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950846      線上人數 : 82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654


    題名: 太陽及大氣擾動源對中低緯度電離層結構變化之影響;The Effects of Solar and Atmospheric Disturbances on the Ionospheric Structures at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作者: 葉惠卿
    貢獻者: 太空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 衛星;太陽閃燄;太陽高能粒子;電離層;電漿不規體;間熱帶輻合區;大氣層氣象;雷暴電場;大氣科學類
    日期: 2008-07-01
    上傳時間: 2010-12-28 15:03:18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期計畫仍將沿續以往方式,利用多元觀測資料去探討日地太空環境,但會專注於研究兩項可強烈改變電離層結構的藕合過程。其一是探討由大氣層上傳的擾動如何影響赤道區電離層不規體。其二是研究電離層響應太陽下傳的極端擾動的時空尺度。X-級的太陽閃燄及高能粒子算是典型的源自太陽的劇烈擾動。統計分析福衛一號IPEI 所觀測到的電漿泡,顯示赤道區頂部電漿泡發生的水平位置與在大氣層的間熱帶輻合區(ITCZ)相吻合。在ITCZ 區常可見到因惡劣天氣所引發的重力波或雷暴電場。重力波已被證明是赤道區底部F 層電漿泡的觸發種子。因此ITCZ 區除提供電漿泡的觸發源外,在此區因閃電或雷暴所產生的電場也可能是促長電漿泡之要素。因此我們計畫利用由福衛一,二號及TRMM 衛星所提供信息,以探討電離層電漿泡與大氣層雷暴的全球分佈是否存在著統計上的相關性。由太陽下傳的劇烈擾動可以造成多種時空尺度的電離層變化。我們將利用已累積的太陽極端擾動事件(約100-X 級太陽閃燄及20 個太陽高能粒子下降個案)從統計觀點去評估兩者造成電離層結構變化的相對重要性。預期本計畫的研究成果不但對探討太陽 -電離層-大氣層藕合關係很有貢獻。在實用上更可提供在中低緯度電離層的太空氣象預測及太空通訊等寶貴的資訊。 研究期間:9608 ~ 97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太空科學研究所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49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