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18/78818 (100%)
造訪人次 : 34663356      線上人數 : 64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847


    題名: 唐納‧賈德藝術中的曖昧與深度;The Ambiguity and Depth in Donald Judd' Art
    作者: 蔡佩桂;Pei-Kuei Tsai
    貢獻者: 藝術學研究所
    關鍵詞: 幾何性孕含;經驗性孕含;面相學;浮雕;;曖昧性;深度;立即性的;幻象性的;觸覺性的;完形;梅洛龐蒂;低限主義;賈德;ambiguity;Judd;Minimalism;Merleau-Ponty;Gestalt;empirical pregnancy;geometrical pregnancy;physiognomy;relief;flesh;depth;immediate;illusive;tactile
    日期: 2005-06-27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34:05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Rosalind E. Krauss曾形容唐納 • 賈德(Donald Judd, 1928 ~ 1994)的某些矩形面體「帶有驚人的感官性,幾乎是肉感的」,究竟這些最簡單的幾何面體如何帶來豐富引人的感官刺激? Hal Foster將賈德視為低限主義(Minimalism)之代表,且認為低限作品呈現著感知的反身性(reflexivity)。在賈德作品之上是否真的發生感知的反身現象?這究竟是何種狀態?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理論作為研究低限主義與賈德作品最常援引的現象學,它可以在賈德作品中揭示出什麼樣的「深度」(depth)? 筆者經由耙梳賈德作品的立體派脈絡,而將之連結到梅洛龐蒂之焦點轉移的動態完形(Gestalt)、肉的可逆性(reversibility of Flesh),深度之表面的起伏性或浮雕性(relief),幾何性孕含(geometrical pregnancy)與經驗性孕含(“empirical pregnancy”)之融合等概念,揭示出賈德矩形面體之多重面相(physiognomy),找出Krauss所謂「愈是立即、愈有幻象」(more immediate, more illusive)之源由。
    顯示於類別:[藝術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