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2120131      線上人數 : 134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703


    題名: 台灣碰撞帶與造山帶的活動構造研究---台灣西南部前陸地區活動構造演化與相關之地殼變動及地形指標特性---活動構造演化模式與地殼變動;Evolution of Active Tectonics and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Geomorphic Indicators in the Foreland of Southwestern Taiwan---Evolution of Active Structure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作者: 洪日豪
    貢獻者: 地球科學系
    關鍵詞: 褶皺-逆衝斷層帶;地下三維構造;構造地形;地形指標;地球科學類
    日期: 2008-07-01
    上傳時間: 2010-12-28 15:05:42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計劃預計三年研究以下的項目: 1) 地下構造方面:利用新的鑽井、震測剖面及地表構造資料,重新審視確立西南部地下構造的型態並建立沿活動構造走向一系列大比例尺、密集的剖面,以瞭解構造型態的改變與斷層的幾何型態、運動的方式及速率和活動性的關係。配合地表測量的地殼變動 (包括大地衛星及水準測) 資料,解釋地下斷層的幾何型態及移位速率。 2) 斷層的三維構造發育:研究解斷層之間相對的活動度、位移轉換、斷層分段的幾何構造及可能的發震構造位置;特別針對構造及斷層的形貌和褶皺機制在側向方向上的型態及位移量變化。 3) 地下斷層演化與地表地形和次盆地發育的相關性:斷層的運動及地下構造型態及位置,影響盆地及第四紀地形的發育。研究沿著斷層走向位移型態(位移量及移位方向)的改變,伴隨的生長褶皺(包括背斜及向斜)在地層傾角及岩層繞著褶皺軸旋轉的角度變化,以及相關可以量化地形指標的變化。這些地形指標特徵包括:河階、地形起伏、水系密度、河階地沈積物的傾動、翼部傾角變化、集水區的不對稱性、河流波降指數、河流彎曲度及面積高度積分等。配合地下構造的解釋及斷層的運動史,比對以上可以數量化的地形指標,對盆地及地形的發育有基礎的瞭解。 研究期間:9608 ~ 97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地球科學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44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