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554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3 、訪客IP:3.139.107.131
姓名 賴志光(Zhi-Guang L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論文名稱 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開發與初步評估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Face-to-Face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 Platform)
相關論文
★ 支援國小科展探究教與學之網路科展探究系統的開發與評估★ 教師科展專業知識分享社群平台系統開發與評估
★ 科學小論文寫作平台的建置與評估★ 「探究教學線上教師社群平台」之建置與評估:以知識管理理論為基礎
★ 科學閱讀平台之發展與評估★ 以鷹架為基礎之科展探究系統平台之開發與評估
★ Improving Novice Teachers’ Instructional Practice Through Online Multilevel Reflection: The Role of Novice Teachers’ Beliefs★ The Effect s of Video-based Reflection on Preservice Teachers′ Micro Teaching Focusing on Meaningful Learning with ICT
★ Examining Teachers’ Online Video-Based Reflective Practic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garding Guided-Discovery Learning Instruction★ 數位教育遊戲之開發與評估:以「Mr.道耳頓的奇幻歷險」為例
★ 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開發基於知識翻新理論之線上非同步合作論證平台與平台初步評估★ 同步討論與反思系統(SDRS)對小學生知識建構學習環境感知和學習成果的影響
★ 具有集成設計框架的同步在線論證系統用戶界面:重新設計和評估★ 科學探究學習系統之開發與評估
★ 支援科學專題學習 之線上學習平台開發與評估★ 線上合作共同備課平台:開發與評估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現今教學法中,小組討論是一種高互動的教學法之一,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合作的精神與方法。但目前多數小組討論難以達到應有的學習狀況,主要因素可能來自於討論過程較無秩序、同儕間的發言並無有系統性的統整、討論過程中學生若無做摘要或是筆記,較難在課後複習、老師也無法在課後得知學生學習狀況,無法提供進一步的教學方法。鑑於此,建立一個協助學生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小組討論的平台,從系統的角度幫助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也幫助老師掌握學生討論過程中、結束後的學習狀況,將有機會提升小組討論的學習狀況。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本研究設計了「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提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秩序的發言,並記錄語音,在討論過後可以針對語音進行摘要及心得的撰寫,並且可以分享以及觀看其他同學的摘要及心得。提供老師可以在討論過後聽取各組的每一位同學發言語音,並從各類圖表掌握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的參與情形、發言狀況。透過這些具體的資料,達到提升小組討論的學習狀況。本研究針對「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進行問卷調查,包含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平台使用意願度以及平台設計之鷹架..等等評估。透過這些調查,分析此平台在教學現場的需求。透過問卷調查提出的改善建議,未來也將持續改善及發展「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
摘要(英) Group discussions are highly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today′s educational practices, fostering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group discussions often fail to achieve desired learning outcome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issue include the lack of structure during the discussion process,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peer contributions, and the challenge for students to review and revise discussions without summaries or notes. Additionally, teachers struggle to assess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fter the discussion, hindering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further instructional support.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a platform that assis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conducting effective group discussions in the classroom is proposed. This platform aims to facilitate orderly and recorded voice interactions during discussions, enable students to summarize and reflect on the discussion content,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haring and reviewing summaries and reflections among peers. Furthermore, it enables teachers to listen to individual student voice contributions from each group, and through various visualizations and charts, gain insights into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speaking patterns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 By leveraging these specific data, the platform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discussions.

In this study, a web-based voice discussion platform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aforementioned objectiv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latform′s 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smoothness of operation, and user willingness. The survey results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platform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The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gathered from the survey will guide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eb-based voice discussion platform in the future.
關鍵字(中) ★ 小組討論
★ 合作學習
★ 學習鷹架
關鍵字(英) ★ Small group discussion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Learning scaffolding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自主學習 9
第二節 資訊科技輔助小組討論 18
第三節 相關系統比較與分析 33
第四節 綜合討論 38
第三章 系統設計與實作 41
第一節 系統設計 41
第二節 系統規劃 45
第三節 系統模組與功能模組 60
第四節 系統配置 65
第五節 系統介面與角色功能畫面 67
第四章 研究方法 8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8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84
第三節 系統評估流程 8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8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90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91
第一節 使用者對於「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知覺有用性 91
第二節 使用者對於「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知覺易用性 92
第三節 使用者對於「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整體使用意願 93
第四節 使用者對於「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學習鷹架評估 94
第五節 使用者對於「面對面合作討論平台」之改進建議 9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05
附錄一 使用者之科技接受度量表 105
參考文獻 王金國(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8,137-147。

