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所建立的清朝,在過去被認為是「漢化」最深與最成功的一個朝代。但在經Evelyn S. Rawski與何炳棣的文章討論後,使清代「漢化」議題的爭議,引起漢學界的熱烈討論與重視。筆者以為,如果只是單純的認為清代統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是因為滿人的「漢化」,將可能簡略的解釋滿人統治漢人所用的「心思」。滿洲統治者的入主、統治「中原」,或可能是有政策性的策略運用。因此,此論文乃非漢的統治者,如何適時、適地地運用統治之術來治理漢人。同時,亦可補充學術界對於清代「漢化」問題的一實例研究。 清世祖的理漢政策能逐漸成形與完善,首先必須對滿洲貴族樹立皇威,世祖才將更益推動治理漢人的政策。而後經過與漢儒臣的廣泛接觸,在瞭解「以漢法治天下」的意義後,世祖才逐步進行理漢政策。在治理漢文臣方面,對於曾是「故明」、「降李」或「南明」的漢臣,世祖皆加以擢用。對於即將成為清廷官員的漢士子,世祖亦加以重視的舉行科考。除實質上的優渥拉攏,世祖特尊崇明崇禎帝,為其立碑;並且褒揚為明殉難的故明官員,藉此拉近世祖與漢臣的心理距離。對待漢武將方面,世祖對已經「效忠」清朝的漢武將是盡力的拉攏,因清廷需要漢武將的開疆與鎮守地方。對於仍「支持南明」、與清廷採取敵對狀態的漢武將,世祖的態度則是加以「討伐」。而在治理漢民上,面對曾為朱明王朝治下的廣土眾民,世祖採取「以漢治漢」的方式,漢軍總督成為滿治漢的中介者。為使漢民認為清王朝無異於歷來的漢人王朝,世祖推行尊孔崇儒的策略。世祖更以儒家思想教化漢民,利用儒家經典教義的灌輸,使世祖與漢民的關係轉化為君臣關係,有利於漢民的臣服。世祖以漢人歷來就有的「正統王朝」自居,漢人歷朝皇帝如何敬天治民,世祖一一躬行,使清王朝的統治漢人更具「合法性」。 歷史事實證明,世祖治理的十年期間,不但使滿洲集團繼續維持關內的統治,且使南明永曆帝「覆滅」;漢人亦「臣服」在福臨的統治下。這十年內「中原」雖仍存在許多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問題,但滿洲政權仍繼續存在,世祖的確是有一套治漢「政績」。世祖的「立國宏規」為清代奠定統治的基本政策,後世之聖祖、世宗、高宗延續此政策而行,世祖在清開國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祖的歷史地位是值得肯定的,為清朝的治漢政策奠定基礎方針,因為他宏觀的態度,使入關後的滿人能站穩腳步,鞏固對中原統治,清朝國祚更能享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