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4014315      線上人數 : 79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24662


    題名: 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上部地函的構造變化研究(II);Study on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the upper Mantle in Region of the Eastern Asia and Western Pacific (II)
    作者: 余貴坤
    貢獻者: 地球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島弧;板塊構造;速度模式;Q/sub.beta./模式;Islands arc;Plate tectonics;Velocity model;Q/sub .beta./ model;地球科學類
    日期: 1994-07-01
    上傳時間: 2010-05-14 16:48:02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島弧不僅是大陸與海洋兩板塊的交界,且是 一個活動中的隱沒帶.以板塊構造看,大陸板塊 的地殼和上部地函在構造特性上與海洋板塊大 不相同,因而,島弧地區可被視為是海洋構造型 轉變成大陸構造型的漸變區.然而島弧附近的 隱沒帶仍存在著一些我們不甚清楚的問題,例 如兩側的構造是如何延續的?震波能量在穿越 時是如何轉換的?以及在何深度時,兩側的岩性 才比較接近一致?等等.因此,近年來許多科學家 們正積極的在不同地區的隱沒帶進行相關的地 質和地球物理的研究.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可 說是研究此問題的最佳地區之一,因為此區內 含有一長串的島孤,且區內或周邊有許多地震 和地震測站.本研究將選用適當的世界網地震 測站所記錄的長週期資料作分析,求取許多不 同路徑的雷利波和洛夫波的群速,相速和衰減 值,並由此推求各構造區的速度和Q/sub.beta./模 式,藉以研究構造的變化.本研究預定兩年完成, 第一年的主要工作為收集許多不同路徑,不同 距離的地震紀錄,並加以分析處理;第二年再根 據第一年所求得的資料推求各構造區的速度和 Q/sub .beta./模式,並藉以探討構造的變化. 研究期間:8208 ~ 83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98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