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1461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9 、訪客IP:18.191.62.114
姓名 房立堯(Li-Yao F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博物館數位典藏營運模式分析之研究
(Operational Models of Digital Archives in Museums)
相關論文
★ 以第四方物流經營模式分析博連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討虛擬環境下隱性協調在新產品導入之作用--以電子組裝業為例
★ 動態能力機會擷取機制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探討以價值驅動之商業模式創新-以D公司為例
★ 物聯網行動支付之探討-以Apple Pay與支付寶錢包為例★ 企業資訊方案行銷歷程之探討-以MES為例
★ B2C網路黏著度之探討-以博客來為例★ 組織機制與吸收能力關係之研究-以新產品開發專案為例
★ Revisit the Concept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臺灣遠距醫療照護系統之發展及營運模式探討
★ 資訊系統與人力資訊科技資源對供應鏈績效影響之研究-買方依賴性的干擾效果★ 資訊科技對知識創造影響之研究-探討社會鑲嵌的中介效果
★ 資訊科技對公司吸收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新產品開發專案為例★ 探討買賣雙方鑲嵌關係影響交易績效之機制 ─新產品開發專案為例
★ 資訊技術運用與協調能力和即興能力 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 團隊組成多元性影響任務衝突機制之研究─ 以新產品開發專案團隊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21世紀的博物館跟隨著科技與數位化應用的進步,已步向虛實並存的經營模式,具備更加高畫質的(線上)數位典藏供觀眾觀賞與學術研究使用,VR/AR、360°虛擬實境等技術更讓觀眾能夠跨越距離的阻礙,同樣能身歷其境,欣賞遠距千里之外博物館內的收藏及名畫。然而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爆發,引發了許多社會效應,不僅影響了世界經濟,全球所有的公共設施也因此受到限制,甚至停止營運,而文化保留傳承與教育目的的博物館亦遭受衝擊,停止了所有售票參觀的活動,使博物館的經營與營運遭受嚴峻的考驗。
所幸賴於博物館數位典藏、線上展覽、線上互動學習等資源的建置,使其在疫情期間進一步成為了博物館營運與經營的助力;博物館紛紛加重於數位化經營,許多博物館更提升了數位的資源,包含開放更多文物的數位典藏、數位互動式體驗;更增設許多線上展覽與數位社群的經營,緩解了觀眾因疫情而無法親臨現場的失落感。而經濟層面雖也同樣受到疫情影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但藉著數位典藏的衍生應用,包含典藏授權、典藏加值化商品等,得以舒緩經營資金的困境。隨著疫情的趨緩,在期間帶來重大貢獻的數位化經營,其價值也重新倍受重視。
本研究藉由質性研究方法,依知名度、豐富的館藏量、參觀人數、數位典藏件全以及2023年google蒐尋熱度,篩選出四個世界級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使用次級資料蒐集法與比較分析法探討各博物館與數位典藏營運模式;包含各博物館現況、各博物館數位典藏經營、商業營收與參觀人數等,了解實體與數位化經營後誕生的經營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數位典藏不僅強化了博物館最初的理念:研究、展示、蒐集、教育等四大特性;授權使用、周邊商品販售等,為實體文物帶來新的價值,轉行成博物館的營運收入,同時改善以國家或政府資金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問題,並在成為外在危機重創博物館經營時的成為強大支撐力,造出新型態博物館與數位典藏的經營模式。
摘要(英) In the 21st century, museums have embrace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digital applications, adopting a hybrid model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operations. They now offer high-resolution digital archives for public viewing, and technologies such as VR/AR and 360° virtual reality allow audiences to overcome geographical barriers and experience museum collections and famous artworks from afar. Howev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2020 had significant social effects, impacting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ausing the closure or restriction of all public facilities, including museums dedicated to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education. Consequently, museums faced severe operational challenges as all ticketed visits were halted.
Fortunately,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online exhibitions, and interactive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has become a crucial support for museum operations during the pandemic. During this period, museums increased their focus on digital operations, enhancing digital resources such as opening more digital archives and offering interactive digital experiences. Many museums also launched numerous online exhibitions and expanded digital community engagement, mitigating the loss for audiences who could not visit in person due to the pandemic. Although the museum economy was unprecedentedly impacted by the pandemic, the derivativ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archives, such as licensed applications and value-added products, helped alleviate economic difficulties. As the pandemic subsides, the value of digital operations will be re-evaluated.
