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0684641      線上人數 : 285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89


    題名: 軍事佈防的變遷?以澎湖為探討中心(1945年以前);Probing the transition of military deployment--Peng Hu(before 1945)
    作者: 蔡文騰;Wen-Teng Cai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關鍵詞: 軍事佈防;澎湖
    日期: 2004-07-16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30:11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澎湖在自然環境上並無法造成自給自足,雖然其有優良的港口馬公港,然而由於氣候、雨量等自然因素,造就澎湖物質需靠外地支援。從南宋開始歷經元代、明初的巡檢司,其制度代表的都是認同澎湖做為福建泉州的外港,所以防守澎湖可以保障福建的安全這個道理。當明太祖廢巡檢司之後,國防安全就會出現危機,如明初到明中葉的外敵入侵就是最佳的例證。其後由於「倭寇」與荷蘭的兩次入侵,使得從嘉靖以後朝廷開始得再從新思考棄澎的利與弊,呈現澎湖確實具有危及福建的功能,因此要把外夷趕出澎湖。對於該地更進一步的想法是在天啟四年以後。吸收沈鐵意見的兵部善後條陳,從這裡開始我們可以看見守護澎湖的防禦圈是哪些地方,那就是以馬公港為中心的防守,這樣的防守一直延續到後來,雖然中間防守地點有些增減,但重點中心部分並沒有脫離馬公港,但從這修防禦點的轉變,可以看見當時的政府對於澎湖的防禦思想以及關心的防禦地區為何。這關係到歷來戰爭的經驗與防禦對象。 1895年日本藉由甲午戰爭的勝利,透過國際條約的簽訂,合法取得台、澎的主權,使其成為當時大日本帝國最南方的領土。領台之後,以其為日本進出華南與南洋的基地,而賦予「南進的跳板」與「南門的鎖鑰」之重責大任。鑑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具有強烈的軍事性質,因此日本軍方設有陸、海軍機構,派遣軍隊駐紮於此。透過這些單位的執行,以達成其被賦予的軍事目標。澎湖在清代主要是以水師左、右營負責該區之戍防,因此陸路的防禦也是由水師汛兵負責。但到日治時期,日本於此地設置陸軍機構,以做為防衛該地之部隊。回顧日本統治澎湖五十年其間,陸軍一直將其地定位為「要塞區」,因此衍生出「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與「澎湖島要塞司令部」二個陸軍機構。另外在海軍方面,該地屬於島嶼地形,因此對外一切皆須倚重海軍。由於澎湖在軍事重要性上,歷來都是海上重於陸地,所以清代在此地駐防之兵力,是以澎湖協水師左右營為主。就清代澎湖的戰略位置來看,其功能在於做為聯繫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橋樑,此也是其戰略地位之所在。日本承襲清代以來對於澎湖軍事戰略位置的看法,將其定位為進出華南的基地,而賦予重任。因此於明治三十四年在此地設置馬公要港部,做為臺灣總督府轄下的最高海軍機構。透過機構變遷、編制定員與防禦圈三者的討論,可以明顯的看出澎湖陸軍的任務是負責防禦該島,因此以要塞砲兵大隊為其主要擔任守備者。沿岸要塞堡壘化是日本從明治中期以後的國家守備概念。海軍以水雷敷設隊負責海面安全,要港部主要是針對華南的狀況。
    顯示於類別:[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