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626932      線上人數 : 230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23


    題名: 成玄英莊學研究
    作者: 呂文英;Wen-Ying Lu
    貢獻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日期: 2001-06-22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14:45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現行哲學史處理歷代學術遞換,大致以時代及當時學術主流思潮作劃分依據,故綜觀其處理、論述對象不外乎 先秦諸子、兩漢天人哲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經學等。對於道教 ∣∣ 中國本土性的宗教,其 產生過程及重要教理,部分哲學史甚至隻字未提。道教的產生,和先秦道家有極密切的關係,︽老︾、︽莊︾二書被 視為道教重要經典,許多道經亦據此二書發展相關教理。南北朝以降,三教爭論優劣,道教為自身發展,當時道士 編造大量道經,並神化老子,以其為教主,藉著注疏︽老︾、︽莊︾方式,明其宗承道家。在釋道的相互競爭、交融 情形下,道教攝取佛學義旨,以豐厚教理,對抗釋教,故此時期︽老︾、︽莊︾注疏本既有濃厚道教色彩,又雜糅佛 理。︽老︾、︽莊︾二書自先秦百家爭鳴、歷經魏晉有無、自然名教之辨、至隋唐佛道論爭,呈現三種截然不同的風 貌。然而現代學者從事︽老︾、︽莊︾二書研究,大多自文本或者自魏晉玄學主題切入,進行相關之研究。對於南北 朝以降至隋唐此一時期所出現大量︽老︾︽莊︾注疏作品,鮮少人注意。面對學術史、後人研究所未碰觸以致學術 歷史所可能出現的空缺,興起筆者藉著探討相關議題,期獲得其他研究者回響,共同為道教及南北朝以降隋唐所出 現大量︽老︾、︽莊︾著作尋求並建立其合理學術地位。 為了試圖補足這段學術空白,筆者撿擇以唐代西華法師所撰之︽莊子疏︾為研究對象。其理由有二:在成玄英 成 玄 英 莊 學 研 究 頁 五 疏︽莊︾前,諸道士皆注解︽老子︾的方式,暢談玄義以發展教理。換言之,道教正視︽莊子︾,並為其疏解,成 玄英可能是第一人。由於道教長期於三教論爭的刺激及自身教理不斷增厚情形下,無論在思想方法及理論深化上都 有了長足進步。成玄英身為唐初道教論護法領袖,加上﹁研精覃思三十年﹂,除了對︽莊︾書整體思想完善掌握外, 亦運用自身學術背景發展獨特旨趣,獲得當時道教人士重視。至天寶二年,玄宗詔令崇學館講論︽道德︾、︽南華︾, ︽莊子︾一書於道教的地位方為奠定。其二,成玄英據郭象︽莊子注︾為底本,疏解時自不能免於受象注義理之影 響,故其疏文中,除了承繼南北朝以降道教教理,亦雜糅魏晉玄學思辨及佛教義理。因此,整部︽莊子疏︾,不但 體現成玄英如何將原始道家、道教、玄學及佛學理論妥善安置於一詮釋系統底下,進而形成其個人思想;就學術史 的角度而論,︽莊子疏︾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學術思潮發展的縮影。 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玄英字子實,陝州人,隱居東海。貞觀五年,召至京師,永徽中,流郁州。書 成,道王元慶遣文字賈鼎就授大義。嵩山人李利涉為序。唯︽老子注︾、︽莊子疏︾著錄。﹂,又云:﹁注︽老子道經︾ 二卷,又︽開題序訣義疏︾七卷。注︽莊子︾三十卷,︽疏︾十二卷。﹂︵註︶一。關於唐代以後,成玄英︽莊子疏︾ 流傳情形,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對此一問題進行探討︵註︶二: 宋人陳振孫︽直書齋錄解題︾卷九則云其撰﹁︽莊子疏︾三十卷﹂,︽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一錄其﹁︽莊子疏︾ 三十三卷﹂,今︽道藏︾本存郭象、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三十五卷,并收入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一 書。 註 一 ︽新唐書︾卷五十九,志四十七。本文引自楊家駱主編之︽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頁一五一七,鼎文出版。 註 二 卿希泰於︽中國道教史︾卷二第五章︿道教在隋至盛唐的興盛與教理的大發展﹀中,對於成玄英︽莊子疏︾、︽老子疏︾及︽度人經︾等著 作,自唐以後流傳之情形有詳細介紹,頁一九二至一九三。 成 玄 英 莊 學 研 究 頁 六 目前成玄英的疏文收錄於︽莊子集釋︾中,是清代郭慶藩先列郭象注文,次登錄成玄英疏文,末再舉︽經典釋 文︾及其他諸家釋義為補充。即使如此,成疏並未如象注般受到後人重視,泰半時候,被視為引解︽莊︾文義理的 資料處理。現行道教史處理隋唐道學發展時,必會提及成玄英於此時期道學發展享有之地位,亦針對成氏道學思想 性格及︽老︾、︽莊︾義理要旨作概括性論述。故鮮少有人曾獨立檢視其詮釋系統,更遑論探討成玄英個人思想。若 勉強而論,蘇新鋈先生於︽郭象莊學評議︾一書中,利用一個章次的篇幅處理象注對成疏的影響。蘇新鋈先處理象 注詮釋系統,再據其要旨,比對象注、成疏於義理上差異,進而論斷象注對成疏之影響。此文,充其量不過祗是探 討象注義理對後世影響之研究而已。筆者認為處理成玄英的思想,除了將其人置於時空交錯的位置以探討歷史承 繼、學術思潮對於思想家可能之影響外,體察其著作蘊涵義理更能直截展示其個人思想。 雖然我們依恃內、外緣二條路線,企圖重構成玄英個人思想全貌時,仍無可避免面臨到詮釋困境 ∣∣ 作者不 可復生,如何適當重建成氏思想,亦能避免過度詮釋,是處理成疏首重課題。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試圖自︿莊子 序﹀理出成玄英對︽莊子︾所採取之詮釋路線。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