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論文摘要 本章擬從日治時期台灣自動車運輸之發展,自1912年最初引進台北之後,逐步的成為重要的一項運輸工具之過程與都市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及台北市設立公共巴士之過程、總督府交通管理政策的推展、自動車對城市生活之影響等脈絡下之作論述主題。 1925年以後的台北市,伴隨著都市人口增加與交通問題的困窘,一方面進行都市空間的擴充計劃,另一方面,交通運輸系統的建立成為市府最為關切的問題,於是台灣最早的市營公共巴士於1930年5月開始營業。其設立過程中,造成市府與民營業者之對立;設立之後,經營狀況、各年度的票券變遷及路線變革,皆可供了解當時市營巴士的盈利情形。 交通局為了的整頓民營自動車業,並在收回與縱貫鐵路併行之路權後,積極的推動台灣西部縱貫局營巴士(交通局)之設立,然而,做為監督者的交通局成為經營者後,亦為了經營路線問題與市營巴士數度引發爭議。此外,自動車運輸的發展,對傳統運輸業的衝擊,所造成的社會不安危機的負面影響,與自動車所帶來的便利、快捷等正面影響,皆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