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471999      線上人數 : 75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013


    題名: 地方意識與地誌表述(1840?1895):晚清上海大眾文化出版品中的城市想像;Place-Based Consciousness and Topographic Representation: Urban Imagination of the Mass Cultural Printings in Late Qing Shanghai
    作者: 呂文翠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歷史
    日期: 2007-07-01
    上傳時間: 2010-12-21 16:29:25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研讀計畫鎖定1840-1895 年上海大眾文化及城市書寫中地方意識(place-based consciousness)地誌表述(topographic representation)所呈露、再現,甚至建構/解構的文化記憶,反省地域經驗在十九世紀中葉以降的上海,甚至中國近現代文學及文化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從不同視角閱讀經典圖籍,細細推究「意識」的建構經過與文字或圖像「表述」的意義,藉此越過傳統文學文本的界線,一方面橫跨地理書、圖志、報刊雜誌及攝影資料等現代媒體,藉此檢視是類文本與論述中蘊藏的文化意識、歷史印痕,如何在十九世紀末全球化「現代性」浪潮中,投射上海「在地」思維特徵,映現「海派」城市想像。我們發現,是類文學的創作者或生產者,不僅透過文字的模擬再現,與某處的地景地貌有相互銘刻的互文關係,現實中作為對像物的城市空間與山水景觀,也在創作主體的凝視下,一方面折射了作者的個人世界,一方面牽引讀者有機生成的多重想像與介入的再創造。這除了加深「地域經驗」與「文化記憶」相互辨證的關係外,也開啟了對是類文學、圖像文本之生產、傳播、接受過程的深化反思。將討論的議題包括地方經驗與文學生產;地誌文本的流通傳播與印刷文化的影響;在主客觀的表述中交錯呈現中,創作主體與地域空間的連結模式;作為流放者、異地行旅人或外國訪客來華所留下的地景書寫,也可視為另一種從多元視角及邊緣發聲,將激盪、提供跨文化交流與傳譯的契機;物質層面或器物的革新,影像化的視覺科技元素,將帶來檢證閱看、觀覽是類文學藝術文本的新視野。本計劃企盼藉上述議題,突破傳統文學研究之範限,結合各領域的學術成果,提供含納多樣可能的對話空間,激盪出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嶄新路徑。 研究期間:9508 ~ 96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52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