This study employ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digital archival operations of four museums: the British Museum in the U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the USA, the Louvre in France, and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Taiwan. It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se museums, their digital archival operations, commercial revenue, and visitor numbers, understanding the operational models emerging from physical and digital integration. Digital platforms allow audiences to visit museums remotely, while those seeking to experience the physical grandeur of artifacts visit in person. The sharing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expands the audience base, promoting physical museums. Additionally, digital marketing and online derivative product sales have generated significant revenue for museums.
關鍵字(中) ★ 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經濟
★ 數位加值與授權
★ 博物館經營
關鍵字(英) ★ digital archives
★ digital archival economy
★ digital value-added and licensing
★ museum operations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誌謝-ⅳ
目錄-ⅴ
圖目錄-ⅶ
表目錄-ⅷ

一、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1
1-2 研究目的-4
1-3 研究方法-4
1-4 研究步驟-5
二、博物館與數位典藏概念介紹-6
2-1 博物館定義-6
2-1-1實體博物館-6
2-1-2數位博物館-8
2-2 數位典藏的概念與現況-9
2-2-1數位典藏定義-9
2-2-2數位典藏的應用與發展-11
2-3博物館與數位典藏經濟價值-12
2-3-1博物館收入-13
2-3-2博物館與產業經濟-14
2-3-3數位典藏經濟:衍生商品、數位加值、數位授權-15
三、博物館典藏數位化經營研究-18
3-1 大英博物館-18
3-1-1博物館介紹-18
3-1-2數位典藏與授權經營-20
3-1-3-參館人與數位典藏觀察-21
3-2 羅浮宮-21
3-2-1博物館介紹-21
3-2-2數位典藏與授權經營-23
3-2-3參館人與數位典藏觀察-24
3-3 大都會博物館-24
3-3-1博物館介紹-24
3-3-2數位典藏與授權經營-26
3-3-3參館人與數位典藏觀察-27
3-4 台灣故宮博物院-28
3-4-1博物館介紹-28
3-4-2數位典藏與授權經營-29
3-4-3參館人數與數位典藏聯結-30
3-5 小結-30
3-5-1實體參館人流的變數-30
3-5-2數位典藏衍生效益與整合分析-31
四、博物館數位典藏經濟價值分析-33
4-1博物館收入與營運資金分析-33
4-1-1大英博物館財務分析-33
4-1-2羅浮宮財務分析-35
4-1-3大都會博物館財務分析-36
4-1-4故宮博物院財務分析-38
4-2數位典藏衍生收入分析-39
4-2-1實體與數位收入比較-39
4-2-2依賴度與趨勢整合分析-40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42
5-1 研究結論-42
5-2 博物館數位典藏趨勢之展望-44
六、-參考文獻-45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5
圖2-1博物館四大功能圖-6
圖2-2數位典藏基礎概念圖-9
圖2-3典藏數位化流程概念圖-10
圖2-4現代典藏數位化應用概念圖-11
圖2-5文化產業鏈圖-14
圖2-6英美法等國文物商品出口情形圖-15
圖2-7數位典藏的應用與加值圖-16
圖3-1大英博物館2000年至2023年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走勢圖-21
圖3-2羅浮宮2000年至2023年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走勢圖-24
圖3-3大都會博館2000年至2023年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走勢圖-27
圖3-4故宮博物院2000年至2023年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走勢圖-30
圖3-5 2000年至2023年個案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整合圖-31
圖3-6疫情前後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圖-32
圖3-7疫情前後實體博物館參觀人數圖-32
圖4-1大英博物館2023年度預算分配圖-34
圖4-2羅浮宮2022年度預算分配圖-36
圖4-3大都會博館2023年度預算分配圖-37
圖4-4故宮博物院2022年度預算分配圖-39
圖4-5個案博物館2022年度實體與典藏收入總收入占比圖-39


表目錄
表2-1博物館收入來源概述表-13
表2-2博物館授權模式比較表-17
表4-1大英博物館經費預算表-34
表4-2羅浮宮經費預算表-35
表4-3大都會博物館經費預算表-37
表4-4 2022年度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表-38
表4-5 2022年度政府前瞻計畫資金表-38
表4-6 故宮博物院經費預算表-38
表4-7 個案整理彙總表-40
表5-1 數位典藏與博物館支撐力彙整比較表-43
參考文獻 張譽騰,<博物館的歷史意涵>,《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市文建會,2000)
宋思齊,<博物館學>,(1999)。
陳國寧著,<第二章 博物館今神的原啟與分歧>,《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探討》(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78)
徐典裕等著<臺北市:數位典藏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全方位數位博物館建置》,(2012)。
