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梅雨季大約發生在五月中到六月中(Chen 1992; Chen and Chen 2003)。通常,豪雨(至少有一個測站時雨量大於15mm 以及日雨量大於130mm)常發生在中央山脈西部的迎風坡(Chen and Yu 1988; Chen et al. 1994; Chen et al. 2004)及西南部沿海和較低的區域。在梅雨季,梅雨鋒面、伴隨西南季風而來的中尺度對流系統以及地形效應造成台灣西部斜坡及西南部低地的強降水。對於台灣西部及北部的豪雨一直受到相當重視,有許多的研究成果(Chen and Yau 1988; Trier et al. 1990; Chen et al. 1991; Chen 1992; Chen 1993; Chen and Li 1995; Akaeda et al. 1995; Li et al. 1997; Yeh and Chen 1998; Yeh and Chen 2002; Lin and Chen 2002; Yeh and Chen 2004; Chen et al. 2004 及其他)。其中,有些研究針對梅雨鋒及大尺度環流造成的強降水之研究,有些研究則分析局部環流及地形效應對豪雨之影響,但研究台灣東北方中央山脈背風側的豪雨個案則顯得較少。當盛行風轉為東風時,豪雨便比較容易發生在中央山脈的東北側。分析1987-2002 年的降雨資料,吾人發現有11 個強降水個案發生在台灣東北部,包含受梅雨鋒面之影響(五個個案)、移入的中尺度對流系統(MSC,一個個案)、午後局部降水的影響(一個個案)及颱風(四個個案)所造成。在這11 個個案當中,發生在1987 年6 月17 日由移入的MCS 在台灣東北部所造成的豪雨是相當有趣的。MCS 是在台灣東南方的海上盛行東風區中發生(Chen and Liang 1992 的Fig. 5d),同時具有中尺度渦旋。通常在梅雨季盛行西南風的情況下,於中央山脈背風側發生渦旋並不是不常見(Chen 1992; Wang and Chen 2002, 2003)。Wang and Chen(2002, 2003)發現,在1987 年梅雨季不同的兩天,渦旋因為地形阻擋及局部環流在台灣東南沿岸形成的低層噴流(Wang and Chen 2003 的Figs. 5 和11)所提供的風切而發生。而另一個個案(1987 年5 月17 日清晨)則是盛行西南風的傾斜及伸展效應(Sun and Chen 1993)在東部近海形成中尺度渦旋(Kuo and Chen 1990 的Fig. 14; Lin et al. 1992; Sun et al. 1991; Sun and Chen 1993),但上述的三個個案都沒有豪雨的發生。相反地,在 1987 年6 月17 日盛行東北風,卻有強降水的發生,對這個個案的結構Chen and Liang (1992)曾經以探空資料研究過,但這個渦旋的成因卻因為缺少海洋上的資料而沒有被深入地探討,所以,這個移入台灣東北部的MCS 是如何造成豪雨亦因為觀測資料的不足而無法進一步地瞭解。所以,本文將利用數值模式來分析渦度方程以求瞭解這些答案,也將研究台灣北部地形效應造成豪雨的影響。表 研究期間:9408 ~ 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