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634201 線上人數 : 263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文學院
藝術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文學院
>
藝術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832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832
題名: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作者:
陳孟蘋
;
Meng-Ping Chen
貢獻者:
藝術學研究所
關鍵詞:
北宋繪畫
;
墨竹
;
文同
;
蘇軾
日期:
2003-06-24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33:4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究墨竹畫在北宋整體畫壇中的地位與角色、墨竹畫本身在北宋時的發展情形,並探討文同與蘇軾墨竹畫風的同異,以及墨竹畫藝的成就、地位與影響。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取般若夫斯基(Erwin Panofsky)的觀點,認為藝術作品之內容或意義分為三種:一種為圖式或純粹形式,第二種為狹義之圖像,包括意像(觀念)故事、寓言,第三種為深層意義之圖像內容或圖像學,包括藝術家之人格、國情、時代、宗教、社會等因素。因此筆者觀察北宋墨竹畫的發展時,亦探究影響其發展歷程的文化、社會等力量,並考量畫家本身在文化、社會等環境影響下,如何依其個體性格決定表現的主題與風格。尤其第三、四章論及文同、蘇軾的墨竹畫風時,透過分析作品構圖與畫面元素形式的不同,說明此種風格的選擇如何與文化氛圍、畫家自身個性相聯結。 研究結果顯示,北宋墨竹畫在後期承繼了以往的詠物風潮,加上墨戲觀的成形,而有較過去顯著的發展,但是綜觀北宋整體畫壇,墨竹畫並未如山水畫和花鳥畫佔居主流地位。就墨竹畫本身而言,在北宋時期則尚屬發展初期階段,參與墨竹畫創作的畫家們除了少數宋代宗室之外,僅侷限於文同及蘇軾周遭的文人圈中,人數並不多。 文同的作品描繪出竹子具有的基本生態面貌,在動勢之餘,經由巧妙的構圖猶能整體展現出平衡性,而蘇軾除有類似表現之外,尚有另一種以濕墨揮灑、輪廓不規整、筆觸方向不定的風格,使觀者感受到其作品中強烈的運動性,這一種畫風格外突顯了文、蘇不同之處。此相異的原因在於文、蘇兩人個性之迥異,文同作品如其忠謹的為人般悠遊於法度內,而蘇軾的作品則狂逸放縱,不僅與其個性天真爛漫相合,也與其書風一致。 文同墨竹畫在金朝與南宋時期,仍具有一定地位,蘇軾的影響力則較低,其中只有金代王庭筠的畫風似乎與蘇軾縱逸的表現較為接近。文同的成就到了元代更受推崇,甚至成為墨竹典範;雖然蘇軾近於文同畫風的表現也為元人所模倣,但另一種縱意風格卻少受讚揚,原因在於元人講求筆法規矩,技法在元人撰著的竹譜中被著意強調。文同的畫風不但正合於元人的美感要求,更成為一種典範。事實上,元人對筆法的重視也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因此對於以書入畫的墨竹作品也以同樣標準看待,此標準影響了文、蘇墨竹地位在元代時的不同。
顯示於類別:
[藝術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