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627361 線上人數 : 230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297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97
題名:
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作者:
賴芳暉
;
Fang-huei Lai
貢獻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關鍵詞:
朱熹
;
明末清初
;
四書章句集註
;
毛奇齡
;
毛西河
;
四書改錯
日期:
2005-07-08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16:04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文以毛奇齡《四書改錯》為對象,研究毛奇齡之《四書》學。文中透過與朱熹的對比,釐清兩人在義理系統上的差異。前兩章較全面的探討了毛奇齡的《大學》學及《中庸》學;後兩章則選擇重要經文加以分析,突顯兩人在解經上的特色;並透過毛奇齡對核心觀念的詮釋,掌握其《孟子》學與《論語》學。 第一章,以《大學證文》為研究毛奇齡之起點。毛奇齡重視考據訓詁,對朱熹改動《大學》表示不滿,並從「解經方法」的角度提出批評。毛奇齡另一部《大學》著作乃《大學知本圖說》,此書宗尚古本《大學》,以「大學有本」、「格物知本」、「格物以修身為本」、「修身以誠意為本」的綱領,重新疏通《大學》原文。這些解釋兼採各家之說,成為完整的體系。在這些基礎上,《四書改錯》對朱熹解「格物致知」提出「知與行斷港決流」的批評,並指出工夫只在「誠意」。 第二章,借助「之謂」句的句法分析,釐清朱熹和毛奇齡兩人解《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歧義。毛奇齡以「生之為性」解「天命之謂性」,其實是「以氣論性」。毛奇齡以氣論性,認為氣是化生萬物最基本的質具,氣凝聚所生之人,天生就有仁義禮智、血氣心知、口目之欲的特性。正因為是「氣」,所以可化,「修道」或「教化」的意義正在於讓這些複雜的氣質往善的方向發展。《中庸》下半部以「誠」為核心,毛奇齡以「誠者」和「誠之者」為脈絡加以開展,反對朱熹以「天道」、「人道」的詮釋角度解「位天地、育萬物」。他認為《中庸》言「誠之者」正是要勸學者要「誠之」,而關鍵就在於「慎獨」,即在意念已發,喜怒哀樂未發時,作「誠意」工夫。 第三章,主要討論《孟子》中的「心」以及「不動心」的工夫。毛奇齡解「仁義禮智根於心」,從「以氣論性」的角度來說,他認為「心為性之根」;但性即心,心即性,兩者其實是一體的。心有「操則存,捨則亡」的特質,心不能不動,所以要有「不動心」的工夫加以把持。朱熹解此章時說主要工夫「持志」、次要工夫「養氣」,而最重要的工夫又在於「知言集義」。毛奇齡認為不動心的工夫,不像朱熹所說支離繁瑣,他透過訓詁的方式說明「志至焉,氣次焉」的主從關係,並以此強調工夫只在「持志」一端。 第四章,朱熹和毛奇齡兩人解「克己復禮」,足以代表宋儒與清儒的普遍差異。朱熹解「克己」為「戰勝私欲」,毛奇齡解「克己」為「約身」。清儒摒棄了天理人欲對立的詮釋角度,回復古註,要求「克己」與「為仁由己」之「己」字的一致性。一方面展現出清儒善用解經方法對宋儒提出批評的特色,一方面也顯現清儒將「己」從「天理人欲」的對立關係中解放,而強調道德主體的重要性。本章另一重心是朱熹與毛奇齡兩人詮釋「忠恕」的差異,毛奇齡對朱熹以「天道」、「人道」言忠恕並不以為然,他以平實的角度解忠恕,即推己及人而已;然而忠恕二字只要單提恕字即可,因為聖學必須在具體的生活世界中落實;推己才算是盡己的完成。這可從兩人對「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的詮釋中說明,毛奇齡認為孝弟就是仁行,朱熹認為孝弟只是行仁的開始。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