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628931      線上人數 : 337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3073


    題名: 排斥的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II);Exclusive Civil Society and Exculsive Public Sphere (II)
    作者: 甯應斌
    貢獻者: 哲學研究所
    關鍵詞: 哲學
    日期: 2006-07-01
    上傳時間: 2010-12-06 16:17:24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94)年度專題計畫「排斥的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II-II)」乃是延續上年度(93)專題計畫「排斥的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II-I)」。93 年度計畫著重點在於提出理論架構,本年度計畫則進一步以台灣社會為分析論述對象,而且繼續在理論基礎方面完善前一年的研究。本年度計畫將更自覺地將理論的發展方向放到「國家治理」與「社會控制」的關連上。亦即,異質社會(不論是多元文化主義、差異政治、多元社會)的國家治理(不論是民主、正義、溝通倫理、公共化、法治)其實是以社會控制(包括差異與偏差的社會建構、規訓監視技術)為條件的。本計畫在理論方面論述在晚期現代,國家與市民社會的文化領域互相滲透結合,從而再度改變了國家權力形態本身──與公民社會結合併形成所謂「治理」。這種「扁平化治理」的新權力技術與形態能夠深入身體與每日生活的細節和各層面,並能夠將各種差異做等級的比較、評價和風險評估,區分出可容忍的差異(因而形成「多元社會」)與不同程度或必須隔離的偏差,而且不但針對邊緣偏差,也可以監控常態中心人口-─這正是排斥的公民社會的特色。本計畫在今(94)年度則是對台灣社會形勢變化現實的理論分析,我將廣泛地蒐集對本計畫理論架構有顯著意義的現象資訊,做理論的分析與理論發展的依據。基本上本計畫將從台灣的排斥的公民社會之形成的角度來考察。例如本計畫將以台灣的網路管制與刑法修訂為例來考察排斥社會對「困難麻煩」的零度容忍、差異/偏差之等級化。以對台灣的媒體批評為例來考察台灣排斥的公民社會的特色與形成。並且以其他例子來顯示公民社會的扁平化治理與國家權力的轉移場域,從而指出「國家-公民社會」的新權力、新技術、新目標。最後,則提出排斥的公共領域以及公共領域的內在限制。 研究期間:9408 ~ 95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哲學研究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47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