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632549      線上人數 : 370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51


    題名: 朴子-一個近海街市的歷史變遷
    作者: 張君豪;Jun-Hao Zhung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日期: 2001-07-16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29:2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朴子,是一個位於嘉南平原上的平凡市鎮,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她卻擁有不 同的面貌。本文便是以朴子為主要的分析場域,從清治到日治,就其外在的地理 環境變化談起,進而探討內在的行政區域變革、住民的經濟活動、教育文化的影 響等,而日治初期的鼠疫,讓朴子陷入長達17 年的黑疫困境,亦是本文焦點之一。 清代以前的朴子,地處牛朝溪(今朴子溪)出海口,昔時名為「猴樹港」。因具 有水運的優勢,加上四周皆為平原,自然成為漢人早期移墾臺灣的根據地之一; 而加上朴子本身地處交通樞紐,除了農業外,鄰近街庄亦以此地作為物產交易之 地,所以其商業機能亦日漸發達。在此態勢之下,清治時期的朴子漸趨發展,由 村落演變成街市,雖後因台灣西南海岸向西陸化,使得朴子不再具備海港優勢, 猴樹港亦由東石港所取代,但長久以來所建立起的政經優勢,使得朴子仍為整個 當時序進入日治時期,朴子在整個行政區劃上有許多改變,除了名稱由「辨 務署→支署→支廳→街」之外,另外管轄區域則日漸縮減。除了外在形式的變動 外,內部人民的活動並無太多改變,朴子本身因鄰近嘉義對外最大輸出入港—東 石港,使得自身成為物產的轉運交易中心,這對於整個朴子的商況有相當大的助 益,所以朴子街上商家林立、百貨齊備;另外,在地工業亦日趨熱絡。比起朴子 街內的各業興盛,街外仍是以農業為本,嘉南大圳在1930 年完成後,全面發揮灌 溉功能,對於整個嘉南地區農業有相當深遠的影響,而朴子當然在其受惠範圍之 而日治初期的繁盛景象卻未能持續,大環境方面,日本對於台灣中國間的貿 易採取緊縮政策,使得原本以中台貿易為主的東石港地位不再,這連帶影響到身 為轉運站的朴子;而島內鐵、公路交通網日漸成形,使得陸運取代水運,這對於 朴子未來前景皆有影響。而在小環境部分,朴子既為各地人、物往來之地,病菌, 當然也隨之進入。1900 年至1918 年間的鼠疫,讓朴子地區陷入空前的浩劫,除了 有形的死傷外,而無形的恐懼與不安感,更是日以繼夜的侵襲著住民們。雖然在 官民的努力下,鼠疫最後終究平息,整個市街亦因此而有相當幅度的變動,整齊 清潔取代了以往的雜亂不堪,但在老一輩的朴子人心中,仍留下不可磨滅的苦痛 在黑疫中重生的朴子,有著一番新的面貌,而在日本統治下,亦亟欲塑造出 新的意象,當然,教育是最佳途徑。朴子在一般人的心中,一直是文風鼎盛之地, 從早期的漢式私塾,到後來的新式學校教育,朴子一直擁有較鄰近村落為多的教 育資源,而住民的接受度亦較高。除了學童受教外,愈到統治後期,總督府愈是 要同化民心、強用民力,所以地方上出現許多全民式的團體及學習空間。前者以 保甲壯丁團、青年團、婦人會等政府外圍組織為主;後者則有「國語」學習機構、 圖書館、影片播映等,這些團體與學習,背後則皆有深深的教化意味。
    顯示於類別:[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