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6 月25 日台灣西北部沿海降下了高於200mm 的雨量,這個發生在Taiwan Area Mesoscale Experiment (TAMEX)IOP13 的個案有下列幾個特點: (a)這個個案的梅雨鋒面是發生在氣候值(1980~2002 年)的季節轉換(6 月中旬)之後(Chen and Chen 2003)【而在23 年間只有1984 年6 月12 日的鋒面、1987 年6 月24~25 日的鋒面及2002 年6 月28 日的鋒面三個個案是發生在季節轉換之後,IOP13 是唯一在中部產生豪雨(日雨量>130mm,最少一次之時雨量>15mm)的個案】 (b)在1984~2002 年之梅雨季豪雨的產生日數大都集中在中部及南部迎風面斜坡及西南沿海和低地,但IOP13 卻是發生在台灣中北部沿海,由氣候值來看,是發生在比較不會有豪雨的地方。 (c)根據Li et al.(1997)的研究,IPO13 豪雨之產生是因為850hPa 槽後之西風與受台灣地形影響在台灣西北部沿海的地形急流輻合所產生的雨帶移入台灣西北沿海而產生,換句話說,地形效應使得豪雨在沿海地區發生。因為IOP13 的雨量是TAMEX 期間最多,故研究IOP13 的學者很多,如Lin et al.(1989)、 Mannoaji and Kurihara(1990)、Lin et al.(1992)、Jou and Deng(1992)、Li et al.(1997)、Pan et al.(1999)和Chen et al.(2003),有些研究討論低層噴流與鋒面對雨帶之影響,有些研究討論雨胞之特性,Li et al.(1997)討論850hPa 槽與地形急流對雨帶之影響。由於雷達觀測範圍之限制,在台灣海峽北面、中國東南沿海之850hPa 的槽線能否激發降水,若能激發降水,則所產生的降雨如何形成雨帶,又雨帶登陸前鋒面的角色,過去研究IOP13 的學者並沒有作很多的討論。另外,當無台灣地形時,台灣西北之豪雨是否會發生,也未見有詳細的論述,因此本計劃將利用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與 Fifth Generation Pa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來探討上述的問題。 研究期間:9308 ~ 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