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4278222      線上人數 : 102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803


    題名: 重繪「洋場才子」的畫像:物質文明、文化傳譯與歷史記憶(上海1845-1895);Remapping Portraits of 'Yangchang Caizi': Material Civilization, 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Historical Memories(Shanghai, 1845-1894)
    作者: 呂文翠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語文;歷史
    日期: 2006-07-01
    上傳時間: 2010-12-06 15:21:13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計畫將針對甲午戰前五十年上海洋場「文化圈」進行歷史語境的重建--鴉片戰爭後上海朝現代大城發展的歷程、洋務運動及與西潮回應對話之社會風貌、李鴻章「海上洋幕」透露出晚清士大夫心態的驛變、報刊文化造就了第一批現代意義的報人和市民文學的崛起--藉此呈顯新舊世代轉型的文化議題,並進一步剖析論證:清末第一波現代化思潮的衝擊,既造就上海成為現代化大城,也促使上海的報刊業、出版市場成熟成形,為身處新\舊交接時期的晚清小說家--洋場才子--提供文化轉型的契機。首先探討:傳統士大夫階層的文化價值被逐漸勃興的商業勢力所取代,因城鄉差距越來越懸殊而造成的城鄉流動,既衝擊了固有的社會秩序,也輾轉催生了另一種城市文化生態。其次,聚焦分析上海洋場1870 年代以降出版界的商品化層面以及現代化的物質條件如何形塑滬上文藝圈以及「海派」文化:報紙上連載的「域外」小說呈現的都市圖像為傳統「說部」注入嶄新的元素與變數,也創造出多元文化與互文性的翻譯模式。在探討這些課題之後,我們將重新「認識」這些洋場才子筆下的「海派」小說中開創出的歷史記憶:既呈現都市空間文明條件與女性自我實踐的議題,揭示了「器物」層面的現代化與女性地位變化之新奇視野與時髦特徵,也完成了情色小說傳統的蛻變衍異。 研究期間:9412 ~ 95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35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