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業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乃是有目共睹;例如十大建設、六年國家經濟建設……等,號稱火車頭工業,洵堪認定。而本土的技術與工法也隨著工程建設不斷的增加而提升。而工程經驗與判斷之傳承,一向因國人的文化所致、無法延續下去;例如,傳統的中醫、中國功夫等。既然工程技術有必要使之延續,應該將學理與實務結合。然而實務中之工程經驗與判斷(應該像中醫師之診斷病情,要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就要有學理的依據、發生的徵兆;配合工法的特性,以安全為前提之下,達到經濟之要求;不可以盲目猜測或嘗試,棄安全品質虞不顧或浪費成本。故經驗內容或判斷歷程,應該是可以用語言或文字的呈現,讓其他的人可以學習檢視及討論批評,往後的工程品質才得以更進一步。 本文以台北市政府的一項B.O.T. 工程(天母地下鋼構停車場工程),將其中重點部份之設計與施工過程所遭遇問題之關鍵點,詳細分析其中、經驗判斷探討取捨邏輯之考量。 本研究內容係以位於台北市天母東路、天母西路與中山北路六段、七 段路口之地下鋼構停車場為標的物。究自工程開工前後,就工程技術與行政兩方面來探討。配合政府的法令及相關規定所須辦理之相關作業,此部份為行政作業與標的物之工程技術層面的分項工程:(一) 臨時擋土工程及支撐系統、(二)抗浮工程、(三) 鄰房保護工程、(四) 降水工程、(五) 防水工程、(六) 混凝土工程及(七) 鋼骨結構工程,為範圍就其相關性與相對應束制說明。 本文探討的範圍係針對本案自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結構設計須先送至外單位審查)開始動土施工至九十一年九月初取得使用執照;九月二十一日開始營運。期間經歷之建築爭論及決策過程,以文字陳述讓此經驗可以做為一個工程施工暨處理類似問題的參考及工程技術的提升有所助益。 The study on Tian-Mu subparking in Taipei, which designed and built of steel construction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