客家基本法》營造的客語友善環境所造成,還需進一步的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2018年《客家基本法》所塑造的客語友善環境對客家民眾客語聽、說的能力及客家族群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使用客家委員會「2016年度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調查」及「2021年度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調查」所蒐集的電話訪談及面對面訪談資料,比較2018年《客家基本法》修法前後客家民眾客語聽、說的能力及客家族群認同程度差異,並採用量化研究方法進行分析。以「多元迴歸模型」分別檢驗2016年與2021年客語友善環境,對客家民眾客語聽、說的能力及客家族群認同程度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客家基本法修訂,對客語能力具有影響。客家基本法提供的客語友善環境程度越高,則客語聽、說的能力愈高,且客語友善環境程度對客語聽、說的能力之影響大於修法前。至於客家族群認同部分,修法前後皆與客語友善環境程度達顯著。
摘要(英) Since the "Reclaim Our Mother Tongue Movement" in 1998, saving the Hakka language has been a concern for the Hakka communit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decline of the Hakka language, but the results have been limited. In 2018, the amendment of the "Hakka Basic Law" aimed to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2010 version and introduced new strategies to create a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intending to reintegrate the Hakka language into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2021 Hakka Population and Language Basic Survey, the decline of the Hakka language has been alleviated, b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to determine if this is a result of the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created by the 2018 "Hakka Basic Law."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shaped by the 2018 "Hakka Basic Law" on the Hakka peopl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the Hakka language, as well as their ethnic identity. The study utilizes data from the 2016 and 2021 Hakka Population and Language Basic Surveys conducted by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including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Hakka peopl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nd ethnic identity between th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8 amendment of the "Hakka Basic Law."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in 2016 and 2021 on the Hakka peopl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nd ethnic ident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endment of the "Hakka Basic Law" has an impact on the Hakka language abilitie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the "Hakka Basic Law," the better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the Hakka language. Additionally, the impact of the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on language abilities is greater after the law amendment. As for ethnic identity among the Hakka communit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level of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law amendment.
關鍵字(中) ★ 客語能力
★ 族群認同
★ 客語友善環境
關鍵字(英) ★ Hakka language abilities
★ ethnic identity
★ Hakka-friendly environment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VIII
圖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及章節安排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客家基本法》背景及流變概述 7
第二節 、語言與族群認同 16
第三節 、客家人口及語言相關調查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圖 41
第二節 、次級資料分析法 43
第三節 、變數操作化內容 4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8
第五節 、統計方法 49
第六節 、研究範圍 50
第四章 、實證分析 51
第一節 、客語聽的能力實證分析 52
第二節 、客語說的能力多元回歸分析與討論 58
第三節 、客家族群認同程度多元迴歸分析與討論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6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2
第三節 、研究建議 72

附錄 一: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鎮、市、區)一覽表 80
附錄 二:變數編碼說明 81


