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拔(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的道德教育理論-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深刻影響二十世紀後半葉之中西方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本論文依據奇亞生(Barry I. Chazan)對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探究架構,以認知道德發展理論為討論分析核心,旨在呈現該理論之道德哲學面向。首先,就理論作概括性理解與論述,後針對道德哲學基礎與面向,透過議題加以析論。目的在回答:理論內部關聯性與一致性、是否為具實踐性道德教育方案基礎;有否回應「倫理相對主義」及「教條灌輸」問題;對比儒家道德教育理論,處理上述問題之互補性;並就此說明道德教育意涵,及對當前台灣提供建構具啟創性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基礎。 《道德發展論文集》(Essays on Moral Development)第一輯《道德發展的哲學:道德序階與正義觀念》(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Moral Stages and the Idea of Justice)為主要研究參考文本。研究方法採文獻閱讀分析及文本詮釋為主,佐以理論架構分析及哲學觀點比較詮釋等途徑為輔。研究結果顯示: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具內部邏輯一致性及實踐操作性,是可施行的道德教育方案基礎,並且指出道德教育實踐與理論建構方向;但也呈現理論侷限、過度詮解哲學理論的危險,及研究方法限制等問題。相較之下,儒家思想具有一番互補與對治。這包括:提出道德根源性;關注實踐修行層面、對人性及倫理道德有不同西方的體驗和理解;藉比較性詮釋,可獲得時代新義,指點當代可行方向。這對於在道德認知教學主導下的台灣教育界,亦具有重要啟發意義,是值得正視的可貴教育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