王金國(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教育部。

林長慶(2019)。合作討論平台之開發與初步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m5w2ph。

黃郁真(2022)。運用小組討論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542ux3。

陳育琳(2021)。國小二年級學生小組討論教學法在乘與加減的解題表現與學習成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m28uxe。

呂昆珉(2022)。結合社會調節學習平台與教中學課程設計以增進大學生視覺化資料分析能力與調節學習。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7e6sxr。

杜碧琦(2022)。運用數位學習平台提升高職學生程式設計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46utvc。

謝宜真(2021)。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電腦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科技應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k6t8f。

廖智生(2021)。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對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及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高雄市。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x86753。

周慧儀(2017)。自主學習的三大成功因素。灼見名家。
取自: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自主學習的三大成功因素/

陳德懷、廖長彥、鄭年亨、張菀真、簡子超(2017)。數位學校實踐與展望。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2),1-30。

賴阿福(2014)。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之教學策略與模式。國教新知,61
(4),28-45。

許一珍(2018)。學童使用擴增實境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研究-以八大行星學習為例。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10(1),32-38。

張新仁(2019)。分組合作學習:自發、互動、共好的實踐(初版)。臺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陳雅玲(2021)。於混合學習中基於學習分析儀表板系統應用之自我調節學習方法。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3(3),27-42。

陳采秀(2019)。自我導向學習與數位學習準備度內涵之探究。明道學術論壇,11(1),43-53。

王雅奇(2019)。自我調節學習在才能發展上的應用。資優教育論壇, 17(2),65-80。

邱思偉(2023)。科技接受模式與自我調節學習對於遠距教學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以學習風格為干擾。建國科技大學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xwe878。

許大偉(2018)。教室中,自主學習的實務分享。教育動脈,15,1-11。
高毓秀, 游竹薇, 郭淑宜, 廣怡秀(2013)。不同背景因素之護生自我導向學習之探討。護理雜誌,60(4),53-64。

陳殷哲, 何世華, 戴慧如(2021)。自我導向學習之統合分析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7(4),109-126。

洪詠善、盧秋珍(2017)。國中理解與實踐自主學習之案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278,30-45。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莫慕貞(2016)。促進學習的評估:理念與實踐。香港教育局。
取自: http://www.edb.gov.hk。

林堂馨(2019)。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自主學習方案之建構及成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什麼是三面九項?一篇認識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2022-02-09)。民112年3月19日。取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1942。

整個小組討論的利弊(無日期)。民112年3月19日。取自: https://reurl.cc/M82m9n。

Wilkinson I. A. G., & Nelson, K.(2012). Role of discuss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attie, J., & Anderman, E. M. (Eds.). International guide to student achievement. Routledge.

Gao, F., Zhang, T., & Franklin, T.(2013). Designing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environments:Recent progress and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4(3), 469-483. https://doi.org/10.1111/j.1467-8535.2012.01330.x

Rizwan, M., & Rachmijati, C.(2021).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using group
discussion. PROJECT (Profess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Education), 4(2), 185.
https://doi.org/10.22460/project.v4i2.p185-192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2018).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foundation for active
learning. Active Learning-Neyond the Future. https://www.intechopen.com/chapters/63639

Bracey, P.(2010). Self-directed Learning vs Self-regulated Learning:Twins or Just Frie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arn: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 Government, Healthcare, and Higher Education, Healthcare, San Diego, CA.
指導教授 吳穎沺(Ying-Tien Wu) 審核日期 2023-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