圖表目錄
圖 1、研究流程 6
圖 2、《客家基本法》定義客家人示意圖 28
圖 3、研究架構示意圖 42

表 1、《客家基本法》背景脈絡整理 9
表 2、2018年《客家基本法》語言規劃整理 14
表 3、客語使用調查整理 36
表 4、歷年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整理 37
表 5、歷年客家人口暨語言使用調查整理 39
表 6、2016年客語友善環境 48
表 7、2021年客語友善環境 48
表 8、2016年度客語聽的能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54
表 9、2021年度客語聽的能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56
表 10、2016年度客語說的能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60
表 11、2021年度客語說的能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62
表 12、2016年度客家族群認同程度之多元迴歸分析 65
表 13、2021年度客家族群認同程度之多元迴歸分析 67
參考文獻 Andrew Whitby(安德魯‧惠特畢)著、周宜芳譯,2021,《清點每一個人:分類、標籤與認同,人口普查如何定義國家與你我身分》。新北:八旗文化。
Cooper, Robert Leon,1990,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vid Crystal(大衛‧克里斯托)著、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Haarmann, Harald,1990,"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Light of a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86(1):103-126.
Kloss, Heinz, Research Possibilities on Group Bilingualism: A Report [R]. Quebec: International Centerfor Research on Bilingualism.
Marger, Matin N.(麥格)著、祖力亞提‧司馬義譯,2007,《族群社會學:美國及全球視角下的種族和族群關係》。北京:華夏。
孔渠,2021,〈一百年前的臺灣幾乎是「文盲」?揭秘日治時期東亞首次人口普查驚人統計數據〉。風傳媒,2 月24日。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497828?page=1,取用日期:2022年11月17日。
文化新聞,2020,〈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已獲跨部會共識 將以行政法人專業組織設立 強化國家語言研究與保存〉。文化部,5月13日。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10703.html,取用日期:2022年12月2日。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
王甫昌、彭佳玲,2018,〈當代臺灣客家人客語流失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全球客家研究》(11):1-42。
王保鍵,2018,〈客家基本法之制定與發展:兼論2018年修法重點〉。《文官制度季刊》10(3):85-113。
王保鍵、邱榮舉,2012,《臺灣客家運動——〈客家基本法〉》。臺北:五南。
王淑儀,2007,〈為什麼老是學不好英語?——談影響外語學習成果的因素〉。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9 月10日。 http://www.cavesbooks.com.tw/CET/ArtContent_tw.aspx?CDE=ART20130906110105TLK,取用日期:2022年12月13日。
王輝,2015,《全球化、英語傳播與中國的語言規劃研究》。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丘昌泰,2006,〈臺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1):45-96。
吳中杰、范鳴珠,2007,〈國姓鄉的語言接觸現象試析〉。266-287,收錄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臺北:智勝。
吳佩青,2010,《外籍配偶國中子女族群認同與自尊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士林區: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枝,2018,《語言使用與客家認同關係之研究——以三義鯉魚潭村為例》。苗栗縣苗栗市: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學文,2009,《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理論、政治與治理》。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台元,2013,《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臺北市文山區: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李台源,2022,〈《茶金》提升客家意識 郭子乾有感:很多人都表態是客家人〉。客新聞,3月17日。https://hakkanews.tw/2022/03/17/is-tea-king-raising-hakka-consciousnessguo-zigan-has-a-sense-of-many-people-have-declared-that-they-are-hakkas/,取用日期:2022年12月24日。
林奎燮,2013,〈新制度主義及其在中國大陸研究上的意義〉。《展望與探索》1(11):94-111。
林恕暉、陳璟民,2007,〈走過風雨 客家事務推展有成〉。自由時報,9月6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52685,取用日期:2022年11月24日。
林瑞玲,2010,《客語使用與族群認同的可能關係:以中壢市新新國小之家長為例的經驗研究》,新竹市東區: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學位論文。
邱皓政,201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邱麗容,2012,〈教育程度與客家族群認同之關係:以新竹縣五峰鄉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8:101-130。
姚明俐,2018,〈劃分族群的邊界:當代台灣原住民認同之社會成因〉。《人文社會學報》14(3):193-213。
客家委員會,2016,〈105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研究報告〉。客家委員會,6月22日。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6&PageID=37585,取用日期:2022年12月15日。
______,2017,〈行政院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 客家委員會16週年慶大禮〉。客家委員會,6月15日。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34&PageID=39015,取用日期:2022年11月15日。
______,2021,〈客家委員會簡介〉。客家委員會,2月21日。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439&PageID=43405&LanguageType=CH,取用日期:2022年10月15日。
______,2021,〈110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研究報告〉。客家委員會,6月22日。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6&PageID=37585,取用日期:2022年12月15日。
施正鋒,1999,〈臺灣意識的探索(上)〉。《共和國》10月(10):34-45。
______,2013,〈民進黨執政八年族群政策回顧與展望〉。《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4):85-120。
洪惟仁,2003,《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新竹市東區: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馬英九競選總部,〈馬英九的客家政策〉。 《客家雜誌》101: 20-21。
張世賢,2008,〈臺灣客家運動的起伏與隱憂〉。299-334,收錄於張維安、徐正光、羅列師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南天書局。
張維安,2015,《思索台灣灣客家研究》。臺北:遠流。
張維安、黃美玲、蕭錦炎,2022,〈臺灣客家人口遷移及其語言遺失〉。《客・觀》(2):7-17。
張學謙,2002,〈Aotearoa/紐西蘭的語言規劃〉。151-197,收錄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______,2004,〈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臺灣語文研究》2:171-192。
______,2013,〈臺灣語言政策變遷分析:語言人權的觀點〉。《台東大學人文學報》3(1):45-82。
梁世武,2009,〈臺灣族群通婚與族群認同之研究〉。《問題與研究》48(3):33-62。
許維德,2013,《族群與國族認同的形成:臺灣客家、原住民語臺美人的研究》。臺北:遠流。
陳石山,〈客家政策的回顧與前瞻〉。 《客家雜誌》217: 1-2。
陳昭真、劉家豪、黃品源,2016,〈臺灣客家人族群認同建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客家研究》3(2):107-136。
陳嘉甄,2004,《都是地區客籍學童之客語教學與族群認同之相關因素探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硏就計畫。
陳鄭弘堯,2002,〈語言權的立法——北歐沙米人的經驗(華文版)〉。467-498,收錄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彭尉榕,2006,《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硏就計畫。
黃俞蒨,2016,《花蓮市、吉安鄉客家族群之族群認同與語言行為研究》,花蓮縣壽豐鄉: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
黃建銘,2011,〈本土語言政策發展與復振的網路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9):74-104。
黃振彰,2006,《六堆地區青少年族群認同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屏東縣內埔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鉯玲,2012,《客家飲食傳承與族群認同》,桃園市中壢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學位論文。
黃瓊慧,2012,《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本土語言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調查研究》,台東縣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台灣語文教師碩士學位論文。
葉高華,2017,〈臺灣民眾的家庭語言選擇〉。《臺灣社會學刊》62:59-111。
葉德聖,2013,《您不能不知道的臺灣客家運動》。臺北:五南。
葉錫南、 詹惠珍、 程玉秀,2004,〈臺灣地區的語言使用:語言能力與場域分析〉。《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49(1):75 - 107。
詹啟祥,2014,〈論客家族群認同與文化適應之關聯性研究〉。《客家研究》2(1):21-44。
劉宗怡,2013,《青少年的族群認同比較研究:以新竹縣竹東鎮、竹北市、尖石鄉之國三學生為探索核心》,新竹市東區:國立交通大學。
劉苡辰,2022,《客語政策對於客語聽說能力影響之實證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新竹市東區:國立清華大學。
劉新圓,2007,〈《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隱藏政治動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5月21日。https://www.npf.org.tw/3/2302,取用日期:2022年11月25日。
蕭新煌、徐正光,1995,〈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臺北地區的調查分析〉。《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0):1-40。
謝國斌,2013,《族群關係與多元文化政策》。臺北:翰蘆。
藍於琛、潘蓉慧,2013,〈族群認同、選課動機與多元文化觀念:高雄市「客語生活學校」的政策效應分析〉。《客家公共事務學報》8:89-115。
顏貝珊,2010,《2010年各國戶口普查制度之研究》,臺北市文山區: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顏志龍、鄭中平,2022,《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Ⅰ》。臺北:五南。
指導教授 王保鍵 湯晏甄(Pao-Chien Wang Yen-Chen Tang) 審核日期 2023-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