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0882465      線上人數 : 285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829


    題名: 中國早期博覽會(一): 1870--1900;+B3704Chinese Exhiitions at Dawn (1): 1870-1900
    作者: 吳方正
    貢獻者: 藝術研究所
    關鍵詞: 博覽會;文化形象;文化活動;無目的觀看;視覺習慣;歷史性;藝術
    日期: 2006-07-01
    上傳時間: 2010-12-06 15:25:26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自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起,世界各國舉辦國際博覽會的風潮大盛。中國從1860 年代開始接到各國博覽會的參加邀請,真正開始參與則在1870 年代,但中國第一次的國內博覽會卻必須至1910 年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博覽會。本計畫企圖以兩年時間研究自 1870 至1910 年間中國的博覽會經驗,本年度計畫以1870 至1900 年間為研究範圍。1900 年之後,中國對博覽會的興趣急速上升,構成第二年研究範圍。博覽會的原始目的在於透過展示的手段,促進資訊與資本的流通,進而達到發達工商業的目標。但從展示手段也衍生出文化形象塑造的功能,博覽會同時成為一個展示國力與文化的櫥窗。博覽會成功與否的指標通常有二:展覽規模與參觀人次,其中第二項關係到展覽的接受面,是本計畫的關注對象。在眾多博覽會的參觀者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事實上是無特定目的的觀者,而對這種無目的觀看的價值判斷反映了每個時代的視覺習慣。以視覺在人類感官中所佔有的重要性,視覺習慣對文化活動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中國接受博覽會這種從外洋傳入展示模式的經驗,適足以呈現其視覺習慣改變的過程。如果沒有對無目的觀看模式的肯定,美術展覽會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對這段時期中國的博覽會接受史的研究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如果博覽會呈現出許多正面的價值,什麼理由使得中國必須等待數十年才真正見到博覽會出現?從這樣的角度,本計畫企圖呈現這個論題的歷史性。 研究期間:9408 ~ 95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藝術學研究所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665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