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728945      線上人數 : 84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597


    題名: 清初廟堂《易》學之研究;A Study on the Ching Court's Work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作者: 楊自平
    貢獻者: 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日講易經解義》;《御纂周易折中》;康熙;易學;李光地;朱子《易經通注》;《御纂周易述義》;《易本義》;《周易折中》;朱子;順治;乾隆;語文
    日期: 2008-07-01
    上傳時間: 2010-12-28 14:50:23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計畫是以「清初廟堂《易》學之研究」為題,提出兩年期之研究計畫,第一年進行「清初廟堂《易》學《日講易經解義》、《御纂周易折中》之比較研究」,第二年則以「清初廟堂《易》學《易經通注》與《御纂周易述義》之比較研究」為論題,來理解清初廟堂《易》學之特色。藉由深入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並參與相關議題之學術演講及研討會,同時參與或舉辦相關議題之讀書會,以對該論題作出深入研究,最後將研究成果於期刊上發表。以下分別針對「清廷《易》學之研究」之兩項研究論題作摘要介紹。「清初廟堂《易》學:《日講易經解義》、《御纂周易折中》之比較研究」計畫中文摘要目前學界對清廷《易》學之研究,除《御纂周易折中》研究者較多,其餘關注者甚少。清廷《易》學中的《日講易經解義》與《御纂周易折中》均成於康熙朝,《解義》成於前期,重在發揮《易經》經世致用之義理,以作為帝王經國濟世之用。既然該書是為日理萬機之帝王而作,故對卦、爻辭之解釋常以精要之文字表現其重點;並強調解釋經文當求觸類旁通,以盡其義,並引史事為證,使天子至庶民皆能運用卦、爻之理,使《易》成為一套實踐之學。《折中》成於康熙後期,為解釋經文而設,一方面羅列朱子《本義》、程子《易傳》之說法,並列眾家之說法於「集說」,另方面於「案語」以「折中」法辨析程、朱及歷代《易》學之觀點,為經文提出較合宜的解釋。《日講》與《折中》之成書目的皆由康熙所主導,《日講》與康熙以經學治國之理念相關,《折中》則與康熙認真治經的態度有關。二書相同處在於多承述朱子《易》學觀點,包括朱子所認同的圖書之學及《易本義》之釋經說法。相異處則在於,《日講》補充《本義》所罕言之義理,尤其是經世致用方面;《折中》則以《本義》、《易傳》為底本,加入眾家觀點,為經文提出較合理的解釋。透過二書之比較,可對顯出康熙朝清廷《易》學之特色所在。「清初廟堂《易》學《易經通注》與《御纂周易述義》之比較研究」計畫中文摘要《易經通注》乃清廷《易》學之首,成於順治朝;成書宗旨在於將自王弼以下重要釋《易》說法加以辨析,提出精要的解釋,故該書乃融通諸家說法,解釋經文。《御纂周易述義》在內容編次上採原始朱子《本義》經傳分離之作法,並以《本義》解釋《易》經傳,成書目的在承繼《周易折中》,以不同體例釋經。《通注》與《述義》相同處有三,其一,皆為帝王日講之文本;其二,均以朱子《本義》為釋經重要依據;其三,表現方式皆為消化前人之說法,直接解釋經文。二書相異處在於《通注》以義理釋經為主,《述義》除義理釋經外,亦加入以象數釋《易》,運用卦畫、<說卦傳>之卦象及卦變解釋卦、爻辭之取象。本文著重在二書如何承繼並消化朱子《本義》之說法,並提出適合帝王研習之講法,以彰顯二書之特色所在。 研究期間:9608 ~ 97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53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