耿鳳英,<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第12卷第3期,(1998)。
周明,<建構一個資訊分享的大社會―淺談數位化博物館的時代使命>,《博物館學季刊》,1999年。
江宗模,<中小學教師在數位博物館資源的應用與學習>,《博物館學季刊》,第 19 卷第 2 期,(2005)。
彭士哲,<淺談數位博物館>,《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 68 期,(2018)。檢索 (2024年5月):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8/68-06.htm。
童偲媁,以博物館體驗整合線上數位資源推廣博物館文化內涵之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2011)。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新定義流程最終回合!即將產生的新提案>,(2022),檢索(2024年5月):https://www.tmaroc.org.tw/article78/
黃韻涵,<十三行數位博物館成效研究> ,(2019)。
劉美盈,<博物館之數位典藏與授權模式>,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2014)。
謝瀛春,《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版》,(2007),檢索(2024年5月):http://www2.ndap.org.tw/eBook08/showContent.php?PK=3
陳百勳等著,<數位博物館探討>,《博物館學季刊》,第17卷第3期,(2002)。
劉一強,<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報導>,《科學發展月刊》,第27卷第5期,(1999)。
蕭翔鴻,<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2006)。
黃又文<後疫情時代的數位美數館>,《臺灣當到文化實驗場˙實驗波》,(2020)。
蔡永成、黃國倫、邱志毅,(2007)《數字典藏技術導論》
邱志毅等著,《資訊檢索》「台灣國家數位檔案計畫」,(2018),檢索:https://across.archives.gov.tw/naahyint/resources_eng.jsp
「博物館與 COVID-19:2020 年上半年歐洲博物館的調查」WeilStephenE.著,張譽騰(譯)(2015)。博物館重要的事。臺北市:五觀藝術出版社。檢索(2024年5月):Nielsen,J.,&Loranger,H.(2006).PrioritizingWebUsability.NewRiders,NewYork.
mo.org/fileadmin/Dateien/public/NEMO_documents/NEMO_COVID19_Report_12.05.2020.pdf
自由時報防疫關閉3個多月羅浮宮6日重新對外開放,(2020) ,檢索(2024年5月):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218091
臺灣的《博物館法》第 3、11 條,檢索(2024年5月):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H0170101&flno=3
漢寶德,「博物館管理」,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年。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彙編》
耿鳳英,<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第12卷第 3 期,(1998)。
徐典裕,《全方位數位博物館建置》(臺北市):數位典藏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頁 19-21, (2012)。
江宗模,(2005)<中小學教師在數位博物館資源的應用與學習>,《博物館學季刊》,第 19 卷第 2 期,頁 107。
國立台灣史博物館from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index.aspx
彭世哲(2008),<淺談數位博物館>《網路世界學通訊》第68期。
羅心慧,< 新冠肺炎疫情對博物館線上觀眾決策行為影響研究>,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2021)。
項潔,<數位典藏之產業前景探討>,(2002)。
蔡翁美慧,<疫情下博物館的危機與轉機>,(博物館與文化期刊 第20期), (2020)。
張譽騰著,<博物館的歷史意涵>,《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市:文建會,2000),頁 21。
陳貞融,<當「疫」起,敲開博物館的另一扇門>,《臺灣博物季刊》161,43卷,第1期, (2024)。
蔡義昌,<我國數位典藏產業化現況及未來發展策略建議>,《檔案季刊》11卷4期,(2012)。
許淑華、許家瑋著,<衝擊與挑戰:博物館面對COVID-19疫情的策略與機會>《博物館與文化》19期,頁161-173,(2020)。
自由時報,防疫關閉3個多月羅浮宮6日重新對外開放,(2020)。檢索(2024年5月):from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218091
陳宛茜,<打造 21 世紀數位故宮吳密察將邀全世界當故宮策展人>(聯合報),(2020),檢自(2024年5月):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2020-vol2-verse-museum-04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613710
文化部,重要國家文化產業情勢動態-法國。《文化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雙月報》109年第6期(12月號),頁71-76。
<今生必訪!全球前25大博物館>,(2015),檢索(2024年5月):https://www.cw.com.tw/article/5067537?template=fashion
<你去過幾間?2023年度全球熱搜榜5大博物館,亞洲唯一1間入榜在日本>,《美麗佳人》,(2023),檢索(2024年5月):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news/76597
<2022年全球前20名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出爐!>,《博物館吧》,(2023), 檢索(2024年5月):https://vocus.cc/article/642da1eafd89780001451c2c
指導教授 陳炫碩(Xuan-Shuo Chen) 審核日期 2024-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